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书法19幅:武则天书法及佛家开经偈的由来
武则天书法19幅:武则天书法及佛家开经偈的由来升仙太子碑碑文-2在唐代,就称武则天书法为“天文景烁,璧合而珠联;圣理云回,鸾惊而凤集,究黄轩鸟迹之巧,殚紫府结空之势。偃波垂露,会宝意而咸新;半魄全曦,象天形而得妙。固已奇踪绝俗,美态入神,掩八体而擅规模,冠千龄而垂楷法。实可谓天下之妙迹,域中之奇观者焉。”武则天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学修养,她还酷爱书法艺术,常常在宫中临习王羲之法帖,其书法水平深得王羲之精髓。现在,可以在至今屹立于河洛大地的《升仙太子碑并序》、古长安的《荐福寺题额》、福州的《崇福寺题额》等处看到武则天的墨迹,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瑰宝之一。其书体别具一格,书风独领风骚,为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所推崇。这正是武则天人格魅力和生命灵动的写照。若说武则天是历史上的一位书法大家,则一点不妄。武则天的《升仙太子碑》,被誉为“中国最美的100幅传世书法”之一。碑文共有行草书三十四行,每行六十六字,用鸟首飞白体书写碑额,碑阴刻有武则天《游仙篇》
武则天(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名曌,字明空。唐初工部尚书武士彟(yue)的女儿,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
武则天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同时还是一位诗人,《全唐诗》就收录有她创作的诗歌46首。事实上,她的书法也不错。
《历代古人像赞》中的武则天
按照武则天相貌雕刻的卢舍那大佛,作于唐高宗咸亨四年,即公元672年,位于洛阳龙门西山南部山腰奉先寺,通高17.14米。
武则天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学修养,她还酷爱书法艺术,常常在宫中临习王羲之法帖,其书法水平深得王羲之精髓。现在,可以在至今屹立于河洛大地的《升仙太子碑并序》、古长安的《荐福寺题额》、福州的《崇福寺题额》等处看到武则天的墨迹,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瑰宝之一。其书体别具一格,书风独领风骚,为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所推崇。这正是武则天人格魅力和生命灵动的写照。若说武则天是历史上的一位书法大家,则一点不妄。
武则天的《升仙太子碑》,被誉为“中国最美的100幅传世书法”之一。碑文共有行草书三十四行,每行六十六字,用鸟首飞白体书写碑额,碑阴刻有武则天《游仙篇》诗文,是武则天76岁时所作。《升仙太子碑》的碑文,语势畅达,气象恢宏,情韵无穷,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但其碑文与她的书法艺术相较,书则更胜其文!
升仙太子碑碑文-1
在唐代,就称武则天书法为“天文景烁,璧合而珠联;圣理云回,鸾惊而凤集,究黄轩鸟迹之巧,殚紫府结空之势。偃波垂露,会宝意而咸新;半魄全曦,象天形而得妙。固已奇踪绝俗,美态入神,掩八体而擅规模,冠千龄而垂楷法。实可谓天下之妙迹,域中之奇观者焉。”
升仙太子碑碑文-2
北宋官方文献《宣和书谱》中虽对武则天大加贬斥,但论到其的书法作品时还是不得不称“其行书浸浸稍能,有丈夫胜气。”明朝赵涵的《石墨镌华》中这样赞誉《升仙太子碑》,“碑首升仙太子之碑六个大字,飞白书,作鸟形,亦佳。飞白书久不传于世,此其仅存者耳”。单就飞白鸟形书体而言,后世已无传人。
《升仙太子碑》碑额
开经偈的来历传说是武则天请来西域法师重译《华严经》后题在经前,因为实在是简练高妙,千百年来无法增改一字,并且流行到所有经文开颂之前先要念上这四句,以表对经文的尊重和修习者的喜悦。所以就称为《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佛教的产生,就是为了帮助世人跳出生生世世轮回的苦难和困厄。解决方法就是其“开悟”的“四真谛”,即“苦集灭道”。
“苦”是众生皆苦,认识到人生充满了苦难和困惑,这是普罗大众寻找信仰的基础,希望能摆脱苦难。“集”是解释人生为什么这么苦?那是因为你前世造的孽,前世的因和今世的缘会得到来世的果。“灭”是解除一切苦厄的方法,即摆脱困惑,远离生死轮回。“道”,是解脱苦厄后的状态,即涅槃寂静。
《开经偈》首句“无上甚深微妙法”是称颂经法无上高妙,佛理精深。
第二句“百千万劫难遭遇”就是指人生之苦,因果之集。
第三句“我今见闻得受持”指我诵读经书,学习佛理,希望能得到“灭”的法门。
第四句“愿解如来真实义”希望能得“道”。
句句贴合佛理,而且是最古老的原始佛教四真谛,这四句《开经偈》,写的就是一个普罗大众得到佛法加持,心生喜悦,修身养心,以求得证大道的过程。既简单明了,又阐叙了最高佛理。为什么千百年来无法改动,因为只要你信佛教,就无法对这基本真谛进行反驳和修改。
《开经偈》的来历有些传奇附会色彩,武则天本人重佛教倒是真事,这个第一源于她的人生经历,她曾经出家为尼,虽然后来还俗上了龙床直到称帝,但是古寺青灯僧理佛法对她那段心念俱灭时期的影响非常大,所以她一直信佛。
第二点源于道教是李唐皇朝的国教,老子和李渊都姓李。而武则天要上位,排挤李氏,打压道教也必须另外有所依仗,甚至伪造了《大云经》以改变天下人和佛教门徒的看法,为自己一个女儿身荣登大宝打好了理论上的基础。
所以在武周时期佛教大盛,一时无两。《开经偈》假托武则天之名,流传开来。
不过这种依托政治的昌盛并不稳当,随着武则天退位,李氏重新掌权,终于在唐武宗时期发生了大规模的灭佛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