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怒江七十二拐骑行第一视角:一个女子的10年骑行故事45

怒江七十二拐骑行第一视角:一个女子的10年骑行故事45  要得。老乡,等一分钟哈,人多。老板娘又脆生生地回答。  老板,炒碗肉丝饭。又有人喊。  早餐还是在宜宾饭店。  老板,来碗面。有骑友喊。  要得,老乡,等一分钟哈,人多。老板娘脆生生地回答。

2012年7月,我和王先生一人一车,从宜宾出发,历时一个月,骑往拉萨。路上都经历了些什么?今天讲述的,是骑行拉萨第16天的故事。

  骑行拉萨第16天,邦达—八宿。骑行95KM。


怒江七十二拐骑行第一视角:一个女子的10年骑行故事45(1)

  早上起来,上厕所排队。这个厕所,昨晚便有些不喜欢,臭不说,屋顶还滴嗒滴水。这样的厕所,不上也罢。于是,走出屋外,想另寻厕所。谁知,绕来绕去,却看到一道小门。从小门出去,是一个大坝子。里面,荒草遍地。暗自欢喜,绝佳的生态厕所。此时,天色蒙蒙,小雨点点,空气清新。有如此之好的厕所,夫复何求?

  昨晚,似乎我做梦了,似乎在梦里大声地喊叫了。于是乎,似乎影响到左左的睡眠了。但我,对这一切,一无所知。检讨,我不是有意的啊。

怒江七十二拐骑行第一视角:一个女子的10年骑行故事45(2)

  早餐还是在宜宾饭店。

  老板,来碗面。有骑友喊。

  要得,老乡,等一分钟哈,人多。老板娘脆生生地回答。

  老板,炒碗肉丝饭。又有人喊。

  要得。老乡,等一分钟哈,人多。老板娘又脆生生地回答。

  ……老板娘见谁都说“老乡”,老乡二字,把人心里喊得暖暖的。难怪他家生意这么好!

  左左帮着老板娘招呼客人。我从老板的水缸里舀了水,蹲在街边涮牙。 在一堆车车中,我惊奇地发现,有辆车与我的小白一模一样。小白是若弦帮我在网上买的假行僧5,路上几乎没见过同样的车。所以高兴地咋呼起来:嘿,王先生,这辆车给我的一样。再一看,更兴奋了,哎呀,驮包都是一样的。

  王先生过来一看,说,疯了,这就是我们的车! 仔细一瞧,果真是自个儿的车。

  晕呀,我没高反哒,咋认不到自己的车了呢(现在看照片中的我,脸似乎有些肿,应该是高反了,只是自己不觉得)。

  忙得脚不沾地的老板,见我们要走了,专门来到我们桌前,又摆谈几句了。

  早餐吃的是什么,我已经忘记了,但永远不能忘记的是,老板送了我们10个鸡蛋。——每人两个。

  今天,翻业拉山,海拔4600多米,从邦达出发,14KM。

  今天路上的骑友,又多得像赶场一样。 318线上的风景越来越美。让人不得不时时停下滚滚车轮,拍照、感叹,陶醉、留连于间。最吸引我目光的,仍然是路边的那些小村庄。

  业拉山,坡不陡,14KM,就两个闪弯弯就到了。刚出发不久,青城山看见别人走捷径,也跟着去。他说来318,啥都要体验下。

  我也想去体验,却被王先生严厉地制止了。他还没忘记他翻高尔寺山受的罪。我撵上左左和天涯后,像个爱打小报告的小学生好不容易发现了别人的错一样,兴奋地向左左报告:队长,队长,青城山走捷路去了。

怒江七十二拐骑行第一视角:一个女子的10年骑行故事45(3)

  爬上第一个假垭口,邦达仍在眼皮底下。登高远眺,山下就像一个盆地,两边高中间地。两侧的山,荒凉舒缓,绵延不绝;中间的盆地上,绿洲连绵,小河似一条银练,在绿洲中翩跹舞动。

  左左今天像打了鸡血,转眼就不见人影了。青城山气喘吁吁地爬上来,他是数着步子推车上来的。说起走捷径的经过,他感慨万千。他说,开始是五步一歇,后来是十步一歇,再后来平缓点了,才二十步一歇。

怒江七十二拐骑行第一视角:一个女子的10年骑行故事45(4)

  我们到达垭口时,左左自豪地告诉我们,她撵上了骑友“大鼻子”他们。真的了不起呀,大鼻子等人啊,一二十岁的年轻小伙啊。不得不承认,左左真发挥起来,势力确实了得。去年,神鹰骑行组织观斗山爬坡比赛,她是女子第二;男女拉直排名,她第八!

  垭口虽无太阳,风却不大,也不冷。大家慢悠悠地摆PS拍照合影,青城山和左左俩人,趁机悠哉起来。于是,我也趁机拍了些他俩悠哉的照片。

怒江七十二拐骑行第一视角:一个女子的10年骑行故事45(5)

  左左说自我和王先生同行以来,天气总是很好。不管出发是否有雨,到了山顶一定是好天气。她不这样说我倒没注意,她这一说,仔细回想下,确实如此。拉乌山垭口,晴;觉巴山垭口,晴;东达山垭口,还是晴的!甚至搭车路过的卡子拉山、海子山等等,也没刮风没下雨。也难怪她有这样的感慨,她们过二郎山、折多山时,连照相都得抓紧时间——冷得受不了。

  不由得得意起来,自我夸赞说,我们俩人,一个是太阳,一个是月亮。

  这人呀,什么都可以做,就千万不要得意忘形。这不,这话音刚落,本来晴空万里的好天气,突然哗啦啦地下起大雨来了。只得挤到旁边的一个建筑下躲雨。我冷得耸肩缩脖,左左把她的冲锋衣给我穿上。雨小了后,才下山。

怒江七十二拐骑行第一视角:一个女子的10年骑行故事45(6)

  今天的主要任务不是爬山,而是下山。——著名的怒江72拐44公里下坡路,像羊肠一样,从山顶弯弯曲曲盘下山。一边是寸草不生的山,一边是深不见底的沟壑,九十度的急弯接二连三,转了一个又一个。每年,这段路都有骑友出事故。

怒江七十二拐骑行第一视角:一个女子的10年骑行故事45(7)

  今天的72拐,云遮雾绕中,若隐若现,曲折如练,气势磅礴。云海中,露出一角碧蓝的天空来。用“云销雨霁,彩彻区明”来描述此时的景致再恰当不过。但是照片,不能展现眼睛看到的景色之万分之一(有摄影老师给我说过,最难拍摄的是云雾)。

怒江七十二拐骑行第一视角:一个女子的10年骑行故事45(8)

  路,湿漉漉的,更增加下山的危险性。转弯处,彼此都看不到对面来车。我捏住刹车,不断提醒自己,慢点,慢点,靠右,靠右。在一个弯道处,虽然速度很慢,但还是差点与对面来车相撞,被吓出了一身冷汗。除了王先生,路上所有人都超过了我。他便是这样,不管我多快,他都能撵上我;不管我多慢,他总是陪着我慢慢地走。事先说好10KM休息一会,但都近20KM里了,仍不见他们的人影。我不管了,在一个小村子边停了下来。

怒江七十二拐骑行第一视角:一个女子的10年骑行故事45(9)

  虽然山上寸草不生,屙屎不生蛆,荒凉至极,但山脚下的村子,却绿树成荫,金黄的青稞地就像我们山区的梯田一样,一层层地铺展开来,美极了。地里有人在收割青稞,树上挂着麦草,一幅宁静祥和地田园风光。

怒江七十二拐骑行第一视角:一个女子的10年骑行故事45(10)

  终于下到坡底,怒江奔腾不息。江中突兀的矗立起一座小山,一座大桥穿山而过。——这就是著名的怒江大桥。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来形容怒江大桥的险要再恰当不过。(必须遵守要求,此处不拍照)

  何为天堑变通途,今天,才有深刻的感受。难以想象,这些道路是如何修筑而成,有多少人为此付出生命?在如美镇的澜沧江边,立有一块1965年建的题为“为人民而死 虽死犹荣”的纪念碑。该碑是专门为纪念修筑川藏公路牺牲的解放军而立。来川藏线前,听说修建川藏公路,平均每公里就牺牲了一名筑路者,我不置可否。今天,当我胆战心惊一身冷汗下完72拐,我信了。

  在路上,遇到烂路,总有人骂:MD,修的什么路?每每听到,我都会说,能有条路给你骑车去拉萨,就应该心存感激了。

  今天,我在QQ空间里写了一句话:向修路者致敬!

怒江七十二拐骑行第一视角:一个女子的10年骑行故事45(11)

  著名的废弃道班,墙上、屋顶、楼梯……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写满了骑友的涂鸦。我里外找了个遍,最后在进屋的一根柱子上找到了月球人的签名。像完成任务似的,赶紧拍下来。

  出发前,我就答应要把他的签名带回去。从觉巴山开始,便开始找他的签名,找了几百公里,这才找到。我长舒一口气,终于可以交差了。月球人在屏山工作,去年5月辞掉工作,单枪匹马地骑完滇藏线又反骑新藏线,历时3个月。

  其实,他的网名不叫月球人,是图片中的这个英文名。当初他加入屏山骑行群,从没过真人,大家不知怎么称呼他。我们一个二个的土老帽,就他一个洋里洋气的外来名字,不知是哪个管理员,就把他名字改为月球人。对于这个强加的网名,月球人一声不吭,在沉默中接受。

  过怒江桥,便沿着怒江的支流白马河逆流而上。绕村、民村……一个个美丽的小村庄,座落在荒芜的大山下,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是人类与大自然共同奏响的一首和谐曲。

怒江七十二拐骑行第一视角:一个女子的10年骑行故事45(12)

  上午像打了鸡血的左左,下午在烈日下,似乎有些疲惫,想打瞌睡。青城山和天涯,像她的左右二臂,一直一左一右地陪着她。我既不兴奋,也不疲惫,无心无肝地向前冲,冲一会,停下来等一会(这一路,我们的骑行照片太少了)。

  到绕村,离今天的目的地其实已经不远了。但不知为啥,我却突然想吃东西了。要搁以往,肯定是告诉自己坚持一会,但我今天却停下车来吃东西。除了王先生,也没人反对。于是,大家便在绕村桥头,掏出饼干,吃开了。

怒江七十二拐骑行第一视角:一个女子的10年骑行故事45(13)

  远处,乌天黑地,应该是在下雨了吧。但离我们,还远。吃完东西,左左说要把身上的雨衣脱下来,我说不要脱,一脱就要下雨。

  这话完全是无心之话,因为之前,雨便是一会有一会没。可是,这无心的话,像是咒语,又是话音刚落,雨就噼里啪啦下起来了。我们赶紧躲在路边的一棵树下。

  这场雨,来得快,来得猛。可以说,是这次318之行来得最猛烈的一场雨。另有两个骑友,一人刚好骑到树下雨就来了,一人在前面二三十米远。前面那人,根本来不及穿上雨衣,就被淋成了落汤鸡。

  现在回想,自己的这趟雨季318之行,连暴雨都没淋过,真是幸运无比。

  又是冒雨满街找住宿,最后八宿宾馆。宾馆的墙上挂着八荣八耻。我们把八荣八耻改了下,变成:以推车为荣,以搭车为耻;以臭脚为荣,以……呵,想不起来了。旁边的澡堂可以洗澡,一问,要20元一人。算了,克服!在家一年四季365天起码要洗360个澡的我,已经连续两天没洗澡了。

怒江七十二拐骑行第一视角:一个女子的10年骑行故事45(14)

  晚餐在一家生意清淡的邛崃饭店吃饭。我们自带的花生米,请老板加工,老板先说现炒的花生米不好吃(怪了,平时在家吃花生米,都是现炒的啊),后来我们说我们自己炒,老板居然收了我们8元的加工费,还声明只收了菜油的成本。平时点的二荤二素一汤,我们五人都够吃了,在这儿,加上我们的花生米,却仍不够下饭。 回旅馆时,给左左买了见面礼。让她自己选,我付钱,她却只选了15块的东东。

  河北小敏短信说她和同伴在下巴塘长坡时摔了。打电话过去,用蹩脚的普通话了解情况后,然后短信告诉了小柔。希望小敏他们一路平安,也提醒自己,下坡一定要慢。

  我是@折了又折,意为百折不挠;户外名“茫然前行”,也毅然前行。若您喜欢,请关注。谢谢您的阅读、点赞、评论、分享、转发,让更多人看到。谢谢。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