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木耳的种植技术,黄背木耳裁培管理技术
黄木耳的种植技术,黄背木耳裁培管理技术4、光照条件黄背木耳是一种好气性真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培养室(棚)空气新鲜,氧气充足,菌丝生长胜盛,子实体容易形成、伸长和开片。若通风不良,二氧化碳积累过多,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受到抑制,还会导致杂菌污染。2、栽培湿度黄背木耳菌丝体生长要求培养料含水量6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低于70%。若培养料含水量过高,料底积水,菌丝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子实体发育阶段要求较高的空气湿度,出菇房空气相对湿度应为85~95%,在此湿度下子实体发育快,耳丛大、耳片厚。但空气湿度过高,则易遭受杂菌侵染,引起流耳。3、空气条件
黄背木耳:又称毛木耳,其营养成分与黑木耳相似,具有清肺益气、止痛活血的功效。毛木耳粗纤维含量较高,这些纤维素对人体内许多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并且在耳背的绒毛中含有丰富的多糖类抗癌物质。黄背木耳脆嫩可口,似海蜇皮,可以凉拌、清炒、爆汤,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一、黄背木耳的环境条件
1、栽培温度
黄背木耳是一种中高温型菌类,菌丝生长温度范围地~37℃,适宜温度25~30℃,超过40℃菌丝停止生长。子实体发生温度18~34℃,以22~28℃最适宜,在此温度下子实体大量发生,产量高、质量好,其担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2~25℃。
2、栽培湿度
黄背木耳菌丝体生长要求培养料含水量6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低于70%。若培养料含水量过高,料底积水,菌丝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子实体发育阶段要求较高的空气湿度,出菇房空气相对湿度应为85~95%,在此湿度下子实体发育快,耳丛大、耳片厚。但空气湿度过高,则易遭受杂菌侵染,引起流耳。
3、空气条件
黄背木耳是一种好气性真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培养室(棚)空气新鲜,氧气充足,菌丝生长胜盛,子实体容易形成、伸长和开片。若通风不良,二氧化碳积累过多,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受到抑制,还会导致杂菌污染。
4、光照条件
黄背木耳菌丝体生长阶段一般不需要光照,在耳片原基分化、形成阶段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光照强弱对耳片的色质有直接影响,在弱光条件下,耳片色淡,茸毛短、细。光照强,耳片颜色深,茸毛长、粗。
二、栽培季节
黄背木耳属中温偏高、稳温结实性真菌。较耐寒耐热,菌丝在0℃以下较长时间不会死亡,在37℃时仍能生长。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3~30℃,子实体生长温度18~34℃,最适温度为24~28℃,培育出来的毛木耳产量高,质量好;温度超过30℃,生长快、耳片薄、色红而毛稀;温度低于15℃,耳基形成及分化均十分迟缓。在淮海流域11月下旬~翌年4月份制种和制袋培养,比较适宜的出耳时间为5月上旬~10月上旬。
三、栽培方式
主要采用代料灭菌袋栽。室内、外均可,吊袋、菌墙、层架式竖袋和畦床地栽,可选用大棚、简易棚设施,也可利用林下遮荫栽培。选用墙式栽培的拱棚,拱棚边高3m,棚顶中心高4m,宽8~9m,长度视场地而定,一般为20~25m。用竹竿、塑料薄膜、遮阳网、草帘等材料搭建,棚顶上层为秸草、中层遮阳网、下层塑料薄膜,棚四周外层用遮阳网,内层用薄膜,以便隔热和调节光线。在向阳方向需要黑膜或使用遮光率较高的遮阳网,以减少直射阳光。在耳棚顶部需每隔3m开一个50cm见方的通气窗。耳棚内,按长度方向,设2列床架,中间留1.2~1.5m通道,按耳棚宽度方向横向排列,长3.5m左右、宽1m、高2.1m、全架分4层,底层离地10cm,每层间隔50cm,床架行间相距0.8~1m。 (四)喷水设施 在耳棚内安装微喷设施,既可减少用工量,又使水喷施均匀。
四、灭菌接种
1、灭菌:黄背木耳采用常压蒸汽灭菌,温度达到100摄氏度时维持12小时停火,然后再焖12小时即可,装锅时装量不宜过满,要留有余地,使蒸汽充满整个空间,达到灭菌彻底。菌种严格检查,确保无杂菌感染。
2、接种:采用开放式接种法,提前12小时将挑选浓白、无杂菌污染的菌种和接种工具一起防入接种帐,点燃两包净美灵烟雾剂灭菌。接种前将接种帐一侧离地掀起20厘米高、2米长的通风口,换气10分,使接种帐内药味散尽。工作人员穿戴整齐进入接种帐,用75%酒精棉球擦手消毒,以1:4的比例安排人员,四人将料袋直立并打开袋口,一人在酒精灯下将栽培种捣碎并快速分接菌种,接入菌种后,立即收拢袋口并轻轻压实,使菌种与培养料充分结合,系住袋口。再将料袋另一头向上,打开袋口接种、系口。
五、发菌管理
1、发菌好坏与出耳势、抗逆性和木耳产量密切相关,棚内地面要撒生石灰粉,造成碱性环境抑制杂菌发生。接种完的料袋就地码成墙垛,一般10个料袋高,垛与垛之间留40厘米距离,便于通风和管理。
2、发菌温度的原则是偏低不偏高,以低温发菌为宜,切忌高温发菌,避免出现烧菌现象,温度以20至25摄氏度为宜,不得超过28摄氏度。菌丝培养期间尽可能不见光,以免菌袋未发透袋上长出胶质化耳基斑点,易染杂菌。发菌期间要勤检查,轻拿轻放,防止袋壁破损,发现有杂菌感染者及时清除,以免引起其它菌袋感染。
3、棚内如发现老鼠危害,要及时撒施生石灰,使菌袋表面覆盖一层石灰,即可阻止其危害,或放粘鼠板。10天左右倒垛,防止烧菌和菌袋间发菌速度差别太大。一般情况40天左右即可发满菌袋,再经10天养菌期,让菌丝充分成熟,便开始有原基形成,及时码成墙垛进行出耳管理。
六、出耳管理
1、耳房选择
栽培室要求喷灌方便,水源水质符合饮用水质量要求,同时排水良好;光线明亮、通风良好;运输方便,便于管理。耳棚四周围严,防止外界风吹入耳棚。老耳房要进行彻底杀菌灭虫后再使用。
2、排袋
将发好菌的菌袋堆成墙式、架式。栽培种放床架上,架式有竹架或木架,排袋架应牢固,木棍直径大于2厘米,木棍间相距20厘米,并同横边垂直,层高45厘米左右。墙式菌袋横放,剪去袋口塑料膜,每层袋口朝向一致,上层、下层方向相反,或口底交错排列,层间用两竹片横隔,以防高温。墙高10~12层(袋),底层离地面10~15cm。喷水保持耳房空气相对湿度85~90%,保温20~25℃,保持耳房“七阳三阴”光照和空气新鲜,经10~15d即可现出耳蕾。
3、耳蕾发生期
若采取吊袋式或层架、畦床立栽出耳,应提前进行割口开袋处理。割口前,用0.2%高锰酸钾溶液浸洗菌袋外表进行消毒处理,然后用消毒过的刀片,在塑料袋周围均匀开孔,开孔用刮胡须刀片割洞穴。洞穴的形状有“V”、“∧”、“ ”、三种,以“V”型最佳。一般每袋开10个左右,大小约2cm×2cm,开口时不要损伤菌丝,口与口之间呈“品”字型错开。开口后到出耳芽期间,主要是催芽管理,时间7~10d。管理措施:增加光照,以促进耳基形成;控制出耳房温度在18~25℃;适时适量通风;开袋后经3~5d,待开口处料面有气生菌丝形成后才轻度空间喷雾和地面喷水,保持棚内空气相对湿度85~90%,以促进耳基分化。在散射光、适当降温、保湿刺激下耳蕾形成。
4、耳片伸展期
由于耳片伸展迅速,新陈代谢旺盛,因此要注意补水和通气。耳片小时少喷水,每天早晨喷雾1~2次即可,喷水时要勤、轻、细,保持湿度在85~90%。在耳片较大时特别是中后期要多喷水,湿度在85~90%。毛木耳的子实体富含胶质,耐旱能力强,利用此特点,采用干干湿湿的水分管理方法有利于黄背木耳的子实体生长,保持耳片湿润不滴水为度。控制耳房温度在24~28℃。经常进行通风换气,避免高温高湿,以防流耳病的发生。喷水时要结合通风,不喷关门水,随着耳片增大而增加通风量。当耳片长至5cm左右,可停水5~7d,使耳片边缘干燥,以增加耳片厚度和达到面黑背白的效果,然后再加大喷水量,这是耳片增厚的技术关键。通过干湿交替的管理,把耳片生长期适当延长。
七、采收转潮
黄背木耳要适时采收。过早采收会影响第一潮的产量;过迟采收,不仅质量变差,产量受影响,而且还将延迟下一潮耳芽形成。当毛色已转白、耳片颜色转淡
并充分舒展、边缘开始弯曲,呈波浪状,耳边变薄,颜色由紫红转为褐色时即可采摘。如晒干可一次性采收,便于耳场杀虫与管理,如出耳整齐的应一次性全部采收;鲜销或耳片生长参差不齐可采大留小,几天后再一次采净,采耳时可选晴朗的早晨,采后去杂质、耳根和基料,把丛生大朵的分开,易于晒干。采收时一手托住耳朵,一手用利刀从耳蒂处割下,蒂头应采尽,不留原基,以防腐烂污染菌袋,同时防止带料。采收时不可伤害小耳芽。采收前7~10d,应减少喷水,使毛色转白。采收前停水3~5d,当第一潮耳进入成熟期时,在袋口另一端底部开口,这样在第一潮耳采收时,二潮耳基可提早形成。同第一潮管理,共可收3潮~4潮耳,鲜耳总生物转化率达120~130%,优质商品率达80%以上。每潮采收后用刀尖轻轻挖出耳基或采收时将耳片连同耳基一起采下,采下的黄背木耳及时把耳蒂剪干净。 优质干耳的标准:单片无拳耳,腹面黑亮,耳片无泥土杂质,无霉烂耳,无耳渣,耳根不带基料。晒干的木耳要及时装入塑料袋内或者编织袋内,再放入大农膜筒内扎紧两端以防吸潮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