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历代王朝之兴衰:上卷第五章.一

历代王朝之兴衰:上卷第五章.一事情似乎和新太子杨广有关。连日来,皇上很有些郁闷,原本就脾气暴躁,现在更是动辄就大发其火,弄得身边的太监宫女还有大臣们个个胆战心惊,唯恐一不小心就要挨皇上的板子。·蔡磊· 第五章 隋苑月冷一

历代王朝之兴衰:上卷第五章.一(1)

“由于此前此后朝廷进行了规模不小的政治清洗,不仅原太子杨勇的同党死党余党被杀被罢牵连无数,朝中大臣也是动辄得咎无辜受累,皇上自己心里也是惴惴不安疑虑重重。可为什么越清洗敌人越多呢?”

历代王朝之兴衰:上卷第五章.一(2)

|《大唐月》最新修订版

|《大河上下》

——隋唐风云之关陇往事

·蔡磊·

历代王朝之兴衰:上卷第五章.一(3)

第五章 隋苑月冷

连日来,皇上很有些郁闷,原本就脾气暴躁,现在更是动辄就大发其火,弄得身边的太监宫女还有大臣们个个胆战心惊,唯恐一不小心就要挨皇上的板子。

事情似乎和新太子杨广有关。

为了筹划新太子的继立仪式,皇上事先曾和太史令袁充、术士来和等人一起,千挑万选了一个上上大吉该是风和日丽的好日子,可谁知事到临头,那却成了一个风雪交加、四处地震的日子。

皇上的郁闷由此而起。

由于此前此后朝廷进行了规模不小的政治清洗,不仅原太子杨勇的同党死党余党被杀被罢牵连无数,朝中大臣也是动辄得咎无辜受累,皇上自己心里也是惴惴不安疑虑重重。

按说呢,罢免老宰相也好,改立太子也好,甚至是株连甚广的大清洗也好,所有的一切都是按照他的意志进行的,但他为什么依然感觉不到胜利的快乐喜悦呢?

杨勇是嫡长子,又早在开国之初就被立为太子,连他都胆敢搞阴谋诡计反对自己,那就证明自己的政治清洗是正确的和必要的,可为什么越清洗敌人越多呢?

还有,偏偏就是在新太子正式册立的原本该是喜气洋溢的日子里,天不作美,地震连连,替天行道反而天怒人怨,究竟是为什么呢?

就在这时,乖巧的太史令袁充上了一份乖巧的奏章,令皇上胸中郁闷之气一扫而光。

奏章煞有介事地宣称:自从大隋建国以后,就开始白昼渐长,黑夜渐短,就拿黑夜最长的冬至来说,“开皇元年,冬至之景长一丈二尺七寸二分,自尔渐短,至十七年,短于旧三寸七分。”最后的结论是:“伏惟大隋启运,上感乾元,影短日长,振古希有。”

既然祥瑞如此,皇上便向满朝文武发出指示:“影长之庆,天之佑也。今太子新立,当须改元,宣取日长之意,以为年号。”

“仁寿”年号就这样诞生了。

那一年是公元601年,也是农历辛酉年,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那一年是皇上的本命年。金鸡啼晓,六十花甲,太子新立,万象更始,吾皇当然仁寿!

仁寿年号的确立,似乎是一道分水岭。

历代王朝之兴衰:上卷第五章.一(4)

还记得整个开皇年间,因为皇上的率先垂范,一般的中上等人家都很少穿着色彩艳丽的绫罗绸缎,更不会挂着金银玉器之类的饰件招摇过市。

整个官场、尤其是朝堂之上,更是难见奢靡,官员日常大多为布衣素服,随身的小配饰,也不过铜铁或者就是兽骨牛角所制。

可是,曾经呕心沥血殚精竭虑焚膏继晷夜以继日的大隋开国皇上真的是老了,一反壮年时关注民生力戒奢靡勤政谨慎的为政之风,变得耽于享受并且乐此不疲。

历代王朝之兴衰:上卷第五章.一(5)

其实,早在开皇十三年(593年)五十三岁的时候,皇上就大兴土木,在长安西面的岐州修建了一座行宫,名字也叫仁寿。

之所以会在那一年大兴土木,是因为前一年据财政部门报告,当时所有的国家仓库都已经装满了,装不下了,有好多东西都堆在院子里、走廊中。

皇上当时的反应是先惊后喜,惊的是国库充盈如此,甚至超过当年西汉的文景之治,那可是两代皇帝好几十年的积累,而自己只用了短短十来年的时间。

喜的是如此追比前贤,自然就会名垂青史。

于是,就有了“河北、河东今年田租,三分减一,兵减半,功调全免”的诏令,也同时有了修建仁寿宫以颐神养寿的决策。

工程由堪称是奢侈好手的尚书右仆射杨素主持。杨素又推荐当时有名的建筑专家宇文恺检校将作大匠,并举其堂妹夫封德彝为土木监。

两年之后的开皇十五年(595年)三月,一座极尽富丽堂皇的依山筑殿、宛转相连,高台亭榭、层叠而起的金碧辉煌的仁寿宫拔地而起。

历代王朝之兴衰:上卷第五章.一(6)

|现在作为一个景区,应该不输当年奢华|

以当时的技术条件,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具体施工的民夫的苦不堪言自然可想而知。

甚至就在皇上前来视察的时候,杨素还在命令部下将那些累死民夫的尸首匆匆掩埋干净。途中闻听此事的皇上自然是气得不轻,待到仁寿宫一看,更是火冒三丈:

杨素竭百姓之力,雕饰离宫,为吾结怨于天下!

在此之前,杨素已经因为工程过于铺张华丽,害怕皇上生气而悄悄找过独孤皇后,意在请皇后能在皇上面前为自己开脱。

此时皇上果然火了,但杨素并不怎么担心,况且还有身为工程土木监的封德彝在一旁劝解:大人不必担忧,待皇后至,必有恩赏。

果然是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第二天杨素奉召进宫,还没容皇上开口呢,与皇上并坐高位的皇后先就对着杨素大加赞扬:杨公你真是个有心人啊,知道我们夫妻年老,才将宫室修建装饰的如此赏心悦目,这才是真孝顺、大孝顺。

杨素跪地磕头,把此前在皇后面前说过的话又说了一遍:为帝为王者,就是按惯例也该有离宫别馆,天下承平日久,为皇上造此一宫,微臣敢不尽心竭力!

皇上脸上的神情已经比昨天和蔼了不少,此刻更是一挥手:爱卿平身,坐下说话。

杨素并因此受赐钱百万,锦绢三千段。

自此以后,皇上和皇后每年开春后,都要来到舒适非常的仁寿宫,一住就是好几个月,直到秋高气爽为止。

最长的一次是在开皇十九年(599年),一直从二月住到第二年九月。

天子以天下养,这当然不是什么大事,但也清楚地表明,以勤政节俭著称的大隋开国皇上和他的皇后一起,已经性情大变耽于安乐喜欢享受浮华生活了。

而且还喜欢专权揽权,越到老年越是这样,大权小权人权物权,全都紧抓不放。

更何况皇上本身就敏感多疑呢?

敏感多疑的另一面又表现为对所谓祥瑞之兆的喜欢和迷信。

那时候还不是太子的晋王杨广呈献一只象征长寿的毛龟,就能让他开心不止。

晋王杨广再率百官上表请求封禅,当然更是深得父皇喜欢。

在仁寿宫静养之时,山间跑出鹿群,一直来到宫门前徘徊不去。

仁寿宫本来就在山中,山中又不乏野鹿,此景就算少见吧,也并不太过稀奇。但深知皇上脾气的百官哪里肯放过这送上门的拍马屁的良机,纷纷上表庆贺。

皇上自己也兴奋不已下诏称庆:

“朕自受灵命抚临天下,遵行圣教,务存爱育,由王公等用心助朕宣扬圣法,所以山野之鹿今遂来驯。”

骄矜如此,开皇末年的政坛和朝局可想而知。

更何况现在还又改“开皇”为“仁寿”了。

历代王朝之兴衰:上卷第五章.一(7)

|初唐-323窟-南壁-隋文帝为祈雨问旱迎昙延法师|

为了真的能求仁得仁、求寿得寿,皇上还要在那一年里向国中广送佛骨舍利,作为必要的铺垫和准备,他还先进行了一系列热身动作。

——在宣布改元的元旦朝会上,同时宣布大赦天下和任命杨素为尚书左仆射,取代被罢免的高颎。起用苏威复任尚书右仆射,改封新太子之长子河南王杨昭为晋王,任内史令、兼左卫大将军。

——专门就阵亡将士造墓祭祀发布诏书,着意强调开皇初年就提出的以孝治国的方略:“君子立身,虽云百行,唯诚与孝,最为其首”,虽说是老调重弹,但也不乏凛凛然的肃杀之气。

惯于看风使舵的御用文人开始纷纷出动,借着皇上六十大寿的说辞,开始了新一轮的粉饰太平神化皇帝运动,最先跳出来的是袁充和王劭。

袁充将皇帝的生平与阴阳律吕排比详参,发现两者竟有六十多处相合,赶忙向皇帝报喜:“皇帝载诞之初,非止神光瑞气,嘉祥应感,至于本命行年,生月生日,并与天地日月、阴阳律吕运转相符,表里合会。此诞圣之异,宝历之元。今与物更新,改元仁寿,岁月日子,还共诞圣之时并同,明合天地之心,得仁寿之理。故知洪基长算,永乐无穷。”

如此吹捧,皇上自然是龙颜大悦,厚加赏赐。

那个叫王劭的比他还能吹。

王劭此人不仅能圆梦测字,还擅长引经据典诠释图谶。他把皇上的生平事迹与道家经书细加对照诸条道来,竟如天衣无缝丝丝入扣,仿佛这些经书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验证大隋开国皇上真是天神下凡。

至于那两块因纹理怪异被当做祥瑞进呈以邀赏的石头,更是被他指指点点告诉皇上,这是天神地祇,那是风师雨伯,还有皇上本人如何面南而坐,“杨”字如何排在“万年”之前,“隋”字恰巧又与“吉”字相并,正是长久吉庆之兆也!

如此口吐莲花点石成金不算,他还把石头上的纹理组成文字,做诗二百八十首奏呈。

如此祥瑞纷呈颂歌盈耳,皇上就是想不认为自己是神仙都不容易!

时间越来越临近皇上六月十三的诞辰,他先是在十天前派遣多位使者去各地巡省风俗,访察政绩,然后就在自己诞辰的那天,宣布废除中央及地方学校,只在朝廷最高学府保留七十二名学生。

也就是在那一天,一直自诩为护法神王的皇上,为庆祝自己诞辰而特意举行的向全国颁送佛骨舍利的压轴好戏,终于闪亮登场了。

历代王朝之兴衰:上卷第五章.一(8)

|始建于仁寿元年的宝轮寺塔,初为木塔,重建为砖塔。因塔内回声类似蛤蟆叫声,俗称“蛤蟆塔”|

根据皇上在那一天所颁诏书的指示,这场声势浩大的敬佛运动,不仅各地要起造舍利塔,也要由僧尼做够七日道场,并设斋会,所需费用,由百姓自愿“布施”,但“不得过十文”,不足者由官仓支出。

六十年前降临人间的护法金刚,终于凭借手中无人制约的权力,完成了自己的人间使命,同时也就为自己周身上下涂抹上一层来自上天的七彩神光!

那次颁赐舍利的范围并不仅限于国中,“高丽、百济,新罗三国使者将还,各请一舍利于本国起塔供养,诏并许之”。

历代王朝之兴衰:上卷第五章.一(9)

历代王朝之兴衰:上卷第五章.一(10)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