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涠洲岛红色事迹的感触:青山有幸埋忠骨
对涠洲岛红色事迹的感触:青山有幸埋忠骨福鼎巿沙埕镇南镇村全景图 1968年8月,驻扎在福鼎县沙埕的二营5连在沙埕南镇村执行革命任务中,六位战士被反革命分子用手榴弹爆炸英勇牺牲,时年不到24岁,最年轻只有19岁。烈士牺牲后遗体从沙埕海路运回三沙后,葬于部队团部所在地的后垅里半山坡。 1949年6月14日三沙和平解放,1950年6月,解放军第八四师二五O团一营先进驻三沙,9月该团驻霞浦。1953年初华东军区公安第一团一个营和1955年10月解放军步兵第一O三师三O九团驻扎三沙。三O九团团部设在后垅里(现为怡景园),全团编制为1848人,设司令部、政治处、后勤处和直属警卫排、侦察通迅连、卫生连、运输连、修理所,下辖三个营。1955年2月,该团自浙江入境,解放台山列岛后,一营驻该岛,二营驻嵛山岛、福鼎秦屿、沙埕等地,三营驻三沙本地,1962年增设第四营,驻水门青沃。1959年解放军步兵第三O九团改称守备师九十团。1969年12月,改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年之际,2021年6月19日上午9点许,霞浦县三沙镇后垅里半山坡的六位烈士墓有了最后归宿,六位非霞浦籍烈士遗骸迁移县烈士陵园安葬仪式在弯丘桥举行,桥头至金沙城两旁数百米街道,两旁站满学校师生、镇村干部、派出所、三沙哨所、人大代表、三沙商会、省海渔一支队、县徒步协会、三沙登山长跑协会、三沙义工、退伍军人、自发群众等社会各界人士千余人,早早站在灵车途经的路旁守候 表情庄重,手持横幅、菊花恭送英魂。只为送别烈士最后一程 以寄托对烈士的敬仰之情。
10点20分散葬烈士遗骸到达南峰山烈士陵园,举行隆重的安葬仪式。仪式由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蒋龙春同志主持,副县长温从先、霞浦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全局干部、三沙镇党委书记郑信旋、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林凌骅带领两委班子成员、烈士家属、三沙义工等参加了仪式。青松翠柏,烈士遗骸迁入安葬,气氛庄严、肃穆,众人在革命英雄纪念碑前肃立默哀,向曾经在霞浦这片热土做出不可磨灭功勋所牺牲的烈士默哀、致敬,向人民英雄纪念碑献花。
海疆重镇三沙,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晋朝是温麻县辖区内一个重要军事港口,唐武德六年(公元623年)设置宁远镇,明代置烽火门水寨(福建四大水寨之一),清代设福宁总镇行台、左营水师和巡检司,民国先后驻扎海军的“永绩”“绥宁”“义宁”“海宁”四艘军舰和水警总队的“海鸥”“海风”“海仪”“海凫”等警艇。
要了解这六座烈士墓的由来,我们的故事要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讲起。
1949年6月14日三沙和平解放,1950年6月,解放军第八四师二五O团一营先进驻三沙,9月该团驻霞浦。1953年初华东军区公安第一团一个营和1955年10月解放军步兵第一O三师三O九团驻扎三沙。三O九团团部设在后垅里(现为怡景园),全团编制为1848人,设司令部、政治处、后勤处和直属警卫排、侦察通迅连、卫生连、运输连、修理所,下辖三个营。1955年2月,该团自浙江入境,解放台山列岛后,一营驻该岛,二营驻嵛山岛、福鼎秦屿、沙埕等地,三营驻三沙本地,1962年增设第四营,驻水门青沃。1959年解放军步兵第三O九团改称守备师九十团。1969年12月,改称福州军区守备第一团,1972年,部队移驻县东街。部队营房(三沙本地)除一个营部(三营)和通迅连移交三中外,其余移交渔业公司,团部为渔业公司机关。
原部队团部旧址,现为怡景园小区
原营部(三营)和通信连,现为三中上操扬
1968年8月,驻扎在福鼎县沙埕的二营5连在沙埕南镇村执行革命任务中,六位战士被反革命分子用手榴弹爆炸英勇牺牲,时年不到24岁,最年轻只有19岁。烈士牺牲后遗体从沙埕海路运回三沙后,葬于部队团部所在地的后垅里半山坡。
福鼎巿沙埕镇南镇村全景图
另一位烈士是4营10连战士于1965年4月在霞浦县执行革命任务中光荣牺牲。七位烈士墓分别葬于半山坡菜地的上下两坎,墓呈长方形,高不足一米。墓碑上为分别镌刻着烈士的名字、所在部队番号,出生卒于年月和籍贯。弹指一挥间,五十多年过去了,墓碑上的字还依昔可见。
记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笔者读小学时,每年清明节学校都要组织少先队员扫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大家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徒步来到后垅里烈士墓进行祭扫,缅怀先烈,追思历史,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曾几何时这项活动就没有开展了,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2018年初夏,三沙义工团发起人江鹏,在“爱尚三沙”群里看到一德高望重老前辈的一条消息 说是三沙后陇里有烈士墓 原为三沙驻军部队所修建 后因部队撤走没有将烈士墓和地方对接 导致几十年来无人管理 杂草丛生。看到老一辈的呼吁 江鹏非常的惊讶 长这么大还不知道三沙有烈士墓。通过走访并带着摄影师前往后陇里寻找烈士墓。在这方热土上,长眠着来自福建、江西等地方的6位英勇革命烈士(2016年蔡姓烈士后人已将先辈的烈士墓迁回了老家)
当年国庆节前国家公祭日,由三沙义工团发起一场“追寻英烈坐标、传承红色基因”的活动。三沙镇政府、三沙义工团、商会、登山长跑协会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怀着崇敬的心情,缅怀英勇牺牲的烈士,倾诉我们的哀思,表达我们的信念,告慰烈士英灵。
次年(2019年)清明节前夕,义工们又前往烈士墓现场,祭扫长眠在这里的英烈。祭扫英烈活动的发起人江鹏说:“我是一名退役军人,有着浓烈的军旅情结。在本地带着一支公益队伍,我们的团队能为这些长眠于地下的烈士,几十年无人管理的烈士墓做些什么?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当年,决定通过网络力量,对接当地的公益组织,寻找革命烈士的后人,让烈士魂归故里。这是对烈士最大的敬畏!”
2019年4月11日,三沙义工通过公众号发布扩散“寻找革命烈士后人”,得到了福建武平、清流,江西吉安、湖口、遂川等当地志愿组织对接积极寻找,消息发出第二天就接到了福建武平公益组织的反馈,烈士刘发锦的家属已经找到!其他几位也很快就找了后人。据了解,现场目前还存6座烈士墓,其中1号烈士墓为:查正荣,江西省湖口县张青乡人;2号烈士墓为:殷炉喜,江西省湖口县付垅乡殷山村人。九江濂溪区芊浔公益协会得知福建霞浦三沙义工们的心愿后,与三沙义工联合发起“寻找革命烈士后人”公益活动,紧锣密鼓地与湖口热线网等联系,第一时间将湖口两位烈士的消息通过网络进行了扩散,很快,就找到了两位烈士的后人。
为进一步核实烈士后人的准确消息,2019年4月12日上午,《浔阳晚报》记者与该公益协会4名志愿者赶到湖口,见到了查正荣和殷炉喜两位烈士的亲属。据了解,烈士殷炉喜的弟弟殷六喜曾经三次前往福建找寻大哥殷炉喜的墓地,前两次都未有收获,直到2016年,委托外甥前往,功夫不负苦心人,终于在福建省霞浦县三沙镇的一个小山坡找到了他的墓地,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完成将大哥的墓地迁回来的愿望。而殷六喜在家中一直珍藏着大哥的照片,让大家有幸见到了烈士的音容笑貌!
殷炉喜烈士的照片
查正荣烈士侄子查勤军告诉《浔阳晚报》记者,他父亲在临终前的遗愿就是希望儿子能够将叔叔找回来,并安葬在自己的身旁!当天,当查勤军的姐姐了解到叔叔的下落时,激动地流下了热泪,那个曾经从部队寄徽章给她,寄信回来给她的事情仿佛就在昨日。查正荣牺牲后,民政部门也给他们家颁发了烈士证,这是他们一家的光荣!几十年过去了,这个不仅是他父亲的愿望,也是他们家一家人的愿望。《浔阳晚报》记者注意到,由于换发了烈士证,两位烈士尽管牺牲年代久远,但烈士证较新。他们的烈士证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证书上写有:“在执行任务中牺牲,被评定为烈士,特发此证,以资褒扬”等字样。
志愿者与烈士家属一起寻找烈士印记
查正荣的烈士证明书
查正荣和殷炉喜两位烈士的亲属表示,也想完成心愿,将散葬在福建三沙的亲人墓迁回,他们以及两地公益组织于福建、江西民政部门、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对接。但由于当地县里没有烈士陵园,需要协调多个部门进行审批手续,比较麻烦繁琐。其他四位烈士也是类似情况,他们亲属表示同意迁葬霞浦县烈士陵园,迁移以后,后期也方便祭扫和管理。按照烈士亲属的心愿,三沙义工团积极联系三沙镇政府、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等相关部门,协调有关事宜,最终促成此次活动。
寻亲志愿者与烈士家属见面交流
青山有幸埋忠骨,祖国铭记英烈魂!无数英烈的奉献与牺牲换来今天的和平盛世,这强大国家定不负您们所愿!缅怀先烈、追思历史,方能笃定前行。
来源:夏日的美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