中考生物复习资料:中考生物备考专题复习资料大全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中考生物备考专题复习资料大全(3)严格控制实验条件,需要数值时求多组的平均值,尽量减小误差;(2)遵循单一变量原则;2.科学探究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量法等。 3.实验设计的几点注意事项:(1)要设计对照实验;
专题一 科学探究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纵观近几年中考,科学探究的方法中对照实验的设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中考中都有考查,分值在2~5分之间。尤其是近几年开始出现实验中设计表格、实验变量的控制,考查比较明确。今后将继续加重学生实验能力的检测。显微镜的使用及其常见的几个问题、动植物细胞的观察以及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今年也一定会涉及这方面的知识。关于细胞裂、生长和分化以及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常以选择题或非选择题形式出现进行考查,预测今年对本专题的考查变动不大。
命题点一 科学探究过程
1.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
2.科学探究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量法等。
3.实验设计的几点注意事项:
(1)要设计对照实验;
(2)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3)严格控制实验条件,需要数值时求多组的平均值,尽量减小误差;
(4)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要设计重复组或增加实验对象数量,减小实验偶然性。
命题点二 细胞的结构与观察
1.显微镜使用问题汇总。
(1)成像问题:显微镜所成的像是放大、倒立的物像,与玻片上的图像相比,呈180°旋转,即将试卷旋转180°,倒过来看到的图像与显微镜下看到的图像是一致的。
(2)移动问题:由于显微镜所成的像为倒像,所以物像移动的方向与玻片移动方向相反,即偏哪就向哪移,如物像偏左上方,玻片就向左上方移动。
(3)视野亮度问题: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小光圈;光线弱时,用凹面镜、大光圈。
(4)倍数问题:
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②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视野中的三变:视野变暗、细胞数目变少、细胞图像变大。
2.细胞的结构功能与观察。
(1)细胞的观察: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大致经过以下几步:擦、滴、取、放、盖、染。其中植物细胞滴清水,动物细胞滴生理盐水,染色用碘液。
注意:盖的时候一定要使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液滴,然后缓缓放平,避免产生气泡。
(2)动物、植物、细菌和真菌细胞结构整合:
(3)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是控制物质进出,因此细胞内物质的含量及变化原因均与细胞膜有关;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与遗传有关的物质储存在细胞核内;液泡内含有细胞液,决定了细胞的颜色、气味和味道。
命题点三 细胞分裂分化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整合
1.生物体由小长大的原因: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细胞分裂、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细胞分化后遗传物质不变。
2.单细胞生物依靠一个细胞就可完成各种生命活动,这说明细胞是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3.(1)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2)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专题二 绿色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
近年中考,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是中考必考的重点,并且所占分值比较高。三大生理作用常结合一起以识图题的形式考查,常与实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等问题联系起来,考查对生命现象的分析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蒸腾作用侧重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叶片的结构及蒸腾作用的意义和应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是光合作用命题的切入点,提高大棚种植蔬菜或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常出现在非选择题中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呼吸作用经常与光合作用以实验的形式一起综合考查。预测今年中考分值比重同往年,
主要出题方式为三个生理作用结合在一起以选择题或综合题的形式考查。
命题点一 植物三大生理作用相关实验)
1.光合作用实验问题。
(1)使用“氢氧化钠溶液”与“清水”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切断叶脉两侧的对照实验,变量是水;银边(白斑)叶片与绿色叶片的对照实验,变量是叶绿体;遮光与不遮光的对照实验,变量是光。
(2)研究光合作用时,实验装置要放置在光照充足的
环境中;实验现象是加碘液后是否变蓝色,如果变蓝色则
证明有淀粉生成,说明光合作用能够进行。
(3)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方法是观察即将熄灭的木条能否复燃;判断光合作用的强度,可以看产生的氧气的量。
2.呼吸作用实验问题。
(1)研究呼吸作用,要将实验装置放在黑暗处,避免光合作用的影响。
(2)验证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常用澄清的石灰水是否变浑浊的方法。
3.蒸腾作用实验问题。
(1)排除其他因素产生的水对实验的影响。
(2)实验装置内壁出现的水珠,大部分来自蒸腾作用,一部分来自呼吸作用。
命题点二 植物三大生理作用原理及应用
1.植物三大生理作用的核心概念:
2.植物三大生理作用的应用。
(1)提高光合作用(农业增产)的方法: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提高光照强度和延长光照时间等。
(2)降低呼吸作用(食品保鲜、保存种子、农业增产等)的方法:低温、干燥;提高呼吸作用(根呼吸)的方法:松土、排涝等。
(3)降低蒸腾作用(移栽植物)的方法:剪去部分枝叶、傍晚移栽、及时浇水等。
专题三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动物的行为为必考内容,都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分值占1~2分。动物的运动常结合动物的种类、分类内容综合考查运动的实现过程。有的在一个选择题中考查学生对“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理解。关于动物的行为的类型常以选择题形式加以辨析,动物的社会行为作为热点问题,中考中开始逐渐渗透。动物的行为和运动会结合在一起以选择题或综合非选择题形式考查。
命题点一 动物的运动
1.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骨、骨连结(关节)和肌肉。
2.关节的结构及功能:关节由[4]关节面(包括[1]关节头和[3]关节窝)、[5]关节囊和[6]关节腔组成。与关节牢固性有关的结构是关节囊和韧带,与关节灵活性有关的是关节软骨和关节腔中的滑液。脱臼是指关节头从关节窝中滑出。
3.运动的产生:骨骼肌受神经刺激收缩,牵拉骨绕关节转动。骨骼肌提供动力,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
4.骨与骨骼肌连接方式:骨骼肌的肌腱绕过关节附着在两块相邻的骨上。
5.每个动作的产生,至少需要2块骨骼肌的参与。
6.屈肘时,肱二头肌处于收缩状态,肱三头肌处于舒张状态(如图乙);伸肘时相反。
命题点二 动物的行为及判断
1.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特点: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基础上建立的,由遗传因素和后天的生活经验与学习共同决定。
(2)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
2.社会行为。
(1)特点: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有明确的分工,有的还形成等级。
(2)信息交流:也叫通讯,包括动作、声音、化学物质等。
专题四 人体新陈代谢
近年中考,人体的新陈代谢为每年必考且占分值较高的一部分,考查的形式多样,一般单个系统的考查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非选择题考查的形式为四个系统以示意图的形式综合考查它们之间的联系及各生理过程的完成。另外,此专题还经常结合热点问题进行考查,如环境污染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合理膳食问题、呼吸急救问题。肺部进行的气体交换是本部分的难点,中考中常采用示意图形式结合膈肌、肋间肌的舒缩以及坐标曲线形式考查。预测今年会同往年一样以综合分析题的形式考查四大系统的特点与联系,分值变化不大。
命题点一 消化系统
1.人体的营养。
(1)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有糖类(主要能源物质)、脂肪(备用能源物质)和蛋白质。
(2)水是细胞的主要成分,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3)维生素缺乏症:
2.营养物质的消化。
3.营养物质的吸收:
命题点二 呼吸系统
1.呼吸全过程。
(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直接动力来自气体的压力差,根本动力来自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交换过程如图: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动力来自于气体的浓度差。交换过程如图:
(3)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氧气由红细胞运输,二氧化碳主要由血浆运输。
(4)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动力来自于气体的浓度差。交换过程如图:
2.呼吸运动的模拟实验。
①——气管;②——支气管;③——肺(肺泡);④——胸廓;⑤——膈
A模拟呼气状态,膈顶上升,膈肌、肋间肌舒张,肺收缩;
B模拟吸气状态,膈顶下降,膈肌、肋间肌收缩,肺扩张。
注意:本实验不能模拟胸廓前后径、左右径的变化。
命题点三 循环系统
1.血液的运输功能:氧气由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运输,二氧化碳主要由血浆运输。
2.血管识图:沿箭头方向分支的为动脉,合拢的为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为毛细血管。
3.血液循环图解:
注意:实线为动脉血,虚线为静脉血。
命题点四 泌尿系统
1.排泄的三条途径。
(1)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汗腺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2)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水)。
(3)以尿液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2.尿液的形成过程。
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如图):
3.排尿的通道: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命题点五 人体四大系统的联系
专题五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近年中考,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为必考内容,主要以选择题形式考查,有时也会以非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实际生活中的生命现象的分析。人体的激素调节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的生理作用以及分泌异常时对人体的影响,分值一般为1至2分,偶尔也以实验题的形式考查甲状腺激素对生物的影响。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方式大多会以综合选择题或综合非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神经元的结构、反射弧的结构考查的形式多种多样,是中考的重点之一,也是中考必考内容。
命题点一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1.(1)眼球的重要结构与功能:晶状体——由睫状体调节曲度,看远处时曲度变小,看近处时曲度变大;瞳孔——由虹膜调节大小,光线亮时缩小,光线暗时扩大;视网膜——视觉感受器所在。
(2)视觉的形成过程: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觉神经→视觉中枢(在大脑皮层形成视觉)。
2.(1)耳的重要结构与功能:鼓膜——振动传导声波;耳蜗——听觉感受器所在。
(2)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的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听觉中枢(在大脑皮层形成听觉)。
命题点二 人体的神经调节
1.神经系统的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
3.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命题点三 人体的激素调节
1. 人体的主要内分泌腺和分泌的激素的作用:
注意:①缺碘易出现地方性甲状腺肿(又叫大脖子病)。
②神经调节可以对激素调节进行调控。
2.内、外分泌腺的主要区别是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周围的毛细血管中。
注意:胆汁、胰液都是通过导管进入小肠的。
2. 人体生命活动由神经系统和激素共同调节,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专题六 健康地生活
近年中考,健康地生活为必考内容,分值约占5-7分,其中免疫和传染病及其预防考查的次数较多,为必考的知识点,主要以选择题或非选择题形式出现,常结合世界各地流行的常见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及人们采取的预防措施等进行考查,有时也会结合免疫的类型进行综合考查。安全用药常与健康的生活方式结合考查,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命题点一 传染病和免疫
1.传染病其及预防。
(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细菌、病毒、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特点:传染性、流行性。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3)预防传染病的三项措施:控制传染源(针对患病的人或动物);切断传播途径(针对病原体);保护易感人群(锻炼、打预防针等)。
2.免疫。
(1)人体的三道防线与免疫类型:
注意:抗原不仅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病原体,还包括移植的器官、衰老死亡的细胞等。抗体是淋巴细胞产生的蛋白质,抗体具有专一性,只对相应的抗原起作用,且抗体与抗原结合,促进吞噬细胞吞噬抗原。
(2)计划免疫(注射的疫苗相当于抗原)——属于特异性免疫。
(3)常用疫苗及预防疾病:卡介苗——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糖丸——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百白破——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4)注射疫苗(相当于抗原),为了预防传染病;注射血清(含有抗体),为了治疗传染病。
命题点二 选择健康的生活
1.安全用药。
(1)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能购买,并按医嘱服用的药。
(2)非处方药:不需要凭药方购买,按所附说明服用的药,简称“OTC”。
(3)选用非处方药物,也要咨询专业医师;用药前必须先阅读说明书,按说明书服用。
2.急救方法。
(1)出血的急救方法:动脉出血——近心端止血;静脉出血——远心端止血。
(2)心肺复苏: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每分钟不少于100次;人工呼吸常用口对口吹气法,要保证被救助者仰卧、呼吸道畅通,每分钟进行16~18次。
3.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1)健康包括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又把道德修养和生殖质量也纳入了健康的范畴。
(2)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是心情愉快。
(3)调节自己的情绪可概括为①转移注意力,②宣泄烦恼,③自我安慰。
(4)健康的生活方式:作息有规律、保证均衡营养、一日三餐按时就餐、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
(5)探究“烟草浸出液(或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每只水蚤进行两次实验,先放入清水中测定心率,再移入相应浓度的烟草浸出液(或酒精)中测定心率;实验的变量为烟草浸出液(或酒精)的浓度。
专题七 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
纵观近年中考,本专题关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根尖的结构和功能、种子的萌发、营养繁殖是中考考查的必选内容,其中种子萌发的条件以选择题或实验探究题的形式考查,分值占1至2分。本专题的传粉与受精、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变化、植物的生长有时与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或性状的遗传一起综合考查。往往结合花、枝芽、根尖、子房、无性生殖的几种方式示意图进行考查,学生需要具有一定的识图分析能力。预测今年本专题除了以选择题考查外,也会以非选择题的形式与其他专题一起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命题点一 种子的结构和萌发
1.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异同点:
2.种子的萌发。
(1)种子萌发的条件:
①环境条件: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②自身条件:胚是有活力的且是完整的、不在休眠期、有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
命题点二 植株的生长
1.枝芽的发育。
(1)生长点:细胞不断分裂和分化产生新的芽结构。
(2)芽轴发育成茎,叶原基发育成幼叶,幼叶发育成叶,芽原基发育成侧芽。
2.根尖的结构。
(1)根尖的结构:根冠、分生区(细胞核较大,分裂能力很强)、伸长区、成熟区(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2)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靠伸长区增大细胞的体积。
命题点三 开花和结果
1.受精过程: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胚珠里面有卵细胞,与来自花粉管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2.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命题点四 植物的无性生殖
1.无性生殖的类型:扦插、嫁接、压条和组织培养。
2.扦插的茎段约15厘米,上方的切口是水平的,减少水分蒸发,下方的切口是斜向的,增加吸水面积。
3.嫁接成活的关键: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嫁接成活之后开花结果表现接穗的性状。
专题八 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近年中考,关于动物的生殖与发育考查分值相对不多,大概2分,主要以综合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偶尔在非选择题中涉及。人的生殖和发育在中考中常与人的性别遗传结合在一起综合考查,主要以识图分析题出现,偶尔也会与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以综合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与高中知识衔接紧密,是中考的高频考点,也是中考的重点与难点。其中性状遗传为每年必考内容,识图题居多,常常与遗传图解、生殖过程中染色体、基因的变化相结合,综合考查亲子代之间遗传的规律及其性状的遗传。生物的变异则是穿插到性状遗传或生物的进化原因中考查,分值占5分。预测今年对本专题的考查会与往年一样,分值和题型不会做较大变动。
命题点一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1.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2.人体的生殖。
(1)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取营养物质和氧,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胎盘。
(2)鸟类卵受精后可发育成胚胎的是胚盘。
命题点二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1.DNA、染色体、基因和性状之间的关系。
1.相对性状。
2.性状与基因的关系。
(1)性状由基因控制;
(2)性状受环境影响。
4.人的性别决定。
(1)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与基因有关;性别决定的时间为受精卵形成时。
(2)男女染色体的差别:
①男性:22对常染色体+XY(一对性染色体)形成的,
②女性:22对常染色体+XX(一对性染色体)形成的,卵细胞只有一种,即22条常染色体+X染色体。
(3)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①男性性染色体是异型染色体XY,在形成精子时,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X和Y,两者比例X∶Y=1∶1。
②女性性染色体是XX,在形成卵细胞时只产生一种卵细胞X。
③含X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XX发育成女孩,含Y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XY发育成男孩。所以,XX∶XY=1∶1,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
5.生物的变异。
(1)分类:按是否遗传来说,可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两种,其本质区别是遗传物质是否改变;按对生物生存来说,可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两种。
(2)人类利用遗传变异原理育种的方法:人工选择育种、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
专题九 生物分类与生命演化
近年中考,生物分类往往与生物多样性、动植物类群结合在一起考查。常以非选择题的形式综合考查生物的分类单位、方法、依据以及各种动植物的主要特征。生命的演化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考查的重点集中在自然选择学说、生物的化学进化学说、生物进化的证据、细胞色素C之间的差异等考点上。
命题点一 生物的分类与动植物类群
1.分类依据。
(1)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2)被子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是花、果实和种子三种生殖器官。
2.分类单位。
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间的亲缘关系也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间的亲缘关系越近。
3.植物类群:
由表格中可以看出:植物类群生活环境从水生到陆生,结构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进化,符合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4.各动物类群的特征。
(1)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有口无肛门,从线形动物开始有了肛门。
(2)环节动物(蚯蚓):运动——肌肉和刚毛;呼吸——湿润的体壁(有黏液)。
(3)节肢动物(蝗虫):外骨骼——保护支持、保持水分;三对足、两对翅。
(4)鱼类的主要特征:鳃——呼吸;鳍——游泳;侧线——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
(5)鸟类的主要特征:羽毛;翼;双重呼吸(为鸟类的飞行提供足够的氧气)——肺、气囊辅助;心脏四腔;体温恒定;卵生。
(6)鸟类和哺乳类为恒温动物,其余均为变温动物。
5.生物的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内涵是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是遗传的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价值是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
(3)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其中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途径,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命题点二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1.生命的起源。
(1)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原始大气成分中没有氧气。
(2)生命起源的过程:无机物→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大分子物质→独立体系(新陈代谢、个体增殖)→原始生命。
2.生物进化的历程和原因。
(1)原因:自然选择。
(2)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的区别:
(3)长颈鹿成因:鹿群中原有短颈和长颈的变异→环境改变→生存斗争加剧→短颈鹿被淘汰→长颈鹿生存下来→有利变异遗传→长颈鹿种群形成。
(4)方向性问题: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5)历程:进化树。
(6)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水生到陆生(生活环境)、由简单到复杂(结构)、由低等到高等(进化地位)。
3.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人类和现代类人猿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森林古猿。
(2)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直立行走。
(3)人类发展历程中的几个重要事件: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
专题十 生物与环境
近年中考,生物与环境为每年必考内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中都有所涉及,是中考的重点之一。生物圈的知识有时在大题中涉及1分,偶尔选择题的某个选项中涉及,不会单独出现。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有时会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分值2分,大多是以非选择题形式与食物链、食物网结合考查。生态系统 常以识图类非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是中考中非选择题中的一个,为必考内容,涉及的重要考点有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在选择题中有时也会有一个到两个涉及生态系统内容的题目。今年还是会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形式重点考查本专题,有可能与热点问题,如温室效应、生态农业等结合在一起考查。
命题点一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1.环境对生物的作用: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等,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及其作用,如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寄生关系和共生关系。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骆驼、莲藕、海豹、旗形树等都有很多特点与环境相适应。
3.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绿色植物提高大气湿度,蚯蚓疏松土壤,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都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命题点二 生态系统综合
1.食物链和食物网。
(1)数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时,首先确定生产者和最高级消费者,一条食物链起始于生产者,结束于最高级消费者,不包括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2)食物链和营养级的对应关系:
(3)食物网中各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一个箭头相连)、竞争(从同一种生物分支两个箭头)、捕食和竞争。
(4)生物富集:有毒物质难以分解,不易排出,沿食物链和食物网逐级积累,因此最高营养级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多。
2.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1)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物质是循环流动的,如碳循环;能量是单向流动并逐级递减的,无法循环。
(2)碳循环形式:在生物成分与非生物成分之间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流动的,在生物成分之间是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的。
专题十一 微生物与生物技术
近年中考,生物技术常结合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综合考查,所占分值为2分左右,考查形式主要为选择题,非选择题近五年没有涉及。关于细菌、真菌和病毒一般采用示意图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它们的结构特点、生殖方式和营养方式等,这部分知识还经常与免疫、传染病结合以非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生活中的生物技术和食品储存常结合微生物的特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基因工程和克隆技术是社会热点问题,中考中经常涉及。三大微生物在生物圈的作用有时与生态系统结合在一起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估计今年本专题还是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分值变化不大。
命题点一 细菌、真菌和病毒的比较
1.细菌、真菌和病毒的比较:
2.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真菌属于真核生物。
命题点二 生物技术
1.发酵技术。
(1)乳酸菌(细菌、单细胞)发酵:
①原理:乳酸菌在适宜的温度和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转化成乳酸。
②举例:酸奶、泡菜、酸黄瓜、奶酪等。
③重要条件:全程无氧。
(2)酵母菌(真菌、单细胞)发酵:
①原理:酵母菌在适宜的温度和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转化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②举例:粮食酿酒、做馒头、面包等。
③重要条件:先有氧、再无氧。
2.食品保存。
(1)食品腐败的原因: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为防止腐败变质,必须尽可能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繁殖。导致食品腐败变质的微生物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等。
(2)食品保存的方法:冷藏、冷冻、干制、真空包装、糖渍、罐藏、高温消毒等。
3.克隆技术。
(1)原理:属于无性生殖;后代性状与提供细胞核的亲代一致。
(2)优点:快速培育;拯救濒危生物;植物的营养繁殖。
4.转基因技术(基因工程)。
(1)原理:各种生物的DNA在组成方式上是相同的,基因蕴含的遗传信息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也是相通的,一种生物的基因在另一种生物体内同样可以得到很好地表达。
(2)应用:
①定向地改良动植物品种,如抗虫棉。
②生产某些药物,如利用工程菌生产胰岛素、生长激素、干扰素等。
5.试管婴儿技术。
(1)原理:精子和卵细胞在体外受精,并培养成早期胚胎,植入母体子宫中继续发育。
(2)生殖特点:有性生殖、胎生、体外受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