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十个主要故事(红楼梦只讲风花雪月)
红楼梦十个主要故事(红楼梦只讲风花雪月)戴权的“会意”,而且能迅速而准确地猜出贾珍心中所想,要的是丧礼上面的风光,这就说明戴权其人,在官场上往来惯了,非常了解这些世家大族人家的心理,他知道贾珍看重的,就是这个排场和面子。贾珍迎接戴权之后,将他接到逗峰轩奉茶。接着,他趁便就给戴权说了想给贾蓉捐个前程的话。因此,贾珍就有了想要给贾蓉捐前程的想法。只有给贾蓉捐前程了,秦可卿的灵幡经榜上面才能写得好看些。贾珍打定了主意之后,机会就来了。原文说,大明宫掌宫内相戴权派人送来了祭礼,又坐了轿子鸣着锣亲自过来拜祭。机会虽然来了,不过贾珍和戴权之间就买官职一事的成交过程,是非常顺利而愉快的,可圈可点之处太多。下面我们一一分析,看看这个过程中,戴权对于“促进成交”,用到了哪些技巧。
在秦可卿死后,贾珍有意将她的丧事大操大办,不仅请僧人拜大悲忏,还打四十九日洗业醮,更是用上了无人敢买敢用的樯木板。总之,为了操办这场丧事,贾珍真可谓是“尽他所有”了。
但是即便如此,此时贾珍依然感到不满足,因为贾蓉只不过是个黉门监,“灵幡经榜上写时不好看”,这个“不好看”,恐怕得解释成来头太小、面子不大了。
原来,在古代,女子地位低卑,女子死后灵牌上怎么写,多半是和女子的父亲、丈夫和儿子的官职或成就相关的。
秦可卿没有儿子,所以她死后的灵幡经榜、字牌和榜文的内容等,都是根据丈夫贾蓉的官阶职位而来。而在贾蓉的老爹贾珍看来,贾蓉的官职太小,在丧事上有些够不上档次,上不了台面。
因此,贾珍就有了想要给贾蓉捐前程的想法。只有给贾蓉捐前程了,秦可卿的灵幡经榜上面才能写得好看些。
贾珍打定了主意之后,机会就来了。原文说,大明宫掌宫内相戴权派人送来了祭礼,又坐了轿子鸣着锣亲自过来拜祭。
机会虽然来了,不过贾珍和戴权之间就买官职一事的成交过程,是非常顺利而愉快的,可圈可点之处太多。下面我们一一分析,看看这个过程中,戴权对于“促进成交”,用到了哪些技巧。
首先,明晰客户需求,绝对知己知彼。贾珍迎接戴权之后,将他接到逗峰轩奉茶。接着,他趁便就给戴权说了想给贾蓉捐个前程的话。
戴权会意,因笑道:“想是为丧礼上风光些。”戴权的“会意”,而且能迅速而准确地猜出贾珍心中所想,要的是丧礼上面的风光,这就说明戴权其人,在官场上往来惯了,非常了解这些世家大族人家的心理,他知道贾珍看重的,就是这个排场和面子。
能够清晰而准确地捕捉到贾珍,也即是戴权的潜在客户的心理,这就是戴权成功的第一步了。
其次,准确判断形势,推荐合适方案。那么接下来的第二步,就是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推荐合适的产品了。
戴权是大明宫掌宫内相,他要在最快的时间内,根据贾珍的需求,结合宁国府的地位和财力,找到合适的官阶、职位,介绍给贾珍。这个过程需要稳、准、狠。
因为,推荐的职位太大,对于戴权来说可能会惹事上身,别的王公贵族或者官宦人家也会不满,贾珍恐怕也付不起银子;推荐的职位太小,贾珍会不满意,毕竟他给儿子捐前程,就是为了让儿媳妇的葬礼足够风光,钱他都是愿意掏的。
所以,这个分寸是需要拿捏好的。戴权迅速根据手中的官职,并结合宁国府的地位、贾珍的需求和财力,匹配出一个合适的职位来。戴权推荐的是龙禁尉。原文说:
戴权道:“事倒凑巧,正有个美缺,如今三百员龙禁尉短了两员,昨儿襄阳侯的兄弟老三来求我,现拿了一千五百两银子,送到我家里。你知道,咱们都是老相与,不拘怎么样,看着他爷爷的分上,胡乱应了。还剩了一个缺,谁知永兴节度使冯胖子来求,要与他孩子捐,我就没工夫应他。既是咱们的孩子要捐,快写个履历来。”贾珍听说,忙吩咐:“快命书房里人恭敬写了大爷的履历来。”第三,制造紧迫感,促进成交。戴权推荐了龙禁尉之后,也说,三百个龙禁尉少了两个名额。而且,襄阳侯的兄弟也找到他了,现拿了银子来求了一个名额,剩下的就只有一个名额了。
又还有永兴节度使冯胖子要给孩子捐,但自己没工夫回应他,言外之意就是说,现有的唯一一个名额也有竞争对手了。
这里戴权采用的销售策略就是制造稀缺和紧迫感。贾珍的“购买”需求,其实是刚需。但戴权应该如何迅速促进成交,避免节外生枝呢?
戴权用了两个办法:一个办法是间接告诉贾珍,职位空缺不多,你要就赶紧的;第二个办法是,告诉贾珍,这个空缺,我可不是谁要就给谁的。有的人想要,我还没工夫搭理他呢。
我们知道,贾珍对这个职位的需求不仅仅是刚需,而且是有迫切的需要的。因为丧礼办的时间虽然很长,但其实重要的也就那么几天,早点给贾蓉捐了前程,灵幡经榜和灵牌上也能早点写得好看些了。
第四,拉近关系,避免讨价还价。戴权其人,应该是个麻利爽快人。所以经他手的交易,他大概也是想麻利地拿下。那么他是如何做到这点的呢?
中国自古是个人情社会,很多事情,可以通过人情解决。戴权麻利拿下这桩“交易”,用到的办法有两个,第一是拉近关系。
官场上有明确的身份等级,古代讲“公、候、伯、子、男”,贾家是国公府,相交往的除了几家亲戚之外,还有锦乡侯、川宁侯、寿山伯等几家人家,地位大致都是不相上下的。。
戴权说“你知道,咱们是老相与”,已经把自己和宁国公和襄阳侯相提并论,划定了一个上层社会、权贵阶层的交际圈子,并且表示自己没工夫应付永兴节度使,也就是说,节度使家里跟我不是近交,但你宁国府跟我,就是近交。
后面戴权又说,“既是咱们的孩子要捐”,“咱们的孩子”,这话听着多亲切、多自然。贾珍听了,当然是求之不得地想要捐了这个前程了。
那么第二个办法,就是为了避免贾珍趁着人情,向他讨价还价而做铺垫的。
对此,戴权的说法及其自然,他说襄阳侯的兄弟老三来求他,是“现拿了”一千五百两的银子,送到了家里,又说自己是看着他爷爷的份上,“胡乱应了”。
戴权把这个买卖过程说的及其自然,不仅凸显出自己的随意和爽快,还对比出别人襄阳侯的麻利和大方,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之下,贾珍怎么好开口要求戴权打折或者给优惠呢?
这两个办法,让戴权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第五,价格对比,给出优惠,促进成交。前面几个销售策略下来,戴权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原文说:
贾珍听说,忙吩咐:“快命书房里人恭敬写了大爷的履历来。”
贾珍写了履历,送给戴权,基本就等同于成交了。
戴权看了,回手便递与一个贴身的小厮收了,说道:“回来送与户部堂官老赵,说我拜上他,起一张五品龙禁尉的票,再给个执照,就把这履历填上,明儿我来兑银子送去。”小厮答应了,戴权也就告辞了。贾珍十分款留不住,只得送出府门。临上轿,贾珍因问:“银子还是我到部兑,还是一并送入老内相府中?”戴权道:“若到部里,你又吃亏了。不如平准一千二百两银子,送到我家就完了。”戴权在前面也说了,襄阳侯的兄弟老三是现拿了一千五百两银子,在贾珍面前,他说:
“若到部里,你又吃亏了。不如平准一千二百两银子,送到我家里就完了”。同样的一个职位,戴权给到襄阳侯的价格是一千五百两银子,给到贾珍的价格是一千二百两银子。中间有三百两银子的差价。这里,戴权给贾珍的感觉多半是,老内相待我不错,不肯叫我吃亏。
戴权讲的那些话,是真是假且不说,但他不仅按照自己的价格做成了交易,而且他至少还在贾珍面前卖了个人情,简直是里子面子都赚的足足的。且看贾珍后面的表现:
贾珍感谢不尽,只说:“待服满后,亲带小犬到府叩谢。”于是作别。到此为止,这桩交易圆满结束。
贾珍和秦可卿的关系,一直以来为人们津津乐道。但是,我们也需要看到,《红楼梦》里面不仅仅是风花雪月,相比较起来,其实,《红楼梦》里这样的世故人情和人生智慧,细细品来,是很更有意义的,对于现代人,有不少学习和参考的价值。
作者:晓景舒怿。本文为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发表不同观点。感谢各位朋友关注本头条号:红楼夜思。从书里,看更广阔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