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大理祥云茨坪村:大理祥云刘厂大波那村

大理祥云茨坪村:大理祥云刘厂大波那村祥云县委书记王远在刘厂镇调研乡村振兴工作时强调:“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之一。一直以来,祥云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将其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通过基层党组织发动,党员带头示范,激发群众主体作用,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发展深度融合推进,营造“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景更美”的良好生活环境,全面贯彻“绿美云南”部署要求,推进乡村绿化净化美化,建设一批村庄小微公园和公共绿地,扩大村庄亮化覆盖面,引导村民在村边、路边、河边、宅边建设“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大力推进村庄、庭院整治,保持村庄特色风貌,抓好示范点创建,开展卫生乡(镇)、卫生村创建和美丽庭院评选、环境卫生红黑榜等活动,打造一批有成效有亮点的城乡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样板村,让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身边的变化,持续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祥云县人民政府县长张挺在刘厂镇大波那调研时强调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记者走基层 一线看变化

“脚底有泥,振兴有路”改善人居环境、打造美丽乡村

【编者按】从群众身边的脏乱差问题抓起,通过全面推开村庄清洁行动“热起来”使村庄“靓起来”。

真正实现让村庄从“处处美”到“时时美”转变,从“时时美”到“人人美”蝶变。

真正实现了出门见绿,行走见园,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祥云县刘厂镇党委书记赵盛海介绍,大波那村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被列入大理州24个乡村振兴试点村之一以来,大波那社区严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打造“美丽休闲乡村”及“村强民富精品示范村”为目标,努力实现农民更富、农业更强、农村更美。

祥云县人民政府县长张挺在刘厂镇大波那调研时强调:“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打造最美人居环境;要借势交通区位优势和独有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加快推进农旅、文旅产业融合,振兴乡村发展,真正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提升广大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祥云县委书记王远在刘厂镇调研乡村振兴工作时强调:“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之一。一直以来,祥云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将其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通过基层党组织发动,党员带头示范,激发群众主体作用,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发展深度融合推进,营造“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景更美”的良好生活环境,全面贯彻“绿美云南”部署要求,推进乡村绿化净化美化,建设一批村庄小微公园和公共绿地,扩大村庄亮化覆盖面,引导村民在村边、路边、河边、宅边建设“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大力推进村庄、庭院整治,保持村庄特色风貌,抓好示范点创建,开展卫生乡(镇)、卫生村创建和美丽庭院评选、环境卫生红黑榜等活动,打造一批有成效有亮点的城乡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样板村,让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身边的变化,持续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乡村振兴看祥云

刘厂大波那村:住在美丽村庄很舒心

云南经济日报记者 刘书贵

大理祥云茨坪村:大理祥云刘厂大波那村(1)

祥云县委书记王远(左一)在刘厂镇调研乡村振兴工作时说,让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身边的变化。 张 旸 摄

让乡村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

人居环境整治,带来的不只是“面子”的变化,更是“里子”的改变。 近年来,祥云县刘厂镇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既坚持问题导向,逐步解决群众关心的人居环境痛点难点;也坚持群众视角,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发动群众热情参与。解决好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村庄绿化、村道硬化等突出问题,从过去“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到如今“污水有了‘家’,垃圾有人拉”,让群众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近日,记者走进祥云县刘厂镇大波那社区,干净整洁的串户路通往各家;农家院墙上,振奋人心的宣传口号随处可见;不时抱着孩子走过的妇人脸上堆满笑意,整个村子让人耳目一新。

提升人居环境大整治

路面干净整洁,小河水流潺潺,空气清新自然 ……近日,记者走在刘厂镇大波那社区的石板路上,目之所及,水清路净,青瓦白墙整齐划一。

人居环境整治,带来的不只是“面子”的变化,更是“里子”的改变。

一直以来,大波那社区把文明创建作为乡村发展的重要内容,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改善人居环境,进行文明宣传,选树先进典型,开展各类创建活动,带动全体村民一起推动乡村面貌和乡风文明实现“蝶变”,凝聚起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正能量,让乡村更美丽、乡风更文明、村民更富裕。

“环境卫生、村容村貌是‘脸面’,党员带动、干群齐心,大家都积极参与到乡村清洁行动中来,以“党组织 乡村振兴”为载体,打造出“天蓝、景美、水清、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样本。坚持党群联动,采取“党委牵总、支部推动、党员促动、党群互动”的模式,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见实效,坚持网格管理,划分6个大网格20个小网格120名网格员,340名党员、70名村组干部立身为旗,建成“党群同心,合力解难”的队伍,确保“格格有人站,事事有人管”,带头开展“四乱”清理、植绿护绿等系列专项行动16次,带动群众共同参与,打扫村的主要路段、自家房前屋后,让环境更干净、村容村貌更靓丽,实现美丽乡村长治久美。”

谈起村庄的“蜕变”,61岁的村民张大爷高兴地告诉记者:“自从开展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后,村里大变样。现在村里到处干干净净、渠也清了、家家户户栽花种草、无论走到哪里,都像在花园里一样。”在花红柳绿的广场上,饭后老人娃娃也有了活动的场所,笑声多了!”。

大波那社区8组的村民胡会芬家是镇上的十星级文明户和美丽庭院示范户,“门前三包”责任制推行以来,她家一直严格执行。

门前三包’就是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我们每天都出去扫地,门口的花隔天浇一次水。村里家家户户环境好,大家都高兴!”胡会芬说。

近四年来,社区共投入资金3570余万元,建成1公园、两广场,新建农贸市场1个,打造省级“全民阅读示范基地”1个,安装太阳能路灯100余盏,对621户住房进行改造提升和修缮加固。投资139.75万元实施村间巷道道路硬化等建设,硬化道路2156米。投资190万元实施村内绿化工程,推进乡村绿化,提升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不断提升乡村“颜值”。

大波那社区党委书记杨顺华说,大波那社区为刘厂镇政府所在地,在开展市容市貌集中整治、对马路市场和占道经营行为进行全面清理整顿的同时,大力开展改厕、清厕和污水治理工作。近年来,社区党委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成立党员志愿者队伍,实施“布局优化、村道硬化、路灯亮化、环境美化”工程,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自觉做好“门前三包”,

改厕改出美丽庭院

记者走进大波那社区第八村民小组党支部党员段贵莲家中,庭院花香四溢,物品摆放整齐,环境干净整洁,卫生间里有热水器、洗手盆、抽水马桶、洁白的瓷砖……前不久,她家被评为“美丽庭院示范户”“星级文明户”“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

为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近年来,大波那社区按照“户厕抓提升,公厕抓覆盖”的思路,鼓励和推进农户厕所退街、进院、入室,共改造旱厕1082座,建成公厕13座,全村卫生厕所覆盖率达90%以上。

沿着村间巷道行走,路边的绿化带格外引人注目。“这些绿化带以前都是旱厕和粪塘。”大波那社区党委副书记邹四琼介绍说,“开展人居环境提升工作以来,我们积极做群众工作,拆除旱厕和粪塘,利用这些地栽上草坪和树,美化村庄环境。”

打好乡愁“牌”。村民们常说的“小沟边路”,是大波那社区群众最“记得住乡愁”的路段。在好多年前,龙泉的水沿着小沟边路边上的水沟顺流而下,人们洗菜、洗衣服都在沟边进行。然而随着农户增多,一家一户的厕所都建在沟边的空地上,沟里的清水变污水臭气熏天。

近年来,大波那社区对小沟边路附近的旱厕实行全改造,沟内污水零排放,沟边实现全面绿化、美化、亮化,能栽花的地方栽花、能种菜的地方种菜。“儿时记忆里水清景美的村庄图景又回来了。”在县城工作的大波那人赵瑞昌兴奋地说。

今年68岁的赵会芬,是大波那社区四组的村民,一说到村子里的变化,幸福的笑容像花儿在她的脸上绽放。“以前老老少少个个忙着盘田种地,年轻人都出去打工苦钱,哪个有时间栽花种草。”赵会芬说,这几年人们都在家门口打工,又苦得着钱,又能照顾家里。

大波那社区6组村民李桂珍家过去一直使用旱厕,现在用上了水冲厕所,她说:“现在这个新厕所既方便又卫生,觉得非常满意。”

大波那社区把厕所改建与污水治理相结合、清扫保洁与垃圾处理相结合、人居环境提升与发展乡村旅游相结合,深入推进村庄清洁行动,走出了一条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之路。

如今,在大波那社区乡村,一堆堆垃圾、一条条臭水沟被清理干净,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休闲广场、一处处乡村花园,实实在在的环境整治擦亮了美丽乡村幸福“底色”。

教育养成严管都跟上

村民富了,大家提升乡风文明的热情也更高了。

步入大波那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党群服务心连心 排忧解难手牵手”几个大字格外醒目,前台有序摆放着民事纠纷调解、社会保障救助等服务牌,工作人员为村民提供着热情周到的服务;村内房屋两侧文化长廊展示着“幸福家庭”“孝老敬老”等各类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取得的成果,孝善、崇德等故事传递着文明理念,村民在耳濡目染中沐浴着文明村风。

文明村镇建设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大波那社区通过抓制度,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用群众记得住的语言,提炼出村规民约十坚持、十反对,对村民的日常垃圾清理、爱护公共设施、勤俭节约好传统、公民道德意识等方面内容提出了明确要求,并把侧重点放到村庄的管理上来,把社会治理,不好解决的一些问题放在台面上来解决,引导党员群众提升文明素质,共建和谐家园。

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建立村民议事厅,推行“五议六步”民主议事工作法,成功议事大事大议6件,小事小仪6件;依托互助老人院、休闲广场、文化室等实践阵地,广泛开展“婆媳互夸会”等特色实践活动,进一步传播文明理念,引领文明新风尚,传递社会正能量,增强群众的获得感;精心建立文化展示墙、村规民约展示墙、乡风文明长廊等宣传阵地,成立具有乡土文化的白族小曲、小调自娱自乐班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为更好地把文明乡风融入村民的生活中,大波那社区还深入开展““美丽庭院示范户”“星级文明户”“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评活动,该社区组织的“向美而行,从我做起”的评比活动,房前屋后打扫得整整齐齐,形成“人人争当美丽先行者、户户争做美丽小家庭”的良好氛围,目前共评选出19户“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并充分发挥示范户的带头引领作用。通过“大家 小家”内外用力,以先进榜样引领乡风文明,激发了村民学先进,争先进,争先进的热情,整个社区完成改造升级,实现水泥路到组,硬化路到户,沟渠条条清,绿植处处有,户户花常开。

记者在健身休闲有广场发现,竖了张、李、赵、杨氏等姓氏牌,每块牌子上都有各姓氏的家训宣传牌,好家风、好家训滋养着代代大波那人,民族团结意识处处渗透于村民们的日常生活、交往交流中,形成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描绘出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画卷。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大理祥云茨坪村:大理祥云刘厂大波那村(2)

祥云县刘厂镇党委书记赵盛海(右二)让村民在文化滋养中既富“口袋”又富“头脑”。 张 旸 摄

祥云县刘厂镇党委书记赵盛海告诉记者“好的传统、好的家风、家训需要代代相传,村里还成立了“新乡贤理事会”,乡贤发起了“文源助学基金”,旨在传承中华文化,弘扬尊师重教优良传统,近五年来,全村共考出大学生438名,其中“985,211”有48人(含北京大学2人)。村内公共文化活动基础设施不断健全,村里经常性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让村民在文化滋养中既富“口袋”又富“头脑”。如今的大波那社区,自强自立、勤劳致富的风气越来越盛,村民守望相助、亲如一家。

如今的大波那社区,处处勃勃生机,处处彰显文明,乡风文明与田园风光相互交融,潜移默化引导着百姓崇德向善。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