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明朝是最黑暗最腐朽的王朝,易中天为什么给鸦片战争
易中天明朝是最黑暗最腐朽的王朝,易中天为什么给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不是该叫鸦片战争 对普通人来说可能并不重要,易中天为之“翻案”的最大意义,也许是在于提醒我们去反思,什么才是真正的鸦片。外来倾销的鸦片我们早就焚毁,但是精神的鸦片呢?
易中天在《鸦片的战争与战争的鸦片》一文中,给我们展示了和读书时在历史书上看到的不一样的一场鸦片战争。战争中大清王朝的各级官员像中了鸦片瘾一样疯狂的欺骗上级,把一场场惨败美化成胜利,于是在割地赔款的同时,很多官员还因为“剿贼”有功得到皇帝的奖赏。
除了当时的荒唐之外,易先生认为中国人把这场战争称为“鸦片战争”也是不妥当的。他在书中写到:“其实,英国人发动那场战争,决非为了走私鸦片。……事实上在《南京条约》中也没有开放鸦片贸易的条款。因为在英国人那里,这原本是一场通商战争,而不是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原本是英国议会“反对派”用来讽刺自己政府的。所以,中国人“如果当真以为就是鸦片战争,并由此获得了一种道德上的优越感,那恐怕就反倒有点吃鸦片的味道了。”
易中天在分析原因时提到:“鸦片的毒素已渗入我们民族的骨髓。从至尊天子,到寻常百姓,都喜欢听谎言。”所以在鸦片战争的当时,一场场惨败被美化成了胜利;战争结束后,也被冠以“鸦片战争”的名字,我们以此获得道德上的优越感。(详见易中天《帝国的惆怅》117—144页)
因为个人历史知识有限,对易先生这样为鸦片战争“翻案”是否正确,不敢发表什么意见。但至少,他提出的观点很发人深思。不太记得王小波在哪篇文章里也说过,中国人有在使用话语时总想交税的强迫症的传统,我理解大概就是总想讨好人。在现实的工作、生活圈子里,很多时候当然就是想讨好“一把手”。语言是如此,行动当然有过之无不及,所以我们的“马屁文化”登峰造极。马屁功夫已然像鸦片一样,尽管人人都知道他的毒处,但在现实中有几个能戒得了?
鸦片战争是不是该叫鸦片战争 对普通人来说可能并不重要,易中天为之“翻案”的最大意义,也许是在于提醒我们去反思,什么才是真正的鸦片。外来倾销的鸦片我们早就焚毁,但是精神的鸦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