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80年代电影街上的红裙子(街上流行红裙子)

80年代电影街上的红裙子(街上流行红裙子)同时流行起来的还有喇叭裤和健美裤。喇叭裤因裤腿形状似喇叭而得名,随港台电影在内地的流行,风靡一时,老人们说,穿着它可以扫地了。健美裤又称踩脚裤。张女士也追过健美裤的潮流,她告诉记者:“当时厂里搞比赛,要求统一着装,健美裤当时最流行,我们厂的女工无论年龄大小、高矮胖瘦,人手一条。也不管穿上好看不好看,兴啥啥不丑嘛。” 80年代初期,李莉刚上小学,隔壁的叔叔从香港给她带了一条牛仔裤,“可时髦了。我们同学都围过来看,眼里都是羡慕。” 东方IC供图从单调到多姿多彩上世纪80年代,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爱美之心开始在服装上得以释放。牛仔裤、一步裙、条纹衫……服装上每一种款式的变化,都留下了时代的印记,讲述着过往的故事。

80年代电影街上的红裙子(街上流行红裙子)(1)

□ 陈茁 胡春娜

天气渐凉。每到换季,刘芳照例要给自己和家人添几件新衣。打开手机,几款服装APP用各种吸睛的图片,清楚地提示着今冬明春服饰的流行趋势和色彩,看到自己心仪的产品,手机下单,几天后,时尚新衣便送到了手中。

这在如今司空见惯的事,40年前简直是天方夜谭。物资匮乏的年代里,千篇一律朴素的黑灰蓝衣让人没有选择的余地。改革开放后,流行服饰才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喇叭裤、夹克衫一时风靡全国。而1984年上映的第一部以时装为主题的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更是引领了国内时尚潮流,大街小巷处处可见红裙的色彩。

服装是时代的产物,40年来,从满眼黑灰蓝的统一着装到街上流行红裙子、喇叭裤,再到今天彰显个性的服装品牌、私人定制,服饰的万千变幻丰富美化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记录了我们思维方式的变化,更见证了这个时代波澜壮阔的进程。

80年代电影街上的红裙子(街上流行红裙子)(2)

东方IC供图

从单调到多姿多彩

上世纪80年代,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爱美之心开始在服装上得以释放。牛仔裤、一步裙、条纹衫……服装上每一种款式的变化,都留下了时代的印记,讲述着过往的故事。

80年代初期,李莉刚上小学,隔壁的叔叔从香港给她带了一条牛仔裤,“可时髦了。我们同学都围过来看,眼里都是羡慕。”

同时流行起来的还有喇叭裤和健美裤。喇叭裤因裤腿形状似喇叭而得名,随港台电影在内地的流行,风靡一时,老人们说,穿着它可以扫地了。健美裤又称踩脚裤。张女士也追过健美裤的潮流,她告诉记者:“当时厂里搞比赛,要求统一着装,健美裤当时最流行,我们厂的女工无论年龄大小、高矮胖瘦,人手一条。也不管穿上好看不好看,兴啥啥不丑嘛。”

90年代初期,各大百货商场里的服装,基本都是当时最流行的款式,如大垫肩的西装,双排扣的呢子大衣,时髦的百褶裙等。商场每天一开门,都能迎来如潮人流。当时在一家商店做销售员的吴青说:“啥衣服都好卖,根本不愁销路。”

人靠衣饰马靠鞍。随着时代的变迁,百姓对服装产品的品质和功能要求也越来越高。比如:上班时要穿正装,休闲旅游时要有休闲装,登山要买专业的抗寒防水冲锋衣,运动要有透气排汗的运动装……10月13日,在一家体育用品商店,正在买羽毛球服的老郑感慨地告诉记者,这在以前完全不可想象。“小时候,我一件衣服能穿好几年,等我穿不上了,缝缝补补还能让弟弟再穿。哪能想到现在一个人能有这么多款式的衣服呀。”

国际时装大牌也看好中原这片潜力市场。在郑州市熙地港,丹丹和朋友在一家衣服店试穿。这里自从去年开业以来,一些国际时尚品牌入驻,逐渐成为年轻人的时尚聚集地。“这里的衣服适合像我们这样刚上班,又追求流行趋势的人。”丹丹说。

记者在一楼大致逛了一圈,橱窗里高挑的模特儿身着当季流行服饰,店门口挂着畅销款,年轻男女在一排排的衣架前寻找喜欢的服装。

从追着流行服装到自己设计流行服装,李莉都经历了。如今,她拥有一家自己的设计服装工作室。“在我眼里,人们的衣着从单一颜色变得色彩斑斓,这是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变化的体现。”如今,170多平方米的店铺,挂着自己品牌标签的衣服,李莉觉得生活幸福又满足。

80年代电影街上的红裙子(街上流行红裙子)(3)

百货商场卖布料的服务员 本报资料图片

从批发市场到个性定制

时尚小达人胡诗娟的衣橱是将两个房间打通做成的,大衣、毛衣、衬衣、裤子甚至袜子都有特定的位置。衣服的风格从中国风到欧美风,还有一些中古店里淘回来的,都被她整齐有序地排在衣柜里。

随后,她向记者展示了一些衣服的来历。咖啡色的连衣裙是7年前在银基商贸城和老同学逛了两个多小时的“战利品”;米白色的毛衣是十多年前妈妈买了毛线给她织的,如今依旧是搭配“王者”;烟灰色的裤子,是她口中曾经流行的“老板裤”,现在穿“很复古”;一件蓝色丝绒长裙,后背绣着碗口大的芙蓉图案,是定制的,让她在2002年的毕业典礼上留下倩影……

胡诗娟说,这些衣服是她关于岁月的珍贵回忆。以前的家离有名的郑州纬四路服装批发市场很近,妈妈经常带她去逛。当时纬四路服装市场还是露天市场,分东西两部分,西半部卖日用品,东半部卖布料。

作为四通八达的商贸城,上世纪80年代末,在郑州火车站附近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服装批发零销商圈,而随着银基商贸城出现,这里更成为全国服饰的重要集散地,辐射带动全省以及中西部地区。胡诗娟说:“当年,只要想买新样式的衣服,我们都会去银基商贸城看看,逛几个小时都不嫌累。”

随着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人们开始注重穿衣品质和购物环境。如今,城市里的商业街、商场内,各个品牌服装店、专卖店的玻璃橱窗都用精心设计的装饰来吸引眼球,服装品牌更是琳琅满目。商场内配备自动扶梯、休息区以及餐饮服务,有的集超市、电影院,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于一体,功能齐全的大型购物中心渐渐取代了批发市场,成了购买衣服的首选之地。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购买衣服又有了新的渠道——网店。网上选衣、线上支付、快递上门,足不出户买到新衣服。

尽管线上线下服饰品牌不胜枚举,还是有许多消费者喜欢上了私人定制。在一家成衣行,刘桦颖正在试一款小洋装。她告诉记者:“虽然商场里的品牌服饰很多,但私人定制可以根据我自己的身材量体裁衣,只此一件,可在生活和工作中避免与别人撞衫的尴尬。”郑东新区一处国风成衣馆里,赵女士正为自己的新旗袍挑选面料。她说,自己是个旗袍爱好者,在这里定制旗袍,设计师会根据客人的气质、性格、职业背景等综合因素设计旗袍款式,每次穿上带有自己风格的旗袍,可以很好地衬托出人的精气神,虽然价格不低,但值得拥有。

80年代电影街上的红裙子(街上流行红裙子)(4)

聂冬晗 摄

从代工到叫响自有品牌

9月6日到10日,郑州国际时装周盛大举行,众多国内外时装品牌汇聚省会郑州,30多个服装品牌举办了服装大秀,其中国际品牌和国内知名品牌占40%,郑州本土品牌占60%。

对于郑州来说,从上世纪50年代起,就与服装有着不解之缘。当时,郑州与西安、石家庄、北京、咸阳、邯郸并称全国“六大纺织工业基地”,郑州轻纺织工业城也因此得名。从嵩山路以西、秦岭路以东、建设路以北、陇海铁路以南的区域,分布着六个棉纺织厂,占地约2.5平方公里,为郑州的纺织业谱写了辉煌的历史。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一个纺织业大省,直至80年代初期,都没有自己知名的服装品牌,大部分企业只能做出口服装的代加工。

进入90年代,一批民营服装企业开始依托郑州商贸城的优势,“杀进”服装产业。1995年,郑州领秀服饰掌舵人陈勇斌辞去公职下海,帮助父母经营服装生意,迈出了从工程师到商人的第一步;同年,如今的郑州娅丽达服饰创始人赵孙立也干起了服装;法律专业毕业的刘涛,1996年从广州贩回一批牛仔裤做起了批发生意,而后又做了代理商,再往后又生产女裤,并注册了“逸阳”商标……20多年来,从最初的几台机器、代工打版仿制,到自主设计、重视品牌,郑州服装渐渐有了起色。2005年,梦舒雅高调亮相中国国际时装周,随后12个郑州女裤品牌到北京推介,自信地站在市场的舞台上接受检验,让郑州服装开始叫响全国。

十年磨一剑。各项利好政策的出台,为我省服装加工企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一大批品牌服装崛起,尤其是领秀服饰,近几年对女裤工匠精神的专注挖掘,从机织弹力裤国家标准的制定到智能制造的规模推动,从新零售的销售模式创新到近期国家工信部刚刚颁布的以渠道营销为载体的女裤定制化服务项目,以领秀为代表的一批郑州传统服装、以及新成长起来的新锐服装品牌、原创设计师品牌正在通过市场洗礼焕发新生机。

周末的郑州曼哈顿广场,熙熙攘攘。秋意渐浓,很多人都在添置衣服。张女士特地来挑选衣服,她昨天看到领秀品牌的公众号推广,恰巧换季,所以今天就来买几件衣服。张女士笑着说:“这是咱河南的品牌,做工、质量没话说。”

记者采访期间,张女士和几位顾客都挑到了满意的服装,拎着漂亮的衣服,带着美丽的心情离开了。

对于未来的发展,郑州服装协会专职副会长丁岩表示,上个月的郑州国际时装周的成功举办,给河南的服装产业一次很好的展示机会。对企业来说,这既是鼓励也是鞭策。河南有优秀设计师团队、有优秀的服装企业,同时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我们有信心使河南服装的未来更精彩。

云想衣裳花想容。随着时代进步而多姿多彩的服装,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80年代电影街上的红裙子(街上流行红裙子)(5)

邓放 摄

80年代电影街上的红裙子(街上流行红裙子)(6)

的确良衬衣

□邓丽星

粉粉的颜色,小小的方格,左上面有个小口袋,看起来柔美舒服,穿起来凉凉的展展的,这就是我的第一件的确良上衣。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村大部分人穿的衣服还是粗布衣裳,只有在过年时会从集市上扯点洋布做身新衣服,但件数是有限的,况且洋布也是棉布,只不过细一些。像我这样夏天穿的确良衣服,确实少有。我这件衣服,是姐姐给我带回来的。那时,姐姐在青海的姑姑家,姑父有工作,姐姐平时省吃俭用,用积攒下来的钱给我买了这件衣服。

我的大部分衣服,是母亲在织布机上织的布匹做成的衣服。拥有这样一件“洋气”的衣服,我内心充满了骄傲和自豪,尤其享受走进教室时,同学们羡慕的目光。为此,我晚上洗白天穿,冬天仍穿在棉袄的里面,那种冰冰凉凉的感觉至今犹记。

为此,上学的时候穿着,晚上回来叠好,放在床头,第二天再穿。我穿着这件衣服过了整个夏天,又过了秋天,到冬天的时候,虽然天已冷,露不出穿在里面的这件粉色衣服,但我还是不舍得放弃它。为了让人看见,我就把衣服领子故意翻到外面。每次穿的时候,一阵冰凉袭来,我哆嗦着把它穿到身上。就这样,这件粉格子的的确良上衣,陪我度过了一年四季,感觉不到热,也不嫌冷,只有满心的美和骄傲。

又过了两年,我的那件衣服有些发白,样式既不新颖也不独特了,同学中有不少人穿上了的确良衣服。再后来,又出现了麻纱、冰丝、绵绸等布料做成的衣服。

记得有一年暑假回去,碰到妈妈晾晒衣服,看到了压在箱子底下的那件粉格子的确良上衣。我以为早扔了,妈妈说没舍得,留个念想。后来妈妈走了,我再也没见到这件衣服了,但它却留在了我心底。

如今,商场里的衣服五彩缤纷,亚麻的,真丝的,蕾丝的,聚酯纤维的等等,样式新颖,舒适又有质感。每年每季我都要往衣橱里添衣服,但每天起床仍然要为穿哪件衣服发愁。相比之下,的确良倒显得闷密而没有质感,那一年只穿一件衣服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

80年代电影街上的红裙子(街上流行红裙子)(7)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