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女子隆胸被骗:乳房已切除还做

女子隆胸被骗:乳房已切除还做更开通评论区话题互动检察官现身说法【视频】法理在哪里,为啥这样做《拍案》不仅仅讲奇案轶事

讲好检察故事 • 启迪法治思维

他们只告诉你

法律是什么,应该怎样做

我们会告诉你

法理在哪里,为啥这样做

《拍案》

不仅仅讲奇案轶事

检察官现身说法【视频】

更开通评论区话题互动

每期讲一个案件故事

每期说一个法谚法理

让你轻松get法治思维

女子隆胸被骗:乳房已切除还做(1)

一些爱美的女孩,会选择一种叫“美容贷”的贷款。有人宣传这种美容不仅不要钱,还可以赚钱,只要参加美容消费贷款就行。这样的“好事”,你信吗?

近日,重庆市江北区检察院就办理了该市首例套取非银行金融机构“美容贷”的贷款诈骗案审查逮捕案件,揭开了这起“美容贷”骗贷案件背后的“套路”。

近百人借“美容贷”

不还钱

欠债还钱,这本是天经地义的事。去年3月,重庆的某金融消费公司发现,他们之前发放出去的多笔贷款,要么是找不到还款人,还有的借款人根本不具备还款能力,甚至有的借款人还说“中介公司说我们不用还钱”,很多贷款成为了死账,经济损失巨大。

公安机关调查发现,这些出现问题的贷款都是“美容贷”,而向金融消费公司申请“美容贷”的绝大多数是三四十岁的中年女性。那么,这些人究竟在美容医院接受了美容手术没有?她们借贷的钱又落入了谁的手中?

乳房已切除

还做“丰胸”手术

40多岁的许女士(化名)由于没有固定的工作与收入,许女士想用贷款的方式套现。2016年年底,她的一个朋友告诉她,有人可以为许女士办理“美容贷”。不过从贷款公司拿到钱后,中介人员需要收取一定的手续费。

随后,许女士坐长途车来到重庆主城区,在朋友的介绍下,许女士被带到了重庆江北的一家中介公司,中介人员安排许女士填写了一张表格。

填写的内容包括许女士的身份信息、住址、单位信息、收入信息、家庭信息等。中介人员告诉许女士,住址、单位信息、收入信息全都填写假信息。“他们(中介人员)给我说,反正钱都不用还,到时候如果有人来找还钱,这地址是假的,那也找不到人!”

接着,许女士又被带到一家美容医院。她回忆说,美容医院里的医生安排护士给她办理了“美容贷”,由护士在手机上进行操作贷款。

最后,许女士一共在两家消费金融公司办理了贷款。

其中一家贷款3万余元,贷款项目是纹眉等美容项目;另一家贷款了4万余元,贷款项目是“丰胸”。在填写美容项目时,许女士便觉得好笑,因为她早已切除了乳房,“我根本不可能去做什么‘丰胸’手术,当时也知道这是假的。填写的都是虚报的美容项目。”

之后的一个月,两家消费金融公司共计7万余元的“美容贷”发放下来后,但许女士只得到了2万多元。

她当时觉得很不合理,因为贷款中的近5万元,落入了美容医院和中介公司的腰包。而且事后金融消费公司找到了她,向她催款,也并不是像中介人员最初说的那样“钱不用还”。

如今,许女士必须承担还款的义务,但她觉得很后悔,“有5万多元都没拿到手,这部分钱根本还不起!”

“美容贷”

背后的套路

调查发现,2016年7月,中介王某某与重庆某医疗美容门诊部有限公司员工朱某某进行联系,并商谈带客户到美容医院申请“医美贷”并套现一事。

朱某某向美容医院文某某、王某、唐某等股东汇报并经上述股东同意后,朱某某答应了王某某带客户来套现的要求。

此后,从事贷款中介的王某某、谢某、龙某、杨某某等人,便伙同朱某某,合谋通过申请“美容贷”的方式进行套现。通过虚构收入、工作职位、工作地址等信息,对不符合贷款条件的资金需求者进行包装,虚构个人信息,让他们向网络金融公司进行贷款申请。

在申请贷款成功后,美容医院扣除30%提成后将钱打给中介,剩下的70%由中介在扣除中介费用40%后,将余下的30%打给贷款者,但也有中介甚至一分钱也不给贷款者。

很多贷款者因为一时急需用钱,中了中介的骗术,到后来一分钱也没有拿到,还要背负返还贷款的债务,苦不堪言。55岁的严女士(化名)报案称,“我被他们骗了,不仅整形失败,还被医院和中介骗了6万元,现在金融公司天天催着我还钱。”

平时价值几百元的玻尿酸被开成几千元,所做的美容项目远远超出正常价格。美容医院为了骗取贷款,抬高消费价格,虚构消费项目,同时,故意伪造1至2个项目,与中介公司联手诈骗消费金融公司。

今年1月,公安机关先后抓获诈骗犯罪嫌疑人数人。经查明,这家美容医院向某消费金融公司申请消费贷款共计330余万元,给该消费金融公司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30余万元。

近日,朱某、王某等7名嫌疑人因涉嫌贷款诈骗罪,已被重庆市江北区检察院批准逮捕,并为该消费金融公司挽回经济损失100余万元。

检察官释法说理

“贷款审核环节应谨慎把关”

(温馨提示:请在wifi下观看)

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科检察官助理黄永洁:

本案中,贷款申请人申请贷款的真实目的是套现。基于此,三方恶意串通,伪造贷款申请需要的证明资料,例如伪造贷款申请人的征信信息和美容消费记录等,进而骗取贷款。成功骗贷后,消费者、中介、美容机构人员会按照事先约定的比例私分贷款。本案较传统贷款诈骗有所不同,比如贷款申请人申请贷款是使用手机APP,在线上申请消费贷款,具有一些互联网金融的形式,被害单位是非银行的金融机构,但它和传统贷款诈骗本质仍是相同的,都是骗取金融机构的贷款。

根据《刑法》193条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构成贷款诈骗罪。本案犯罪嫌疑人文某某、朱某某、王某、龙某、王某某、谢某、杨某某等七人的行为已涉嫌贷款诈骗罪,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根据《刑法》《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重庆市江北区检察院决定对其批准逮捕。

对此,检察官也建议广大金融机构,在追求业务发展速度和规模时,也要高度关注业务风险,洞悉合作环境,采取有效措施,堵塞业务漏洞,特别是在贷款审核等环节要谨慎把关,真实掌握贷款消费者的征信、用途,确保贷款用后“完璧归赵”。

天上不会掉“馅饼”,贷款消费者如果有资金需求,到正规的金融机构就能贷款,走正规的手续流程对保障自身利益是最好的,切不可轻信中介,应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消费贷款,通过走“捷径”找中介公司的贷款方式往往会掉进早已设计好的“陷阱”,最后损害的是自己的征信与利益。同时,我们也告诫有类似动机的人群,不要心存侥幸,否则,等待的必将是法律的严厉制裁。

来源:重庆江北检察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