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代练树标杆,以赛代练与以考代学
以赛代练树标杆,以赛代练与以考代学近年来,学校的考试是越来越多了。老师频繁祭出考试这个“法宝”,甚至于让学生应接不暇。除了原来的期中期末之外,还有月考乃至周考,甚至是随堂测,有一些学校提出的口号是“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各种练习篇子满天飞。 “以赛代练”从体育竞技的角度出发,确实有很强的科学道理在里面,所以,相当程度上值得提倡和鼓励。当然,凡是有度,只有“赛”没有“练”也不行,日常还要踏踏实实地训练,这样在“赛”的时候,才有可能把“练”的成果拿出来。 那么,如果体育竞技中的这个被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搬到学校中来,在学校中“以考代学”行不行呢?
在体育竞技领域,最近这些年,“以赛代练”这个词挺火。
以前是注重拼命训练,但比赛偏少,临场应对能力不足。队员到了真正的比赛一上场,就很难应对各种突发的状况。以赛代练,可以培养队员适应大赛的心理,也可以通过比赛找出不足,看到差距,尽快调整和改进。
“以赛代练”从体育竞技的角度出发,确实有很强的科学道理在里面,所以,相当程度上值得提倡和鼓励。当然,凡是有度,只有“赛”没有“练”也不行,日常还要踏踏实实地训练,这样在“赛”的时候,才有可能把“练”的成果拿出来。
那么,如果体育竞技中的这个被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搬到学校中来,在学校中“以考代学”行不行呢?
近年来,学校的考试是越来越多了。老师频繁祭出考试这个“法宝”,甚至于让学生应接不暇。除了原来的期中期末之外,还有月考乃至周考,甚至是随堂测,有一些学校提出的口号是“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各种练习篇子满天飞。
这种考试不断,甚至于“以考代学”,或者更准确说是“以考促学”,以考试作为主轴抓一切的学校教育方式,也算是教育领域中的一种“以赛代练”吧。
既然有考试,学生就要为了每一次考试准备,甚至于连一个期中考试,也要在班级板报中打出倒计时的牌子来。“备战期中考试,距离期中考试还有××天!”,一种大战在即,满眼硝烟的味道。
不仅仅学生要准备,老师也要准备,要给学生提供各种复习备考的资料,诸如,考试范围,考试练习,考试指导等等。
那这种“以考代学”或者“以考促学”的效果如何呢?关于效果的评定可能每个人站的角度不同,所得出来的结论也不同。
有些老师,会觉得有些学生不考就不学,考还能学一点儿,至少有一定促进作用。
有些老师,会认为通过频繁的考试,能够促进落实,把成绩搞上去了,自然是效果良好。
也有一些老师,包括我在内,会觉得这样干是有问题的。
如果说初高三,做一些集中的复习,一定程度上,还能让人理解。毕竟到了一锤定音的时候,需要精雕细琢,通过训练,通过考试更上层楼。但如果不是初高三,非毕业年级也要这样干,也要频繁地考试,是不是有一点儿过了呢?
在五六十年代,竞技体育领域有一个非常有名的训练原则,叫“三从一大”,即“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训练”。这个训练原则最早由中国体育界于1964年在学习郭兴福式教学法的过程中提出,在中国早期竞技体育的发展中起到了很大作用。在早些年,我国的很多世界冠军就是在“三从一大”思想指导下获得的。
但是,近些年来,许多体育界人士要求对该训练法进行反思,希望能将科学训练法与之结合。有一些运动员,包括很多著名运动员,因为“三从一大”,造成了影响职业生涯的不可逆转的伤病,不得不退役。有一些运动队,过度训练,造成伤兵满营,竞技水平下降得很厉害。
在学习领域,我们还习惯于以革命时期的口号来鼓劲,要“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更大的胜利。”还习惯于以一些已经过时的,或者至少需要改进的思想模式来指导学生学习,这样是不行的,需要与时俱进。
“以考代学”或者“以考促学”在短期内可以有较好的效果,但从长期来看,会造成很多不良后果。
不断地过多的考试,会完全打乱正常的学习节奏,把日常本应该更为系统,更为深入的学习,变得碎片化。
考试毕竟范围是有限的,难度也是有限的,如果只是针对这有限的范围学习,针对特定的难度学习,就必然妨碍学习过程中的扩展和深入。
考试频次大幅增加,会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习者的急功近利心态。变成了“考什么学什么,不考就不学。”认为只有考的,才是有用的,不考的就是没有用的。这样的简单的二分法,使得学生在学习时候条块分割,对不考试的科目不重视,对不考试的内容不重视。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体现对学科的重视程度,诸如音体美等原来不考试的学科,现在也要逐步进入考试,计入成绩。结果变成了“不考则不学,一考就变态学”。更进一步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完全偏离了真正应有的学习路径。
考试过多,过分强调动机,反而会使得学习效率大幅下降。心理学中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值得关注。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Yerks_Dodson Law)表明,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研究还发现,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也就是说,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这就是著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事实上,学习本身,属于高智力的活动,并不应该过分强化动机。学习过程中,动机的过分强化,并不能真正提高效率,反而会降低效率。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从考试角度来说,没有学生不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都知道“说”通“悦”,意思是,学习并且不断实践,不是很快乐的事情吗?但是,换一个角度,大多数人的真实感受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苦乎”,而不是“不亦说乎”,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这个学习中的“悦”是在对未知领域的不断探究中获得,要在探究中发现学习的乐趣。而大量的考试,过度的训练,必然会磨蚀对未知领域探索的精力和热情,停留在已知的简单重复上,怎么能不苦呢?
体育竞技领域中的一些思想在体育竞技领域有效,但照搬到学习领域就不一定真正有效。因为两者毕竟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既然学校是在抓教育,是在抓学习,那就要干符合教育规律的事,符合学习规律的事情。而不能打着抓教育,抓学习的旗号,去干违背教育规律,违背学习规律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