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梁漱溟乡村建设残酷:文史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梦

梁漱溟乡村建设残酷:文史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梦1936年暑期梁漱溟与长子培宽(右)、次子培恕(左)在济南留影。(图源网络)这就是梁漱溟“狂”的一面,在他心里,早就认为自己不是一个人,而是肩负着弘扬中国文化的重任,他曾激动地说:“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此正是我一生的使命。《人心与人生》等三本书要写成,我乃可以死得,现在则不能死。又今后的中国大局以至建国工作,亦正需要我,我不能死。我若死,天地将为之变色,历史将为之改辙,那是不可想象的,万不会有的事!”梁漱溟1939年2月,梁漱溟带着几个学生,开始在北中国走访调查,历时8个月,遍及50多个县市,最后总结出了三句话:第一,老百姓真苦;第二,敌人之势已衰;第三,党派问题尖锐严重。1941年香港沦陷时,梁漱溟跟一大批文化名流坐船撤离。日寇的飞机不停地来轰炸,水里也不停地有水雷炸响,全船的人都吓得半死,唯独梁漱溟呼呼大睡,毫不在乎。同行的人问他不害怕吗?他说:“我是死不了的,如果我死了,中国

1931年,在时任山东省主席韩复榘的支持下,梁漱溟来到山东邹平,开始了一次关于乡村建设的前所未有的大实验。在他看来,中国最主要的问题不是哪个政党当政,也不是暴力革命,而是广大农村的建设问题。要改造中国,最重要的就是要改造农村,把自由散漫的农民组织起来,用科学的技术和组织化的方式来共同劳动。

在韩复榘的支持下,梁漱溟在邹平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甚至把全县的行政机构全都撤掉了,代之以邹平研究院,研究院的人也不当官,而是到各个农村去做事,教大家新的生活方式,让农民从关心一家,转变到关心一村,最后扩大到关心一省、一国。在梁漱溟的设想中,只要在邹平实验成功了,就可以向全国推广,最终达到改造全国的目的。

平心而论,梁漱溟的乡村改造计划出发点是好的,但过于理想化,在现实中很难行得通。农民几千年来形成的生活方式,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而且梁漱溟不想用强制的方式来灌输,而是引导,让研究院的人用自己强大的人格去感染他们,可想而知,研究院并不是每个人都是梁漱溟,其引导的效果自然也大打折扣。

到了1937年,抗战爆发,韩复榘不战而退,致使山东落于日寇之手,梁漱溟的乡村改造运动也随之停止。

梁漱溟乡村建设残酷:文史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梦(1)

梁漱溟

1939年2月,梁漱溟带着几个学生,开始在北中国走访调查,历时8个月,遍及50多个县市,最后总结出了三句话:第一,老百姓真苦;第二,敌人之势已衰;第三,党派问题尖锐严重。

1941年香港沦陷时,梁漱溟跟一大批文化名流坐船撤离。日寇的飞机不停地来轰炸,水里也不停地有水雷炸响,全船的人都吓得半死,唯独梁漱溟呼呼大睡,毫不在乎。同行的人问他不害怕吗?他说:“我是死不了的,如果我死了,中国怎么办?”

这就是梁漱溟“狂”的一面,在他心里,早就认为自己不是一个人,而是肩负着弘扬中国文化的重任,他曾激动地说:“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此正是我一生的使命。《人心与人生》等三本书要写成,我乃可以死得,现在则不能死。又今后的中国大局以至建国工作,亦正需要我,我不能死。我若死,天地将为之变色,历史将为之改辙,那是不可想象的,万不会有的事!”

梁漱溟乡村建设残酷:文史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梦(2)

1936年暑期梁漱溟与长子培宽(右)、次子培恕(左)在济南留影。(图源网络)

年轻时,梁漱溟醉心于佛学研究,无暇考虑终身大事,到28岁时,好友伍伯庸想给他找个妻子,就问他对女方有什么要求,梁漱溟郑重其事地说:“在年龄上,在容貌上,在家世上,在学识上,我全不计较,但愿得一宽和仁厚的人。不过,单是宽仁而缺乏超俗的意趣,似乎亦难与我为偶;有超俗的意趣,而魄力不足以副,这种人是不免要自苦的;所以宽仁超俗而有魄力者,是我所求。这自然不容易得,如果有天资大略近乎这样的,就是不识字亦没关系。”

其实伍伯庸在问梁漱溟的时候已经有了人选,就是他的小姨子,叫黄靖贤,也是28岁,还没嫁人,所以一听梁漱溟说“在年龄上,在容貌上,在家世上,在学识上,我全不计较,但愿得一宽和仁厚的人”时,也没管后面说的什么,就立刻向他推荐了黄靖贤。

梁漱溟和黄靖贤生了两个儿子:梁培宽和梁培恕,取“宽恕”之意。

1988年6月23日,梁漱溟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在追悼会上,挂着一副挽联:百年沧桑,救国救民;千秋功罪,后人评说。横批:中国的脊梁。

——“中国的脊梁”,无疑是对梁漱溟这位中国乡村建设的伟大先驱最好的概括。

来源:各界杂志2022年第7期

作者:马少华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