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讲故事之大案录(一点庆阳贼子)
老王讲故事之大案录(一点庆阳贼子)二爹爹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招了个上门女婿。女婿在兰州工作。听说特别远,具体在哪儿?不知道。只知道很远很远,远得好像在天边一样,我们有限的想象力根本无法抵达。当然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要到那么远的地方去工作,做什么工作。只知道是一个很大的城市,比我们的县城要大多了。他一年回来一次——过年的时候回来。穿一件皮夹克——我们穿的都是鼓鼓囊囊、土吧拉唧的老棉袄,这皮夹克,只在电影里看到坏人穿过。头发往后梳着,大背头,很洋气,很气派,像画像和电影里的大人物一样,比我们大队的干部要气派多了。说一口蛮里骨碌的话,跟我们这儿人说的话不一样,虽然差不多也能听懂,但是发音怪怪的,令人生畏。每次回来带很多东西,还有我们不多见的糖果,亲戚、本家的孩子能够分到一块两块。请当地有头有脸的人物喝酒,打长牌——类似麻将的一种游戏,赌钱的。因为有人在外面工作,所以他们家比别人家都有钱,住的是砖墙瓦房——别家几乎都是土墙草房。二
作者介绍
徐可,江苏如皋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哲学博士。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启功研究会理事。散文家、评论家。致力于散文写作实践、散文理论研究和启功研究,主张真情写作,认为优秀的散文必定具有高远的境界和思想的力度,并倡导回望传统、弘扬中华散文的古典美。出版有《三读启功》《为了我们的明天》《三更有梦书当枕(之一、之二)》《背着故乡去远行》《写在文学边上》《在场者的言说》(合著)等,译著有《汤姆·索亚历险记》《六个恐怖的故事》《热水河》等。获奖若干。
贼 子
徐可
01
傍晚时分,东头人家传来一阵尖利的哭声,然后是愤怒的叫骂声。哭声夹杂着骂声。哭声是女人的,一个中年女人发出的;骂声是男人的,一个老头儿发出的。
大人们都在生产队的大田里干活,还没放工;除了有老人的,家家户户都锁着门,静悄悄的。我们几个小毛孩子放学刚回家,正聚在一起玩耍。在一片静寂中,这哭骂声格外刺耳。循着声音找去,哭声和怒骂声都来自二爹爹(二爷爷)家。哭的是他的独生女儿,我的堂姑;骂的正是我二爹爹,一个脾气火爆的老头儿。我爹爹兄弟三个,老大——也就是我爹爹——和老三早就死了,饿死的;就剩二爹爹还活着,在这个家族中辈分最高。他正在破口大骂:“这个挨枪毙的!这个挨枪毙的!家里要灭门绝户!”“灭门绝户”,是我们这里骂人最狠的话,非有深仇大恨说不出这么恶毒的咒语,可见他骂的并不是他的女儿、我的堂姑。从他们的哭骂二重唱中我们得知,他骂的是一个贼子——小偷。
二爹爹家遭贼了。
二爹爹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招了个上门女婿。女婿在兰州工作。听说特别远,具体在哪儿?不知道。只知道很远很远,远得好像在天边一样,我们有限的想象力根本无法抵达。当然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要到那么远的地方去工作,做什么工作。只知道是一个很大的城市,比我们的县城要大多了。他一年回来一次——过年的时候回来。穿一件皮夹克——我们穿的都是鼓鼓囊囊、土吧拉唧的老棉袄,这皮夹克,只在电影里看到坏人穿过。头发往后梳着,大背头,很洋气,很气派,像画像和电影里的大人物一样,比我们大队的干部要气派多了。说一口蛮里骨碌的话,跟我们这儿人说的话不一样,虽然差不多也能听懂,但是发音怪怪的,令人生畏。每次回来带很多东西,还有我们不多见的糖果,亲戚、本家的孩子能够分到一块两块。请当地有头有脸的人物喝酒,打长牌——类似麻将的一种游戏,赌钱的。因为有人在外面工作,所以他们家比别人家都有钱,住的是砖墙瓦房——别家几乎都是土墙草房。
那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大家过的都是一样的苦日子。只有极少几家条件好些,住着当地罕见的砖墙瓦房,估计早都被贼子盯上了。偏偏二爹爹家倒霉,没看好门,被贼子偷了。我们本地的贼子不多,只有一个,曾经偷过我家,那还是我三四岁的时候。这次偷他家的是一个外地贼,过路贼。
我们村里的住户,沿着两条河一字排开:一溜沿着南边的小河由东向西左右排开,门前是一条宽阔的土路,到我家西侧转折向北,通往邻县的一个小镇,那是本地的主干道,每天人来车往,很是热闹;一路沿着东边的小河由南向北前后排开,小河与房屋之间有一条窄窄的土路,算是支道吧。三条路正好形成两个90°的直角,我们两家正好住在东西两个路口把角处,都是最繁忙的“交通要道”。我家屋后有一个竹园,很显眼,路人问路、村人指路都是以这个竹园为标志物。村里平时很少有外地人来,只有这条大道例外,天天有陌生的过路人。这两个位置最显眼,只要想偷,很容易得手。白天人们都在地里干活,家里都没人,正好下手。一旦得手,半个小时就能跑到邻县小镇。
这个贼子估计早就踩好点了。一下手就偷了好多首饰,平时舍不得穿的新衣服,大概还有钱。堂姑的孩子放学回家,看到锁着的大门被人“卸”下来了,吓坏了,连屋也不敢进,赶紧跑去叫回爹爹和妈妈。进屋一看,一片狼藉。
二爹爹和堂姑的哭骂声在村里回荡,刚刚下工的人们都聚拢过来。毫无疑问,贼子肯定是往邻县逃去了。从我们这里到小镇,中间是一大片平坦的农田,还有两条小河,河边是芦苇荡,贼子无处藏身。如果进了小镇,那就不好找了。有几个小伙子自告奋勇,去抓贼子。有的骑车,有的跑路,带着麻绳。还好,贼子还没跑到小镇就被抓住了。估计是背着东西跑不快。
一根绳子把他绑回来了。
02
正是农历五月,春末夏初。气温适中,清爽宜人。
农人们干了一天的活,可是晚上还不得歇。麦子收割了,要抓紧脱粒,趁大太阳晒干归仓。怕下雨。一下雨就全完了。如果淋了雨,再好再多的粮食都废了。所以晚上社员们还要到生产队的大场上去脱粒。那年头,经常这样“挑灯夜战”,好像是“农业学大寨”的做法。我的父母回家歇了会儿,擦把汗,咕咚咕咚喝了几口水,只听队长的口哨“嘟嘟——”地响了起来,又赶忙出门“夜战”去了。
生产队的仓库前有一个很大的场地,我们叫它大场,很平整,用来开会,打稻子,打麦子,打豆子,剥玉米;晒稻子,晒麦子,晒玉米,晒豆子,偶尔公社的电影放映员也会来这里放一场电影。仓库旁边是办公室兼会计室、饲养室、值班室。大场的东边,有一个圆形的水池,四周池壁用砖砌成,有台阶通往池中。这是生产队里的牛专用的“避暑山庄”。每到天热了,池里蓄上大半池水,水牛干完活后,就赶到池里歇着。它们大概是卧在池底,把整个身子都淹在水里,只留下脑袋在水面上,既可消暑降温,又可防蚊蝇叮咬。水池很大,可以容纳好几头牛。不知道是什么人的发明,真聪明!
几只电灯、汽灯把大场照得亮如白昼。几台脱粒机在突突突地轰鸣。社员们在忙着,有的负责操作机器,有的负责传递麦捆,有的负责往机器里递喂麦捆,有的负责把脱过粒的麦秆堆到一起。脱粒既是体力活,又是个技术活,要技术熟练,胆大心细,不是所有人都能干的。曾经有人手被卷进脱粒机里,血肉模糊,成了残废。
晚上干活辛苦,但也有好处——生产队里管饭。这是一年中少有的生产队管饭的机会。白米饭,红烧肉,还有青菜,可以放开肚皮吃,管够。还有稀饭,没有掺玉米糁的,纯米粥。那时穷,平时连肚子都填不饱,更别说吃肉了。所以,晚上干活不但不苦,还是美事。不但干活的大人可以吃,像我们这样的小毛猴子来蹭饭,也没人说你。
何况今天还多了一样乐趣:有贼子可看。
贼子有什么好看的?是啊,不知道。就是好奇,想看。
我和小伙伴们都去了,要看看这个贼子到底长着怎样的三头六臂。
03
贼子被抓回来了,就绑在大场边的树上。
我们赶到大场上,饭菜已经烧好了。空气里弥漫着饭香、肉香,香喷喷的,让人直流口水。脱粒机依然轰鸣着,一部分人仍然在干活;另一部分歇了手里的活,一人抱着一个大碗,围在大树下,边吃饭吃肉边看热闹。
大场上很亮,只有大树那边有点暗,又被人们围着,看不清贼子什么样。我们使劲吞咽了几口口水,终究是馋虫战胜了好奇心,先跑到盛饭的大木桶前,每人盛了一碗米饭,上面堆满了油汪汪的红烧肉——青菜是不屑吃的。有肉吃,谁还吃菜啊?像饿死鬼投胎,一个个端着饭碗狼吞虎咽,一边吃着,一边相约着去看贼子。
贼子就在大场东边的树上吊着。可是我们竟有点犯怵。在我们心目中,我们本地的那个贼子就是天下所有贼子的“范本”。五大三粗,长相凶狠,一瞪眼、一声吼就能吓死人。虽然明知贼子已经被捆起来了,可是心里还是有点发毛。也许是担心贼子记住我们的相貌,以后报复我们吧。不过我们还是鼓起勇气,互相招呼着,挤进人群,终于看到那个贼子了。谁知这么一看,倒让我们大失所望。
那个贼子双手被反扭在背后,用麻绳捆绑起来,吊在树上。脚尖刚刚够着地面,半悬空的。细看上去,年龄不大,估摸也就十几二十岁吧;个头不高,又瘦又小,穿一身脏兮兮的破衣裤,身上的黑肉都露出来了——哪有肉,都是黑皮,瘦骨嶙峋的。脸上又黑又脏;头发乱蓬蓬的,像乱草一样,也是又长又脏。一股馊臭味,不知道几天没洗澡了。生产队长正在大声地呵斥他。我的二爹爹也在旁边,边骂骂咧咧边抽他耳光。他低垂着脑袋,嘴边被打破了,鼻涕、口水和着血,一起往下流。一直在哼哼,看上去可怜巴巴的,谁都可以上去踢他一脚,打他一巴掌,一点也没有想象中的凶狠。
虽然快到夏天了,可是晚上还是挺凉的。可那个贼子却是满头大汗,脸上大滴大滴的汗珠一直在往下滚。只听他嘴里在哼哼着:
“爹爹奶奶啊,求求你们了,给我点水喝吧。”
不知道他哼哼多久了,有气无力的,好像快虚脱了,反正没人理他。见我们来了,他又大声哼哼起来:
“爹爹奶奶啊,求求你们了,给我点水喝吧。”
也许是嫌贼子叫得烦了,我的二爹爹气冲冲地拿起一只舀子,走到池边舀满了水——水里混合了牛粪、牛尿和其他脏物。二爹爹是生产队的饲养员,他可知道这水有多脏!端到贼子跟前,举起来就要喂给他喝。只见生产队长一把打掉二爹爹手里的舀子,断喝一声:
“你昏了!要害杀他啊!”
那水不但脏,而且很凉。
队长转过头来,让人盛了一碗稀饭,端到贼子嘴边,让他喝。那贼子像饿急了的狗一样,伸长脖子,就着碗边把粥喝完。还想吃,队长不理他了。
这个贼子的长相,一下子粉碎了我们对贼子的所有想象。我们很快就对他没了兴趣,回家睡觉去了。听说第二天,生产队里的民兵就把他押送到公社去了。
创作谈:
于平淡中见人性
我是一个不爱回忆往事的人。
可是近年来,也许是上了年纪的缘故,却越来越多地想起一些往事。
想起来了,却不敢写,因为不知道该怎么写。
比如这篇,《贼子》。
想看故事的朋友大概要失望了,这里面并没有你们想要的精彩、剧烈、惊悚、悲情……的故事,事情本身就平平淡淡,或者说,平淡到没有故事。文章的内容,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小偷盗窃,被抓吊打。如此而已,这样的“故事梗概”完全激不起阅读的欲望。
我为什么要写这么一件往事?难道真的是闲极无聊了吗?
这件往事,在我的记忆里保存了几十年,我经常会想起那个晚上,那个被吊打的小偷。但是很久,我都没有写作的欲望,因为我没有找到那个“点”。直到最近,这件往事又一次浮现,我突然灵光乍现,有了!濡墨铺纸,一挥而就。
这些年,我常常看孙犁的《芸斋小说》,一本薄薄的小册子,收了约三十篇短文,每篇不过两三千字,每一篇我都是读了又读。说是小说,其实是回忆性散文,写的都是真人真事,一些看似平淡无奇的往事。孙犁本人对《芸斋小说》却非常看重,特别偏爱,他曾经说过:“近年来了客人,我总是先送他一本《风云初记》,然后再送他一本《芸斋小说》。”《风云初记》是孙犁唯一的长篇,是他早期的代表作。孙犁一生著述颇丰,然他唯重这两本书。我相信,他也不是闲极无聊。孙犁晚年,文字洗尽铅华,一改《荷花淀》的清纯、朴素、唯美,愈见老辣、苍劲、悲凉。我的文字,当然不及先生万分之一,但“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那么,我究竟要写什么呢?我不说,聪明的读者你们去读吧。
朗诵者
刘萍凝,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现在陇东报社工作。愿意结合生活实践,把对作品的理解运用到朗诵艺术中。
浪漫七夕,情定子午岭!一起见证合水这场14对新人的集体婚礼
阅读全文
正谝庆阳 | 正宁合水囚鸟腿
阅读全文
庆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贾鑫元等同志任职的通知
朗诵:刘萍凝 制作:张萌
值班主任 郝芳 责任编辑 范亮
陇东报社新媒体部
新闻热线:0934-8353311
0934-6660011
觉得不错 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