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三大太监故事(末代太监孙耀庭口述)
清朝三大太监故事(末代太监孙耀庭口述)1902年,孙耀庭出生在天津市静海区,家里有四个兄弟,他排行老二。父母都是地道的农庄人,家境并不富裕,但不至于挨饿受冻。图源网络可是,新时代的开始,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旧中国的困境,仍然有很多弊端暴露无遗,注定了某些人的悲惨一生。比如孙耀庭,他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太监”,咬牙“净身”后醒来,宫里就传出来一个噩耗:皇帝退位了。但是,属于孙耀庭的噩梦,却并没有因此终结。
“民国成,清朝灭”。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中华民国为纪元,改行阳历。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宣统宣布退位,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正式落下了帷幕。
孙耀庭
可是,新时代的开始,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旧中国的困境,仍然有很多弊端暴露无遗,注定了某些人的悲惨一生。
比如孙耀庭,他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太监”,咬牙“净身”后醒来,宫里就传出来一个噩耗:皇帝退位了。
但是,属于孙耀庭的噩梦,却并没有因此终结。
穷苦出身,惨遭压榨图源网络
1902年,孙耀庭出生在天津市静海区,家里有四个兄弟,他排行老二。父母都是地道的农庄人,家境并不富裕,但不至于挨饿受冻。
原本日子这么过下去,也算平淡幸福,但一次飞来横祸,却让这个家庭难以维持,也把孙耀庭逼上了太监的道路。
孙家有一处良田,不幸被村里的恶霸看上,他与官府勾结,伪造了公文,硬是将孙家的田产夺了过去。
孙耀庭
孙父气不过,几次三番找到恶霸理论,将其告到官府,没想到恶霸反咬一口,竟然故意伪造了一场大火,诬陷孙父,使其下了大狱。
孙耀庭的哥哥为了父亲伸冤,四处散播恶霸的恶行,企图将事情闹大,引起当官的重视。没想到的是,他也被恶霸以莫须有的罪行下了狱。
孙耀庭的母亲是个明白人,知道穷苦人家是斗不过那些恶霸,她只能散尽家财,四处借钱,才将丈夫和儿子解救出来。
图源网络
但是,一贫如洗的现状,却让孙家彻底陷入绝望。
那时候,孙耀庭已经十分懂事,明白了一个男人的担当,同时也清楚:要想保护自己和家人,就要先拥有足够的权力。
可是,没有背景,没有实力,平民百姓出人头地,只能依靠一些“特殊方式”。
慈禧
孙耀庭想起了同村的“小德张”。他可是清末太监总管,是慈禧身边的大红人,称得上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
尤其是“小德张”回乡探亲时的阵仗,让孙耀庭记忆犹新。
当天,“小德张”被好几个太监前后簇拥着,当主子一样的伺候,连当地知府都点头哈腰,毕恭毕敬地在旁边待着。
左一孙耀庭
另外,“小德张”请戏班子唱了三天三夜的戏,还请百姓们吃了好几顿包子。
要知道,当时整个村子里的人穷得吃不上几顿饭,但“小德张”却毫不心疼钱似的大发慈悲,令村民们羡慕不已。
那包子的味道,令孙耀庭无法忘怀,而他在那天,也知道了“小德张”的家世。
小德张
原来,“小德张”原名张兰德,小时候的家里同样穷得吃不上饭,他的父母一咬牙,给孩子净了身,而后送进宫当太监。
幸运的是,白白净净的“小德张”被慈禧看上,一直留在身边做事,而他也步步青云,成为了宫里的大公公。
图源网络
据说,连很多大臣要见慈禧都得向“小德张”提前报备,他几乎能在宫里横着走。油水也是随着地位的上升,不断增加,他凭借着一己之力,让全家族都过上了好日子。
看到“小德张”风光的样子,孙耀庭依然决定要当太监,而且还要做皇帝身边最红的太监。
孙耀庭
不仅借此解决家里的困境,也让家人过上好生活。
但父母听后,一开始却是强烈反对的。“娃儿,那可是一辈子的大事儿啊!”孙父摇摇头。
但孙耀庭心意已决,他继续劝说:“父亲,我要成为‘小德张’那样的人,让我们家再也不会受任何人的欺负。”
孙耀庭
孙父看到儿子的态度如此坚决,无奈之下只能同意,毕竟这也是眼下唯一的办法了。
可是,第一个问题出现了:该如何给孙耀庭净身?
成为太监,艰难圆梦因为,当时的京城,专业净身的机构不多,而且费用昂贵,根本不是孙家承担得起。
孙耀庭
看到父亲眉头紧皱,孙耀庭瞬间明白了他的顾虑,他咬着牙说:“不用花钱,我们用土办法就行。”
土办法就是自己动手,私自净身。但当时卫生条件简陋,风险性极大,一不小心就可能命丧黄泉。
但是,孙耀庭没有胆怯,他认真地对父亲说:“如果我不幸离世,不要为我难过,我是心甘情愿的。”
图源网络
父亲强忍着泪水,用开水清洗好工具,而后孙耀庭脱下裤子,下身一丝不挂地躺在床上,嘴唇紧张地发白,旁边的哥哥则死死按住他的身体。
“儿啊!你可要忍着点。”说罢,孙父手起刀落,鲜血瞬间染红了整个垫子。而孙耀庭在一声惨叫声后,直接昏死了过去。
孙耀庭
过了三天,孙耀庭幸运地挺了过来,但不幸的是,皇帝溥仪已经写了退位诏书,他的计划落空了。
更令孙耀庭绝望的是,清室虽然允许保留“小朝廷”,但在《清室优待条件》中明文规定:不得再招“阉人”。
历史无法逆转,孙家无奈接受现实,但父母对于“白白牺牲”的儿子,愧疚万分,决定让孙耀庭读书,将来能不愁吃喝。
图源网络
很快,孙父托关系,把孙耀庭送进了当地的私塾。他聪明好学,得到了私塾先生的衷心称赞。
但是,孙耀庭始终惦记着进宫,催促着孙父抓紧时间打听进宫的门路。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等来了新机会。
图源网络
虽然王朝覆灭,但前清旧人已经留在京城内,比如溥仪、慈禧等其他遗老遗少们,他们依旧享受着王朝的财产,接受着民国政府的优待,生活是一如既往的富贵。
当然,这些习惯了佣人伺候的前朝贵族们,是无法适应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的。于是,他们公然无视民国禁令,依然对外征召太监和宫女。
孙耀庭
因此,孙家人瞄上了机会,托关系结识了前清醇贤亲王府的大太监贺德元,而孙耀庭在贺德元的举荐下,进入到亲王府做事。没过多久,他又辗转去到了贝勒载涛府上。
由于年纪幼小,孙耀庭得到了老太监们的照顾,再加上主子对下人们和气,日子还算舒适。
但是,孙耀庭也有不满意的地方,那就是“吃饭只吃两顿,顿顿吃面条”。
右一孙耀庭
即便孙耀庭是穷苦出身,吃上面条是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但要是顿顿都吃,再津津有味的东西,也会厌烦,他吃久了以后,见到面条后,胃里只泛酸水。
另外,孙耀庭在府上做事的月俸钱大概是一块大洋,后来涨到了1.5块大洋,大约能买三袋白面。
左一孙耀庭
虽然在那个年代,这样的待遇已经非常不错了,但他的志向是飞黄腾达,解决家里的困境,而这点钱显然不够。
权衡利弊之后,孙耀庭离开了载涛府,等待重新进宫的机会。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他靠着前清北花园大太监欣衡如的关系,在九堂副督领侍任德祥的府上当差,算是半只脚踏进了紫禁城内。
端康皇太妃
为了往上爬,孙耀庭四处巴结当时得力的太监们,终于得到了端康皇太妃的赏识,安排进了戏院,还被赐名为“春寿”。
可是,好景不长,紫禁城内的建福宫突然着火,它是历代存放珍宝的地方,各种宝物应有尽有,价值千金。
但因为数目庞大,没来得及清点,连身为皇帝的溥仪也不知道具体数额,所以有很多宫里的太监,趁着这个漏洞,将宝物偷运出宫换钱。
图源网络
而这次建福宫着火,溥仪也察觉到了端倪,他为了保护自己剩下的财物,决定遣散所有太监,而孙耀庭则在其中。
但是,过惯了舒坦日子的皇帝和后宫嫔妃们,根本忍受不了无人伺候的生活,因此,溥仪再三思虑后,下令召回了一批太监。
溥仪
原先聪明机智的孙耀庭也得到了二次进宫的机会,但是,在宫里当差可比不上外头逍遥自在,凡事都要小心谨慎,尤其是没着落的太监。
如履薄冰,万丈深渊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他认为自己的功劳超过了三皇五帝,因此取名为“皇帝”,而后随着封建制度的完善,皇帝的权利达到顶峰,不容许受到任何人的威胁。
图源网络
但是,皇帝毕竟生活在宫廷内,而且还有三宫六院,有些杂事儿单单依靠宫女无法完成的。再加上皇帝为了保证皇家血统的纯正性,不会允许除自己以外的其他男人进入后宫。
因此,一群不男不女的太监就此诞生,他们一方面从事体力劳动,另一方面专门伺候皇帝及嫔妃的生活起居。
图源网络
正因为如此,太监也被称为宫内“最惨员工”,像宫女们到了年纪能被“放出去”结婚生子,过上正常的生活,而侍卫们往往都是官宦子弟,深受皇帝的信赖。
只要太监们终其一生都要待在高墙内,因为身体残缺,无法拥有常人的幸福,而且就连皇帝也对他们极少信任。
图源网络
比如,康熙帝曾说:“性情与常人异,只是备宫中使令耳。”意思是:只把太监看做满足宫廷需要的工具,只要发现太监们有想要谋权的念头,直接格杀勿论。
太监们必须根据皇帝的命令和需求,包揽宫内的所有工种,甚至连开关门都是包括在内。而且还受到极其严格的规则制约。
图源网络
比如,不能赌博、偷盗、逃跑、丢失宫内物品等,此外,他们还不允许讨论宫中事情,不能出现任何失仪。
更严重的是,就算太监们无法忍受折磨后自尽,都无法结束人生苦难。因为他们死后,会被曝尸荒野,遭受鸟兽啃食,无法善终。
如果自尽失败,侥幸存活了下来,那就要被发配到伊犁地区当奴隶,永世不得回京。
图源网络
因此,太监们只能委曲求全,没人敢私自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是活着的生活依旧不容易,尤其是不慎触犯禁令,将会面临更加惨无人道的处罚。
其中,最轻的是仗责,一种由敬事房或者各处处罚,另一种则由各宫内的嫔妃发落。一旦他们惹了各位小主们不悦,少则仗责四十,多则六七十。
事后,若有命存活,那也要带着棒疮生活一辈子,或者半身残疾,苟延残喘。
图源网络
因此,孙耀庭在被指派到婉容皇后身边任职时,他非常清楚这些人身份高贵,必须更加小心谨慎,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从来不敢抬眼,都是低着头走路。
婉容
即便当时的清朝已经灭亡,但主仆间的尊卑却一点都没松动,太监们仍需要履行着各种规定,包括半夜值班时不允许打瞌睡。
这是因为打呵欠、揉眼睛等不雅观,可能会冲撞到“殿神”。
所以,孙耀庭每次值夜班时,都要拼命保持清醒,但人的意志往往抵不过生理需求,再加上身体残缺,还是会有困极了的时候,他也因此遭受过不少惩罚,有次差点活活被打死。
图源网络
为了解决自己的困境,孙耀庭四处请教老太监们半夜不困的妙计,终于被他发现了保命的本事。
为了解决自己的困境,孙耀庭几番讨好大太监,希望前辈能赐教,终于被他发现了报名的本事,那就是在鞋里放上一颗苍耳。
这是种带刺的野草,虽然很小,但上面的刺密密麻麻,放在鞋底,犯困时都会踩一下,立马清醒过来。
苍耳
另外,苍耳放在鞋里,从外表看不出任何异常,也不会发出任何声音。虽然看起来像自残行为,但跟自己的命比起来,这些都不重要。
此后,孙耀庭便效仿老太监的做法,在鞋内放上一颗苍耳。这成了他身为奴隶的镣铐,也是他与穿着松软鞋垫的官员的区别。
图源网络
1924年,冯玉祥进驻北京,将溥仪赶出了紫禁城。而孙耀庭几经周折后,再次回到了老家,结束了太监的身份。
可惜,覆巢之下无完卵,孙耀庭没有资产,没有田地,只能在昔日结识的大太监的接济下存活,日子一言难尽。
1993年,孙耀庭以游客的身份,再次回到故宫,看着曾经付出过大好时光的地方,留下了苦涩的泪水。
孙耀庭
孙耀庭是封建时代的受害者,而他也因为特殊的身体构造,在建国后遭受了各种各样的歧视,晚年生活极其不幸。
可是,幸运得是,孙耀庭见证了晚清帝国的结束,也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看到了现代人们生活的美好。
1996年,孙耀庭与世长辞,属于太监们的艰苦岁月结束了,彻底消散在历史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