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有法全文阅读,书法小辞典续
书法有法全文阅读,书法小辞典续摹法 即摹书之法,是学书练字的基本功。宋姜白石《续书谐》中说;“初学书者,不得不摹,亦以节度其手,易于成就。"基本摹法包括三种:描红,写影格,双钩廓填。摹帖 也叫“写仿影”、 写影格”、“描影”或“映写”。是初学阶段经常采用的一种习字方法。就是把字帖放在下面,蒙上一层透明纸,照帖摹写。摹帖不但能学到每一笔画的写法和整个字的结构法则,也能尽快地掌握字帖风格特点。摹写 也叫“描摹”。泛指照着字样子写,为学书的第一步。其步骤方法:一是照着印好的红模字直接描写,也叫不“描红";二是用薄纸蒙在字帖上隔纸描写,也称“写影格”;三是用双钩法把字的轮廓勾描出来,也称“空心字”,然后用墨填写,把空心写满。摹写是临写前的预备训练,一般书家认为,经过三至四个月的练习即可进入临写阶段。摹印(1)秦书八体之一。是把小篆稍加变化,专用于印玺的一种字体。属因事生变的篆书。(2)指摹写书画等并印刷。摹刻
北宋嘉祐5年 蔡襄撰并書原刻 民国拓本 并書一:尺寸141.18*268.89厘米(局部)
北宋嘉祐5年 蔡襄撰并書原刻 民国拓本 并書一:尺寸141.18*268.89厘米(局部)
(一)
摹本 见“搨本”条。
摹写 也叫“描摹”。泛指照着字样子写,为学书的第一步。其步骤方法:一是照着印好的红模字直接描写,也叫不“描红";二是用薄纸蒙在字帖上隔纸描写,也称“写影格”;三是用双钩法把字的轮廓勾描出来,也称“空心字”,然后用墨填写,把空心写满。摹写是临写前的预备训练,一般书家认为,经过三至四个月的练习即可进入临写阶段。
摹印(1)秦书八体之一。是把小篆稍加变化,专用于印玺的一种字体。属因事生变的篆书。(2)指摹写书画等并印刷。
摹刻 摹写书画并雕刻。
摹帖 也叫“写仿影”、 写影格”、“描影”或“映写”。是初学阶段经常采用的一种习字方法。就是把字帖放在下面,蒙上一层透明纸,照帖摹写。摹帖不但能学到每一笔画的写法和整个字的结构法则,也能尽快地掌握字帖风格特点。
摹法 即摹书之法,是学书练字的基本功。宋姜白石《续书谐》中说;“初学书者,不得不摹,亦以节度其手,易于成就。"基本摹法包括三种:描红,写影格,双钩廓填。
蔡邕(133—192)东汉文学家、书法家。字伯喈。陈留圉县(今河南省杞县南)人。曾为议郎、侍御史,官左中郎将,封为高阳乡候。王允诛董卓,收邕入狱,死于狱中。蔡邕博才多学,擅长篆、隶书,尤以隶书为最。其结构严整,点划俯仰,变化多姿,时有“体法百变”之称。南朝梁武帝《古今书人优劣评》中说:“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如有神力。”相传蔡邕于鸿都门见工匠以帚写字,迁想妙得,创“飞白书”。由于名重当世,后人崇尚其书。汉末不少碑刻传为蔡邕所书,较为信者有《鸿都石经》、《范巨卿碑》等。
蔡襄(1012—1067)北宋书法家,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任翰林学士,官至端明殿学士。谥号忠惠,故人称‘蔡端明”或“蔡忠惠”。精书,诸体无不如意。始学周越书,变体出于颜真卿,并取法晋人,其行书柔和文静,被时人列为第一;正楷端重沉着,草书参用飞护白法,动迁精绝。宋苏轼对蔡襄书法最为推崇,赞誉“蔡君谟为近世第一。”蔡襄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合称为“宋四家”,为宋书法艺术四大巨擘之一。传世石刻有《诗刻》、《蔡君谟法帖》、《万安桥记》等。
模书 见“描红”条。
榜书 榜,古称“署”,指宫殿门额、匾额,也指张榜、出告补科示,因都用大字书写,通称为“榜书”、“膀书”、“题榜书”,古称为“署书”,也叫“擘窠大字"、“魁字"。旧时各体大字都可称为"榜书",现一般是指正楷极大字(数寸至径丈)。榜书犹为难写,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中说:“惟榜书极难,真所谓非精笔佳纸,晴天爽气,不能为书。"
撇法 撇为汉字构成基本笔画之一。“永字八法”中称为”掠”,习常称"撇”。异势形式多种。撇与捺为字之手足,伸缩异度,变化多端。撇的基本写法:(1)起笔逆锋向上; (2)转笔下顿;(3)向左行笔;(4)撇出成尖角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