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有关人性善恶的思考:人性是否有善恶之分

有关人性善恶的思考:人性是否有善恶之分既然人的本性是善的,那么人的善,亦即仁义便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孟子反对将仁义说成是对于人的本性改造、陶冶的成果,而主张是人性自身的直接的表现。正是因为人性自身是仁义的,所以仁义不是对于人的本性的伤害和扭曲,而是它的自然的本来面目。在这样的意义上,所谓不仁不义才是违背了人的人性,是人的本性的变态。水的水性是下流,但在环境的影响下,它既可以下流,也可以上扬。这看起来水好像没有定性,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水的其他变化并非水的本性,而是外在条件变化的结果。孟子指出,人性也如同水性一样。人性是善的,但在世界的各种境遇中却可以为善,也可以为不善。但人们绝对不能依据人性的现实变化表现来否定人性本善的原初事实。问题的关键在于,人们要区分人性的本性和人性的现实状态。但人性如何呢?在孟子的时代里,人们关于人的本性已有不同的说法。第一种主张认为,性无善无不善。人的本性无所谓善恶,人在世界中与万物打交道时才形成善

孟子反对将仁义说成是对于人的本性改造、陶冶的成果,而主张是人性自身的直接的表现。正是因为人性自身是仁义的,所以仁义不是对于人的本性的伤害和扭曲,而是它的自然的本来面目。在这样的意义上,所谓不仁不义才是违背了人的人性,是人的本性的变态。


孟子关于人心的理论实际上为他的人性的理论奠定了基础。人心是人的心灵,是思考,是思虑;人性则是人的本性,是本来就具有的特性。那么,人心和人性有什么关系?如前所述,人的人性是在与动物的动物性相区分的时候表现出来的。

按照孟子的思想,人的人性肯定不同于动物的动物性。但人之人性立于何处呢?一般中国思想认为,人是由身心构成。就身体而言,人有食色亦即饮食男女的自然欲望。在这方面,人和动物几乎是相同的。因此,身体性不能构成人的人性与动物的动物性的分界线。

由此只剩下人的心灵。就心灵而言,它不仅是认识性的,而且是道德性的,并具体表现为四端。正是人的心灵成为了人的人性的根本所在。这也就是说,人心决定了人性。在孟子这里,所谓的人的人性不过是心的心灵性而已。人性如何,正是心的本性如何。

有关人性善恶的思考:人性是否有善恶之分(1)

但人性如何呢?在孟子的时代里,人们关于人的本性已有不同的说法。第一种主张认为,性无善无不善。人的本性无所谓善恶,人在世界中与万物打交道时才形成善恶。第二种主张认为,性可以为善,也可以为不善。人的本性既有善,也有不善。人由此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可能是善的,也可能是不善的。第三种主张认为,有性善,有性不善。有些人的人性是善的,有些人的人性是不善的。

与上述观点不同,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这种性善说也不同于后世出现的性恶说。性恶说设定人的本性是恶的。只是在教化之中,人才培养了他善的特性。与此相反,孟子肯定人的本性是善的,人的恶的表现是违背了人的本性的,因此,是人的本性的歪曲。

孟子认为,人的人性并不是非善非恶的,而是善的。他用水的水性来说明人的人性。“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有关人性善恶的思考:人性是否有善恶之分(2)

水的水性是下流,但在环境的影响下,它既可以下流,也可以上扬。这看起来水好像没有定性,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水的其他变化并非水的本性,而是外在条件变化的结果。孟子指出,人性也如同水性一样。人性是善的,但在世界的各种境遇中却可以为善,也可以为不善。但人们绝对不能依据人性的现实变化表现来否定人性本善的原初事实。问题的关键在于,人们要区分人性的本性和人性的现实状态。

既然人的本性是善的,那么人的善,亦即仁义便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孟子反对将仁义说成是对于人的本性改造、陶冶的成果,而主张是人性自身的直接的表现。正是因为人性自身是仁义的,所以仁义不是对于人的本性的伤害和扭曲,而是它的自然的本来面目。在这样的意义上,所谓不仁不义才是违背了人的人性,是人的本性的变态。

孟子将人的善良的本性称为良知良能。“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良知良能固然也是人的一种知识和能力,但不是一般的知识和能力,而是一种特别的知识和能力。它是先天的,不是后天的。作为天赋,它无须人们去通过学习和思虑而获得。同时,它是直觉的结果,是心灵的直接的当下呈现,而非逻辑运算和推论的产物。但这种特别的知识和能力并非其他什么东西,而是人们善良本性,也就是仁义。

为何是仁义?这里没有其他理由。其唯一的理由是,仁义能够通行天下。但这一理由也是自明的,是无须说明的。良知良能不仅是先天的的,而且是善良的。故它们不仅可以称为人本来的能和本来的知,而且可以称为人善良的知和善良的能。

有关人性善恶的思考:人性是否有善恶之分(3)

正如已经指出的,孟子的人性立于人心。人性不过是人心的扩充和现实化,人性善正是人心善的发扬。良知良能实际上就是良心。“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人本身就具有四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由此人心的四心,人们天然地获得了人性的四德:仁义礼智。因此,人心四端是仁义礼智四德的内在基础,仁义礼智四德是人心四端的外在表现。

有关人性善恶的思考:人性是否有善恶之分(4)

本文作者系武汉大学哲学教授,著有系列学术专著“国学五书”(《论国学》、《论老子》、《论孔子》、《论慧能》、《论儒道禅》,均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与发行)。本文图片来源网络,标题为编者所加。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