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机打印石膏(3D打印的支具轻便又漂亮)
3d打印机打印石膏(3D打印的支具轻便又漂亮)护送我的机场地勤人员丨作者供图飞机上,我挎着简单的护理带,努力避免碰触,也尽可能地抬高胳膊减轻充血肿胀。飞机安全落地,我出了机场已是深夜12点,直奔医院急诊部。2019年10月的一天,需乘晚上8:00飞机从北京到广州出差的我,在准备出发时狠狠地摔了一跤。回想受伤那一刻:我平地快速向前方车辆奔去时,脚下绊到了什么障碍物,身体不受控地倒了下去,刹那感觉肘关节翻转外旋,痛彻心扉。脑海一个念头瞬间浮现:糟糕,胳膊断了。疼痛令我趴在地上好一会儿才站起身,同事关心地问:“看起来情况有点严重,直接去医院吧?”虽然心里清楚自己天生好强,忍痛一流,但呲牙咧嘴的我嘴上还是云淡风轻地说“算了,按计划直接奔机场吧,有什么事飞到广州再说”。因为第二天早上8:30我有个重要的会议,如果这时去医院,势必会耽误当晚的航班。到了机场,同事帮忙把行李托运好,我则托着胳膊直奔机场急诊处置中心。医生看了看红肿的胳膊说不排除骨折可
“爬高山危险重重但因‘胆大心细’总能化险为夷,此为成功经验;走平地日日平稳但因‘居安不思危’却能马失前蹄,此为失败教训。”
这是我在微信朋友圈发布的一条信息,为了记录我在北京爬完险峻野长城后,在前往机场时和大地母亲一次难忘的、酸爽的拥抱经历。
地勤人员一路陪到登机口
把我郑重“交”给了机组人员
2019年10月的一天,需乘晚上8:00飞机从北京到广州出差的我,在准备出发时狠狠地摔了一跤。回想受伤那一刻:我平地快速向前方车辆奔去时,脚下绊到了什么障碍物,身体不受控地倒了下去,刹那感觉肘关节翻转外旋,痛彻心扉。脑海一个念头瞬间浮现:糟糕,胳膊断了。
疼痛令我趴在地上好一会儿才站起身,同事关心地问:“看起来情况有点严重,直接去医院吧?”虽然心里清楚自己天生好强,忍痛一流,但呲牙咧嘴的我嘴上还是云淡风轻地说“算了,按计划直接奔机场吧,有什么事飞到广州再说”。因为第二天早上8:30我有个重要的会议,如果这时去医院,势必会耽误当晚的航班。
到了机场,同事帮忙把行李托运好,我则托着胳膊直奔机场急诊处置中心。医生看了看红肿的胳膊说不排除骨折可能,建议我先去医院拍片,贸然乘机会有出血等危险。我掂量了一下彼时已不是特别疼痛的胳膊状况(或者经过2小时车程,对疼痛已经麻木了),说还是先回广州吧。于是我应要求签署了自己承当一切后果的“责任状”。医生为我做了紧急保护处理。南航专门派了个地勤人员,拿着我的背囊,一路陪着我办好所有手续,送我到登机口,把我郑重“交”给了机组人员。
飞机上,我挎着简单的护理带,努力避免碰触,也尽可能地抬高胳膊减轻充血肿胀。飞机安全落地,我出了机场已是深夜12点,直奔医院急诊部。
护送我的机场地勤人员丨作者供图
“你的情况也不是非手术不可”
我选择保守治疗
拍片结果很快出来了:左肱骨内上髁撕脱性骨折!我拿着片子去看急诊科医生,他不容置疑地说:明早过来办理入院手续准备手术!我要手术?有这么严重吗?
我这一夜疼得没怎么睡着。第二天一早,虽然疼痛和肿胀都在加剧,但我还是坚持开完会议。想想急诊医生的手术建议,我想先多听几位专家的意见,再选择保守治疗还是手术。于是,那天下午我接连跑了两家骨科医院,医生都说肯定首选手术,这样恢复快,但不排除术中伤到神经的情况,可能以后小手指的功能受影响;如果不手术,以后胳膊可能会畸形。其中一位医生留了个活话:可以马上做,也可观察一周再决定手术否。
不想手术的我回到住处,晚上和一个搞3D打印研究的朋友说起,她说正在和一位有名的骨科主任合作,可以约我去医院当面咨询。次日我带着片子去见了主任,他较详细地分析了我的情况,说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各有利弊,看我的情况也不是非手术不可的类型,由我自己选择。当然,我选择了保守治疗。
迫不及待让医生拆掉石膏板
换上轻巧3D新支具
选择保守治疗,这意味着我需要经历:6~8周的骨折处固定,同时吃些促进骨折愈合的药物。
接手诊治的博士医生告诉我,他们正在进行3D打印支具代替石膏固定的临床试验,如果我愿意,可以尝试一下新方法。不过在新的工具做好之前,他还是会给我打石膏。我对新科技向来很感兴趣,欣然应允。于是他请来3D工程技术人员,通过手持3D扫描仪对我的胳膊进行了三维扫描重建。扫描后,技术人员说会根据扫描结果建模,一两天后他们就会根据模型做出一个3D手肘支具。扫描结束后,医生给我打好了石膏,说支具做好后就换掉石膏。我十分期待。
打了石膏的病人生活,除了疼痛外,还出现了一系列困难,如:单手洗头、单手冲凉、单手吃饭、单手打字……此时的我,庆幸伤的是左臂,否则自己的生活真的会难以为继。
打了石膏的胳膊和肿胀的左手丨作者供图
一天后,医生通知我下午五点到医院。我第一眼看到轻便、漂亮的3D打印支具就喜欢上了,尤其是拿起来的感觉特别轻巧,和重重的石膏比起来简直天壤之别。我迫不及待地让医生拆掉石膏板,换上3D新支具。用上新支具后,手臂显得非常轻松,我心想也许很快3D打印新技术就会让骨折患者们告别石膏板了。
胳膊越来越肿胀
我当天深夜打车回到了医院
医生心很细,留下电话让我回去后有什么不适第一时间给他打电话。晚饭后两个小时,我感觉胳膊肿胀感有所加强,想着快21点了还是先观察观察,别急着给医生打电话,麻烦他们。
然而,新的支具不能随着胳膊肿胀而伸缩大小,压迫感越来越强,到了22:00,我感觉胳膊已经胀到不可能坚持到明早再求救了。于是我拨通医生电话说明问题。医生二话不说:“我马上回医院,20分钟内到,你速过来。”
特别感谢深夜里医生不辞辛苦从家里飞奔回医院。在我打车到医院的一刻,医生已在病房等候,他迅速拆掉了3D打印支具,并换回了石膏板。看着被支具压出印痕的胳膊放松了,我也终于松了一口气,感谢医生并对他半夜出诊表示歉意,他说职责所在,如果胳膊再挤压下去会出问题的,好在你打电话来做了及时处理。
看来想让轻便、漂亮的3D打印支具完全代替石膏板,时机还不成熟!
我只用了几个小时的3D肘部支具丨作者供图
后面几天,我每天用吊带托着受伤的手臂、穿着最简单的衣服、艰难而努力地用一只手给自己洗头、冲凉……夜间还经常疼醒。“有啥别有病”成了真理般的存在,我没想到,竟然一个跟头就可以把自己打倒。
重大变故渐渐平息
我才意识到手臂再也回不到从前
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受伤后的康复极为重要。我的胳膊因为未能坚持康复锻炼,至今也没能恢复到原始状态。
受伤后10天,我从广州回到北京。北京的天气渐渐冷起来,打着石膏的胳膊穿衣很不方便,于是我把一些衣服袖子拆掉了,外面再裹上羽绒服。虽然影响形象,但也没耽搁我出差和工作。需要上台出镜时,我就把石膏解下来,弯着胳膊。
想着40天后可以彻底拆掉石膏,我的心里充满期待。想不到的是,拆掉石膏后的康复才是“噩梦”的开始。
我在受伤后发的朋友圈丨作者供图
石膏拆掉后,左胳膊的肌肉有些萎缩,两只胳膊粗细不一。更严重的是,由于长时间不动,左胳膊弯得很厉害,根本无法伸展。为了康复,医生说最好每天理疗,同时手法松解黏连的组织。于是,最不想去医院的我不情愿地开始了艰难康复路。虽然康复师很小心,但每当胳膊被旋转向外时,我还是常常疼得飙出泪水。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我才做了几次的康复,因武汉突发的疫情“搁浅”了。紧接着春节放假,我回到家乡就开始隔离生活。这期间,我守着已病重的老爸无暇顾及康复。我的努力也未能留住老人家的生命,父亲在2020年1月29日去世。此时的生离死别显得特别悲怆,我只能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双腿单手支撑下跪91次送别了91岁的老父亲。
我还没从悲痛中缓过神,紧接着,家庭发生了一系列猝不及防的变故。在生死面前,那只受伤的胳膊简直无足挂齿,康复早被我抛之脑后。
直到受伤后一年,当一件件重大变故渐渐平息时,我才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手臂似乎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年近60岁
我今后需要更加关注身体健康了
跑过几大洲的我一直有个未了的愿望:去南极旅行。然而这次受伤后,特别是因为自己的康复状态不好,我的身心都让那个梦想变得遥远起来。3年过去了,我的胳膊仍然不能完全伸直,天气剧烈变化时还会隐隐作痛。好在伤的是左手,我感觉没有明显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
前些天,我因腰部扭伤住了院。医生检查后,说年近60岁的我出现了严重的骨质疏松,今后千万小心别摔跤,摔跤就容易骨折。而我不久前刚刚意外摔了尾骨,也许是随着年龄增长,身体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退化;也许是自己这几年太缺运动,以至于肌肉减少不给力了;也许是太阳晒少了,加上本就容易缺钙的年龄没及时补充,让身体严重缺钙了;也许是自己没意识到已到了应该保健的年龄,不能再像年轻时那样忽视身体健康了……总之,我感觉容易摔跤的年龄到了。
骨折的经历使我明白:无常是生命的常态。保守还是手术,怎么选择都各有利弊,唯一能做的就是必须直面生活之痛。科学分析,做不后悔的决策,并勇敢承担选择的结果。当然,条件许可情况下,大家一定要好好配合医生进行康复锻炼。
最近,我看到一篇报道说,3D支具技术可以代替石膏固定啦。希望它已经成为了能够安全、可靠地进行临床应用的成果。
医生点评
张树蓉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主治医师
作者所罹患的“肱骨内上髁撕脱性骨折”,也叫做“棒球肘”。顾名思义,它其实更常见于青少年棒球运动员。由于肱骨小头骨化中心形成的时序性,14~16岁青少年此处骨质更为脆弱。在上肢上举并加速挥动肘关节的时候,肘关节内侧髁会受到过度应力,造成这种运动损伤。
当然,患者并不会按照教科书得病。本文作者显然是因为摔倒时,肘关节受到了向下牵拉和旋转的暴力而出现撕脱性骨折。
每一位患者的生病过程,都是独一无二的故事。因此每一个治疗方案,都包含着医生对患者的个体化分析,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下面我们跟随作者的诊治经历来看看各阶段应该如何处理:
急性期怎么处理?
作者在摔倒后的24小时内,做到了“我挎着简单的护理带,努力避免碰触,也尽可能地抬高胳膊减轻充血肿胀”。其实这就是急性损伤RICE原则中“R”和“E”,即休息(Rest)和抬高患肢(Elevation)。如果能在机场索要一些冰块冰敷(Ice)或者回家能坚持做冰敷,那么能更好地控制局部组织的肿胀和出血,同时还能使痛觉神经传导减慢,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正确的冰敷方法为: 将一定量碎冰装入不漏水的塑料袋或其他袋子里做成一个冰袋,敷于患处(如果怕冻伤皮肤,可以垫一块湿毛巾或绷带)20分钟左右,患部有麻木感即可停止。然后休息2个小时,再冰敷一次。一般而言,在受伤后的48小时内,可以间隔2小时冰敷20分钟。在此期间不要热敷,以免加重炎症反应或肿胀。
而RICE原则中的“C”指的是加压(Compression) 也是为了减少肿胀和出血。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弹力绷带从肢体的远端向近端逐步缠绕包扎,或者使用压力手套或者压力袜,给与局部组织适当的压力,减少肿胀的加重。
手术还是保守治疗,我应该怎么做决定?
并不是所有的肱骨内上髁撕脱性骨折都需要手术。但是,对于应该手术的损伤,如果仅保守治疗,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如肘关节难以屈伸等。因此,医生会对损伤进行分期分型,并且综合考虑患者自身情况,最终给出恰当建议。
肱骨内上髁撕脱性骨折根据Watson-Jones分型分为四型:
I型:仅有骨折或骨骺分离,移位甚微。
II型:骨块向下有移位,并向前旋转移位,可达关节水平。
III型:骨折块嵌夹在关节内,并有肘关节半脱位。
IV型:肘关节后脱位或后外侧脱位,骨块夹在关节内。
Watson-Jones分型丨Vrettos BC Hoffman EB. Condylar fractures in children: fractures of the medial epicondyle. In: Stanley D Trail IA editors. Operative elbow surgery 1st ed. Edinburgh UK: Elsevier Health Sciences UK; 2012. pp. 65–6
如果骨折移位不明显,那么保守治疗对于一些运动需求不高的患者是比较合适的选项。而对于III型或者IV型的患者,很有可能会出现关节交锁、神经血管损伤的风险,因此进行积极的手术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远期的功能。而II型损伤的患者,如果活动量大、运动需求高,并希望快速恢复运动,采用手术治疗联合积极的术后康复是更合适的方案。
保守治疗不简单,要关注身体的方方面面
其实,我读到文章的最后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已经年近60岁,之后还被诊断为骨质疏松,难怪摔倒会造成骨折。对于这类患者,保守治疗过程中的综合治疗更为重要。
首先,制动过程中,为了减少肌肉萎缩,应当加入肌肉力量的训练:比如手指操、前臂和上臂的肌肉电刺激训练。在解除石膏固定以后,患者需要接受关节活动度松解,以恢复肘关节屈伸等功能。
作者提到的3D打印支具使用,目前还是非常“时髦”的做法。传统的石膏笨重且僵硬,3D打印的支具具有贴合性好和轻便的优势,在临床上的开展越来越广泛。但是无论何种支具,都要避免过度贴合对组织造成压迫的弊端。如果出现作者所描述的肢体肿胀加剧、皮肤颜色变暗的情况,则需要立刻解除固定,重新更换支具。
此外,考虑到作者的年龄因素,还需要关注营养方面,比如在必要时补充维生素及矿物质等营养素。生活方面,建议作者多晒太阳,饮食上注意食用足量肉、蛋、奶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个人经历分享不构成诊疗建议,不能取代医生对特定患者的个体化判断,如有就诊需要请前往正规医院。
作者:宁静
编辑:沈谖、代天医
这里是果壳病人,专注讲述健康故事。
如果你有得病、看病的体验要分享,或者想讲讲自己经历的健康相关趣事,欢迎投稿至health@guokr.com,合作请邮件至fang.huang@guokr.com或者后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