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治沙专家谈沙漠:沙漠是资源 大漠也美丽新时代治沙

治沙专家谈沙漠:沙漠是资源 大漠也美丽新时代治沙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必须要有一个统盘的考虑,要有一个完整的体系一张蓝图绘到底,亟需出台一部面向2035的全国治沙总规,并上报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例如:黄河流域上游的青藏段,划到了青藏高原规划里,不在黄河流域规划中;而地处重点沙漠地区的巴彦淖尔切入了黄河流域规划,不在北方防沙带规划;我们去科尔沁沙地调研发现,有几个旗县并未纳入到北方防沙带规划中。总之,在双重总规中,防沙治沙领域的相关规划,出现了“形散神似”“各自为政”的老问题。至此,“沙”首次被纳入“七位一体”的生态治理总纲,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和核心成员,重塑“沙漠是资源(自然资源)、大漠也美丽(生态价值)”的新理念势在必行。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代接着一代干进入“十四五”、面向2035,我们需要抓紧制定一个全国性的一揽子防沙治沙总规划。在目前的“双重”规划里,防沙治沙、防治荒漠化任务被分解在三个子工程规划里:分别在青藏高原、黄河流域和北方防

治沙专家谈沙漠:沙漠是资源 大漠也美丽新时代治沙(1)

  • 卢琦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
1 一亟:重新认识“沙子”

重塑“沙漠是资源、大漠也美丽”的新理念

自2019年9月18日在郑州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部署黄河的大保护和大治理,我们这些治沙人就进入了一个亢奋阶段。这一年多宵旰夜食,大调研、大论坛、大规划,穿梭不停就是要干好“保护与发展”这两件大事。

2020年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简称“双重”规划),首次确立了“荒漠”作为陆地四大自然生态系统之一的重要地位!会议提出: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要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科学布局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从自然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出发,统筹兼顾、整体实施,着力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促进自然生态系统质量的整体改善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的全面增强。

2020年8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总体规划纲要》。会议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遵循自然规律和客观规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至此,“沙”首次被纳入“七位一体”的生态治理总纲,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和核心成员,重塑“沙漠是资源(自然资源)、大漠也美丽(生态价值)”的新理念势在必行。

2 二:出台2035治沙总规

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代接着一代干

进入“十四五”、面向2035,我们需要抓紧制定一个全国性的一揽子防沙治沙总规划。在目前的“双重”规划里,防沙治沙、防治荒漠化任务被分解在三个子工程规划里:分别在青藏高原、黄河流域和北方防沙带,相互之间没有太多的关联。

例如:黄河流域上游的青藏段,划到了青藏高原规划里,不在黄河流域规划中;而地处重点沙漠地区的巴彦淖尔切入了黄河流域规划,不在北方防沙带规划;我们去科尔沁沙地调研发现,有几个旗县并未纳入到北方防沙带规划中。总之,在双重总规中,防沙治沙领域的相关规划,出现了“形散神似”“各自为政”的老问题。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必须要有一个统盘的考虑,要有一个完整的体系一张蓝图绘到底,亟需出台一部面向2035的全国治沙总规,并上报党中央、国务院批准。

3 三:挂急诊、看专科

问题在水(水沙失衡)、关键在沙(岸线流沙)、核心在管(管理好人)、要义在治(全域治理)

在黄河流域范围,看上去问题在水,实际上关键在沙、在岸上!一些重点区域、特殊类型和关键位点缺乏专门的战略考量和统筹安排。

首先,在黄河流域,有几个地方需要专防专治,应急处理(类比挂特需门诊、专家会诊、专业治理)。我举3个例子:一是位于黄河上游共和盆地的黄沙头,包括三个塔拉滩,有一大片共和盆地里边的流沙地,虽然影响的只是黄河支流,但潜在危及龙羊峡水库;二是宁夏中卫沙坡头,是腾格里沙漠粗砂入黄最前沿,现在风大的时候风沙流直接入黄;三是内蒙古磴口的刘拐子沙头,是乌兰布和沙漠粗砂入黄最前沿。因此,对共和黄沙头、腾格里沙坡头和乌兰布和刘拐子沙头这三大直接入黄的“沙头”“沙口”“沙源”,必须实施非常规手段:“斩首”行动、“断头”工程。

其次,青藏高原冻融荒漠化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目前,随着全球变暖趋势加强,冻融区范围在扩展,冻融体量在增大,冻融引发的滑坡、坍塌、平地塌陷在加重,最终导致地表沙化、退化。冻融荒漠化是荒漠化四大类型之一,过去关注较少,空白点多,是亟需加强的,这就是前面提到的重点功能区之一。

第三,黄河流域中段的粗沙区(鄂尔多斯高原砒砂岩地区),目前仍有大量流沙入黄,黄河的问题在水、关键在沙,实际上根子都在黄河岸线上的流沙。相关的“控制性工程”要尽早安排。

最后,就是中下游的盐渍化,这也是荒漠化的四种类型之一。黄河中游包括整个黄河灌区的前套、后套和银川平原,普遍存在盐渍化高风险,然后到黄河入海口,海水倒灌导致滨海盐碱地。盐渍化土地的问题,事关粮食安全,需要引起重视。

以上有的是新问题,有的是老问题。所谓重点区域、特殊类型和关键位点,要单独考虑,要上专科门诊,让“专科医生”来做,不能用普通的疗法,吃“白加黑”片解决不了重感冒。

4 四亟:立法定规

尽快建立企业/资金准入机制,为系统治理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关于产业化治沙问题,现在存在一个重大的瓶颈:我们没有解决好企业(资金)的准入机制,进来以后怎么管理?现行的防沙治沙法里没有针对性的安排。

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刘东生在两会上提出关于打造沙枣产业助力荒漠化防治、发展生物质能源的提案,我们十分赞同,是个极好的全链条产业发展模式。我们团队目前正在做一个沙枣的行业标准,此类的法规先行是非常关键的。

产业化的具体案例还包括光伏进入治沙领域,目前就遇到了准入机制和运行的问题。例如,在流动沙丘、沙地区域建设光伏电站,既可以发电又可以局部固沙、甚至还能产生一定的生态效益。但在具体的准入机制和管理方面尚存在争议。产业化治沙问题如果得以解决,那就会带动大批企业进入到这个领域,为治沙做出重大贡献,在资金方面为系统治理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5 五亟:智力输出、技术出海

为全球治沙、防治荒漠化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说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我觉得这句话对于指导我们治沙工作来说,不光是在国内给予“七位一体”的总体安排,对国际上来说也是一个大窗口、大机遇。

最近欧盟公布的对非关系新战略中,有三项技术安排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第一,支持非洲开展绿色长城建设。去年在印度召开的COP14大会上举办了一个非洲绿色长城计划筹资早餐会,我们就曾提出中国40年的治沙经验(尤其是被誉为“绿色长城”的三北防护林工程)可以直接与非洲对接且无缝衔接,全力支持非洲的绿色长城计划,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第二个是农林复合经营,是欧盟援助非洲的另一个重大命题,我们国家也是经验丰富、模式成熟;第三个就是光伏产业,特别适合非洲无电区域的局域发展。实际上这三块中国都基本处于国际最领先地位。

日前,强调中欧关系要做到“四个坚持”,推动中欧关系迈向更高水平。希望通过与欧盟合作这个窗口,搭乘“一带一路”快车,带着中国治沙的智慧和技术,穿越中亚、走进非洲、走向世界。为全球治理荒漠化、早日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做出中国贡献!

卢 琦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所长、沙漠林业实验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荒漠化防治、干旱区生态系统管理及相关战略与政策等研究。主持科研课题 50 多项,发表论(译)文 180 余篇,主编或参编著(译)作 20 余部;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 4 项、省部级科技奖励 5 项。牵头组织“库姆塔格沙漠综合科学考察”,填补了我国沙漠科考的最后空白。主要兼职:西南林业大学石漠化研究院院长、国家荒漠-草地野外生态观测研究站联盟共同主席,国家林业与草原局第六届科技委常委、第一届草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防沙治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等,《中国沙漠》《生态学报》《自然资源学报》《中国水土保持科学》《林业科学研究》和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等编委。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