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楼房适合养猪?楼房养猪是不是我们的
什么样的楼房适合养猪?楼房养猪是不是我们的据行业媒体统计:温氏、牧原、新希望、扬翔、罗牛山、傲农、立华等上市公司或知名企业在全国在建和立项的高楼养猪项目至少有几十个。这些企业都疯了?显然不那么简单。据我所知,这些企业的项目投资从设想到立项再到开工建设有一整套的评估和决策流程。当这些大企业都不约而同做同样一件事的时候,我们应该想到什么?集体疯了?未必吧?!一个外行企业去做这样大的投资,建这样的高楼猪舍肯定会让大家觉得“疯了”。但事实是几乎所有的涉猪大企业都在拼命的扩产能,而且,其中有很多是已经在建和即将开建的高楼养猪项目。2、楼高26层,是已知规划最高的楼房猪舍。把这两个关键放在一起,很多人的感觉是现在好像“疯了”:行业外的资本投资养猪疯了;猪场的高度疯了。其实,这种现象不难理解,因为现在的猪价疯了。在暴利面前,人和企业的领导人都很难保持绝对的冷静。二、是不是大家都“疯了”?
一、这个企业“疯了”?
今天很多群里都在议论一个话题,就是楼房养猪。而且,是高楼养猪。消息称:“湖北一年出栏6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举行开工典礼,将建设26层高地生产大楼及附属配套设施,该项目坐落于湖北省鄂州市碧石镇虹桥村,隶属于湖北中新开维现代牧业有限公司(据新猪派)。”
这则消息里面有两个关键:
1、投资方是一家水泥公司,显然属于跨界投资;
2、楼高26层,是已知规划最高的楼房猪舍。
把这两个关键放在一起,很多人的感觉是现在好像“疯了”:行业外的资本投资养猪疯了;猪场的高度疯了。其实,这种现象不难理解,因为现在的猪价疯了。在暴利面前,人和企业的领导人都很难保持绝对的冷静。
二、是不是大家都“疯了”?
一个外行企业去做这样大的投资,建这样的高楼猪舍肯定会让大家觉得“疯了”。但事实是几乎所有的涉猪大企业都在拼命的扩产能,而且,其中有很多是已经在建和即将开建的高楼养猪项目。
据行业媒体统计:温氏、牧原、新希望、扬翔、罗牛山、傲农、立华等上市公司或知名企业在全国在建和立项的高楼养猪项目至少有几十个。这些企业都疯了?显然不那么简单。据我所知,这些企业的项目投资从设想到立项再到开工建设有一整套的评估和决策流程。当这些大企业都不约而同做同样一件事的时候,我们应该想到什么?集体疯了?未必吧?!
有人说,楼房养猪是大企业的“专利”。事实上,在广西,我们也看到了家庭农场式的楼房养猪。他们并没有像扬翔、温氏一样的资本和硬件条件,但依然能够通过学习、吸收和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创新,去按照自己的节奏实践。这样的家庭农场所具有的这种精神,恰恰是能够生存下来的基础。相较于那些思维老化、固步自封的规模猪场,难道这不是竞争力吗?
4月26日,广西某县第一幢养猪楼房落成,该项目是由养猪专业合作社通过整合集体资金 农民社员入股兴建,四层总面积3200平方,年出栏商品猪4800头(代养),猪场采用自动送料,自动通风,自动刮粪系统,粪污通过沼气,立页蒸发系统,粪渣做到综合化利用,污水零排。目前,已经建成的两栋运转良好,另外两栋正在平整土地。
三、是不是我们的“常识”不够了?
为什么时间会告诉我们,许多当时我们认定是错误的东西,而最后却证明是我们自己错了?我们对一件事情的看法和评价通常是从常识开始,但是,对于很多的新生事物,我们的常识往往不够用了,乃至出现武断的错判。
常识,一般指“从事各项工作以及进行学术研究所需具备的相关领域内的基础知识”。这里的关键词是“基础知识”,而很多人却忽略了以下四点。
1、认为书本上的才是常识;
2、被广为应用的才是常识;
3、常识往往和见识有很大的关系;
4、常识具有非常明显的时效性。
我们应该清醒地知道,我们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大变局的时代。环境、知识、工具都在发生巨变,我们是时候问一下自己了:自己所掌握的常识还是不是与时俱进的常识?
我写的第一本书叫《快易营销》,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动因。当时我在东北农业大学里住的时候,买了一本学生的《营销学》教材,通读完一遍发现,里面的内容至少落后了10年,甚至很多基本的观点都是错的。学生学完这样一本教材,能做好销售吗?显然不行。这本教材最大的问题,就是它不是一本与时俱进的教材,更像一本“老黄历”。
我相信很多人都看到过一张使人陷入凝重的照片:1980年,军委前副主席刘华清同志在美国访问时登上航母跷起脚尖看美军装备的情形。显然,刘华清同志看到了两军之间巨大的差距。
1980年,刘华清同志在美国航母上参观
事实上,我国的几次新军事变革,是受到两场战争的启发。
1982年的英(国)阿(根廷)的马岛战争;
2003年的美(国)伊(拉克)战争。
这两场战争都让我国认识到了战争的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导弹和信息战等新的战争元素成为主流,靠拼刺刀、投手榴弹已经不可能再是决定战争结果的根本。所以,两次战争对作为旁观者的中国影响至深。
两年前,行业在议论高楼养猪模式的先行者扬翔的时候:一位从业几十年的行业知名人士断言:扬翔的高楼养猪模式生物安全风险更大、成本更高,根本不适应中国,一定会失败。但是,经历了两年非瘟的洗礼后,结果却证明了扬翔防控成果最好的恰恰是楼房猪场。我想,今天会有那么多大企业也选择了投建一个个的高楼养猪项目,无疑,扬翔作为规模化的实践者给了它们更多的信心。因为它不再是一个设想和尝试,而是有显著成果的例证。
扬翔的亚计山的楼房猪场
那么,这位知名人士错在哪里?错在常识已经不够用了,已经过时了。因为“常识属于一个矢量,它是随着社会形态的不同,时代的变化而定义的,现代社会定义的常识不一定能用在旧社会,在某一个圈子或者国家流行的常识也不一定能适用于其它领域。”所以,常识必须与时俱进,需要更新,需要走出去见识。因为很多人看到的只是图片上楼房的外观,而没有去深入地探究它的内部系统是如何更好的做好生物安全防控的。
四、我们该颠覆谁?
我们看到了很多的企业被行业外的“野蛮人”所颠覆,也就是所谓的跨界颠覆。跨界颠覆的本质是什么?是打破既有常识和思维的界限,通过革命性的创新对传统行业、传统企业进行颠覆。其本质并非是“跨界野蛮人”的凶狠,而是对自己缺乏自我革命的容忍和麻木。
科学进步的基础是不断对所谓的常识进行质疑并找到佐证;而科技进步的基础在于对科学的实践和应用。所以,一个善于通过创新来获得竞争优势的企业,质疑的应当是传统,而非创新。
又想起马云的那句话: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来不及。其实,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多半是因为守旧和自大。
想起了一个故事:临沂和徐州是淮海经济区里两个相邻的地级市,徐州是九州之一,交通发达,区位优势。而临沂则是个革命老区,与徐州正好相反,缺乏资源,交通不便,所以,临沂每年都会到徐州学习。但突然有一年,临沂不再来了,徐州的管理者就决定去看一看。到了临沂才发现,落后的临沂已经变成了一个物流发达、商贾云集的商品集散中心。而这一切,是建立在没有先天优势的条件下。应当说,临沂颠覆了徐州的优势,更颠覆了徐州这座城市管理者的思维。
所以,在一个以“变”为核心特征的时代,颠覆别人是一种能力,自我颠覆是一种革命精神。事实上,所有的颠覆均来自于创新,面对创新,你的态度决定了你能否跟上时代的脚步。
个人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