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因为什么杀韩非?害死韩非的心路历程
李斯因为什么杀韩非?害死韩非的心路历程李斯赶忙对秦王说,这个书是韩国的公子韩非写的。秦王大惊,秦国正准备对韩国用兵,如果此人为韩王所用,岂不是秦国之祸?秦王偶读韩非书,一下就被他书中尖锐的观点和深邃的智慧还有精深的学识所迷,叹服道:“要是这辈子我能够与这个人一起携手出游,便死而无憾了”。李斯在做粮仓的管理人员时,一次去上厕所,看见在厕所偷粪便吃的老鼠猥琐瘦弱,一见有人来就惊慌逃窜;反观粮仓中的老鼠,吃的肥胖壮硕,而且根本不怕人,还有地方遮风挡雨,悠然度日。于是他感慨万千,觉得虽然同样是老鼠,但是因为所处的环境不同,所以命运就千差万别。从此,在他的内心中奠定了硕鼠这样一个人生价值观,他认为,人的命运关键在于环境,你将要得到什么命运取决于你处在哪个位置。李斯开悟之后,辞掉了库管这个工作,开始专心读书、发愤图强,师从性无善恶论的祖师爷荀子,其目的就是要为自己奋斗一个好的位置。所谓天道酬勤,有志者事竟成,李斯学成之后,到了秦国,在权相
李斯这个人,在他谱写的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一直是一个矛盾的存在。他是儒家才俊,却在秦国发迹之后,主张焚书坑儒,独尊法家。但是又容不下法家翘楚韩非,而设计将其害死。
他能够进入始皇帝的法眼,成为秦国权相,为秦国横扫六合出谋划策,不可谓不是厉害角色,却玩不过太监赵高,不但一直被赵高牵着鼻子走,最后还被卸磨杀驴,被赵高给腰斩处死。
李斯到底是君子还是小人?是能臣还是庸才?其余都是后话,本文先来说说李斯害死韩非这件事的心路历程。
李斯
李斯开悟李斯在做粮仓的管理人员时,一次去上厕所,看见在厕所偷粪便吃的老鼠猥琐瘦弱,一见有人来就惊慌逃窜;反观粮仓中的老鼠,吃的肥胖壮硕,而且根本不怕人,还有地方遮风挡雨,悠然度日。于是他感慨万千,觉得虽然同样是老鼠,但是因为所处的环境不同,所以命运就千差万别。
从此,在他的内心中奠定了硕鼠这样一个人生价值观,他认为,人的命运关键在于环境,你将要得到什么命运取决于你处在哪个位置。李斯开悟之后,辞掉了库管这个工作,开始专心读书、发愤图强,师从性无善恶论的祖师爷荀子,其目的就是要为自己奋斗一个好的位置。
所谓天道酬勤,有志者事竟成,李斯学成之后,到了秦国,在权相吕不韦帐下做了一个郎官。后来凭借自己的学问和本事,再加之善于揣摩上意,一路升迁,很快就做到了丞相的位置,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极尽尊荣。
害死韩非秦王偶读韩非书,一下就被他书中尖锐的观点和深邃的智慧还有精深的学识所迷,叹服道:“要是这辈子我能够与这个人一起携手出游,便死而无憾了”。
李斯赶忙对秦王说,这个书是韩国的公子韩非写的。秦王大惊,秦国正准备对韩国用兵,如果此人为韩王所用,岂不是秦国之祸?
正好韩王害怕秦国攻韩,就派韩非为使,给秦国实施“弱秦”之计,韩非见到秦王之后,也发现秦王是一名奋发有为之主,秦王对其惺惺相惜,有意邀请他在秦国效力。但是韩非原本是韩国王族公子,因为不被韩王所用一直郁闷不已。所用他虽然对韩国不满,却也不愿意助强秦灭韩国,艰拒不受。
秦王无奈,本打算放他回去,李斯进言,此人回韩国,就是放虎归山,他本来就是韩国世族公子,哪有不帮韩国对付秦国的道理?如能为我所用,自然极好,倘若不能,就应该永绝后患。
秦王一想也有道理,就让李斯处置。于是李斯将韩非下狱,在食物中下毒毒死了韩非。秦王事后惜才后悔,可惜韩非已经死了,只好作罢。
《史记》第六十三卷《老子韩非列传》:李斯、姚贾害之,毁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
韩非
李斯谋害韩非并非嫉贤妒能后人说李斯嫉妒韩非之才,害怕他抢了自己饭碗将他害死,其实这种猜测确实有些违背事实。李斯作为秦王的谋士,自然事事都要为秦国谋划。就算他不是出自真心,就为了挣表现也不得不殚精竭虑。
劝说秦王嬴政灭诸侯、成帝业,就是他的主意,为了实现他的抱负,他也得一心为秦王谋划。韩非确实是一个大才,起码就他对法家的研究水平,应该是可以超越商鞅的。读过《韩非子》的人就知道,韩非对法家的法、术、势深入研究总结了五十五篇,可谓是法家学说百科全书。
当年商鞅也不过就是精研了法这一个分项,就换来了秦国的强国富民、大出天下。倘若商鞅要是把法、术、势都研究透了,说不准秦国都是他的了(开玩笑,这不符合商鞅人设和品性)。最起码,商鞅不至于落得个车裂惨死不得善终的可悲下场。
如果韩非回到韩国,韩王在危急时刻死马当作活马医,回心转意重用了韩非,岂不就会成为秦国强敌?既然韩非不愿意为秦所用,最稳妥的法子,确实还是处死了的好。
所以,李斯弄死韩非,窃以为,绝非嫉贤妒能。倘若他真是嫉贤妒能,也就不会主动向秦王举荐了。他是害怕韩非有朝一日成为秦国、或者说是自己的对手,为绝后患,才定下了害死韩非的毒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