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状况与性格:人的家庭属性与社会属性
家庭状况与性格:人的家庭属性与社会属性人的社会属性的散失和家庭属性观念的增强,人的过度商品化,必然导致极端的家庭主义、个人主义思想膨胀,社会危害是极大的。比如,人是自己的,婚姻、生活、学习、工作与他人甚至于与国家社会没有关系,无止境的追求个人享受和财富,没有法制规则意识的支配欲,毫无廉耻的道德沦散,眼之所及的一切都用金钱权化,连人自身也被财富化,一切为钱甚至不惜生命,越来越巨大的贫富差距和固化的利益格局,人的理想追求奋斗和为人生的价值意义被严重异化和蒙蔽,社会乱象怪象频屡,社会矛盾也会越来越突出和尖锐,绝不可放任而纵。 我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当前经济发展、社会财富相对富足,人们普遍过上了温饱无虞的小康生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必须加强社会建设,尤其是解放家庭人,扭转人的社会性认识,更多从社会角度发挥人的积极作用,推进现代社会的建构与发展。比如,把大力深化社会改革的基本方向放在促进财富利益在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人群中的
现代社会的人,究竟是家庭人还是社会人?
一个人,出生在家庭,生活在家庭,离不开家庭成员的关爱抚育而成长,成年以后又组建成新的家庭,担负抚养子女、赡养老人等的职责,从这一个角度看,是家庭人。一个人又总是社会的一个小分子,与其他人发生着这样那样的关系,必须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而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干预,必须参加一定的社会活动对社会发生影响,还必须工作劳动为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必须以不同的方式参予社会利益的分配,从这一个角度看,是社会人。因此,可以说人都是以家庭为单位参与社会活动的,同时具有家庭属性和社会属性两种属性,不是只有家庭属性成为单一的家庭人,也不是只有社会属性成为完全的社会人。
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发展阶段,人的家庭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表现不同,倚重性上是有差别的。我国在解放前的阶级社会中,人的社会性在一定程度上被分割,绝大多数人都主要是家庭人,个人的生活职业、个人的生老病死都主要和家庭相联系,取得辉煌成就或落败骂名都成为家庭家族的荣辱。解放后,土地、财产国有,人们参加集体生产劳动,集体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得到张扬,人的家庭属性有所消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属性得到增强。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镇资产私有化,社会就业多元化,劳动力成为商品,人被划分为走向“先富起来”的一群和“后富起来”的一群两部分,金钱财富成为人们的普遍追求和成败评判标准,人在社会属性的认知上又陷入了迷茫和混乱。
人的社会属性的散失和家庭属性观念的增强,人的过度商品化,必然导致极端的家庭主义、个人主义思想膨胀,社会危害是极大的。比如,人是自己的,婚姻、生活、学习、工作与他人甚至于与国家社会没有关系,无止境的追求个人享受和财富,没有法制规则意识的支配欲,毫无廉耻的道德沦散,眼之所及的一切都用金钱权化,连人自身也被财富化,一切为钱甚至不惜生命,越来越巨大的贫富差距和固化的利益格局,人的理想追求奋斗和为人生的价值意义被严重异化和蒙蔽,社会乱象怪象频屡,社会矛盾也会越来越突出和尖锐,绝不可放任而纵。
我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当前经济发展、社会财富相对富足,人们普遍过上了温饱无虞的小康生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必须加强社会建设,尤其是解放家庭人,扭转人的社会性认识,更多从社会角度发挥人的积极作用,推进现代社会的建构与发展。比如,把大力深化社会改革的基本方向放在促进财富利益在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人群中的相对均衡分配和发展;把人的部分家庭职能进一步社会化,对人的生和养给予大力的资助解除家庭忿忧,实施全程的免费或低费教育让每一个公民站在公正的起跑线上,转变医疗卫生观念降低看病就医的消费避免一病致贫,加强住房改革回归房住功能不增加过重负担,改变家庭财富认知观等;强化人的社会职责,改劳动力商品属性为生产者角色,科学统筹各行业各领域的劳动就业和合理得利,提高交通、生活、假休等社会公共福利,倡导并普遍施行真正的义务兵制、义务劳动制、志愿者工作制,提高集体主义荣誉感,倡行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让每一个人对身在这样的现代社会都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总之,家庭人的社会有更多的利己性,更多的导致人的异化,会演化为尖锐的社会矛盾。社会人的社会更温馨,更团结,更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