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结构砌体砌筑要求(超详细的二次结构施工工艺)
二次结构砌体砌筑要求(超详细的二次结构施工工艺)1.4 所有混凝土结构墙体须有建筑 1000mm控制线;放线定位 1.1 砌体结构边线应在混凝土结构构件中让出抹灰层; 1.2 砌体结构边线应以混凝土结构构件边线为主控制线,轴线辅助控制校验; 1.3 线与线的控制误差不得大于2mm;
砌体工程
一、工艺流程:
二、主控工艺标准:
1、放线定位
1.1 砌体结构边线应在混凝土结构构件中让出抹灰层;
1.2 砌体结构边线应以混凝土结构构件边线为主控制线,轴线辅助控制校验;
1.3 线与线的控制误差不得大于2mm;
放线定位
1.4 所有混凝土结构墙体须有建筑 1000mm控制线;
1.5 应放出竖向砌体结构边线、拉结筋定位线、过梁与圈梁定位线;
1.6 拉结筋定位排布应参考排砖图,间距≤500mm且应满足设计要求
植筋放线
2、构造柱钢筋绑扎及拉结筋设置
2.1 构造柱钢筋应符合设计要求与规范要求,加密区与非加密区必须符合抗震要求;
2.2 墙体拉结筋设置植入深度一般为15d,钻孔孔径为d 2~4mm(d为钢筋植筋);
2.3 拉结筋外露长度与搭接长度应符合抗震设计要求
植筋要求
3、排砖、砌筑
3.1 填充墙砌筑前应对墙体进行数字编号排版,排版方向应自上而下;
3.2 填充墙底部须设置防潮层(三皮砖),高度约为200mm;
3.3 烧结粘土砖灰缝宽度一般为8~12mm,蒸压加气块水平和竖向灰缝不大于 15mm,采用蒸压加气块粘结砂浆砌筑时灰缝宽度宜为 3~4mm;
3.4 砌块搭接长度不得小于砌块长度的1/3;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搭接长度不应小于90mm;竖向通缝不大于2皮;
3.5 斜顶砖高度为180~200mm,倾斜角度45~60°,倒八字砌筑;
3.6 严禁不同规格型号的砌块混砌;
3.7 墙面应整洁,上下错缝、内外搭接、砂浆饱满、横平竖直;不得出现明缝、瞎缝、假缝、开裂和粘结不牢等现象;
3.8 墙面垂直度与平整度偏差≯5mm
排砖墙体编号
灰缝设置与砌块搭接
4、混凝土导墙(防水反坎)
4.1 卫生间、水井等具有防水防潮要求的须设置混凝土防水反坎,反坎高度不小于200mm;
4.2 反坎支模前底部应凿毛,混凝土浇筑前应洒水湿润;
4.3 预埋管线禁止穿过防水反坎;
4.4 混凝土浇筑后12小时内禁止拆模
导墙支模
5、构造柱、圈梁
5.1 墙长大于5m或大于2倍层高加设构造柱 洞口大于2.1m须在两端设构造柱,墙高大于4m设圈梁;
5.2 构造柱“马牙槎”先退后进,进退尺寸为60mm,“马牙槎”切角角度宜为60°
5.3 马牙槎内预留拉结钢筋,伸入墙内长度不小于墙长的1/5,且不应小于700mm,设防烈度为6°时不小于1000mm,为7°时,通长设置
构造柱与马牙槎设置要求
6、洞口、过梁
6.1 门、窗洞口过梁采用混凝土预制,伸入墙内长度≮250mm;
6.2 洞口大于300mm须设置过梁;
6.3 门、窗洞口设置木砖,间距≯500mm;
6.4 窗台压顶采用细石砼,坡度方向由内向外,压顶厚度≮60mm,伸入墙内≮300mm;
6.5 门、窗洞口尺寸偏差[-5 5]mm
门洞口
窗洞口
7、构造柱支模、浇筑
7.1 模板支设前“马牙槎”侧边须贴双面胶;
7.2 模板加固对拉杆底部和顶部距离为150mm,中间距离≯600mm;
7.3 浇筑口模板支设突出构造柱100~150mm,V口支设;
7.4构造柱脱模后,阴阳角方正顺直,与墙面平齐无胀模、漏浆、蜂窝等现象
构造柱支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