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莫言在什么时候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的双标和投机

莫言在什么时候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的双标和投机莫言的这段话是2014年年底被香港中文大学授予荣誉文学博士,在颁奖典礼上,莫言登台发表的精彩讲话。从文学的角度来讲,莫言的这种观点具有非常大的冲击力,这种冲击力表现在舆论场上,对于莫言的观点毁誉参半,鼓掌者有之,批评者有之,但这并不妨碍莫言成为文学大师,而且几乎是独一无二的文学大师。不得不说,莫言是文学界的一个异类,不仅他的作品与众不同,而且他的言辞也格外醒目,他讲故事的方式和讲故事的质量真的是出类拔萃,很多人都是不知不觉的陷入其中,难以自拔。而莫言的高光时刻,是莫言对文学的另类定义:我有一种偏见,我认为文学作品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文学艺术就是应该暴露黑暗,揭示社会的不公正,也包括揭示人类心灵深处的阴暗面,揭示恶的成分。

莫言在什么时候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的双标和投机(1)

建国以来,莫言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唯一的一个诺贝尔奖获奖者,这让莫言声名鹊起,既赚足了眼球,又刷爆了舆论,莫言几乎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那个人。

莫言的文学成就有目共睹,尤其是他的小说,大多数都如《红高粱》一样火爆,这给莫言带来了大量的粉丝,带来了至高无上的荣誉,更带来了滚滚财源。而诺贝尔奖的获得,又让莫言冲上了舆论的巅峰,也是因为这个诺贝尔奖,莫言同时成为一个颇有争议的人!

原因很简单,莫言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暴露了其中的秘密,这个大多数人都能读得懂的秘密,直白地说,那个颁奖词写得太露骨了,其中包含了对中国人的不尊重,甚至是诋毁,这让大多数了解事实真相的人很不爽,很别扭,而面对莫言的这个诺贝尔文学奖,更多的人无所适从,弄不清楚到底是应该点赞,还是拉黑?

1

不得不说,莫言是文学界的一个异类,不仅他的作品与众不同,而且他的言辞也格外醒目,他讲故事的方式和讲故事的质量真的是出类拔萃,很多人都是不知不觉的陷入其中,难以自拔。

而莫言的高光时刻,是莫言对文学的另类定义:

我有一种偏见,我认为文学作品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文学艺术就是应该暴露黑暗,揭示社会的不公正,也包括揭示人类心灵深处的阴暗面,揭示恶的成分。

从文学的角度来讲,莫言的这种观点具有非常大的冲击力,这种冲击力表现在舆论场上,对于莫言的观点毁誉参半,鼓掌者有之,批评者有之,但这并不妨碍莫言成为文学大师,而且几乎是独一无二的文学大师。

莫言的这段话是2014年年底被香港中文大学授予荣誉文学博士,在颁奖典礼上,莫言登台发表的精彩讲话。

这是一段堪称经典的讲话。从此以后,莫言成为敢讲真话的作家的代表,成为神一般的存在,莫言的文学观,也从那个时候开始影响到更多的人。

不过平心而论,莫言的这种观点有失偏颇,文学的功能和作用到底是什么?虽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似乎并没有这么绝对,文学除了批评和揭露的功能之外,难道我真的不需要一点弘扬和赞美?

需要不需要是另外一个问题。但是莫言当时斩钉截铁地说,我认为文学作品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

莫言在什么时候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的双标和投机(2)

2

然而,对于莫言而说,话可以说满,但是事不能做绝。莫言也是性情中人,是人,就不是机器,就不可能给自己画一道红线,然后永远不越雷池半步。

永远这个词,在一般的情况下最好别用。

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也就是仅仅不到十年时间,莫言便背离了自己的初衷,亲自用自己手中的笔,高调地唱了一曲赞歌。

很快,一个大型的翻车现场诞生了,而莫言不幸成为了这个事件的主角。

说到底,这个翻车现场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也没有那么惨烈,充其量只是一个小小的事故而已。但是,这个事故发生在莫言的身上,就显得很不一般了。

其实,相对于莫言的鸿篇巨制来说,这次被网友们口诛笔伐的莫言的作品只是文学大海中一朵十分不起眼的浪花。但就是这朵浪花,让莫言先生百口难辨,至今也没有见到他发声,莫言先生不出意外地选择了沉默。

这是一篇篇幅不长的散文,标题是《北海道的人》,这篇散文莫言又一次冲上了风口浪尖。

这一次,网友们对莫言火力全开,不仅质疑声不断,而且情绪表达越来越激烈,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尖锐,包括国内著名的媒体人司马南等也都加入了论战的行列,莫言似乎是为他当初的绝对和固执开始付出代价。

关于这篇散文是如何出炉的,莫言先生在文章中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2004年12月26日,在旅日作家毛丹青和北海道首府札幌市驻北京经济交流室室长高田英基先生的精心策划下,我随中国作家、记者采风团一行,踏上了神往已久的北海道土地。旅途十二天,行程三千里。其间见过无数奇景,吃过许多美食。体验过"露天风吕"之类的独特感受,见识过"库里奥乃"之类的神奇生物。这些,都在辑录于本书中的同行记者们的美文和照片中得到了展示,自知笔拙,不敢重复。但关于此书的体例,必须有我的一篇文章。

显然,这不过是一篇应景之作。用咱们中国人的话说,就是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软,莫言先生其实是有应付差事之嫌。可惜的是,广大网友不怎么认为,更多的人认为莫言背弃自己文学的初衷!

莫言在什么时候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的双标和投机(3)

3

《北海道的人》这篇散文,容量不是很大,但是影响极其广泛,这是莫言先生绝对没有想到的,他没有想到,就是这篇短文,极有可能给他贴上“双标”与“投机”的标签。

我想,如果莫言先生知道这篇文章会引起如此轩然大波,他一定不会去日本,即便去了北海道,也不会抛出这片应景之作。

然而,一切悔之晚矣!

网友们非常尖锐地提出,莫言先生说,文学作品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他只是不想为自己的祖国和人民唱赞歌,而是要为曾经侵略过自己国家唱赞歌。

我相信,网友的说法会令莫言先生无言以对,因为他的心里非常清楚,在《北海道的人》这篇散文中,他的确用了很多赞美的语言,赞美北海道,北海道的男人,女人,老人和艺术家,甚至赞美了那个民族,更为要命的,他用的是文学的方式,让文学成了赞美的工具。

这,是不是有违于莫言先生的至理名言。

虽然,我非常想把这个事件看成一次意外,也非常理解莫言先生的初衷。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文学的功能其实存在于每个作家的潜意识中,而对于文字而言,赞美与批评结伴而生,什么时候用赞美,什么时候用批评,常常会是一念之差。

莫言先生是不是因为一念之差而栽了这个不大不小的跟头。更要命的人,这篇短文的出笼甚至会令他的诺贝尔文学奖黯然失色。

说到这里,不免再次提到文学的功能这个问题上。文学是什么,历史早已给我们做出答案,我们这些喜欢文学的人,走在路上是幸福的。而我的观点是,无论是赞美和揭露,只要是尊从于自己的内心,只要遵从于善良和事实,都是最好的作品。

另外,短短的一篇散文真的说明不了什么。只是对于莫言来说,如果他有一个普通作者的身份要求自己,那就错了!

双标与投机,还有一个著名作家来说,每一个污点都是耻辱!



莫言在什么时候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的双标和投机(4)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