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那些年华那些歌:那些往事

那些年华那些歌:那些往事如果没有随后出现的“哆来咪”,这首“我最爱的事”应该是片中最能展现女主人公玛丽亚活跃个性的一首歌。通过它轻松自在、俏皮传神的抚慰,玛丽亚和冯崔普上校家的孩子们首次打破隔膜、建立起了彼此的信任,茱莉•安德鲁斯一气呵成的诠释带给人们一份与“哆来咪”异曲同工的童趣。这首借物咏志的“雪绒花”,旋律上有着浓郁的奥地利特色,以致于很多人误以为它是奥地利的民歌,然而是事实上,它却是出自作曲家罗杰斯和作词家海默斯坦这对音乐剧和歌舞片的黄金搭档之手的地道原创作品。而且这也是海默斯坦生前写的最后一首歌,知道自己时日无多的他抒发的爱国情怀,正是他最后的心声。 这是影片《音乐之声》中流传最广的一首歌,它用深入浅出的方式,一语双关地赋予了从1到7每个音级一个具体而生动的词汇含义,不仅能够让人通过这种形象的方式迅速记住每个音级的正确发音,还让人领略到音乐的真谛——这七个看似简单的音级可以幻化出丰富多变的悦耳旋律。关于

1 / 11

那些年华那些歌:那些往事(1)

来自奥斯卡的50岁贺礼

看过今年奥斯卡颁奖礼的人会记得这一幕:素以出格造型闻名的歌手Lady Gaga摇身一变,以高格调唱出了一组耳熟能详的歌曲,从画龙点睛的“音乐之声”到诙谐俏皮的“我最爱的事”、再到满怀赞颂的“雪绒花”、直至荡气回肠的“越过每座山”,每一首都唤醒了人们对电影《音乐之声》那份深埋心底的热情。

如此安排可不只为介绍颁奖嘉宾、这部传世之作的主演茱莉•安德鲁斯那么简单,真正的原因是这部美国国宝级神作将在今日迎来公映50周年的华诞。这一阕阕散发着人性圣洁光辉的歌曲至今仍有绕梁三日不绝于耳的魅力,让我们有“天籁就在人间”的感悟。而这些熟悉的歌曲背后,也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那些年华那些歌:那些往事(2)

音乐之声:醍醐灌顶的歌声画卷

作为电影《音乐之声》开场的第一首歌,这首和片名一样的歌曲让人充分领略到歌舞片与音乐剧的最大区别。茱莉•安德鲁斯宛如出谷黄莺般高亢亮丽的开嗓、和阿尔卑斯山广袤壮美的自然景观水乳交融地搭配在一起,也成为了一开场就令人醍醐灌顶的记忆标签。

哆来咪:趣味盎然的音乐启蒙

这是影片《音乐之声》中流传最广的一首歌,它用深入浅出的方式,一语双关地赋予了从1到7每个音级一个具体而生动的词汇含义,不仅能够让人通过这种形象的方式迅速记住每个音级的正确发音,还让人领略到音乐的真谛——这七个看似简单的音级可以幻化出丰富多变的悦耳旋律。

关于这首“哆来咪”到底有多耳熟能详,可以这么说,人们对它烂熟于胸的程度几乎可以和圣诞节的标签曲“铃儿响叮当”(Jingle Bell)或者新年第一曲“友谊地久天长”(Auld Lang Syne)并驾齐驱。经过岁月的洗礼,这首被中学音乐课本收录的歌成为很多人永远抹不掉的成长记忆,听到就能跟着哼出来几乎成了一种本能。

那些年华那些歌:那些往事(3)

雪绒花:爱国情怀的绝佳代言

不管是否看过《音乐之声》这部影片,人们都无法把这首歌和”哆来咪”一样从记忆中抹掉,特别是那句“祝我祖国万年长”,成为了许多人幼小的心灵中一份家国情怀的启蒙。较之其他的歌舞片,《音乐之声》有着一种朴素纯洁的价值观,而这首歌的出现,正是这种价值观的集中展现。

这首借物咏志的“雪绒花”,旋律上有着浓郁的奥地利特色,以致于很多人误以为它是奥地利的民歌,然而是事实上,它却是出自作曲家罗杰斯和作词家海默斯坦这对音乐剧和歌舞片的黄金搭档之手的地道原创作品。而且这也是海默斯坦生前写的最后一首歌,知道自己时日无多的他抒发的爱国情怀,正是他最后的心声。

那些年华那些歌:那些往事(4)

我最爱的事:自由写意的爵士典范

如果没有随后出现的“哆来咪”,这首“我最爱的事”应该是片中最能展现女主人公玛丽亚活跃个性的一首歌。通过它轻松自在、俏皮传神的抚慰,玛丽亚和冯崔普上校家的孩子们首次打破隔膜、建立起了彼此的信任,茱莉•安德鲁斯一气呵成的诠释带给人们一份与“哆来咪”异曲同工的童趣。

在创作中,罗杰斯加入了一些爵士音乐的元素来凸显这首“我最喜欢的事”应有的喜悦及兴奋感,因此,它也成了许多爵士歌手和乐手经常拿来作为活跃气氛的首选。其中以后咆勃(Postbop)的代表人物约翰柯川狂野的即兴演奏版最为出名,原本就已经极富跳跃感的这支曲子在他的手中变成了一场任性的撒欢儿。

那些年华那些歌:那些往事(5)

孤独牧羊人:中音歌手的炫技利器

听到这首“孤独牧羊人”的时候,你很难不被茱莉•安德鲁斯别致的唱腔吸引。这种唱腔其实是瑞士传统音乐中一种最具特色的山歌唱法,叫约德尔调。这些听着简单的“莱伊哦”声音,源自阿尔卑斯山区的牧民呼唤羊群和牛群时发出的喊声,通过真假声的快速交替制造出来的神奇有趣的效果。

约德尔调这种非常有特色的真假声快速切换技巧,需要达到一定的造诣才能灵活自如,所以它也成为许多歌手展示个人实力时的一项必杀技。曾一曲“故园之恋”获得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通俗组冠军的陈汝佳,就是靠着这种技巧先声夺人的。关牧村、罗天蝉、沈晓岑、成方圆等偏中音的女歌手都曾翻唱过这首歌的中文版。

那些年华那些歌:那些往事(6)

我有信心:堪称样板的情绪张力

作为一部改编自音乐剧的电影,片中大部分插曲都散发着浓郁的戏味儿,在旋律的起伏之间,人们能体会到一种因情绪变化而产生的动态之美。让玛丽亚鼓起勇气走出修道院,勇敢接受家庭教师这个新挑战的内心独白式插曲“我有信心”,就让人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丰满的玛丽亚。

作为原版音乐剧中没有出现过的一首新歌,这首“我有信心”最特别的地方是它并不是由作曲家罗杰斯和作词家海默斯坦这对创作音乐剧插曲的黄金搭档一起完成,而是由罗杰斯包办的,因为那时海默斯坦已经去世。这首歌起初只为充当玛丽亚从修道院前往冯崔普家的一段过场音乐,最后却意外成为片中情绪起伏最大的插曲。

那些年华那些歌:那些往事(7)

16眼看要17:四两千斤的清新小调

1976年《音乐之声》以译制片的方式在国内公映时,这首表现冯崔普上校的大女儿莉莎和小伙子洛夫之间情窦初开的插曲“16岁,眼看要17”曾一度被忽视。虽然在知名度上它无法和“雪绒花”“哆来咪”等脍炙人口的插曲相提并论,但那独树一帜的浪漫格调,听了就让人浮想联翩、满怀憧憬。

按照这首歌表述的意思,片中的大女儿莉莎只有16岁,但实际上扮演这个角色的女演员卡尔当时已经22岁了。在原来的音乐剧中,这首歌先后出现过两次,一个是莉莎和洛夫的深情对唱,一个是玛丽亚和冯崔普上校度完蜜月回家,得知莉莎拒绝了洛夫的求爱而对她的一番开解,可惜后面这个版本并没有出现在大银幕上。

那些年华那些歌:那些往事(8)

一些好事:推陈出新的柔情替补

如果说莉莎和洛夫的“16岁,眼看要17”是一种少女情怀总是诗的浪漫,那这首玛丽亚的"一些好事"要表达的爱则多了一份成熟内敛的韵味,而且这又是原来的音乐剧中完全没有的新创作,由罗杰斯一人完成,专门用来替换原来音乐剧中被砍掉的一首名为"一对平常的夫妻"的插曲。

从百老汇到好莱坞,《音乐之声》的成功在于它秉承着一种不断进化的精神,不断调整包括插曲在内的一些原有素材。结果这部脱胎于音乐剧的电影,在经历了一系列改头换面之后,反过来成为了重排音乐剧时遵循的样板。最终两者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今天我们在舞台上欣赏到的《音乐之声》音乐剧已经和电影版相差无几。

那些年华那些歌:那些往事(9)

晚安曲:写满温情的人间天籁

《音乐之声》电影里除了灵魂人物玛丽亚之外,就要数几个孩子的表现最抢眼了,尤其是洋溢着合声魅力的“晚安曲”。这首歌在整体风格上和童声版的主题歌“音乐之声”颇为相似,它以孩子们天真无邪的声线释放出一种温暖贴心又不失趣味的天籁之声,让人不由自主地爱上这些萌萌的小家伙。

不仅电影《音乐之声》能够一而再、再而三地重现在人们面前,原本作为附属品出现的原声专辑也同样被不断翻新。从1965年首次登上公告牌200专辑榜的冠军位置开始,《音乐之声》的原声专辑曾多次被重新发行,差不多每隔五年,就会涌现出一个全新的纪念版,犹如一座取之不尽的宝藏,每次发行都能换来很高的销量。

那些年华那些歌:那些往事(10)

越过每座山:荡气回肠的完美句号

与开场的“音乐之声”一样,“越过每座山”也有升华主题的强大气场。在它的鼓舞下,玛丽亚勇敢迈出爱的步伐,她与冯崔普上校组成的新家庭成功穿越重重屏障逃出纳粹的魔爪,进入自由广阔的天地。一首一尾两首史诗级的插曲,将影片彻底带出小家碧玉的传统格局。

今年奥斯卡颁奖礼上,这两首歌被分别排在《音乐之声组曲》的开始和结束,遥相呼应出一份史诗风范。更有意思的是,“越过每座山”的歌词灵感其实来自海默斯坦为音乐剧《旋转木马》写下的插曲“你将永远不会独行”中的一句歌词“一山还有一山高”。这份历久弥新的魅力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区区这半个世纪的光辉还只是这部传奇之作的冰山一角。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