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春游踏青散文:乡情散文春来咏柳

春游踏青散文:乡情散文春来咏柳但如果你见了生长在大漠荒壁上的柳树,你更会为它们那顽强的生命和英勇无畏的精神而震撼。从兰州的黄河两岸一路往西,穿越古老的丝绸之路穿越河西走廊,直到新疆的天山南北,绵延数千里,横跨几个气温带,但一路都生长着一棵棵挺拔高大的柳树。它们不似江南的柔柳依依,也不如济南的柳如冠盖,它们像塞外的黄沙一样,粗犷而坚韧。古诗曰“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但就在位于敦煌境内的似一坨硕大土丘样的玉门关附近,仍有生长旺盛的一株株柳树挺立在沙漠中,它们便是清末明臣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时沿途栽下的,人称“左公柳”。左公柳失了柔弱的身条,多了坚硬的精神,100多年前那一批来自南方的湖湘子弟,在千里戈壁上种下的片片细柳,如今已长成参天的大树,不但见证了新疆土地的失而复得,更在见证着祖国的繁荣强盛。我看过西湖苏堤上纤枝轻扬的新柳,一派如烟似水的轻柔,那真是“西湖景致六吊桥,一株杨柳一株桃”。我见过大明湖边的姿态潇洒

春游踏青散文:乡情散文春来咏柳(1)

乡情散文:春来咏柳

文:张宗龙

在我国广袤而神奇的大地上,无论是在现代化的都市里、还是在乡野味的村庄中,城市的公园里、小区里、行道旁,亦或乡村的河湖边、水沟边、地头上,甚至在西北的高原上、戈壁滩、雪山下,到处都能见到柳树的身影。它是多么普通寻常,随处可见到让你熟视无睹;它又是那么的生命倔强,足迹遍布在荒漠僻壤。你认真栽培,它们会像少女一样婀娜多姿风情万种,你不管不问,它们也会如硬汉一样随遇而生顽强成长。

在我国的诸多树种中,柳树是极普通的,它不如桃花妖妖、也不似梨树艳艳,它没有杏树妩媚、也不如樱花迷人,它不象任何果树那样让人万般宠爱、更不似名贵树种似的使人趋之若鹜。它们没有挺拔的身姿、也没有迷人的造型,在春天的万花丛中,它们只是绿色的陪衬;在秋天的累硕果前,它们唯有低调的黄叶。它们默默无闻,从发芽到落叶;其实它们也养花,只是容易遭人厌烦,但它们从不在乎,依旧在春风里肆意飞舞,任由风儿带它们飞向远方。

但柳树是最早拥抱春天的,在早春乍暖仍寒的季节,没有人关注、没有人理睬,它们一夜之间便绿了枝头,长长的发梢被春风染翠,羞涩地向仍穿着厚重棉衣的人们报春。看吧,小区里新栽的嫩柳树昨天还一幅未睡醒的样子,第二天一早便朦胧了人们的双眼,那种淡黄的绿色,似有非无、亦真亦幻。瞧吧,黄河边生长百年的老柳树仿佛猛然打了个激灵,一眨眼就绿了一河浑水,谁也说不清它是哪一天的哪个时辰醒过来的,你甚至都没看到它打个哈欠,黄河便由西向东被一片嫩绿覆盖了。

小时候在我们老家,柳树也是遍地都是。村子里的二道河子两旁、小池塘的四周、村外小河的两岸,大大小小的柳树都尽情生长着。“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话用在我们村是最贴切的,我们那儿的柳树大都是野生的,没人有意去栽,也没人专职伺弄,或者只是有好事的孩子折一枝玩完顺手插在泥中,不几年它们便长成大树。在一个个春光明媚的午后,我们跑到柳树林里,折下柔软的细柳枝,做成草帽戴在头上,一股淡淡的柳叶香让人陶醉,冲杀的劲头更足了。很多男孩子把稍粗的柳枝用刀削断,左拧几下右拧几下,里边那白色的枝干便离开了树皮,剩在手上的便是心爱的柳哨,能吹出优美的旋律,引来女孩子一片羡慕的眼神。

人们形容春天常常说花红柳绿,花红固然让人迷恋,其实柳绿更让人神往。初春的柳枝是最美的,它们像一个个经过专业老师培训的舞蹈家,在河边如镜的河水上翩翩起舞、柔柔练功,柔媚的身姿直荡的人也心生涟漪。有诗云“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那轻轻随春风摇摆的绿丝条,拂着人的脸也挠着人的心。两只可爱的黄骊在翠柳间温存嬉戏,把柳丝儿当成了它们的红幔帐,而更远处柳梢上的风筝在不停地盘旋,正温柔地看着这一幕难得的景致。这时如果来一场如丝如发的春夜细雨,涤荡了柳叶上的微尘和柳枝上的细垢,那种清新、那种艳绿、那种风骚,真的是文人墨客无法抒写、国画大师无法描摹,只有身在柳中才能感受柳的风韵了。

我看过西湖苏堤上纤枝轻扬的新柳,一派如烟似水的轻柔,那真是“西湖景致六吊桥,一株杨柳一株桃”。我见过大明湖边的姿态潇洒的夏柳,柔条依依拂水的风致,给炎炎的夏日带来浓绿的清凉,好一个“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试想,那江南岸的西湖、那黄河北的大明湖,如果少了柳树的身影,该是多么的单调与黯然。湖边的柳树似魔似仙,绕在湖边催生阵阵轻烟,使明净的水多了灵气,使深邃的湖多了仙气。

但如果你见了生长在大漠荒壁上的柳树,你更会为它们那顽强的生命和英勇无畏的精神而震撼。从兰州的黄河两岸一路往西,穿越古老的丝绸之路穿越河西走廊,直到新疆的天山南北,绵延数千里,横跨几个气温带,但一路都生长着一棵棵挺拔高大的柳树。它们不似江南的柔柳依依,也不如济南的柳如冠盖,它们像塞外的黄沙一样,粗犷而坚韧。古诗曰“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但就在位于敦煌境内的似一坨硕大土丘样的玉门关附近,仍有生长旺盛的一株株柳树挺立在沙漠中,它们便是清末明臣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时沿途栽下的,人称“左公柳”。左公柳失了柔弱的身条,多了坚硬的精神,100多年前那一批来自南方的湖湘子弟,在千里戈壁上种下的片片细柳,如今已长成参天的大树,不但见证了新疆土地的失而复得,更在见证着祖国的繁荣强盛。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写柳咏柳、多少诗词佳作为柳而作,他们赞叹柳的风姿、描写柳的风韵、题记柳的风情、赞美柳的风骨。而柳树最大的特点就是生命力顽强、适应力宽广,它们枝干挺立,而枝条倒垂,多么象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温柔含蓄、柔中带刚。它们早春即绿,却不与花争宠,多么像我们国人的品格,生机盎盎、谦虚低调。它们种在水边可涵养水份、栽在沙中可保持水土、长在公园可美化环境、活在庭院可绿化家园。它们从不挑环境,从不嫌地段,湿寒旱干盐碱滩、平原沃野小河边,哪儿都能发芽成活,哪儿都能茁壮成材。

而平常人家喜欢柳树,则是因为柳树不仅仅是好看不中用的花瓶,更是能带给人们实惠的真材实料。它们的枝条可以特殊处理后当作盖房的椽子,不翘不裂不生虫,在甘肃一些地方当地人常常只取枝条而留主干,以供人们重复使用。它们的枝干可长至几人合抱粗,更是人们不可缺少的木材,可以打家具。它们的树皮可造纸、柳絮可填充枕头、根须可去除风湿。而它们的读音更是极具美好寓意,因“柳”与“留”同音,所以古人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诗词,用离别赠柳、折柳相送来表达难分难离、依依不舍的心意。可以说,柳树的音、形、材、根,都为我们留下了难以割舍的情怀,才引来人们如此地赞叹。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