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清朝铁帽子王是哪个人封的(清朝的铁帽子王与普通亲王相比)

清朝铁帽子王是哪个人封的(清朝的铁帽子王与普通亲王相比)之后满清顺利入关,清世祖福临设十四等封爵,即和硕亲王、亲王世子、多罗郡王、郡王长子、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和奉恩将军。礼亲王代善、成亲王岳托、颖亲王萨哈廉、睿亲王多尔衮(努尔哈赤十四子)、豫亲王多铎(努尔哈赤十五子)、郑亲王济尔哈朗(舒尔哈齐六子)、肃亲王豪格(皇太极长子)都被封为铁帽子王。由于努尔哈赤生前并未选定继承人,按照女真的制度,大汗之下设有八旗诸贝勒议政会,成员构成是四大贝勒与九小贝勒,必定要在这些宗室成员中挑选出下一任储君。最终,八阿哥皇太极于当年九月初一正式登上后金汗位,宣布次年改元天聪。1636年,后金改国号为清,皇太极改称“皇帝”。满清建国之初,皇太极为笼络人心,特选出几位封为铁帽子王,并世袭罔替。

郭德纲经常在相声段子中讥讽搭档于谦和于谦的“父亲们”,其中有这么一个经典桥段,郭德纲煞有其事地介绍于谦的祖上曾经是大清朝八大铁帽子王其中之一的“绿帽子王”,逗得观众前仰后合。

当然这只是郭德纲、于谦创作的相声作品,在真实历史上并没有什么绿帽子王。

说到这里,相信大家会非常好奇:在古装剧中经常出现的清朝铁帽子王,到底有什么来历?与普通亲王相比,谁的地位更高呢?

清朝铁帽子王是哪个人封的(清朝的铁帽子王与普通亲王相比)(1)

后金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八月十一,努尔哈赤因病离世。

由于努尔哈赤生前并未选定继承人,按照女真的制度,大汗之下设有八旗诸贝勒议政会,成员构成是四大贝勒与九小贝勒,必定要在这些宗室成员中挑选出下一任储君。

最终,八阿哥皇太极于当年九月初一正式登上后金汗位,宣布次年改元天聪。

1636年,后金改国号为清,皇太极改称“皇帝”。满清建国之初,皇太极为笼络人心,特选出几位封为铁帽子王,并世袭罔替。

礼亲王代善、成亲王岳托、颖亲王萨哈廉、睿亲王多尔衮(努尔哈赤十四子)、豫亲王多铎(努尔哈赤十五子)、郑亲王济尔哈朗(舒尔哈齐六子)、肃亲王豪格(皇太极长子)都被封为铁帽子王。

之后满清顺利入关,清世祖福临设十四等封爵,即和硕亲王、亲王世子、多罗郡王、郡王长子、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和奉恩将军。

封爵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因军功受封,叫军功封;一种是以皇帝直系子孙受封,称恩封。

1751年,乾隆定世袭七品官为恩骑尉,从而确立了二十七等世爵制,一直沿用到清末。

清朝铁帽子王是哪个人封的(清朝的铁帽子王与普通亲王相比)(2)

清朝国祚276年(从皇太极改国号为清起),王爵世袭罔替者仅有十二家,分别是礼亲王、郑亲王、睿亲王、豫亲王、肃亲王、庄亲王、克勤郡王、顺承郡王、怡亲王、恭亲王、醇亲王和庆亲王。

其中,礼亲王、郑亲王、睿亲王、豫亲王、肃亲王、庄亲王、克勤郡王、顺承郡王八家均以封祖在清朝开国及入关统一中国时期立下汗马功劳而受封。因为他们勋劳卓著,所以王爵世袭,无嗣或嗣王有罪革爵以旁支承袭王爵。

估计不少朋友都会认为:清代的亲王、郡王无非就两种,一种是世袭罔替的,一种是降等袭爵的。

这种看法其实并不完全准确,关键在于有个时间节点,这个时间节点就是乾隆四十三年。

严谨点来说,皇太极之前封的那几位世袭罔替的王爷算不得铁帽子王,或者说当时还没有出现铁帽子王这种概念。

礼亲王代善、睿亲王多尔衮、郑亲王济尔哈朗、成亲王岳托、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都是八旗旗主,崇德时期封和硕亲王是有个基本原则,非旗主不封亲王。

清朝铁帽子王是哪个人封的(清朝的铁帽子王与普通亲王相比)(3)

这六王从崇德时期首次分封时,就没有规定他们是世袭罔替的,同时也没有规定是降等承袭。

因此在他们死后,都由自己的儿子承袭了亲王的爵位。唯一不同的是,六个亲王中,除了豫亲王多铎外,其他人的封号在顺治、康熙时期都发生了变化。

后来成亲王岳托获罪,被降为克勤郡王,顺治朝时又加上了庄亲王硕塞、顺承郡王勒克德浑,才最终形成了八大铁帽子王。

到了康熙后期以及雍正时期,清王朝的统治趋于稳固,但这一时期亲王的承袭依然遵循祖制,并没有采取降等袭爵的措施。

清代中后期又加入了硕怡亲王允祥、恭亲王奕䜣、醇亲王奕譞、庆亲王奕劻,合称“十二大铁帽子王”。

因此,北京俗语称他们为铁帽子王。十二家铁帽子王的殊荣,有的是由于军功,有的则是其他的原因。

可是铁帽子王并非清朝的官方称呼,更不是单独的爵位,而是一种“世袭罔替”的待遇,属于给宗室后代的利益。

清朝铁帽子王是哪个人封的(清朝的铁帽子王与普通亲王相比)(4)

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不会轻易封王,对宗室的要求比较严格。正常的爵位传给下一代时,都要至少降一级。比如亲王的儿子是郡王,郡王的儿子最多是贝勒。

如果后代不努力,几代传下来,权力就会被集中到中央。这就好比东汉末年,作为中山靖王刘胜后裔的刘备,居然沦落到织席贩履。

但铁帽子王不同,爵位可以世袭罔替,不用降级,亲王的嫡长子还是亲王,郡王的嫡长子还是郡王,子子孙孙无穷受益。

不过落实到具体上,清朝的皇帝们还是有违先祖遗训的。比如铁帽子王之一萨哈廉的儿子郡王阿达礼,曾在皇太极死后秘密向多尔衮劝谏,结果被以“叛逆和扰乱国政罪”处死。

另一个铁帽子王豪格在入关追击李自成、下江南灭南明的过程中劳苦功高,最后却被多尔衮诬陷下狱,不但王位被削除,还惨死在牢狱之中。

由此得出一种结论:铁帽子王并不是“免死金牌”,敢犯国法,“铁帽子”同样会被摔得稀烂。

所以不管封号如何变动,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爵位始终没有发生变动(有因罪被降后又重晋的),这也就是今人常说的“不作死就不会死”。

至于大家熟知的僧格林沁,则不在上述“十二大铁帽子王”之内。他是成吉思汗的第26代侄孙、道光皇帝的姐姐的养子。在打败太平天国北伐军中战功卓著,受封博多勒噶台亲王,获“世袭罔替”、“配享太庙”的破格待遇,乃清朝极为特殊的一个铁帽子王。

清朝铁帽子王是哪个人封的(清朝的铁帽子王与普通亲王相比)(5)

还有一点,所谓的铁帽子王,不是说那些王爷戴着铁帽子。

铁帽子王的说法仅限于清朝,但不是清朝才有,铁帽子王只是民间的说法,其书面专用语是“世袭罔替,配享太庙”。它并不是一种爵位,而是一种制度。

清朝以前叫免死铁券,由皇帝赏赐给大臣,可以免死,还可以世袭。《水浒传》里面的柴进大官人,由于是后周世宗柴荣的子孙,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就赏赐柴家一块“丹书铁券”。

到了清朝,拥有免死资格的都是这些跟随努尔哈赤,皇太极征战天下的王爷,于是人们就用铁帽子王来形容这些手握重权的王爷。

因此,铁帽子王里面的“铁”与“铁饭碗”的意思差不多,比喻只要成为铁帽子王,家里的后代子孙永远都能捧着这个饭碗,衣食无忧。

大家想想,铁饭碗砸不坏,若非故意损毁,便可一直永久传下去,这在封建时期足以称得上是莫大的荣誉。

那清朝的铁帽子王与同时期的亲王相比,谁的地位更高呢?

清朝铁帽子王是哪个人封的(清朝的铁帽子王与普通亲王相比)(6)

铁帽子王,分为铁帽子亲王和铁帽子郡王。从级别上看,亲王的爵位与俸禄,都要远远高于郡王。

通常清朝世爵俸禄为:一等公岁支俸银700两、二等公685两、三等公660两、一等侯又一云骑尉635两、一等侯610两、二等侯585两、三等侯560两、一等伯又一云骑尉535两、一等伯510两、二等伯485两、三等伯460两、一等子又一云骑尉435两、一等子410两、二等子385两、三等子360两、一等男又一云骑尉335两、一等男爵310两、二等男爵285两、三等男爵260两。

但大家要明白一点,清朝的爵位大多是战功的累积。一般来说,亲王的整体战功要高于郡王,可是亲王的实权不一定大,具体还要看个人的能力,包括和皇帝的关系如何。

举个例子,清朝的十二位铁帽子王中,有十位是亲王,两位郡王,这两位郡王都是代善的子孙。

代善是努尔哈赤的次子,差点取代皇太极成为下一任储君,地位极高。他的长子是克勤郡王岳托,孙子顺承郡王勒克德浑都是因为战功被赐铁帽子王,享受世袭罔替的待遇。

可惜的是,岳托活了39岁,勒克德浑只活到33岁,如果两人能再多活10年,估计可以晋升亲王。

因为英年早逝,所以尽管他二人也是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可是在清朝宗室内部,地位还不如那些老牌亲王。

到了清朝末期,铁帽子王也只是地位比较尊崇,都几乎没有什么权力。

清朝铁帽子王是哪个人封的(清朝的铁帽子王与普通亲王相比)(7)

铁帽子郡王和普通亲王相比,铁帽子郡王的实际待遇和特权更好,主要体现在后代世袭罔替,不用降等,但俸禄低于普通亲王。权力也没有亲王大,毕竟亲王的爵位更高一些。

铁帽子亲王与其他一般亲王相比,地位就更加尊崇了,毕竟亲王一堆,而铁帽子王凤毛麟角。以上均为整体情况,个例情况不作参考。

参考资料:《清史稿》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