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河南暴雨灾害提出的历史问题:河南特大暴雨灾害
关于河南暴雨灾害提出的历史问题:河南特大暴雨灾害灾难似乎让人措手不及,然而在灾难发生后不久,有关事先是否有足够的预警以及是否应对到位等方面的质疑声鹊起,而实际上,在气象预报技术日趋完善准确的当下,对天气变化做出精准的预报已并非难事,在此次灾难来临之前,当地气象部门也的确已经给出了足够的预警。两天五次暴雨红色预警京广路隧道的救援是在数天后才完成的,从数公里的隧道中救援出了数百辆水淹车辆,不幸的是,救援人员也先后在里面找了遇难者遗体。伤亡数字从最初的十余人逐渐增至数十人,数字不断被刷新,止目前,在官方的通报中,全河南因灾失去生命者已近百人,然而,却仍未救援完结,仍有人在焦急地等候着亲人的安全归来。那些天里,最后时刻给母亲发信说“不要挂念我”的年轻女孩庞洋洋、从来没有让妻子失望过的邹德强、承诺要给7月29日过生日的女儿买一个电话手表的芦笛、爸爸穿着和她分开时穿着的雨衣执着得等在地铁口还想要接她回家的张某月……每一个逝者的故事都足以令人动容,现
特大暴雨突如其来,河南郑州、巩义,新乡等多地遭遇特大灾情,无情的洪水淹没了城市,损毁了设施,夺去了生命。灾难让城市失去了繁荣,让乡村失去了庄稼,让妻子失去了丈夫、父母失去了儿女、孩子失去了父母。灾情尚未完全过去,“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感人故事仍在不断上演,此时来问责也许显得不那么合时宜,然而,痛定思痛,生活还要继续,灾难之后,对那些在灾难中破碎的家庭,对千疮百孔的城市和乡村,对在这次灾情中的所有受难者,究竟该该由谁,去进行怎样的抚慰。
不断上升的伤亡数字
7月20日,绝大多数郑州人无法想到即将到来的灾难是多么可怕,晚高峰,大雨倾盆,回家的路变得困难,不少人在与朋友、家人联络探讨着该乘坐怎样的交通工具回家。外面大雨倾盆,地铁成了人们的交通首选,另外就是驾驶私家车回家。然而,水火无情,地铁五号线0501号车运行中遭遇灌入的洪水,水位迅速上涨,车体倾斜,司机尝试自救无果后,乘客在面临齐腰深滚滚涌动的洪水展开自救同样失败,只好原地待援,但水位持续上涨至头颈位置,以至于一些车厢中缺氧有人晕厥。数小时后,救援人员赶到展开救援。而以郑州市京广路隧道为代表的众多下穿隧道也在持续的暴雨中无法及时排水,过大的水量短时间涌满隧道,将众多车辆淹入水中,有人未及逃脱遭大水冲击。而在持续的特大暴雨中,不少大厦、小区的地下部分、车库,甚至底楼层被积水淹没,大量私家车辆和商家货物被淹被冲受到巨大损失。
灾难中,最重要的是人。等到救援告一段落,等到暴雨暂歇,虽然网传大量视频照片中的场景令人揪心,一则郑州地铁5号线全部受困人员被救出的消息还是令人稍加宽慰。然而,官方之后却公布了地铁5号线12位乘客遇难的消息,并公布死者大致身份,其中多数为女性,在大难面前,心理和体能较为孱弱的女性成为首当其冲的遇难者。此后的几天里,媒体还曾报道过救援人员又在地铁巷道中发现遇难者遗体的消息。
京广路隧道的救援是在数天后才完成的,从数公里的隧道中救援出了数百辆水淹车辆,不幸的是,救援人员也先后在里面找了遇难者遗体。
伤亡数字从最初的十余人逐渐增至数十人,数字不断被刷新,止目前,在官方的通报中,全河南因灾失去生命者已近百人,然而,却仍未救援完结,仍有人在焦急地等候着亲人的安全归来。
那些天里,最后时刻给母亲发信说“不要挂念我”的年轻女孩庞洋洋、从来没有让妻子失望过的邹德强、承诺要给7月29日过生日的女儿买一个电话手表的芦笛、爸爸穿着和她分开时穿着的雨衣执着得等在地铁口还想要接她回家的张某月……每一个逝者的故事都足以令人动容,现实是最残酷的,每一具遇难者的背后都是一群伤心欲绝的家人,都曾是一个温暖的家……
两天五次暴雨红色预警
灾难似乎让人措手不及,然而在灾难发生后不久,有关事先是否有足够的预警以及是否应对到位等方面的质疑声鹊起,而实际上,在气象预报技术日趋完善准确的当下,对天气变化做出精准的预报已并非难事,在此次灾难来临之前,当地气象部门也的确已经给出了足够的预警。
公开的报道显示,2021年7月17日及之后的那几天里,河南省气象部门曾发布雷电、暴雨、大风等预警信息1400余条,暴雨红色预警信息162条;郑州自19日夜间起发布暴雨橙色、红色预警信号共11条,短信接收总人次达1.2亿,向2.25万名应急责任人发送预警54万条。郑州市气象台也曾于7月20日6时2分曾发布过暴雨红色预警,提示郑州市区及所辖县市降水量将达100毫米以上,并附有防御指南。而这样的红色预警两天共发布有5次。“郑州气象”微博账号显示,郑州市气象台曾于7月19日21时59分发布第一条了暴雨红色预警信号。此后,7月20日上午6时2分、9时8分和11点50分,郑州市气象台又分别发布了第二、第三和第四次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其间,郑州市民收到天气预警短信提示,郑州市区局部降水量预计累计将达到100毫米以上,建议市民们在暴雨天气减少外出或选择公共交通出行;驾车出行应携带应急器材,通过桥涵、隧道、积水路段不冒险涉水,行走尽量绕开积水区域。7月20日16时24分,郑州市气象局第五次发布了暴雨红色预警信号,“郑州市区及巩义、登封、荥阳未来3小时内降水持续,累积降水量将达100毫米以上。请注意防范。”另外,对于此次天气变化,河南省气象局也最早在7月15日就曾向上级报送《重要天气报告》,指出17到19日何南省北部、中东部有暴雨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需加强防范。
根据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暴雨预警信号分四级,红色为最高级预警。对于暴雨红色预警的防御指南,一是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和抢险工作,二是停止集会、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此外还要做好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防御和抢险工作。
那么,在多次暴雨红色预警之下,遭受暴雨的当地相关各方是如何响应并采取措施的呢?是否做到了及时的停止集会、停课、停业德国有效措施了呢?
就此,郑州市应急管理局宣传处工作人员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个决策要经过指挥部层层批准,一般会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预警。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轻易下达停工停产的指令。
这样的答复显然暴露了当地相应部门的应对不足,因为有专业人士提出,面对灾害天气时,南方城市的做法就不太一样,广州在面对暴雨红色预警时,政府往往会强制执行“三停”措施,虽然雨势不是很强,也让居民呆在家中不要出门,只要形成这样的共识,大家就能有意识地规避风险,让损失降到最小。
地铁口被封起来“花海”
7月26日,是“7、20”灾难遇难者的头七,按传统,这一天是亡者亡魂回家和亲人作最后告别的日子,这一天,亲朋好友是会对亡者祭祀一番的,比如烧纸、献花、敬酒等,这不仅是寄托亲朋好友的哀思,迷信一点来讲,是接亲友亡魂回家的仪式。那天,地铁五号线沙口路站外,不知是谁放下了第一支黄色的菊花后,很快一枝枝一束束菊花顺着地铁出口向路面延伸,蔚为壮观。地铁口的鲜花附带卡片上,一位市民为遇难者邹德强留言:“我看到你妻子在地铁里大喊‘老公’那一刻,我们为你们的爱情感动……安息!”此前,邹德强的妻子白女士从上海奔赴郑州寻找失联的丈夫。26日,邹德强确认遇难。一位市民留言:“我知道你们来过这个世界,一路走好。”也有人@郑州地铁:如果郑州地铁5号线重新运行,请先空载,每一站都停一下,让那些逝者都能找到回家的路。
但不知何时一圈黄色的围挡圈住了悼念的鲜花,这样的画面被网友拍摄发布并迅速被转发,同时被转发的,还有那位把自己穿成了下雨天的样子,在地铁站出口铁栅栏门外坐地“还想着接他的宝贝妞妞回家”的父亲。这令人泪目的场景和无情的围挡形成巨大的反差,迅速激起了人们的愤怒。当日夜,另一段视频也在网上传播着,几位男性开始动手拆除沙口路地铁站的这些围挡,旁边有人鼓掌有人说话,他们认为郑州市民都应该勇敢一点。有人表示每天都会来,再挡一次,他还会来拆。“挡什么挡,让人家早点回家,好吧。”现场视频中,这一个声音不知令多少人瞬间湿润眼眶。
此后不久,就此围挡事件,当地相关部门曾澄清“并清除谁进行的围挡,会调查了解”。而网上还传有在该地铁站口拍摄市民献花照片时遭到盘问的消息。实则,对于公众来讲,他们压根儿不想知道是谁做的围挡,也压根不会在乎谁会去盘问拍照者,他们献花的初衷很朴素,只是同情这些在灾难中戛然而止的花季人生,只是希望不要挡住“逝者顺利回家与亲人做最后的告别”。
实际上,笔者认为,这样的行为被适度允许,或许在一定程度上是对遇难者家庭,也是对所有仍处在灾难恐惧中的郑州市民的一点情感抚慰。
据悉,目前郑州地铁5号线已在沙口路设追思处,并提供免费献花供市民悼念灾情中的亡者。
应直面损害和责任尽快恢复生产
此次灾难性天气的受灾范围远不止郑州一地,而是对地处中华腹地的中州何南造成了大面积的损害,距离“7、20”已经10天过去了,虽然郑州等地的降水已经停止,但新乡卫辉等地灾情仍在持续,灾难给各地带来的伤害仍在,生命的逝去,财物的损失,多少河南人民的正常生活受到严重的影响。
据河南日报28日报道,7月16日以来,截至28日12时,据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统计,此轮强降雨造成河南全省150个县(市、区)1602个乡镇1366.43万人受灾,因灾遇难73人。全省目前紧急转移安置84.14万人(累计转移安置147.08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021.4千公顷,成灾面积518.3千公顷,绝收面积179.8千公顷;倒塌房屋17015户55293间,严重损坏房屋41327户145983间,一般损坏房屋130467户582989间,直接经济损失885.34亿元。目前灾情正在进一步核查评估统计之中。7月29日,官方再度通报郑州是遇难人数再增26人。同时,河南新乡等地也因灾出现伤亡。
在众多的质疑声中,此次灾难中,似乎始终有着“人祸”的影子。灾情过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还要继续,那么该如何让社会生产尽快步入正轨,怎样才能使人民群众的损失降到最小,尽快回复生产生活,以及在这场灾难之中或许存在的“人祸”责任究竟该怎么追责,终将面对!
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知名公益律师赵良善认为,河南特大暴雨灾情从法律上属于不可抗力,具有不可避免、不能克服等特征,所以属于典型的不可抗力。根据《民法典》规定,对于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害,一般情况下是可以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的,实践中,对于这类无法避免的天灾,原则上不由任何主体担责。
赵良善说,民众遭受的车辆损失属财产损失,一般根据其购买的保险,可由保险公司负担;对于毁损房屋灾后重建等,根据《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第十八条:“受灾地区人民政府应当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采取就地安置与异地安置、政府安置与自行安置相结合的方式,对受灾人员进行过渡性安置。就地安置应当选择在交通便利、便于恢复生产和生活的地点,并避开可能发生次生自然灾害的区域,尽量不占用或者少占用耕地。受灾地区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并组织受灾群众自救互救,恢复重建。”,以及该《条例》第十九条:“自然灾害危险消除后,受灾地区人民政府应当统筹研究制订居民住房恢复重建规划和优惠政策,组织重建或者修缮因灾损毁的居民住房,对恢复重建确有困难的家庭予以重点帮扶。居民住房恢复重建应当因地制宜、经济实用,确保房屋建设质量符合防灾减灾要求。”之规定,进行政策性帮扶和重建,具体政策由受灾地区人民政府统筹制定,是否能够获得国家补助,根据《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第二十一条之规定,可以在灾害发生后冬季和次年春季,由受灾地区人民政府为生活困难的群众提供基本生活救助。
对于责任追究领域,赵良善表示,如果有证据证明地铁公司明知下暴雨、有积水危险,仍开通地铁,或者地铁设施存在排水问题,致地铁乘客遇难的,地铁公司具有一定过错,遇难家属可向地铁公司主张部分过错赔偿权利。如果企业、政府部门预警不及时,采取措施不力,或存在着一系列的操作漏洞,或者设施安全存在问题,即便是天灾,受害人仍可向企业、政府部门主张部分过错赔偿权利。
不可抗力是不能预见,不能抗拒,不可避免的情形,但一般适用于合同纠纷的免责事由。陕西锦路律师事务所王小奔表示,如果在预防、预警和救援过程中,违反了国家法律和救援政策,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或者损失扩大,即为人祸,应当进行过错和责任认定,并按照重大事故责任或者一般事故责任依法进行问责和追责。如果救援不力,更多地是地方政府部门被行政问责,如果不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追究刑事责任的可能性较小。
“赔偿这个概念不能轻易说,说赔偿就要谈责任,就要说具体的设施安全、公共安全、过失责任,都需要确定责任。”陕西仁和万国律师事务所余伟安律师则认为,在这次灾害中,是否存在局部或者个案的应急措施不力等人祸问题还不好说。但随着灾害预警技术的提高,预报、预警应该越来越精准及时,应急预案应该更有预见性、更有有效性,灾难发生后,在这些方面或可以追究相应部门责任。
郑州已经在行动
据悉,实际上郑州当地相关部门已经有了行动。
7月29日,郑州市财政局、公安局、商务局、金融工作局和大数据管理局联合发布《郑州市车辆受损报废的车主购置新车补贴办法》,明确提出,在本次水灾中受损报废的郑州本地牌照(豫A和豫V)民用汽车,车主本人重新购置车辆可以申请补贴。在向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申请报废拆解业务时,免收拖运费用。在办理新车注册登记上牌时,免收机动车号牌费、行驶证和登记证工本费。购置新能源汽车享受购车补贴,补贴由基础补贴和差异化补贴两部分组成:基础补贴为每辆车 5000 元;差异化补贴根据受损报废车辆的行驶年限执行,行驶 0-3 年(含 3 年)车辆,补贴为 10000 元,行驶 3-6 年(含 6 年)车辆,补贴为 8000元,行驶 6 年以上车辆,补贴为 5000 元。
华商报记者 杨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