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数西算中卫数据中心选址:10大数字中心集群
东数西算中卫数据中心选址:10大数字中心集群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孙伟表示,要像「南水北调」、「西电东送」一样,充分发挥我国体制机制优势,从全国角度一体化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源使用效率。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介绍:「东数西算」中的「数」指的是数据,「算」指的是算力,即对数据的处理能力。至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放出了一张详细的信息图,对这一算力领域的国家级工程进行了系统解读。图片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
编辑:David 时光
【新智元导读】信息时代,算力就是生产力。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联合发出通知,「东数西算」国家级系统工程全面启动!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这些耳熟能详的国家级系统工程,造福了全国数以亿计的人。
经过长期规划和筹备,信息和计算领域的国家级系统工程——「东数西算」全面启动!
「东数西算」国家级系统工程全面启动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
至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放出了一张详细的信息图,对这一算力领域的国家级工程进行了系统解读。
图片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
什么是「东数西算」?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介绍:「东数西算」中的「数」指的是数据,「算」指的是算力,即对数据的处理能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孙伟表示,要像「南水北调」、「西电东送」一样,充分发挥我国体制机制优势,从全国角度一体化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源使用效率。
据介绍,「东数西算」就是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
简单地说,就是让西部的算力资源更充分地支撑东部数据的运算,更好为数字化发展赋能。
从全国布局来看,「东数西算」工程共设立8个枢纽和10个集群。在每个算力枢纽内,都规划设立了1至2个数据中心集群。算力枢纽和集群的关系,类似于交通枢纽和客运车站。
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分别为:内蒙古枢纽、宁夏枢纽、甘肃枢纽、成渝枢纽、贵州枢纽、京津冀枢纽、长三角枢纽和粤港澳枢纽。
围绕这8个国家算力枢纽,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分别是张家口集群、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集群、芜湖集群、韶关集群、天府集群、重庆集群、贵安集群、和林格尔集群、庆阳集群、中卫集群。
为什么要实施「东数西算」?目前,我国数据的中心大多分布在东部地区,在土地、能源等资源紧张的形势下,再加上数据中心的能耗较高,在东部大规模发展数据中心难以为继。而西部地区资源充裕,特别是可再生能源丰富,具备发展数据中心、承接东部算力需求的潜力。
孙伟表示,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推动数据中心合理布局、优化供需、绿色集约和互联互通,有利于提升国家整体算力水平,实现算力的规模化和集约化;有利于促进绿色发展,就近消纳西部绿色能源,持续优化数据中心能源使用效率。
孙伟介绍说,我国将根据算力需求,促进数据中心由东向西梯次布局、统筹发展;推动实现「东数西算」循序渐进、快速迭代。
目前,算力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力,成为全球战略竞争的新焦点。
截至目前,我国数据中心规模已达500万标准机架,算力达到130EFLOPS(每秒一万三千亿亿次浮点运算)。
随着数字技术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全面持续渗透,全社会对算力需求十分迫切,预计每年仍将以2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算力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加快推动算力建设,将有效激发数据要素创新活力,加速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程,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哪些数据要「东数西算」?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一些对于后台加工、离线分析、存储备份等对网络要求不高的业务,可率先向西部转移。」
同时,受限于网络长距离传输造成的时延,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等因素影响,一些对网络要求较高的业务,比如工业互联网、灾害预警、远程医疗、人工智能推理等,可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东部枢纽布局,枢纽内部要重点推动数据中心从一线城市向周边转移。
国家发展改革委强调,要坚决避免数据中心盲目发展,在起步阶段尤其要明确绿色节能、上架率等发展目标。
比如,集群内数据中心的平均上架率至少要达到65%以上,未来将结合发展情况,不断优化完善布局,适时扩大集群边界或增加集群,论证新设算力枢纽,实现统筹有序、健康发展。
「西算」:利用自然条件,更加平衡发展近日,国家发改委联合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已批复同意在内蒙古、贵州、甘肃和宁夏等4个节点启动建设国家枢纽节点,本文选取贵州和内蒙古,介绍其「西算」情况。
贵州:自然条件优越,大力打造数据中心早在2014年,贵州精准把握产业发展大势,发展大数据产业,赶上数字经济大潮。
在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政策优势的引导下,贵州不仅建设了我国的大数据中心(灾备),众多科技企业的大数据项目也纷纷落户贵州,包括苹果、英特尔、微软等世界知名企业和华为、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我国大数据互联网企业。
贵州,属我国西南内部腹地,地处云贵高原,喀斯特岩溶地貌发育明显,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央视那句「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萦绕耳畔。
这样的自然条件,无论发展农业还是工业,都形成了天然屏障。如今,贵州早已不是「穷山恶水出刁民」,而是紧跟国家科技创新的步伐,打造国家「大数据中心」,成了时代的弄潮儿。
因此,贵州名片中,除了茅台,还有大数据。
所谓数据中心,就是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中,用于传递、加速、展示、计算、存储数据,科技企业的数据中心建设面临3大挑战:冷却、电力和安全。
贵州得天独厚的水文气候和地质山体,发展数字经济简直可遇不可求,对于贵州来说,这3大挑战立即变成了3大优势。
贵州的气候环境非常适宜建造服务器网络,能够一年四季帮助服务器散发热量,降低服务器散热成本,这是贵州大数据中心建设的重要条件之一。
贵州空气洁净无污染,有利于风扇散热和电路板保持洁净,简单来说,其关机清灰可以几年才做一次,这是贵州大数据中心建设的重要条件之二。
贵州河流众多,地形落差,大型水电工程集中,保证了贵州电力资源供应,电价便宜,为大数据中心提供了有力的能源支持,这是贵州大数据中心建设的重要条件之三。
据华为公司统计,在贵州建造大数据中心,比在全国其他地区平均每年要节省6亿多元电费。
在全国各省GDP排名中,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贵州从2000年的第27位,上升至去年的22位,而在2020年更是挤进了第20位,这个进步的发生与其数字经济带动息息相关。
内蒙古:利用清洁能源,发展绿色数字经济「东数西算」可以解决东部地区能耗指标紧张、电力成本高、大规模数据中心开发空间受限等问题,同时,有效利用西部清洁能源、可利用荒地、可再生资源等,实现节能减排。
2022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4部委联合复函,同意在内蒙古自治区启动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项目。
这标志着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数据信息产业正式纳入国家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布局,将打造成为国家「东数西算」北方算力中心。
内蒙古枢纽规划设立和林格尔数据中心集群成立,将发挥与京津冀毗邻的区位优势,为京津冀高实时性算力需求提供支援,为长三角等区域非实时算力提供保障。
2020年8月,阿里云正式在内蒙古布局云计算服务。
而在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力争 2030 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
计算需要高能耗,同时产生高热量,数字经济发展同样构成了对于世界环境保护的挑战,围绕「双碳」目标,数字经济发展需谨慎。
在2021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继续提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同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发布,对碳达峰碳中和这项重大工作进行系统谋划、总体部署。
在内蒙古,阿里云计算中心大量使用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同时,乌兰察布市年平均气温只有4.3摄氏度,这意味着,阿里云计算中心每年有近10个月可以利用环境实现自然冷却,减少热量排放。
搭上数字经济的列车,2021年内蒙古的GDP增速达18.2%,位居全国各省GDP增速排名第2,尽管它的整体水平仍不及全国平均。
联想服务方案负责人刘淼认为,「东数西算」能够把西部地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可利用荒地进行充分利用,可以带动广大西部地区参与到智能化引导的数字经济浪潮中,更好地释放「后发优势」。
利用西部荒置能源,缓解东部紧张资源,更好地实现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
参考资料:
http://www.news.cn/politics/2022-02/17/c_1128387814.htmhttps://www.ndrc.gov.cn/xwdt/ztzl/dsxs/zjjd1/202201/t20220113_1311902.html?code=&state=123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22/0217/c1004-32354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