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庄子诡异的思想,人间逍遥游逻辑鬼才庄子的逻辑思维之

庄子诡异的思想,人间逍遥游逻辑鬼才庄子的逻辑思维之其二,德荡乎名,难以驾驭。原文说“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孔子说你如果去卫国推行大道,就不能贪多,否则就会生出许多事端,事情一多就会有太多烦恼,烦恼多了又会产生忧患,忧患一产生你再想自救也就晚了。一,戒律之一:道不欲杂,缘督以为经。颜回准备去卫国谋士,来向孔子辞行,孔子问他要去卫国的原因,颜回说卫国国君年轻气盛,独断专行,草率行事,民不聊生,他想去卫国救助。并问孔子他去了能不能救卫国。于是孔子给颜回分析时局给了如下的忠告。其一,道不欲杂,杂则无用。

庄子在《人世间》里用〈颜回见仲尼〉、〈叶公子高问仲尼〉、〈颜阖问蘧伯玉〉三则寓言故事为体,又以〈不材之木〉、〈支离之木〉、〈楚狂笑孔丘〉三个寓言故事为用,说明了世间之事无非就是欲作、必做,在做三种。

人在乱世,只有使心境达到空明的境地,才能达到以不材为大材、以无用为大用的客观目的。这也是庄子在〈人世间〉里要表达的“欲做、必做、待做”的三种之事,又各有天道、心斋、智慧三个法门。这三者之间又融为一体。其中的“心斋说”可以说是庄子的处世哲学。

下面我们通过《人世间》的开篇〈颜回见仲尼〉来分析一下孔子“心斋说”是怎么提出来的。

庄子诡异的思想,人间逍遥游逻辑鬼才庄子的逻辑思维之(1)

《颜回见仲尼》中,孔子给颜回的劝戒主要说了二个方面:

一,戒律之一:道不欲杂,缘督以为经。

颜回准备去卫国谋士,来向孔子辞行,孔子问他要去卫国的原因,颜回说卫国国君年轻气盛,独断专行,草率行事,民不聊生,他想去卫国救助。并问孔子他去了能不能救卫国。于是孔子给颜回分析时局给了如下的忠告。

其一,道不欲杂,杂则无用。

原文说“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孔子说你如果去卫国推行大道,就不能贪多,否则就会生出许多事端,事情一多就会有太多烦恼,烦恼多了又会产生忧患,忧患一产生你再想自救也就晚了。

其二,德荡乎名,难以驾驭。

原文是“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名也者,相礼也;知也者,争之器也。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孔子说追求名声会让道德衰败,喜欢争辩是非容易暴露智慧。如果你驾驭不了名声和智慧的平衡就和凶器一样,是不可以用来推行于世的。

其三,强施仁义,反受其灾。

原文说“而强以仁义绳墨之言术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恶有其美也,命之曰葘人”,孔子说不要勉强自己在暴君面前陈述仁义规范的言论,这样做别人会认为他在利用别人的丑行来彰显自己的美德,容易被扣上'害人”的帽子。

庄子诡异的思想,人间逍遥游逻辑鬼才庄子的逻辑思维之(2)

其四,积习难改,如火救火。

原文说“若唯无诏,王公必将乘人而斗其捷。而目将荧之,而色将平之,口将营之,容将形之,心且成之。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孔子说你除非不向他进谏,否则他肯定会趁机展示他的辩才,使你的眼神迷惑,神色平静下来,你的辩解唯唯诺诺时,你就会流露出顺从的表情,内心也会认同他的主张。这就如同用火去救火灾,用水去救水灾,可谓是错上加错。

孔子举了夏桀砍了关龙逢的头颅,商纣挖出比干的心脏的例子,他们都是注重修身养德,怜爱君王的百姓,却因为违背君主的心意而丢了性命。

其五,易陷其名,难求其实。

孔子说从前尧征战丛、枝和胥敖,禹攻打有扈,所到之处皆变成废墟,自身最后也遭受杀戮。都是因为他们用兵不断、贪图名利所造成的,这都是追求名利的结果,名利,就连圣人都摆脱不了。

庄子诡异的思想,人间逍遥游逻辑鬼才庄子的逻辑思维之(3)

孔子想知道颜回去卫国怎么安身立命,施展其抱负,从而引出了第二个论据:

二,困于成,心皆不可取。

原文说“端而虚,勉而一,刚可乎?”。颜回说:“我外表端正,内心平静,做事勤勉而心态专一,这样可以吗?”

孔子回答说卫君脾气暴躁且喜怒无常,没人敢违抗他,因而他压制别人对他的进谏,以求达到自己内心的愉悦,这样的人每天利用小德慢慢感化他是不行的。

颜回又虚心地提出了两个方案:

其一,内直外需。

其二,内直外曲,成而上比。

他还提出了“三徒”的法则:与天为徒,与人为徒,与古为徒。

孔子最后一针见血的指出,以上种种,并不是在解决问题,不过是在保持自己的成心而已。从而引出了《人世间》的法则之一:欲做之事,无心为之。

颜回已经无计可施“无以进矣”,便求问孔子解决之道并得到了答案:心斋。

孔子认为保持心志,虚而待物,“听止于耳,心止于符”,不使诸般荧惑之声近于心,便是“心斋”。

庄子诡异的思想,人间逍遥游逻辑鬼才庄子的逻辑思维之(4)

颜回将去卫国的决心并没有改变,孔子所改变的只是颜回的认识和心态。孔子以“先从诸己”的理念使颜回认识到自己的局限,颜回有所领悟,便提出了内直外曲以及“三徒”法则,然而却不免顾此失彼,而在故事的最后,孔子提出“虚而待物”的心斋,可以兼顾内外,面面俱到,不正是“先从诸己”的高阶展现吗?

我心应当从于大道,不应当从于执念之中。

或许庄子的思想,就是一种态度,一种处世的风格吧。

以上内容是古典文学学者陈可抒《人间逍遥游》读来的一点心得体会,说实话,没读过《庄子》,陈可抒从思想、文化、艺术、人生等方面进行了旁征博引式的解读,有深度,有角度的对庄子的文章进行了现代性的思维扩充。这本书写的文笔流畅、意蕴精深、文辞斐然、精义迭出。是学习庄子寓言的一本难得的参考书。

写完此书评,我已深深喜欢上了庄子,也喜欢上了作者独到的见解,我也要学着人间逍遥游一回了。

庄子诡异的思想,人间逍遥游逻辑鬼才庄子的逻辑思维之(5)

一END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