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文天祥受捕时谁去劝降,得儿女消息宋文天祥

文天祥受捕时谁去劝降,得儿女消息宋文天祥【基调】凛然、爱国【名句】肮脏到头方是汉,娉婷更欲向何人。痴儿莫问今生计,还种来生未了因。来自百度图片 侵删【格式】七言律诗

得儿女消息

宋 文天祥

故国斜阳草自春,争元作相总成尘。

孔明已负金刀志,元亮犹怜典午身。

肮脏到头方是汉,娉婷更欲向何人。

痴儿莫问今生计,还种来生未了因。

文天祥受捕时谁去劝降,得儿女消息宋文天祥(1)

来自百度图片 侵删

【格式】七言律诗

【名句】肮脏到头方是汉,娉婷更欲向何人。

【基调】凛然、爱国

【时间】文天祥46岁,公元1281年(元世祖至元十八年)

【注释】

故国:这里是指南宋王朝。公元1276年临安府被攻占,到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彻底战败,陆秀夫背着宋末帝赵昺跳海而亡,南宋才算正式覆灭。

争元作相:指当年自己参加科举考试状元及第,后官至右丞相。

孔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

元亮:指东晋末刘宋初的杰出诗人陶渊明,字元亮。

肮脏:在古汉语里读为kang zang(都读第三声),表示“不阿不屈”的意思。

娉婷(pīng tíng):用来形容女子姿态美好的样子。亦借指美人。

更(读gēng):“更替、更换、改变”的意思。

欲:解释为“欲望、心愿、想法”等。

向:解释为“趋向、倾向”的意思。

痴儿:指的是文天祥的儿女。

未了因:佛教用语,没有了结的因缘。

【译文】

故国斜阳中的野草在春风的吹拂下已春意盎然,年轻时候那些争状元和作丞相的日子都像尘埃一样最后都会随风飘散。

就像诸葛亮出师未捷一样,我也已经竭尽全力却无力回天了,尽管如此,我仍然要想陶渊明一样誓死为大宋的子民。

只有刚正不阿、不屈不挠的人才能算得上是男子汉,像女孩子一样朝三暮四、老是改变想法成了什么样子的人了?

傻孩子啊,不要问我今生要怎么办,我只希望和你们来生再成为父子,了结我今生对你们的亏欠。(另一种解释:傻孩子啊,你就不要再问我今生要怎么办,接下来我们要做的,还是我们现在没有做完的事,这是为了未来,为了给下辈子打下良好的基础。)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元世祖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文天祥46岁)年底,当时的文天祥被囚元大都两年多,诗人在狱中收到家人来信,得知妻女都在元官中为奴,遂做此诗。

自公元1277年,42岁的文天祥兵败江西,文天祥的家人被俘,一直没有家人消息。公元1278年,43岁的文天祥在五坡岭被俘,押至元大都。公元1283年,48岁的文天祥从容就义。

【赏析】

南宋最后时期,文天祥在抗元战争中最初时期打了几场小胜仗,但后面由于力量悬殊,几乎是以卵击石。公元1277年(宋景炎二年)七月,在江西永丰,文天祥的抗争几乎一败涂地,文天祥的妻儿老小被俘。公元1278年,43岁的文天祥在五坡岭被俘,押至元大都。公元1283年,誓死不投降元朝的文天祥在被囚禁数年后,从容就义,终年48岁。

有人说文天祥这是“愚忠”,南宋已是末路,皇帝大臣都已经投降了,他的抵抗行动和斗争是没有意义的。是这样吗?其实不然!因为他的抵抗是“草自春”的代表,是率领普通民众为民族和文化利益对抗外族侵略。他是在“还种来生未了因”,是在为中华优秀文化和汉族子孙后代的幸福将斗争进行到底。他是在用自己的行动为中华民族播下希望的种子,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留下坚实的根基。

这首诗是诗人在狱中收到女儿的书信,得知妻女处境,使人百感交集。全诗多种感情交织缠络,读之令人泪下。

首联:故国斜阳草自春,争元作相总成尘。

首联是作者对所处境遇的一个交代。

“斜阳”既是实写,又是虚指,预示着即将灭亡的南宋王朝。“草自春”,既是实写,又暗示着抗元的斗争如春草般生生不息。“总成尘”揭示了作者是在回忆,回忆自己早年中状元、被任命为丞相的经历。

颔联:孔明已负金刀志,元亮犹怜典午身。

颔联用了两个典故,借古喻今来表明作者自己的处境和政治立场。

典故:1: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典故

孔明,即诸葛亮,刘备的军师和丞相。“金刀”是繁体的“劉(刘)”的组成部分,以金刀代三国蜀汉皇帝刘备的姓氏。

诸葛亮帮助刘备打下江山,但并未实现刘备的遗愿,这与文天祥当时的情况有些相似,间接流露出自己抗元报国未能成功的感慨。

典故2: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元亮,是东晋陶渊明的字。典,司也;午,马也,在这里用“典午”代司马氏,出于对当朝者的避讳,是晋朝的隐称。

陶渊明在公元420年建立“刘宋”后更名为“潜”,这是陶表示反对刘裕篡晋,誓不为之所用之意,这也与文天祥对元朝的态度相似。

颔联中文作者以诸葛亮和陶渊明自拟,一个没有帮助刘备完成统一大业,另一个则尤其看重自己晋朝的身份,这两个典故用在文天祥身上所要表达的就是:我到底是没有完成兴复宋室的大业,宋朝虽灭,我也要珍惜自己宋人的身份。(注意这里的“可怜”是珍惜、怜爱的意思,比如“可怜九月初三月”中的“可怜”亦是此意)

颈联:肮脏到头方是汉,娉婷更欲向何人。

颈联是作者的“明志”,也是对仍在战斗的战士们的鼓舞。

“肮脏到头方是汉”如何来理解呢?“肮脏”一词和我们现在的解释并不一样,在古汉语里读为kang zang(都读第三声),表示“不阿不屈”的意思,就是形容一个人他很坚强,在很困难的时候也不低头,能够坚持自己的理念,非常倔强地生存下去。所以“肮脏到头方是汉”是指面对邪恶始终刚正不阿才算得上真正的男子汉。“肮脏到头方是汉”直抒胸臆,表明了诗人的政治态度。

“娉婷”在这里指的是女孩子。”更欲”如何解释呢?根据格律诗要求对仗的要求来看,上一句的“到头”是“动词 名词”,那么“更欲”肯定也是“动词 名词”的形式,所以“更(读音gēng)”这里应该解释为“更替、更换、改变”的意思,“欲”解释为“欲望、心愿、想法”等。而“向”应该与上句的“方”对仗,所以解释为“趋向、倾向”的意思。所以“娉婷更欲向何人”的解释就是:像女孩子一样老是改变想法像什么样子呢?

所以这句诗的意思就是:“刚正不阿的人才能算得上是男子汉,像女孩子一样老是改变想法像什么样子呢?”这里作者并不是有意贬低女孩或者女性,而是通过一种严厉质疑的态度来否定叛变投降的想法和行为,更是对自己的一种警示。因为此时文天祥面临的处境是:南宋已经到了风雨飘摇、大厦将倾的时刻,而作为忠臣的自己,此时此刻就是已经无力回天,即使如此,也要坚定做一个永远的宋人!

其实在这个地方,作者写到“娉婷更欲向何人”似乎也是在和自己的儿女们作“最后的劝诫”,告诫孩子们,无论男孩女孩,都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意志。而作者自己已经做好随时赴死的准备,其英雄气节读之令人泪目!

尾联:痴儿莫问今生计,还种来生未了因。

尾联紧扣题目,抒发感慨,充满浓浓父爱,但这浓浓的爱意背后却是无尽的无奈和痛苦。

”未了因“,佛教用语,表示没有了结的因缘。苏轼在《狱中寄子由》“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怎表达了希望与弟弟子由来生再续未了兄弟情。

对于尾联的解释,有两种意见,一种解释是:“傻孩子啊,不要问我今生要怎么办?我只希望和你们来生再成为父女,了结我今生对你们的亏欠。”另一种解释是:”傻孩子啊,你就不要再问我今生要怎么办,接下来我们要做的,还是我们现在没有做完的事,这是为了未来,为了给下辈子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这两种说法,其实并不冲突,从表面来看,第一种解释是以父亲对儿女的口吻来写,吐露了诗人以死报国的拳拳衷心和思念亲人的款款深。“未了因”理解起来就是父亲和儿女之间的情缘,而对于孩子来说,这种理解是最合适的。对于第二种解释,则就偏向于这首诗深层次的意义了,这里的“未了因”解释为中华民族子子孙孙的未来。这大概是诗人真正想传达的寓意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