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弘扬黄梅戏传承经典句子,用爱与牺牲谱写一首信仰长歌

弘扬黄梅戏传承经典句子,用爱与牺牲谱写一首信仰长歌  蒙太奇在法语中是“剪接”的意思,基于中国戏曲舞台时空自由的传统理念,在戏曲舞台上运用蒙太奇可以将多层次的复合空间在灯光技术的辅助下完美地呈现出来。《青春作伴》最后一场戏“书院涅槃”综合运用了电影蒙太奇平行、交叉、重叠的艺术手法,构成了顾重光和童华信仰和爱情升华涅槃的诗意空间。顾重光看到竹山书院的山泉,睹物思人,想起当初在竹山书院追求童华的情境,借助灯光的空间切割作用,舞台上出现两个童华,并衍化出三重空间:一是童华回忆当初在竹山书院里和顾重光的点点滴滴;二是顾重光在竹山书院回忆追求童华的情境;三是竹山书院时期童华的影像活动。在这一场戏中,顾重光和两个童华分属三个空间,却在一起表演,其中童华和顾重光各有一大段内心独唱,说是独唱,其实是对唱,两个人甚至还有肢体动作连接的表演,预示着生理空间的天各一方并不能阻止心理空间的相依相随,观演关系达到一个完美的默契。通过这段回忆,顾重光向观众表达了自己

用爱与牺牲谱写一首信仰长歌——评黄梅戏《青春作伴》的当代表达

弘扬黄梅戏传承经典句子,用爱与牺牲谱写一首信仰长歌(1)

  日前,由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创排的新编大型现代黄梅戏《青春作伴》在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好人剧场倾情上演,跌宕起伏的惊险剧情,至死不渝的革命爱情,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再加上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文华奖”获得者蒋建国和袁媛、王成、姚恩田、王霞等优秀演员的精彩演绎,令喜爱黄梅戏的观众流连忘返。黄梅戏《青春作伴》在继承传统黄梅戏优美抒情的剧种风格基础上,从当代观众的审美视角出发,充分运用舞台假定性原理,并借鉴电影艺术中蒙太奇等技术手法构筑诗意的舞台空间,演绎了一场关于爱与牺牲的信仰长歌,成为一部探索黄梅戏红色题材表达方式的精品力作。

弘扬黄梅戏传承经典句子,用爱与牺牲谱写一首信仰长歌(2)

  一、爱与牺牲的信仰长歌

  黄梅戏《青春作伴》剧述1945年秋,中国共产党为促成国共和平谈判,命令皖南新四军主动让出皖江根据地,全部转移至江北。因此,皖江区党委宣布关闭大江银行,回收大江币,并由童华、大姐、樱桃、小口琴、跟娣、荷叶、杨柳等7位女战士和顾重光、常庆等2名男战士组成一支兑换小分队,深入到来不及兑换的皖江山区进行等价兑换,践行不让群众蒙受一分一毫生命财产损失的庄严承诺。在童华、顾重光的带领下,小分队在短短5天的时间里克服重重困难,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责任、使命、担当使得大姐、小口琴、童华、顾重光先后壮烈牺牲,他们共同用爱与牺牲谱写了一曲共产党人诚信如天的信仰长歌。

  为贴近当代观众对“传奇”情结的青睐,黄梅戏《青春作伴》采用明、显、隐三条线索的方式层层设伏,使得故事跌宕起伏,险象环生,牢牢地把观众吸附在剧场内。第一条是明线,说的是童华、顾重光带领小分队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执行兑换任务,这一条线索因“假币”事件产生突变;第二条是显线,说的是童华对顾重光的情感从厌烦、赞扬、敬佩到仰慕直至生死不渝的心路历程;第三条是隐线,说的是小分队队员因各怀心事而横生枝节,但最后她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同仇敌忾,不顾生死。三条线索交织在一起推进剧情,增加了小分队的不稳定因素,使得剧情曲折离奇,从而对剧场内的观众生发吸引力。

  《青春作伴》最巧妙的地方,莫过于巧设阴阳局,展现童华、顾重光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第五场“江边绝别”,这一场戏的生发是因为货币专家顾重光在兑换来的大江币中发现了假币,戏剧性便由这张假币引发,它不仅让小分队的人物关系发生质的改变,也使得兑换任务产生了合乎情理且不可逆转的“突变”。因为假币,具有多年敌工经验的顾重光敏锐地意识到敌人正在策划一场阴谋。事实上,敌人在最后的兑换点——竹山书院已经布好了口袋,无论是谁,只要按约定到竹山书院进行货币交割都将自投罗网,但是如果放弃兑换,那就正中敌人的离间之计,这是一个阴阳局。想要破局,就必须有人牺牲,为了维护党和人民群众血浓于水的关系,顾重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毅然决然前往竹山书院以身殉国。爱情在革命中升华,信仰在牺牲中绽放,顾重光、童华为爱和信仰甘愿牺牲的光辉形象鲜活地矗立在当代观众面前。

弘扬黄梅戏传承经典句子,用爱与牺牲谱写一首信仰长歌(3)

  二、蒙太奇思维下的诗意空间

  黄梅戏《青春作伴》展现了一种复合的诗意空间,灵动、抽象,是组合的,叠加的,也是复合的,具有极大的想象空间。如“鼓”的意象,“鼓”是该剧最具意向性特征的存在,它同石桌、长凳等简单道具组合成剧中人物的情感支点。鼓,可以是“辞江畔别战友披星戴月”中的月,也可是顾重光和童华双敲鼓的心意相通,更象征着革命理想的梦圆,多重意象组合,展现了中国戏曲意象化的魅力。

  在艺术空间的处理上,《青春作伴》充分运用舞台假定性原理,鲜明借鉴电影艺术中“闪回”结构手法、蒙太奇剪辑手法等构筑诗意的舞台空间,以求贴合当代观众对视觉效果的审美追求。如在“银元风波”这场戏中,运用电影“闪回”的结构手法,在舞台上营造双重空间。兑换小分队队员樱桃怀了画家老田的孩子,为了维护老田烈士的名誉樱桃忍辱负重决定脱离队伍,这一行为使得樱桃被小分队甚至老田的战友顾重光误解,万般无奈之下樱桃把来龙去脉和盘托出,了解真相后的顾重光和樱桃目视前方,舞台上“闪回”出老田英勇牺牲的场景,两个空间平行发展,最后交织在一起,舞台上的顾重光望着老田牺牲的身影,终于明白老田临死时托付的是什么。

  蒙太奇在法语中是“剪接”的意思,基于中国戏曲舞台时空自由的传统理念,在戏曲舞台上运用蒙太奇可以将多层次的复合空间在灯光技术的辅助下完美地呈现出来。《青春作伴》最后一场戏“书院涅槃”综合运用了电影蒙太奇平行、交叉、重叠的艺术手法,构成了顾重光和童华信仰和爱情升华涅槃的诗意空间。顾重光看到竹山书院的山泉,睹物思人,想起当初在竹山书院追求童华的情境,借助灯光的空间切割作用,舞台上出现两个童华,并衍化出三重空间:一是童华回忆当初在竹山书院里和顾重光的点点滴滴;二是顾重光在竹山书院回忆追求童华的情境;三是竹山书院时期童华的影像活动。在这一场戏中,顾重光和两个童华分属三个空间,却在一起表演,其中童华和顾重光各有一大段内心独唱,说是独唱,其实是对唱,两个人甚至还有肢体动作连接的表演,预示着生理空间的天各一方并不能阻止心理空间的相依相随,观演关系达到一个完美的默契。通过这段回忆,顾重光向观众表达了自己深深爱上童华的心曲,这时两个童华便从泉台后面消失,三个时空又变成一个时空。这种暗上暗下的调度方式加上蒙太奇的空间思维,让这出戏非常有可看性。

弘扬黄梅戏传承经典句子,用爱与牺牲谱写一首信仰长歌(4)

  三、不完美,才是完美

  黄梅戏《青春作伴》中的顾重光、童华,包括小分队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着无比坚定的革命信念,为了信仰和战友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可是每个人的身上都有那么点“软肋”。比如头带主角光环的顾重光,他的身上有着知识分子那种文人无行、放浪形骸且有点自傲的特点,当他知道樱桃为了维护老田的名誉而忍辱负重时,竟然固执地隐瞒了樱桃怀孕的真相,从而引起了小分队内部的一场风波。顾重光给樱桃的银元明明是自己的,但当童华和小口琴对他逼问时,却固执地以“樱桃需要钱”为回应。再有,童华有着坚定的革命信念,处处从大局出发,但也曾因“厌烦”顾重光的小资情调而对其刁难和排挤。再如小口琴,她是一位迷恋顾重光的记者,也是记录大江币兑换过程的新四军战士,曾因爱生怨挑起“银元风波”,但是当小分队被敌人重重围困无法脱身时,小口琴心甘情愿地为爱和信仰慷慨赴死,爱的是如此热烈、纯洁而又英雄悲壮。反观小分队队员身上这些“软肋”,因其符合当代观众对于人性的理解,不但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留给观众的印象,反而使得人物更加的真实可感。

  该剧最大的“不完美”,就是童华、顾重光即便牺牲了自己,也没有完成兑换银元的最后任务,迫于无奈,他们把银元放到了隐蔽的位置,希望后来人能实现共产党新四军对人民的承诺。这样一种结尾,其实并不符合传统戏曲一贯遵循的大团圆结局,但是却以至死不渝的牺牲精神符合当代观众对于艺术的“遗憾”接受。换一种说法,童华和顾重光以自己的生命为警钟告诉前来兑换银元的群众远离危险,更是一种崇高和伟大。

弘扬黄梅戏传承经典句子,用爱与牺牲谱写一首信仰长歌(5)

  从不完美中体现完美,从平凡中体现崇高。黄梅戏《青春作伴》塑造了顾重光、童华等真实而又丰富的英雄群像,它让人们感受到那一代人身上的情感硬度和信仰纯度,昭示着中国共产党夺取胜利、走向辉煌的历史必然。俗话说,十年磨一戏,“磨”是从精品走向经典的必由之路,真诚希望这出戏能在黄梅戏舞台上常演常新,成为一部“叫得响、立得住、传得开”的黄梅戏经典之作。(吴海肖,省艺术研究院青年评论家)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吴海肖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