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耳定律的公式和意义:纪念焦耳逝世130周年
焦耳定律的公式和意义:纪念焦耳逝世130周年t=通电时间,单位:s。R=导体的有效电阻,单位:Ω;1840年12月,他在英国皇家学会上宣读了关于电流生热的论文,提出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定律;由于不久 э . х . 楞次 也独立地发现了同样的定律,而被称为焦耳-楞次定律。用公式表示如下:Q=I^2*Rt(J)I=通过导体的电流,单位:A;
詹姆斯·普雷斯科特·焦耳(James Prescott Joule;1818年12月24日-1889年10月11日)。英国物理学家,出生于曼彻斯特近郊的沙弗特(Salford)。焦耳自幼跟随父亲参加酿酒劳动,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
青年时期,在别人的介绍下,焦耳认识了著名的化学家道尔顿。道尔顿给予了焦耳热情的教导,教给了他数学、哲学和化学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为焦耳后来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且道尔顿教会了焦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研方法,激发了焦耳对化学和物理的兴趣,并在他的鼓励下决心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主要成就
焦耳定律的发现
1840年12月,他在英国皇家学会上宣读了关于电流生热的论文,提出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定律;
由于不久 э . х . 楞次 也独立地发现了同样的定律,而被称为焦耳-楞次定律。用公式表示如下:Q=I^2*Rt(J)
I=通过导体的电流,单位:A;
R=导体的有效电阻,单位:Ω;
t=通电时间,单位:s。
热功当量的测定
焦耳的主要贡献是他钻研并测定了热和机械功之间的当量关系。这方面研究工作的第一篇论文《关于电磁的焦耳热效应和热的功值》,是1843年在英国《哲学杂志》第23卷第3辑上发表的。
他将多年的实验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哲学学报》1850年第140卷上,其中阐明:
第一,不论固体或液体,摩擦所产生的热量,总是与所耗的力的大小成比例。第二,要产生使1磅水(在真空中称量,其温度在50~60华氏度之间)增加1华氏度的热量,需要耗用772磅重物下降1英尺的机械功。他精益求精,直到1878年还有测量结果的报告。他近40年的研究工作,为热运动与其他运动的相互转换,运动守恒等问题,提供了无可置疑的证据,焦耳因此成为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者之一。
焦耳-汤姆孙效应
1852年焦耳和w. 汤姆孙(即开尔文)发现气体自由膨胀时温度下降的现象,被称为焦耳-汤姆孙效应。这效应在低温和气体液化方面有广泛应用。他对蒸汽机的发展作了不少有价值的工作。
荣誉成就
1850年焦耳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866年由于他在热学、热力学和电方面的贡献,皇家学会授予他最高荣誉的科普利奖章(Copley Medal)。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能量或功的单位命名为"焦耳",简称"焦";并用焦耳姓氏的第一个字母"J"来标记热量。
1889年10月11日,焦耳在塞尔的家中逝世, 被埋葬在该市的布鲁克兰(英语:Brooklands Trafford)公墓。在他的墓碑上刻有数字"772.55",这是他在1878年的关键测量中得到的热功当量值。墓碑上还刻有约翰福音的一段话,"趁着白日,我们必须做那差我来者的工;黑夜将到,就没有人能做工了。(9:4)"位于索尔的威瑟斯本酒馆改为以他的名字命名。
科学精神影响
无论是在实验方面,还是在理论上,焦耳都是从分子动力学的立场出发,进行深入研究的先驱者之一。在从事这些研究的同时,焦耳并没有间断对热功当量的测量。
在去世前两年,焦耳对他的弟弟的说,"我一生只做了两三件事,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相信对于大多数物理学家,他们只要能够做到这些小事中的一件也就会很满意了。焦耳的谦虚是非常真诚的。很可能,如果他知道了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为他建造了纪念碑,并以他的名字命名能量单位,他将会感到惊奇,虽然后人决不会感到惊奇。
十八世纪,人们对热的本质的研究走上了一条弯路,"热质说"在物理学史上统治了一百多年。虽然曾有一些科学家对这种错误理论产生过怀疑,但人们一直没有办法解决热和功的关系的问题,是英国自学成才的物理学家詹姆斯·普雷斯科特·焦耳为最终解决这一问题指出了道路。
物理焦耳定律知识点
电功和电功率
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定向移动,电场力所做的功称为电功。适用于一切电路.包括纯电阻和非纯电阻电路。
1、纯电阻电路:只含有电阻的电路、如电炉、电烙铁等电热器件组成的电路,白炽灯及转子被卡住的电动机也是纯电阻器件。2、非纯电阻电路:电路中含有电动机在转动或有电解槽在发生化学反应的电路。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功的单位是焦(J),常用单位有千瓦时(kW·h)。
1kW·h=3.6×106J
电功率是描述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额定功率:是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消耗的功率,铭牌上所标称的功率。实际功率:是指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工作时消耗的功率。用电器只有在额定电压下工作实际功率才等于额定功率。
焦耳定律和热功率
焦耳定律: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上产生的热量Q=I 2Rt
此式也适用于任何电路,包括电动机等非纯电阻发热的计算.产生电热的过程,是电流做功,把电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
热功率:单位时间内导体的发热功率叫做热功率。
热功率等于通电导体中电流I 的二次方与导体电阻R 的乘积。
电功率与热功率
1、区别:电功率是指某段电路的全部电功率,或这段电路上消耗的全部电功率,决定于这段电路两端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强度的乘积。热功率是指在这段电路上因发热而消耗的功率.决定于通过这段电路电流强度的平方和这段电路电阻的乘积。2、联系:对纯电阻电路,电功率等于热功率;对非纯电阻电路,电功率等于热功率与转化为除热能外其他形式的功率之和。电功和电热的关系
1、在纯电阻电路中,电流做功,电能完全转化为电路的内能.因而电功等于电热。2、在非纯电阻电路中,电流做功,电能除了一部分转化为内能外,还要转化为机械能、化学能等其他形式的能.因而电功大于电热,电功率大于电路的热功率。.即有:W=UIt=E机、化 I2Rt或UI=I2R P其他(P其他指除热功率之外的其他形式能的功率)焦耳定律公式
式中单位Q→焦(J);I→安(A);R→欧(Ω);t→秒。
1、焦耳定律数学表达式:Q=I^2R*t(适用于所有电路);2、焦耳定律公式变形:Q=W=Pt; Q=UIt; Q=I^2Rt=(U^2/R)t焦耳定律练习题
一、实验 探究题
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1)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_____来比较电流产生的热量的多少。
(2)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明显的实验效果,选用煤油而不是用水,主要是由于_____。
(3)为了便于比较两种电阻丝通过电流后产生热量的多少,甲乙两瓶中要装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同种液体。
(4)为达到实验目的,选用的两电阻丝的阻值不能___________。
(5)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该实验装置还可以研究通电时间一定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___________的关系。你还需要的操作是____________
二、填空题
2、为研究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课外活动小组要做一只电烘箱,要求在60s内产生9.68×103J的热量,使用的电源电压为220V,则该电烘箱电热丝的电阻应为________Ω;若手边只有阻值为200Ω若干根,要得到所需的电阻,你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3、 用电热水壶装2kg的水,通电后2min后,测出水温从20℃上升到30℃,在此过程中,水吸收热量_______J ,水的内能_______,(此空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要放出这么多热量,电热水壶的功率为_______W。[c水=4.2×103J/(kg·℃)]。
4、白炽灯是根据电流的_______效应工作的。灯丝做成螺旋状是为了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少”)散热,以便更好地发光。
三、选择题
5、 假设所有导体都没有电阻,当用电器通电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白炽灯仍然能发光 B.电动机仍然能转动 C.电饭锅仍然能煮饭 D.电熨斗仍然能熨衣服
6、电炉丝通电后热得发红,而跟电炉丝连接的铜导线却不怎么热,这是因为( )
A.通过电炉丝的电流比通过铜导线的电流大
B.铜导线的电阻小,因而产生的热量少,而电炉丝电阻大产生的热量多
C.铜导线有绝缘层,所以不怎么热 D.铜导线比电炉传热快,所以不容易热
7、2012年9月,德国莱比锡大学的研究人员宣布了一项研究进展:石墨颗粒能够在室温下表现出超导性。利用超导材料电阻为零的特性,你认为超导材料最适合用来做
A. 输电导线 B. 白炽灯丝 C. 电炉丝 D. 保险丝
8、如图6所示,是某电器内部的电路结构图,R1、R2为阻值相同的电热丝.不同的连接方式其发热功率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发热功率与丙的发热功率相等 B.丁的发热功率是丙的发热功率的2倍
C.丙的发热功率是乙的发热功率的2倍 D.丁的发热功率是乙的发热功率的4倍
四、计算题
9、一台电风扇正常工作时,电机两端的电压为220 V,通过线圈的电流为0.2 A,这台电风扇正常工作1 min 消耗多少焦的电功?产生多少焦的热量?
10、一台电动机线圈电阻0.3Ω,接在12V的电路上时,通过电动机的电流为0.5A,在5min内电流做功及电流产生的热量分别多大?
11、电吹风是现代家庭的常用电器。如图是某简易电吹风工作原理的电路图(R为电热 丝,M为电动机)该电吹风的铭牌见右表。求:
①电吹风正常工作且吹热风时,通过电热丝的电流。
②电热丝R的阻值(电热丝的阻值随温度变化忽略)。
③电吹风正常工作且吹热风时,5min内电流通过R产生的热量。
④若电吹风工作时电热丝的实际功率为810W,此时供电的实际电压为多少?
(1)若接通电源后没有闭合开关S1,那么电饭锅能将饭煮熟吗?为什么?
声明: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由豫见升学整理编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