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海养殖大黄鱼:在30-50米深的海里养殖
关于深海养殖大黄鱼:在30-50米深的海里养殖为聚焦国内外深远海养殖产业与科研最新进展,中国水产院已经举办了二届“深远海养殖技术发展国际研讨会”。本届研讨会邀请国内外有关专家、企业代表等,围绕深远海养殖装备等方向,深入探讨国内外先进前沿成果。来自中国、澳大利亚、智利、挪威、美国、芬兰、德国、加拿大、以色列、日本、韩国、塞拉利昂等12个国家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组织的103家单位的180余位代表参加。渔业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渔业大国,水产品产量从1989年起连续30年稳居世界首位。目前我国海水养殖业主要集中在近岸江湾,存在方式粗放、水域污染严重等问题。深远海养殖是在远离大陆岸线2公里以外或水深在20米以上开放海域进行的养殖,采用深远海养殖替代近海网箱养殖,可形成750亿元产值。 该深海大黄鱼养殖基地建在远离大陆岸线30公里的海面上,通过打桩将钢管打到海底10米以下,桩柱之间水下用铜合金网布网连接、水面及水上用化纤
由于环境污染、人为滥捕等原因,近年来魔都市场上野生大黄鱼极其少见,养殖大黄鱼却很多,但养殖大黄鱼给市民的一个感觉是肉粗、没弹性、腥味重、味不鲜,如何让市民吃到口感、味觉等都非常接近野生的大黄鱼呢?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王鲁民研究员在今天召开的第三届深远海养殖技术发展国际研讨会上透露,他带领的专家团队与国内外企业合作已经攻克技术难关,研究出在水深30-50米深远海里养殖大黄鱼方式,深远海养殖的大黄鱼口感、味觉等都非常接近野生大黄鱼。预计采用此种方式养殖的大黄鱼明年可以上市!
最新版本深远海养殖技术,是在30-50米深的海里,放置面积500-1000平方米、容积5000-10000立方米的网箱,网箱用锚固定在水深30-50米的某个海域,网箱则漂浮在海里,通过岸上室内智能控制,可以改变网箱在水里的高度,台风天气可以将网箱下潜到更深的水下,这样可以避免台风风浪损坏网箱导致大黄鱼死亡,又能让大黄鱼生活在更适宜的环境中。而之所以要这么做,王鲁民告诉记者,这是因为野生大黄鱼习惯于在50米或更深的海里生活。
据了解,目前国内大都近岸网箱养殖大黄鱼,由于离岸近、养殖水域不深,因此养殖的大黄鱼离野生大黄鱼有很大的距离。王鲁民带领的专家团队于2013年至2017年间,在技术上帮助台州市合作社与企业,在浙江台州大陈岛海域建起了4个深远海大型围栏式大黄鱼养殖基地,每个基地的面积在1万至2万平方米之间,养殖深海大黄鱼。
该深海大黄鱼养殖基地建在远离大陆岸线30公里的海面上,通过打桩将钢管打到海底10米以下,桩柱之间水下用铜合金网布网连接、水面及水上用化纤网布网连接。布网超出水面,上面不加盖,大黄鱼就养在水流畅通的深远海水域,其养殖环境更接近野生环境。
目前,建在台州市大陈岛海域的这4个深远海养殖基地每年向市场供应二三千吨大黄鱼,主要销往浙江、上海等地。王鲁民认为这样的养殖模式明显提升了养殖大黄鱼的品质,但离野生仍然有距离,可以采用更科学、更适合野生大黄鱼的技术养殖。
据悉,王鲁民带来的专家团队现已研究出深远海智能化升潜控制网箱,并完成在30-50米深的海里养殖大黄鱼技术研发,同时与智利EcoSea合作,制造出6-8个深远海智能化升潜控制网箱,预计明年可以试养,试养殖后的准野生大黄鱼明年上市、开吃!估计采用这种方式养殖的大黄鱼的零售价每斤在百元左右。
渔业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渔业大国,水产品产量从1989年起连续30年稳居世界首位。目前我国海水养殖业主要集中在近岸江湾,存在方式粗放、水域污染严重等问题。深远海养殖是在远离大陆岸线2公里以外或水深在20米以上开放海域进行的养殖,采用深远海养殖替代近海网箱养殖,可形成750亿元产值。
为聚焦国内外深远海养殖产业与科研最新进展,中国水产院已经举办了二届“深远海养殖技术发展国际研讨会”。本届研讨会邀请国内外有关专家、企业代表等,围绕深远海养殖装备等方向,深入探讨国内外先进前沿成果。来自中国、澳大利亚、智利、挪威、美国、芬兰、德国、加拿大、以色列、日本、韩国、塞拉利昂等12个国家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组织的103家单位的180余位代表参加。
会上,上海耕海渔业有限公司、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上海临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签署了五方联合声明,达成合作成立 “深蓝海洋生物研究中心”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