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看山看水的句子(在玉竹山看山读水)
描写看山看水的句子(在玉竹山看山读水)自然风景,蕴藏着深邃的哲学道理。从脚下的山峦,到乌江平整的江面,到层层叠叠高高低低实实虚虚的群山,再到远在天际的那一排平整的山巅,是不是在告诉我们:人间之境遇,世事之发展,是由一系列的“平”与“不平”组成的呢?当你的脚步、视野、意念在翻越了群山之后,是不是该来一段平整的休憩整理了?休息调整之后,是不是又有了继续翻越高山的梦想了呢?放眼东望,视野十分开阔。从左到右,一段长长的乌江水,被此岸的山峦弯成了一个阔大的怀抱。它的怀里,又抱着对岸的一重重山峦。这些山峦,一层一层,波浪一样向远处渐渐地隐去,隐到一排朦朦胧胧天际线一样平整的高山前,就不见了踪影。大概,翻过那一排天际线一样的高山,再往东面,就是一望无际的平原了吧?沥青路通向了山顶,在玉竹山的几个山尖绕了几圈又向北旖旎而去。山顶被打造成了产业园,也是观光区。这个时节,山上的柑橘已经穿上了深绿的外衣,厚实的叶片间,白得发亮的花蕾,像小小的拳头,
在玉竹山,我把家乡看成了风景
作者: 简宜贵
一座山有一座山的个性。我现在站立的这座山名叫玉竹山。它是位于新滩乌江西岸壁立山崖翻顶之后,又隆起的一脉逶迤的山丘,仿若江边悬崖上一顶宽宽的帽子,让悬崖在险峻之上又多了几分威严,也形成了桶井街道背面一道稳稳的屏障。
山名很有诗意。魏晋时期,嵇康、阮籍、山涛等七人常于竹林之间饮酒赋诗,倾听自然,将自我真性情与自然真境界合而为一,被后人传为佳话。玉竹山的由来,恐怕缘于东面山腰石窟之间的那一丛丛山竹吧?我曾无数次从新滩乌江西岸上岸后沿着岩脚的公路向北骑行,绕过一座小山堡之后就是通往山顶的缺口。在缺口公路右边,风中摇曳着一片小有规模的竹林,巷旋作响。竹林整体看去不是很高,比斑竹稍矮,也稍微纤细一些。色泽青中带黄,与山上的瘦削嶙峋保持着高度的默契,也有那么几分飘逸灵动的仙风道骨。
沥青路通向了山顶,在玉竹山的几个山尖绕了几圈又向北旖旎而去。山顶被打造成了产业园,也是观光区。这个时节,山上的柑橘已经穿上了深绿的外衣,厚实的叶片间,白得发亮的花蕾,像小小的拳头,密密麻麻,争相簇拥着向叶子外面窥探。这些可爱的小“拳头”,每一颗都握着一把春天的密钥,马上就要打开通向外面的门扉了。
山顶有一个叫“望江亭”的观景台。南面,稍高一点的山尖上,有一个水桶样的景观,与东面老鹰岩以及鹰顶上的玻璃“瞰屿台”遥相呼应——这片山岩上的山丘,刚好位于桶井乡的中心地带。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没有让人脑洞大开的大智慧,也没能将仁爱之心修炼到大慈大悲的境界。站在玉竹山,我既想看山,也想读水。大概,这句名言还未问世之前,山水的智慧与仁心是融为一体的吧?这春和景明的时刻,我坐在玉竹山观景台围栏边的座椅上,扑入眼帘的,是山与水共同见证的彼此相融的美丽。
放眼东望,视野十分开阔。从左到右,一段长长的乌江水,被此岸的山峦弯成了一个阔大的怀抱。它的怀里,又抱着对岸的一重重山峦。这些山峦,一层一层,波浪一样向远处渐渐地隐去,隐到一排朦朦胧胧天际线一样平整的高山前,就不见了踪影。大概,翻过那一排天际线一样的高山,再往东面,就是一望无际的平原了吧?
自然风景,蕴藏着深邃的哲学道理。从脚下的山峦,到乌江平整的江面,到层层叠叠高高低低实实虚虚的群山,再到远在天际的那一排平整的山巅,是不是在告诉我们:人间之境遇,世事之发展,是由一系列的“平”与“不平”组成的呢?当你的脚步、视野、意念在翻越了群山之后,是不是该来一段平整的休憩整理了?休息调整之后,是不是又有了继续翻越高山的梦想了呢?
视野最右边,一个轮船样的岛屿嵌入乌江,形成了独特的景观。这是新滩梦屿。梦屿边上,一条明晃晃的水泥路,从江边弯弯绕绕将你的视线牵引到对岸一座酷似雄鹰头顶的山前。山顶支出一个圆形的玻璃观景台,名曰“瞰屿台”,西与玉竹山的“水桶”呼应,向北对望着乌江边的新滩梦屿。视线再沿着这条路向东翻越,绕过两三个山丘,在视野里看到那个被巨石托起的一块较为平坦的地方,能够看见雪白外墙还有部分青瓦屋顶的村寨,是笔者的老家——下坪,它位于桶井乡最东端,与沿河县仅隔着一条小河的距离。
世间之路,在山间旋转,在水上滑行。山路连接水路,水路又抵达山路,大概山路水路也有上下翻越之后的平缓滑行和滑行之后继续翻越的哲学隐喻吧。
是的,是路,将这些景观连在了一起。也是那路,将我的记忆延伸到了过往。
以前的路,可没有这么好看,也没如今好走。我们村寨的人,要到达新滩,到达新滩对面的桶井,桶井南面的稳坪、德江,需得翻越寨子北面一个很大的“石棱子”,再沿着德江县与沿河县分界线上的那条河边的羊肠小道慢慢步行到敖家(现在被挖平修建的新滩梦屿),再在狭窄的泥路上颠簸一阵子才能到达新滩渡口。坐船上岸后,还得爬上一条陡峭的石梯路到达转运站的平地。沿着转运站后山几乎直立的山崖上抠出的“灵关道”爬上山顶,才到达现在玉竹山南面的山脚。
父亲在世时给我讲过他一次“赶德江”的时间过程:天不亮从家出发,步行到新滩解开岸边的木船划到对岸,晨雾中爬上灵关道再步行至德江,买了一口大灶锅扛着往回走,回到家已经是第二天凌晨鸡叫时刻了。
今天,站在桶井玉竹山上,向东遥望故乡,我无意于回忆过往的苦楚。父老乡亲们,在各级干部的倾力帮助下,把家乡建设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通向山外的道路,也顺畅便捷了。(今年清明节,我上午九点从德江县城骑摩托出发,经过桶井,从新滩乘船渡江后骑回老家,与在老家的四弟吃了午饭,上山挂完清后在老屋院子里拉了一阵家常,然后原路返回,到达德江时也才下午四点过。)把手机摄像头对准老家,拉大镜头,我的村寨,俨然就在眼前。道路的便捷,拉近了我与家乡在时空上的距离,也拉近了心理的距离。
玉竹山的桃树下,生长着密密麻麻的三叶草。据说,在众多三叶草中能够发现四片叶子的,会走好运。今天早晨,我一下子就发现了两根。
是的,我算是幸运的了。我很幸运能够活在当下,经历着我的祖辈父辈们没有经历过的美好生活。我还将继续幸运下去,看见我的后辈子孙们,比我活得更美好幸福。(就在看见四片叶子的三叶草时,我收到了女儿发来的她已经被拟录取为硕士研究生的信息。)
今天,站在玉竹山上看山读水,凝望家乡,我把它们看成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久久地凝望着,欣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