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大黄鱼有多少(一条7斤多野生大黄鱼)
野生大黄鱼有多少(一条7斤多野生大黄鱼)在1954年,敲罟作业传入福建一带,然后来年就以先进作业在当地推广。捕获的鱼产量翻倍增长,各地渔民争相模仿,广泛传播。敲罟作业是利用大黄鱼对声音的敏感,借助敲击竹条的声音,来震昏大黄鱼,然后一网打尽。敲罟捕鱼是团队作业,通常是有罟公和罟母两艘大渔船,再配置二三十条罟仔小船。开始作业后,罟公和罟母撒网后,指示罟仔包抄鱼群,然后半包围大船。三人一小船,一人撑船,二人敲击固定在船上的竹条,将震昏的鱼赶至大船布下的网。一般人们将两艘大船和数十条小船,上百人配合操作的一个组合称为一艚,敲罟的船队俗称罟艚。这种捕鱼方法支出少,回本高,不管大小一网捞,收获甚丰,但也造成大黄鱼被大规模捕捞。大黄鱼是石首鱼科,外表金黄色。大黄鱼的鳔能发出“咯咯”、“嘎嘎”、“咕咕”的声响,尤其鱼群聚拢的时候如沸腾的水声。但同时对声音也非常忌惮,大黄鱼的头骨里面的两枚耳石,能感知声音。大黄鱼在生殖季节集群会从外海游向近海,鱼
7.1斤的野生大黄鱼竟卖出了4.2万!2022年2月28日,浙江的一对渔民父子在起网的时候,被一条金闪闪的巨大的鱼吸引了注意。发现这是一条野生大黄鱼,估摸着将近1米了,上秤一看,7.1斤!大黄鱼极其罕见,还是这么大条的,这可乐坏父子俩了。渔民父亲表示,捕鱼40年,头一回抓到这么大的鱼。船回到码头时,聚集了许多闻讯而来的人。渔民将消息发出去之后,很快就以4.2万元的惊人价格交易。
其实这并不是大黄鱼第一次被卖出高价,近年来大黄鱼被卖出天价的新闻屡次出现。
在同年1月15日的时候,浙江一艘渔船一网就捕获了4000多斤野生大黄鱼,满载而归。当晚靠岸的时候,还吸引来许多人围观,纷纷表示很难得能见到。年关将至,正是野生大黄鱼需求量大的时候,市场价格也上涨不少,卖相好的可以卖到3000~4000元每斤。这些大黄鱼都是在1斤以上,4000多斤的大黄鱼,当晚足足卖了957万元。
大黄鱼除了罕见,生长速度也慢,所以生长越久的价格就越高,有价无市。但是濒危的大黄鱼近些年来为啥频频出现呢?
大黄鱼是石首鱼科,外表金黄色。大黄鱼的鳔能发出“咯咯”、“嘎嘎”、“咕咕”的声响,尤其鱼群聚拢的时候如沸腾的水声。但同时对声音也非常忌惮,大黄鱼的头骨里面的两枚耳石,能感知声音。大黄鱼在生殖季节集群会从外海游向近海,鱼汛就这样产生的。渔民就是利用大黄鱼的这些特性大肆捕捞。大黄鱼的肉质鲜嫩,营养价值高,十分美味,蒸、煮、炸皆宜,深受人们的喜欢。
“楝子开花石首来”这句诗是范成大一首诗里面的,楝子在春天开花,大黄鱼在古代也被称为“石首鱼”,就是说春天来了,能吃到大黄鱼了。在上个世纪中期,大黄鱼是一个非常大的种群,数量多,位列中国四大海产之首,是中国最著名的海洋经济鱼类,分布于我国的黄海南部、东海。但在2016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极危”物种,价格也变成了天价。
而导致大黄鱼成为“极危”动物的原因,是因为人类对大黄鱼进行了几乎灭绝式的捕捞。
敲罟作业是利用大黄鱼对声音的敏感,借助敲击竹条的声音,来震昏大黄鱼,然后一网打尽。敲罟捕鱼是团队作业,通常是有罟公和罟母两艘大渔船,再配置二三十条罟仔小船。开始作业后,罟公和罟母撒网后,指示罟仔包抄鱼群,然后半包围大船。三人一小船,一人撑船,二人敲击固定在船上的竹条,将震昏的鱼赶至大船布下的网。一般人们将两艘大船和数十条小船,上百人配合操作的一个组合称为一艚,敲罟的船队俗称罟艚。这种捕鱼方法支出少,回本高,不管大小一网捞,收获甚丰,但也造成大黄鱼被大规模捕捞。
在1954年,敲罟作业传入福建一带,然后来年就以先进作业在当地推广。捕获的鱼产量翻倍增长,各地渔民争相模仿,广泛传播。
1957年,仅浙江温州地区,罟艚就高达162艚,大黄鱼产量直逼10万吨,产量增长20倍。产量的超级加倍,导致供过于求,致使单价猛跌至几分钱,而小鱼直接被丢弃在滩头腐烂。这时大黄鱼的价格每斤只需一角四分钱,最低时甚至只仅需7分一斤。
而后敲罟作业,在浙江地区作为一种有害渔法,被国家禁止。但在1959-1961年间自然灾害导致又重操敲罟作业。1963年3月,国家发布了《关于禁止敲罟的命令》,敲罟作业再次被勒令停止。但随之而来的“文革”,许多地区死灰复燃,敲罟作业再次肆虐大黄鱼。
1974年,浙江省召集了近2000对捕捞船进行围捕,这次的鱼群非常大,舟山渔场直接创造了16.81万吨产量的历史新高,东海岱衢族大黄鱼就此衰落了。
到了80 年代,大黄鱼产卵场受到严重破坏,已经难成渔汛了,而且有鱼汛才叫渔场,所以渔场也慢慢消失了。
为了保护大黄鱼资源,各地政府通过实施制度性的伏季休渔政策、增殖放流等措施,来恢复种群数量。
伏季休渔制度在1995年开始实施,为的是保护渔业资源在夏季繁殖和生长而采取的措施,使得种群中处于产卵期的亲鱼和处在生长发育期的稚鱼得到保护。首先在管辖的黄海、东海在6~9月实施休渔制度,后扩展到南海海域。不过从长期来看,这项制度并未明显改善大黄鱼等渔业资源紧缺的趋势。
其次是增殖放流,也就是在天然水域投放人工养育的苗种,这种方式能有效补充和恢复大黄鱼的数量。此项措施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出现了,但规模较小,起到的作用不大。近些年来,各地才进行了大规模的大黄鱼放流。江苏省在2010年开始实行,放流数量从五万尾开始不断扩大,到2020年,数量已达2000万尾。通过监测,大黄鱼的数量增多,整个种群正慢慢得到恢复。
近几年,不断有2斤以上野生大黄鱼出现,看来政府的举措已经初见成效,野生大黄鱼的整体状况慢慢得到了改善,所以经常会出现捕到野生大黄鱼的网络新闻出现。
大黄鱼从旺盛到衰落,不过二三十年时间。有同样遭遇的不止大黄鱼,还有小黄鱼,墨鱼和带鱼这些经济鱼类,即使种群恢复,在寿龄和体型上也降低了。近年来屡次出现的大黄鱼,不少渔民为了眼前的利益纷纷进海捕捞,这样渔业资源的修复就更困难了。只有科学地进行捕捞,保护渔业资源,这样才能得到长久的利益,有钱可赚,有鱼可吃,还能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作者:杨伟兰 初审:新茶 校稿编辑:小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