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性格养成计划:改变自己的性格
好的性格养成计划:改变自己的性格所以,制定出计划,一定要问问自己的内心,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它为什么对我这么重要?很多年轻人从小习惯于听父母安排,考名校、去名企工作 … 走入社会之后,也经常受到外界驱使去做事。第一:你必须是这个计划的发起者。你也许觉得这个角度很可笑,计划难道不是自己发起的吗?还真有可能不是。
连续写了两篇文章讨论性格是可以改变的,性格改变的关键是“你未来想成为什么人”,也就是要有自己的人生目标。
理解了性格是可以改变的,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接下来就看行动了。
《突破天性》告诉我们接下来就要制定自己的个人计划。有计划、有行动,我们就是在塑造自己的性格。
什么样的计划是适合自己的呢?作者给出了三个角度。
第一:你必须是这个计划的发起者。
你也许觉得这个角度很可笑,计划难道不是自己发起的吗?
还真有可能不是。
很多年轻人从小习惯于听父母安排,考名校、去名企工作 … 走入社会之后,也经常受到外界驱使去做事。
所以,制定出计划,一定要问问自己的内心,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它为什么对我这么重要?
如果不是自己内心有渴望,如果不是渴望特别强烈,就无法长久,也就无法实现自我的改变。
第二:你的计划必须有可操作性
有用的计划肯定要突破个人的舒适区,这个大家都理解,但是稍不留意,就会制定过高的目标,因为人都渴望大的改变。
需要注意的是,目标一定要有可操作性,不要理想化地确定遥不可及的目标,比如一想到读书,就想着一周读一本书,希望快速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让自己脱胎换骨,这样的结果是欲速不达,只会让自己受挫。
从可操作性上制定目标,我之前分享过不少文章,包括微习惯、福格行为模型等。可操作性能让一个计划比较轻松地开始,并且能让这个行动能持续下去。
可操作性意味着把大目标进行拆分,每天都能完成分解的动作,完成一件事情会带给自己成就感,也会得到外界的正反馈,有了这些奖赏,这个计划才能坚持下去。
第三:让你的计划有环境的加持
环境对个人的行为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环境可以提供驱动力,来塑造我们的行为。
环境分为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所谓人文环境,我们经常说“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如果能找到一群人一起做一件事,那实现的可能性更大。
拿我个人最近锻炼身体为例。我连续三个月以来跟着刘畊宏跳操,之所以能坚持下来,就是因为和老婆相互提醒,相互促进。
物理环境上,一开始,我们跟着手机屏幕跳,后面投屏到电视上感觉更好,所以更有积极性去坚持。
环境的加持,换一种说法,就是借力。尽量发现周围环境中对个人计划有利的部分,同时,努力去创造适宜的环境。
性格可以改变这一话题,再一次告诉我们:很多原以为不可能的事情,都存在可能性,这种可能性都是在做一件事的过程中变为可能。
性格改变不是真问题,真问题是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当你知道自己去向何方,行动起来,到达目的地的那一刻,你发现自己的一切都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