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康熙皇冠下落(康熙赏给最爱的女儿衣服上有八万余颗米珠)

康熙皇冠下落(康熙赏给最爱的女儿衣服上有八万余颗米珠)图4也正是由于制作难度大,珍珠团龙袍的袖端和袖相接处的纹样为“团寿”,而不是服制规定的“袖端正龙各一,袖相接处行龙各二”。这件珍珠团龙袍应为皇家赏赐之物。据荣宪公主墓志记载,公主“克诚克孝,竭力事亲”,是康熙皇帝最喜爱之女。康熙皇帝也曾两次远驰塞北巡幸,看望下嫁的荣宪公主。公主的额驸吴尔滚骁勇善战,曾率部参与“乌兰布统之战”,战功卓著,保卫边疆有功。所以,荣宪公主拥有这样一件袍服也不足为奇。图2-2荣宪公主这件珍珠团龙袍应属“越制”。未经赏赐,不得着明黄色。固伦公主服制中明确说明,“朝袍用香色”。其次,该袍服的团龙(图2)、团寿(图3)图案均用米珠缀绣而成,全身用的米珠多达八万颗。米珠多产于南方海中的小蚌里,是珍珠中的上品,采集及其不易。它在清代后宫服饰中多用于头饰、鞋靴、服饰上的个别点缀。如此大量的米珠运用在袍服上,实属罕见。况且该件袍服上的八万余颗米珠大小匀称,应是特意挑选。图3

康熙皇冠下落(康熙赏给最爱的女儿衣服上有八万余颗米珠)(1)

清代宫廷服饰以其特有的民族形制和精湛的绣制工艺,在中国历朝服饰中独树一帜,华夏传统服饰——汉服,也因清代服饰的强行推广而退出历史舞台。由于入关前后,满族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的变化,清代服饰的形制出现了前、后两期的不同特点。在绣工方面,中国的刺绣技艺在清代已经达到高度成熟,这些都为清代服饰的繁荣创造了条件。赤峰博物馆藏有三件清代女式袍服,三件袍服都是典型的苏绣作品,均为固伦荣宪公主下葬时身上所穿之物。荣宪公主,“圣祖仁皇帝女二十,皇三女荣宪公主荣妃马佳氏生”。1966年,荣宪公主墓遭到了破坏,这三件袍服被当时的昭乌达盟文物工作站(今赤峰博物馆前身)保存了下来。

康熙皇冠下落(康熙赏给最爱的女儿衣服上有八万余颗米珠)(2)

图1

珍珠团龙袍(图1) 袍服通肩宽190、长150厘米,明黄色缎地,袖石青色。全身用了近8万颗米珠绣出团龙八条,前胸、后背为五爪正龙图案;两肩、前后下摆为五爪行龙图案。八条龙中间以米珠高绣“寿”字。领口、斜襟、袖相接处及袖口均用米珠绣团寿图案。衣摆下边缘丝绣海水江涯。这件珍珠团龙袍从形制上看,应属于朝服。但与清代典籍中对公主服制的规定不相符。《清史稿》记载:“固伦公主冠、服制如亲王福晋。”而亲王福晋除吉服外,朝褂、朝袍又与皇子福晋相同。皇子福晋的服制规定“朝袍用香色,披领及袖皆石青,片金缘,冬加海龙缘。肩上下袭朝褂处亦加缘,绣文前后正龙各一,两肩行龙各一,襟行龙四,披领行龙二,袖端正龙各一,袖相接处行龙各二。裾后开。领后垂金黄绦,杂饰惟宜”。这也是固伦公主的服制。

康熙皇冠下落(康熙赏给最爱的女儿衣服上有八万余颗米珠)(3)

图2-1

康熙皇冠下落(康熙赏给最爱的女儿衣服上有八万余颗米珠)(4)

图2-2

荣宪公主这件珍珠团龙袍应属“越制”。未经赏赐,不得着明黄色。固伦公主服制中明确说明,“朝袍用香色”。其次,该袍服的团龙(图2)、团寿(图3)图案均用米珠缀绣而成,全身用的米珠多达八万颗。米珠多产于南方海中的小蚌里,是珍珠中的上品,采集及其不易。它在清代后宫服饰中多用于头饰、鞋靴、服饰上的个别点缀。如此大量的米珠运用在袍服上,实属罕见。况且该件袍服上的八万余颗米珠大小匀称,应是特意挑选。

康熙皇冠下落(康熙赏给最爱的女儿衣服上有八万余颗米珠)(5)

康熙皇冠下落(康熙赏给最爱的女儿衣服上有八万余颗米珠)(6)

图3

也正是由于制作难度大,珍珠团龙袍的袖端和袖相接处的纹样为“团寿”,而不是服制规定的“袖端正龙各一,袖相接处行龙各二”。这件珍珠团龙袍应为皇家赏赐之物。据荣宪公主墓志记载,公主“克诚克孝,竭力事亲”,是康熙皇帝最喜爱之女。康熙皇帝也曾两次远驰塞北巡幸,看望下嫁的荣宪公主。公主的额驸吴尔滚骁勇善战,曾率部参与“乌兰布统之战”,战功卓著,保卫边疆有功。所以,荣宪公主拥有这样一件袍服也不足为奇。

康熙皇冠下落(康熙赏给最爱的女儿衣服上有八万余颗米珠)(7)

图4

苏绣博古袍(图4) 袍服为直身式,通肩宽161、长147厘米,浅豆绿色,内层衬白地暗花丝绸。领口一周加黑色窄边。袍服通体图案为博古纹加吉祥纹。

康熙皇冠下落(康熙赏给最爱的女儿衣服上有八万余颗米珠)(8)

图5

袍服前襟的图案从上到下共分为四个区域:第一层区域绣有花瓶牡丹、宝鼎、三孔三多瓶、古书、果盘、河蟹(图5);第二层区域绣有灵芝、磬、夔凤、琮瓶、古书;第三层区域绣有海棠、鹿、盆景、铙、仙鹤、桃、钟、画卷、孔雀翎羽、雉鸡;第四层下摆区域绣有爵、鼎、如意、梅花缠瓶、宝剑、蟾蜍、拂尘、蒲扇、凤。袍服通身的吉祥图案不重复,可以说将吉祥纹样运用到了极致,构建了一个多彩、复杂的吉祥体系。

康熙皇冠下落(康熙赏给最爱的女儿衣服上有八万余颗米珠)(9)

图6

虽说称之为“博古袍”,但博古图案在袍服上只属于点缀。博古纹有“博通古今,崇尚儒雅”之意,是一种不俗的装饰图案。该件袍服上绣的宝鼎、古书、磬、铙、钟、琮瓶、爵等即是博古图案的运用,然而袍服上体现更多的是吉祥图案。构建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文化内涵。每一种吉祥图案在袍服中都不是随意的运用,通过谐音或象征来表达吉祥寓意。如这件袍服中花瓶牡丹寓意“平安富贵”;河蟹寓意“夫妻和谐”(图6)。乾隆皇帝对清代服饰的吉祥图案概括为:“既取其文,不必取其式”。 该件博古袍为荣宪公主燕居时所穿的便服,这种便服保留了满族传统服饰的要素。因为是燕居服饰,所以以舒适为主,袍服为大襟,无马蹄袖端。

康熙皇冠下落(康熙赏给最爱的女儿衣服上有八万余颗米珠)(10)

图7

苏绣彩蝶袍(图7) 袍服通肩宽164、长144厘米。里层衬白色暗花丝绸,前胸、后背各有两只大蝴蝶相向戏舞(图8)。袍服从形制上看,也应为燕居时所穿的便服。苏绣百蝶袍通身的蝴蝶呈对称分布,虽然对称,但蝴蝶的形态、颜色并不一致,整体布局丰满,美轮美奂。在清代的后宫服饰中,百蝶图案非常盛行,后宫妃嫔的便袍、氅衣、大坎肩上都出现过这种纹样。它既能显示女性的温婉和美好,又承载着一定的吉祥寓意。固伦荣宪公主下葬时,身上穿有十层衣服,仅存的只有这三件。珍珠团龙袍穿在最外层,第二层为苏绣百蝶袍,最里层的是苏绣博古袍。三件袍服代表着清代早期宫廷服饰宽袍、窄袖、圆领、偏重于生活实用性的特点。

康熙皇冠下落(康熙赏给最爱的女儿衣服上有八万余颗米珠)(11)

图8

赤峰博物馆收藏有荣宪公主墓出土的部分文物,与故宫博物院所藏清代皇家文物在规格等级和制作工艺上所差无几。这三件袍服虽出土于塞外草原,却是清代皇家服饰的代表,同时也是满蒙交流的重要见证。


原文作者:秦博

文章来源:《收藏家》2015年9月刊《赤峰博物馆藏三件清公主袍服》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删减)

《收藏家》官方授权,欢迎分享!如需转载,请私信联系!

康熙皇冠下落(康熙赏给最爱的女儿衣服上有八万余颗米珠)(12)

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