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一的思维框架:高一儿子生物学不好
生物必修一的思维框架:高一儿子生物学不好第二节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6. 水分子既自由扩散,又利用通道蛋白进出细胞。3. 自由扩散:某些小分子物质,如氧、二氧化碳、甘油、乙醇等,容易自由通过细胞膜。4. 协助扩散:离子、葡萄糖、氨基酸等利用转运蛋白跨膜运输。5. 转运蛋白: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一节 被动运输
1. 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和它们之间的细胞质。
2. 被动运输:以扩散方式进出细胞,顺浓度梯度进行,不需要消耗能量。分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3. 自由扩散:某些小分子物质,如氧、二氧化碳、甘油、乙醇等,容易自由通过细胞膜。
4. 协助扩散:离子、葡萄糖、氨基酸等利用转运蛋白跨膜运输。
5. 转运蛋白: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
6. 水分子既自由扩散,又利用通道蛋白进出细胞。
第二节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1. 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需要消耗能量。
2. 胞吞:摄取蛋白质和多糖等大分子时,形成小囊,分离,形成囊泡。
3. 胞吐:形成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处,与细胞膜融合,排出细胞。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一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动能的酶
1. 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
2.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由活细胞产生(与核糖体有关)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3. 比无机催化剂更能减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度。 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和数量没有变化。 特性:专一性、高效性、多样性。
4. 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温度、PH值等,过酸、过碱、高温都会破坏酶分子结构。低温也会影响酶的活性,但不破坏酶的分子结构。
第二节 细胞的能量“货币”ATP
1. ATP是生物体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是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它的水解与合成存在着能量的释放与贮存。
2. 结构简式 A — P ~ P ~ P
3. ATP与ADP的转化 :
4.小总结:
第三节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1. 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 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2. 有氧呼吸:
概念: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大量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场所: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主要场所线粒体)
过程:
有氧呼吸总反应式:
C6H12O6 6H2O 6O2 ------> 6CO2 12H2O 能量
意义:有氧呼吸是大多数生物特别是人和高等动植物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
3. 无氧呼吸
概念: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乳酸或酒精.释放少量能量.生成少量ATP的过程。
场所:细胞质基质
无氧呼吸总反应式
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可以称为发酵。大多数植物、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高等动物、乳酸菌、高等植物的某些器官(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等)的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意义:① 高等植物在水淹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短暂的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释放出能量以适应缺氧环境条件。(酒精会毒害根细胞.产生烂根现象) 人在剧烈运动时.需要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消耗大量的能量.肌肉细胞则以无氧呼吸的方式将葡萄糖分解为乳酸.释放出一定能量.满足人体的需要。
4.有氧呼吸及无氧呼吸的能量:
有氧呼吸所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生成ATP.但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无氧呼吸所释放的能量小部分用于生成ATP.大部分储存于乳酸或酒精中。
第四节 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
1. 叶绿体:双层膜, 基质 (DNA,多种酶、核糖体等),基粒( 多个类囊体(片层)堆叠而成 )。类胡萝卜素(1/4), 叶绿素(3/4)
2. 过程: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一节 细胞的增殖
1. 它的概念
2. 细胞周期: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3. 有丝分裂:植物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比较
相同点:
都有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都有前、中、后、末四个阶段。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组成完全相同且与母细胞完全相同。染色体在各期的变化也完全相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分子数目的变化规律。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完全相同。
不同点:
有丝分裂的意义: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从而保持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的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4.无丝分裂:
特点: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第二节 细胞的分化
1.细胞的分化
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过程:受精卵→增殖为多细胞→分化为组织、器官、系统→发育为生物体
特点:持久性、不可逆性、普遍性、遗传物质不变性
2.细胞全能性:
概念: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植物细胞全能性
例如:胡萝卜跟根组织的细胞可以发育成完整的新植株 应用:植物组织培养
动物细胞全能性:高度特化的动物细胞,从整个细胞来说,全能性受到限制。但是,细胞核仍然保持着全能性。例如:克隆羊多莉 应用:克隆技术
全能性大小: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
3.干细胞
动物和人体内保留的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
干细胞的用途:
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
在体外培养出组织和器官 并最终通过组织和器官移植实现对临床疾病的治疗。
第三节 细胞的衰老和死亡
1.细胞的衰老
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
(1)单细胞生物体,细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个体的衰老或死亡。
(2)多细胞生物体,个体衰老的过程就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新陈代谢速率减慢。
(2)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降低。
(3)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的衰老而逐渐积累。
(4)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5)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细胞衰老的学说:(1)自由基学说(2)端粒学说
2.细胞的凋亡
概念: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称细胞编程性死亡。
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也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意义: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
与细胞坏死的区别: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细胞凋亡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