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金顶怕雷击吗?五峰山天气恶劣百姓遭殃
五台山金顶怕雷击吗?五峰山天气恶劣百姓遭殃歇息了一会儿后老龙王起身 领着老和尚里外转了一圈 把海里的珠宝、玉器、珊瑚、玛瑙看了一遍说:“大法师想要什么 拿就对了。”老龙王听说五峰山的老和尚来化缘 赶紧出来 把老和尚迎回龙宫。文殊菩萨听了 心里非常高兴 然后变成一个化缘的老和尚 向东海去了。话说,文殊菩萨来到了东海 见到龙宫外面有一块又黑又大的石头 还没有走到跟前 就感觉到一股清凉扑面而来。他正在打量 被巡海夜叉发现了 巡海夜叉又禀报了东海龙王。
传说在很久以前 五台山叫五峰山 是文殊菩萨演教说法的地方。
这里冬天经常是大雪茫茫 滴水成冰,到了夏天 天气也是变化无常 看着晴空万里 刹那间就会乌云密布 一场冰雹就来了 把庄稼打的是遍体鳞伤,当地的百姓和僧人是叫苦连天。
文殊菩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每日踌躇满志。
这天,有一个弟子说:“师父 不用烦恼.弟子听说 东海龙王有一块‘歇龙石’ 又叫‘清凉石。’师父可以去向老龙王借一借 把咱五峰山的气候改善一下。”
文殊菩萨听了 心里非常高兴 然后变成一个化缘的老和尚 向东海去了。
话说,文殊菩萨来到了东海 见到龙宫外面有一块又黑又大的石头 还没有走到跟前 就感觉到一股清凉扑面而来。
他正在打量 被巡海夜叉发现了 巡海夜叉又禀报了东海龙王。
老龙王听说五峰山的老和尚来化缘 赶紧出来 把老和尚迎回龙宫。
歇息了一会儿后老龙王起身 领着老和尚里外转了一圈 把海里的珠宝、玉器、珊瑚、玛瑙看了一遍说:“大法师想要什么 拿就对了。”
老和尚连连摇头说:“佛门弟子 不贪珠宝、玉器。”
老龙王问:“大法师想要什么?”
老和尚说:“贫僧想要的 只怕老龙王不想给。”
老龙王说:“大法师想要的东西 只要宫里有 你就拿去!”
老和尚朝外面的‘歇龙石’一指 便说道:“贫僧想要龙宫外面那块又大又黑的石头。”
这下可叫老龙王为了难。
老龙王想了一会儿 说:“大法师要什么都行 唯独这块石头不能给你。”
老和尚问:“为什么?”
老龙王说:“那块石头叫‘歇龙石’ 是我们花了几百年工夫从海底打捞上来的 清清凉凉的。青龙从外面布雨回来 每次都热得大汗淋漓的 然后就会在上面歇息 你要拿去 青龙就没有歇息的地方了。”
老和尚说:“贫僧求这件宝并不是为了自己 而是因为五峰山每到夏季 气候变化无常 当地百姓受尽苦难 想把这块宝石借去 改善一下气候 从而造福于人间。再说 龙王这样大的海域 既能打捞一块来 就不愁再捞一块 不妨借给贫僧吧。”
老龙王见老和尚说得十分恳切 也有些不好意思了 心想: ‘歇龙石’那么大 量他也拿不动。老龙王便说:“既然说到这里 那就给了大法师好了。但只是太重 怕大法师拿不动。”
文殊菩萨见老龙王答应了 非常高兴 双手合十道:“老龙王恩德无量 贫僧多谢了!”
老和尚从龙宫出来 来到‘歇龙石’跟前 口中念起咒语 又用手指轻轻一点 ‘歇龙石’马上就变成了扣子一般大的小石头了。
他把小石头藏进袖筒 施了佛礼 赶紧告辞了。
那老龙王早已惊呆了!
老和尚走了好一阵 他才醒悟过来 说:“这老和尚法术这样高 又是从五峰山来的,说不定是文殊菩萨的化身。”
他想:既然是文殊菩萨来借‘歇龙石’ 早就该献给了,何必多费口舌呢。
文殊菩萨回到五峰山后 便把清清凉凉的‘歇龙石’安放在中台南面四十里的一条山谷里。当时正是夏天 久旱无雨 山上寸草不生 地里的庄稼枯死了 百姓和众僧心急如焚。
然后等文殊菩萨把清清凉凉的‘歇龙石’安放好以后 五峰山一带的气候马上变得改变了 庄稼齐刷刷地长起来 满山遍野的嫩草 还招来了一群群牛羊 花香引来上山朝拜的香客。
于是 安放‘歇龙石’的山谷取名为清凉谷。
人们还盖了一座寺院 起名叫清凉寺。五峰山从此也叫成清凉山。
再说东海这边!
这一天 青龙布完雨 回到东海 和往常一样正要在‘歇龙石’上休息,可左找右找不见‘歇龙石’了 然后便问巡海夜叉:“咱们的‘歇龙石’去哪里去了?”
巡海夜叉说:“那天从五峰山来了个化缘的老和尚 藏在袖筒里带走了。青龙一听便火冒三丈 也没去见老龙王 就气冲冲的腾云驾雾到了清凉山 不管三七二十一摆动龙体疯狂地开始找‘歇龙石’。
这一摆不要紧,把个五座山峰撞得是地动山摇,石头乱飞,龙体就像利剑一样,把五个山尖削没有了,五峰山也变成了五座平台,平台上也数不清的龙翻石。
从此,清凉山又改成“五台山”了。
这便是我们现在叫得“五台山”,也是它名字的来历!
最后想说:文殊菩萨所在的五台山是驰名中外的佛教圣地,这里是大智文殊菩萨的道场!
举头三尺有神灵,信则有,不信则无!
你们大家怎么理解五台山呢?
帮忙留言指教!
我是蜗牛读历史!慢慢读才能读得明白!
跟着“历史”去读中国,领悟先人的智慧和生活百态。
【结语】
我的读者里卧虎藏龙,评论比故事更精彩,欢迎分享您的观点。
您点赞、评论、分享、转发,都是对我们莫大的支持!
关注我,下一篇文章内容更精彩,期待您的阅读
想了解更多历史,快来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