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小妇人节选,小妇人主动选择人生

小妇人节选,小妇人主动选择人生马奇太太注重教育,从小培养女儿们不趋附金钱和助人为乐的优良品德。因此,四姐妹之间虽然性格迥异,但在母亲的教导下,她们相爱互助又自强自立,都有着真、善、美的共同点。正因如此,即使生活简单、清贫也不乏温馨与美好。四妹艾美是典型的淑女,注重体态举止,喜爱尝试艺术,尤其是绘画。大姐梅格温顺乖巧、端庄大方,喜欢话剧表演,盼望收获一份甜蜜真挚的爱情;二姐乔开朗豁达、独立自尊,热衷于阅读和写作,希望能成为一名杰出的作家;三妹贝思性格过于内向,擅长弹钢琴,音乐造诣颇高,但体弱多病;

电影《小妇人》改编自女作家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写的一本“关于女孩的书”。作者奥尔科特以自己的生活为蓝本,温情描绘了马奇家四姐妹的生活与成长,是一部反映人生困惑、成长抉择和女性价值的经典著作。

原著《小妇人》在大银幕上经历了多次改编,其中美国本土就有1933年、1949年、1994年三个版本,而2019版的改编由奥斯卡提名最佳导演格蕾塔·葛韦格执导,她用细腻又颇具新意的叙事手法,为这部经典文学名著注入了充满活力的现代风格。

故事的背景始于美国的南北战争时期,马奇先生随军参战,马奇太太则在后方“战士援助社”做志愿工并承担着家庭责任。

马奇家共有四姐妹——

大姐梅格温顺乖巧、端庄大方,喜欢话剧表演,盼望收获一份甜蜜真挚的爱情;

二姐乔开朗豁达、独立自尊,热衷于阅读和写作,希望能成为一名杰出的作家;

三妹贝思性格过于内向,擅长弹钢琴,音乐造诣颇高,但体弱多病;

四妹艾美是典型的淑女,注重体态举止,喜爱尝试艺术,尤其是绘画。

小妇人节选,小妇人主动选择人生(1)

马奇太太注重教育,从小培养女儿们不趋附金钱和助人为乐的优良品德。因此,四姐妹之间虽然性格迥异,但在母亲的教导下,她们相爱互助又自强自立,都有着真、善、美的共同点。正因如此,即使生活简单、清贫也不乏温馨与美好。


大姐——梅格

大姐梅格就像那个时代中每个普通女孩一样,端庄大方、懂规矩、明事理,还有一点小小的虚荣心。她希望过上更加奢华的生活,但当踏足名利场,摇身变成锦衣华服的黛西并体验了名媛的生活后,她并没有钦羡这种生活。

梅格后来选择嫁给贫穷的家庭教师——约翰,为了他甚至放弃了自己的话剧演员梦,只想两人共同努力,经营一个幸福的小家。

小妇人节选,小妇人主动选择人生(2)

虽然他们的生活并不富裕,甚至会因购买了超出经济能力的布料而争吵,但梅格最终战胜了虚荣心,在一番思虑之下,她把布料转给了有钱的闺蜜,并用这笔钱为丈夫添置了一件新大衣。

诚然,优渥的物质生活令人心驰神往,但“贫穷也并非坏事”,或许正是一无所有,梅格和约翰才比富人们更深刻地领悟婚姻的真谛是“相互理解与包容”。我们有理由相信,不管发生何事,他们依然会相敬如宾、彼此深爱,而这是物质难达的幸福。

小妇人节选,小妇人主动选择人生(3)


二姐——乔

与大姐梅格不同,二姐乔终其一生最看重的东西是写作而不是婚姻。为了作家梦,她不惜拒绝了劳里的爱情,只身前往纽约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乔向母亲袒露了自己为何偏执不婚的原因,她不满世俗忽略女性自身的思想、灵魂、心灵、抱负和才华,而仅仅将女性简单地与婚姻捆绑,所以她崇尚自由、不屑婚姻,并为自己活着而感到快乐。

小妇人节选,小妇人主动选择人生(4)

可生活还是磨平了乔的坚强,尤其是在贝思离世后她变得脆弱,渴望被爱,她后悔拒绝了劳里的求爱。当母亲问乔你爱他吗?乔回避了这个问题并强调了被爱,正如原著所写:“假如特迪(劳里)再求婚的话,也许我会回答愿意,不是因为我比以前更爱他,而是因为我比他离开时更在乎被爱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乔在童年两家互通信件的信箱里留下了一封挽回劳里的信,该处是影片对原著的最大改编。在原著中,乔从未主动挽回劳里,但此处的改编更丰满了乔这一角色,让观众看到了她在“坚持自我,践行女性意识”和“渴望被爱,寻求爱情呵护”之间的心理拉扯。

电影的结尾,乔把自家四姐妹的家事写成数万字的小说。为了顺利出版,她按照出版商“女主角必须要有结婚的完美结局”修改了小说,因此片尾有了一场戏中戏的桥段,即乔鼓起勇气去车站拦住了巴尔教授,两人一吻定情。

小妇人节选,小妇人主动选择人生(5)

至于乔有没有结婚,电影给了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而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乔呕心沥血写就的小说最终问世,她没有压抑自己的崇高天性并实现了梦想。


三妹——贝思

三妹贝思是四姐妹中最悲情的一位。和其他姐妹不同,贝思没有天大的梦想,也没有渴望拥有爱情,她有着一颗善良的心,腼腆娴静,默默居于一角,需要时才挺身而出,乐于为别人牺牲自己。

小妇人节选,小妇人主动选择人生(6)

虽然极善于弹钢琴,但碍于家庭条件买不起新的,她也从不抱怨,她总是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并为此心存感激。

为了感谢劳伦斯先生(劳里的爷爷)允许她去他家中弹钢琴,她亲手缝制了一双便鞋作为谢礼,却意外收到劳伦斯先生赠予她一架漂亮的钢琴。

小妇人节选,小妇人主动选择人生(7)

在电影中,贝思为了照顾患有猩红热的孩子而染病,虽然当时脱离了危险,但此后身体每况愈下,最终还是撒手人寰。

在面对死亡的时候,她表现得无所畏惧,正如其所言:“我们离开人世时爱是唯一能带走的东西,它使生命的结束变得轻松。

贝思博施济众,如果说生命对她还有什么遗憾,那便是她所做的事太少了,在其朴实无华的短暂一生中,她始终都在诠释着爱与奉献。


四妹——艾美

四妹艾美钟爱艺术,尤其热衷绘画,曾渴求当一名画家。在她的性格中,既有善良可爱的一面,也有任性骄纵的一面,这主要体现在为报复乔而将其小说手稿扔进壁炉,付之一炬。

受马奇姑妈的影响,在四姐妹中她是最现实的一个。在欧洲进修画艺期间,当她意识到自己的才华有限,就听从姑妈的建议,把嫁给有钱人作为终极目标。

小妇人节选,小妇人主动选择人生(8)

她和劳里的有钱朋友——弗雷德交往,试图依靠对方让家人过上更舒适的生活,但在对方向她求婚时她又断然拒绝。最终,她听从内心选择了和劳里在一起。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电影中两人没有太多的情感铺垫就结合了,未免显仓促。当然,这是影片的不足之处,可是小说改编成电影,叙事节奏的把控是难点,如果按照正常的情感推进可能会造成时间上的冗长。

小妇人节选,小妇人主动选择人生(9)

在原著中,劳里和艾美的情感是在互不点破的朦胧感中发展的。艾美在欧洲遇见了求爱被拒后郁郁寡欢的劳里,两人相处一段时间后分开,虽如此却也保持着热络的信件往来,这使得情愫的积累有了一个缓慢的过程。而当艾美得知贝思去世后,劳里又立马回到她身边,陪伴她走出低谷。因此,原著中他们的结合就没有太大的争议。

得知他们在一起后,家人都为他们送上了最诚挚的祝福,哪怕是姐姐乔。


就电影的艺术手法而言,《小妇人》在叙事结构上采用了非线性平行剪辑,它打破了传统的叙事方式,并利用蒙太奇效应营造了时空错觉。一边是呈现七年前四姐妹的温暖和朝气蓬勃,另一边则是讲述七年后遭遇的变故与黯然神伤,两边交叉叙事,转场衔接自然。

同时,冷暖色调在电影中巧妙运用,既区分了少女与少妇时代中四姐妹的生活现状与遭遇,且增强了对比效果,这种对比是坚持梦想和选择所带给她们的最真实馈赠。

就电影的主题思想而言,虽然《小妇人》极具女权特色,但并不排斥男性也不否定婚姻。它主要传达——女性也可以拥有梦想与选择的权利,人生没有唯一的答案。不必过分在意世俗的条条框框,主动选择人生,努力承受代价,让每一种追求都能得到幸福。

电影中的四姐妹拥有不同的梦想与选择:选择家庭的梅格可以获得幸福,选择写作的乔可以获得幸福,选择奉献的贝思可以获得幸福,选择爱情的艾美也可以获得幸福。

只要心地善良与积极向上,对得起自己的真心,那么女性的梦想和所做的选择都应得到尊重与接纳。

小妇人节选,小妇人主动选择人生(10)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