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李斯和韩非谁强:同门师兄弟之间的争斗

李斯和韩非谁强:同门师兄弟之间的争斗嬴政想要获取人才,这无可厚非,可是这个举动却让秦国的宰相李斯“酸了”。李斯和韩非都是法家思想的实践者,韩非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会威胁到李斯的地位。于是,嬴政开始向秦国发起进攻,并要求韩国将韩非送到秦国。韩国迫于秦国的威压,当然只能答应了。韩非是韩国国君的儿子,韩国在战国七国之中是最弱小的一个国家。韩非从荀子那里学成归国,一心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韩国强大起来。但是韩国国君根本不重视韩非的才能,韩非悲愤抑郁之下连续创作了好几本法家书籍,通过创作表达了自己的法家思想。这些书籍开始四处流传,最后连秦国的国君嬴政也看到了韩非的著作。嬴政很欣赏韩非的才华,希望能够得到他,为自己所用。

秦朝时出现出了各种各样的思想流派,人们管这些思想流派称作是“诸子百家”。其中比较有名的流派有儒家、道家、法家等等。

说起法家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韩非。和他生活在同一时期,将法家思想发挥到极致的就是秦国的宰相李斯。

说起李斯和韩非两个人,都曾经在荀子的门下学习,但他们并没有继承儒家思想,反而成为了法家思想的实践者。

李斯和韩非谁强:同门师兄弟之间的争斗(1)

可是作为同门师兄弟,韩非和李斯不仅没有互帮互助,反而开始自相残杀。韩非正是死在了李斯的迫害之下。难道真的是一山不容二虎吗?李斯为什么就这么容不下韩非呢?

李斯与韩非的“宫斗戏”

韩非是韩国国君的儿子,韩国在战国七国之中是最弱小的一个国家。韩非从荀子那里学成归国,一心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韩国强大起来。

但是韩国国君根本不重视韩非的才能,韩非悲愤抑郁之下连续创作了好几本法家书籍,通过创作表达了自己的法家思想。

李斯和韩非谁强:同门师兄弟之间的争斗(2)

这些书籍开始四处流传,最后连秦国的国君嬴政也看到了韩非的著作。嬴政很欣赏韩非的才华,希望能够得到他,为自己所用。

于是,嬴政开始向秦国发起进攻,并要求韩国将韩非送到秦国。韩国迫于秦国的威压,当然只能答应了。

嬴政想要获取人才,这无可厚非,可是这个举动却让秦国的宰相李斯“酸了”。李斯和韩非都是法家思想的实践者,韩非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会威胁到李斯的地位。

李斯和韩非谁强:同门师兄弟之间的争斗(3)

嬴政为了得到韩非不惜攻打一个国家,李斯担心如果韩非继续活着,很有可能会取代自己的位置。

李斯联合秦国其他臣子一起谗言韩非,使韩非入狱。韩非几次请求,希望能再见嬴政一面,都没有成功。李斯就为韩非送去了一杯毒药,送走了韩非。

如果忽略掉李斯和韩非的性别,两个人之间的争斗堪比是一场宫斗戏。李斯容不下韩非,其实是忌惮他的才能,害怕嬴政重用韩非,所以才迫不及待处置了韩非。

李斯和韩非谁强:同门师兄弟之间的争斗(4)

当然李斯和韩非之间的矛盾也不仅仅是这些。

一山不容二虎

秦始皇想要统一六国,李斯向嬴政献计“韩国弱,应该先攻打韩国,借韩国向其他国家立威”。秦始皇完全同意李斯的说法。

可是韩非来到秦国以后却提出了不一样的建议。韩非是韩国人,想保全自己的国家,他向嬴政提出“先打赵国,再打韩国”的建议。

李斯和韩非谁强:同门师兄弟之间的争斗(5)

也是韩非的这一句话,使他走上了李斯心中的“死亡名单”。李斯之所以留在秦国,就是希望能够借助自己的才华,让自己飞黄腾达。韩非的存在会阻挡李斯的晋升。

韩非所提出的建议与李斯刚好是对立的,这就等同于韩非走到了李斯的对立面。李斯怎么会允许韩非留在秦国呢?

除此之外,李斯与韩非都是学习法家思想的。韩非在韩国没得到重用,所以他将自己的思想用文字记载了下来。

李斯和韩非谁强:同门师兄弟之间的争斗(6)

李斯虽然没有什么相关的法家书籍,可是他一直陪伴在嬴政身边,他将自己学习到的法家思想都传递给了嬴政,将法家思想发挥到了极致。

虽然两个人都学习法家思想,但是两个人的思维方式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意见不一致,更容易衍生出矛盾和冲突。韩非和李斯注定是敌人,无法成为朋友。

李斯和韩非谁强:同门师兄弟之间的争斗(7)

这也就是一山不容二虎,李斯和韩非只能有一个留在嬴政身边。韩非是初来乍到,没有什么势力,所以很容易的就被李斯打败了。

注:很难说清法家思想是什么,简单而言,法家思想就是讲究用法来治理国家,约束民众。李斯学习的法家思想就是帮助帝王治理国家的思想。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