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列传217:历朝太子列传下
史记列传217:历朝太子列传下5李忠(643-664)字正本 唐高宗长子 母刘宫人。646年被封陈王 永徽元年任雍州牧 过继给王皇后。652年立为皇太子 大赦天下。655年加冠礼 次年被废 降封梁王 授梁州都督 迁房州刺史。660年坐罪废为庶民 迁居黔州 囚禁于李承乾故宅。664年许敬宗陷害其与宰相上官仪 宦官王伏胜谋反 坐罪赐死 时年22岁 追封燕王 赠扬州大都督 陪葬乾陵。唐高宗唐太宗3李承乾(619-645)字高明 唐太宗长子 母长孙皇后。620年受封恒山王 626年徙封中山郡王。唐太宗即位 册立皇太子 唐太宗宠爱有加 派陆德明 孔颖达与魏征等人悉心辅佐和教导。唐太宗外出 常令其留守监国 代理庶政。身有足疾 不良于行 嬉戏废学 屡教不改 与太宗政见不同 渐渐父子日益疏远。后得知李泰夺嫡之念 642年试图暗杀李泰失败后 联合汉王李元昌 驸马都尉杜荷等人图谋不轨 事情败露后 唐太宗将其废为庶民 流放黔州 645年死于
唐朝
1李建成(589-626)母窦皇后 字毗沙门 唐高祖长子 谥号隐太子。617年在河东招募士兵 率军攻略西河 攻取霍邑 占据潼关 攻克长安。唐朝建立后 任尚书令 618年立为皇太子 协助处理政事 多次防御突厥的入侵 斩杀刘黑闼 平定山东地区。620年镇守蒲州 防备突厥进犯 623年班师回朝 626年死于玄武门之变 享年38岁。子太原王承宗早夭 安陆王承道 河东王承德 武安王承训 汝南王承明 巨鹿王承义皆遇害 追封息王 谥号隐 长女县主 次女闻喜县主婉顺。
李建成
2李世民(598-649)母窦皇后 唐高祖次子 唐朝皇帝 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626-649年在位 年号贞观。少年时从军 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 613年娶长孙氏 616年并随父多次出征 平定山西叛乱和抗击突厥的侵扰。617年随父起兵攻入长安 次年任尚书令 封秦王。后来四处征战 619年破薛仁杲 击败宋金刚和刘武周 虎牢之战中 歼灭王世充和窦建德军。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 诛杀太子李建成 李元吉及诸子 同年立为太子。攻灭东突厥及薛延陀 征服高昌 龟兹 重创高句丽 设立安西四镇 被各族尊为天可汗 史称贞观之治。649年驾崩 庙号太宗 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享年52岁。
唐太宗
3李承乾(619-645)字高明 唐太宗长子 母长孙皇后。620年受封恒山王 626年徙封中山郡王。唐太宗即位 册立皇太子 唐太宗宠爱有加 派陆德明 孔颖达与魏征等人悉心辅佐和教导。唐太宗外出 常令其留守监国 代理庶政。身有足疾 不良于行 嬉戏废学 屡教不改 与太宗政见不同 渐渐父子日益疏远。后得知李泰夺嫡之念 642年试图暗杀李泰失败后 联合汉王李元昌 驸马都尉杜荷等人图谋不轨 事情败露后 唐太宗将其废为庶民 流放黔州 645年死于贬所 享年27岁。追赠恒山郡王 谥号愍 迁葬于昭陵。
4李治(628-683)字为善 唐朝皇帝 649-683年在位 唐太宗第九子 母长孙皇后 太子李承乾同母弟。出生丽正殿 631年封晋王 李承乾与李泰相继被废 643年册为皇太子。649年唐太宗去世 太子即位。即位之初 继续执行太宗制订的各项制度 由李勣 长孙无忌 褚遂良共同辅政 史称永徽之治。在废立皇后问题上坚持自己的主张 宠幸武则天 排除元老派的干扰。660年以后 经常头晕目眩 影响处理政务 武皇后开始参与国家大事。由于健康状况不佳 政权向武则天手中转移的趋势逐步形成。在位期间 先后灭西突厥 660年灭百济 出兵灭高句丽 唐朝版图为最大。683年去世 享年56岁 葬于乾陵。庙号高宗 谥号天皇大帝 增谥为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唐高宗
5李忠(643-664)字正本 唐高宗长子 母刘宫人。646年被封陈王 永徽元年任雍州牧 过继给王皇后。652年立为皇太子 大赦天下。655年加冠礼 次年被废 降封梁王 授梁州都督 迁房州刺史。660年坐罪废为庶民 迁居黔州 囚禁于李承乾故宅。664年许敬宗陷害其与宰相上官仪 宦官王伏胜谋反 坐罪赐死 时年22岁 追封燕王 赠扬州大都督 陪葬乾陵。
6李弘(653-675)唐高宗第五子 武则天长子 唐朝第一位死后追封皇帝的太子。655年封代王 次年立为皇太子。孝顺仁德 体恤民情 并为获罪姐姐求情 编纂《瑶山玉彩》深得唐高宗宠爱。675年随行洛阳 猝死于合璧宫 时年23岁。唐高宗悲痛不已 追赠孝敬皇帝 葬于恭陵 庙号义宗。
7李贤(655-684)字明允 唐高宗第六子 武则天次子。初封潞王 自幼得到良好教育 王勃曾作为太子侍读。容貌俊秀 深得李治的喜爱。675年太子李弘死后 立为皇太子 期间三次监国 得到唐高宗称赞。680年以谋逆罪废为庶人 流放巴州 召集文官注释《后汉书》具有较高史学价值。684年武则天主政后 为酷吏丘神勣逼令自尽 年仅30岁 唐中宗时追赠司徒 陪葬乾陵 追谥章怀太子。
8李显(656-710)唐高宗第七子 原名哲 母武则天 历封周王 英王 庐陵王。唐朝皇帝 683-684 705-710年在位 庙号中宗。初封周王 后封英王 680年李贤被废后 立为太子 683年即位 太后武则天临朝称制。次年废为庐陵王 先后迁于均州 房州等地。698年召还洛阳 复立为太子。705年在宰相张柬之等大臣帮助下 发动兵变 并在通天宫复位。在位期间 对内恢复唐朝旧制 免除租赋 设置修文馆学士。对外发展与吐蕃的经济与文化关系 实行和亲政策 将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 击败后突厥 保证边疆地区的稳定。710年7月病逝 终年55岁 谥号昭孝皇帝 庙号中宗 葬于定陵。
唐中宗
9李重俊(684-707)唐中宗第三子 698年封义兴郡王 授卫尉员外少卿。705年封卫王 拜洛州牧 次年立为太子。707年发动兵变 处死武三思等人 后战败而死 谥号节愍太子 时年24岁 子宗晖封湖阳郡王。
10李隆基(685-762)又称唐明皇 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 唐高宗孙。712-756年在位 唐睿宗第三子 故称李三郎 母窦德妃。生于东都洛阳 初封楚王 改封临淄王。710年六月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 诛杀韦后集团势力。同年七月立为太子 712年李旦禅位 次年赐死太平公主 取得了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前期注意拨乱反正 任用姚崇 宋璟等人励精图治 开创了开元盛世。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设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 封南诏皮罗阁为云南王 封回纥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在位后期 宠爱杨贵妃 宠信奸臣李林甫 杨国忠等 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奸臣 导致了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 为唐朝转衰埋下伏笔。756年李亨即位 尊为太上皇 762年病逝 终年78岁 葬于泰陵 庙号玄宗 谥号明孝皇帝。
唐玄宗
11李瑛(707-737)字嗣谦 唐玄宗次子 母赵丽妃。710年封真定郡王 713年封郢王 715年册立为太子 725年改名鸿。737年赐名瑛 受到武惠妃和驸马杨洄的构陷 与鄂王李瑶 李琚皆废为庶人 坐罪赐死 享年31岁 子新平郡王俨 平原郡王伸 倩 庆王俅 偆 郑国公儆 韩国公备 伦 博平郡主。
12李亨(711-762)初名嗣升 又名玙 绍 唐玄宗第三子 母元献皇后杨氏 唐朝皇帝 756-762年在位。初封陕王 727年徙封忠王。738年立为太子 安史之乱起 任天下兵马大元帅 领朔方 河东 平卢节度使 负责率军平叛。唐玄宗西逃 在马嵬坡为百姓所留 与玄宗分道 北上至灵武。756年七月在灵武即位 尊玄宗为太上皇 命郭子仪与李光弼等将领讨伐安史叛军 757年九月至十月收复长安 洛阳两京。762年病危 张皇后想废除太子李豫 改立越王李系 李辅国 程元振出兵保护太子李豫 逮捕张皇后与李系等人。 当夜病死 时年52岁 庙号肃宗 谥号宣孝皇帝 葬于建陵。
唐肃宗
13李豫(727-779)初名俶 唐朝第八位皇帝 762-779年在位 唐肃宗长子 母吴皇后。为人仁孝 初以皇孙受封广平王。安史之乱时随父往灵武 肃宗称帝后 拜天下兵马大元帅 先后收复长安与洛阳 进封楚王 成王。758年册立为皇太子 762年被宦官李辅国等拥立为帝 同年冬平定安史之乱。次年吐蕃攻占长安 出逃陕州 起用名将郭子仪击破吐蕃 又平定仆固怀恩之乱。在位时期 定计诛杀权宦李辅国 鱼朝恩及宰相元载 流放宦官程元振 改革漕运和盐价等 任用杨绾为相 发展生产。779年驾崩 享年53岁 谥号孝武皇帝 庙号代宗。
唐代宗
14李适(742-805)唐朝皇帝 唐代宗长子 779-805年在位 母沈氏。初封奉节郡王 762年任天下兵马元帅 改封鲁王 雍王 次年拜尚书令。764年立为皇太子 779年即位。781年发动削藩战争 辗转奉天 梁州等地 依靠宰相李泌及李晟等协力平乱。执政后期 委任宦官为禁军统帅 对藩镇多事姑息 总体局势较为安定。兴起古文运动 联合回纥 南诏 打击吐蕃 扭转对吐蕃的劣势 为元和中兴创造了有利的环境。805年驾崩 享年64岁 谥号神武孝文皇帝 庙号宪宗。
15李诵(761-806)唐朝第十位皇帝 唐德宗长子 母昭德皇后王氏。初以皇孙 册封宣城郡王。779年唐德宗即位 进封宣王 册立为太子。慈孝宽大 擅长隶书 785年组织了奉天保卫战的胜利。805年正式继位 任用王叔文等人变法 触犯了宦官和节度使利益 被迫禅位给太子李纯 自称太上皇。次年驾崩 谥号安孝皇帝 庙号顺宗 享年46岁 葬于丰陵。
16唐宪宗李纯(778-820)本名淳 唐朝皇帝 805-820年在位 唐德宗孙子 唐顺宗长子。788年册封广陵郡王 805年立为太子 改名李纯 监国理政 同年八月继位。在位期间 励精图治 重用贤良 改革弊政 力图中兴 取得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 重振中央政府威望 史称元和中兴。820年驾崩于大明宫 享年43岁 谥号神孝皇帝 庙号宪宗 葬于景陵。
唐宪宗
17李宁(794-812)名宙 唐宪宗长子 母纪美人。805年册封平原王 唐宪宗即位 进封邓王。809年册封皇太子 812年病死 时年19岁 谥号惠昭太子 葬于骊山北原。
18李恒(795-824)母郭皇后 原名宥 唐宪宗第三子 唐朝皇帝 820-824年在位。初封建安郡王 806年进封遂王 810年领彰义军节度使 812年册立为太子。在宦官梁守谦拥立下 登基即位。在位期间 宴乐过多 所任宰相萧俛 段文昌缺乏远见 使得河朔三镇再度叛乱。824年驾崩 在位五年 时年30岁 安葬光陵 谥号睿圣文惠孝皇帝 庙号穆宗。
19李湛(809-826)唐穆宗长子 母王皇后 唐代皇帝。821年加封景王 次年册立皇太子 824年即位。在位期间 耽于玩乐 沉迷蹴鞠 不爱理政。权宦王守澄勾结宰臣李逢吉 排斥异己 败坏纲纪 引发染工暴动事件。826年为宦官刘克明等所弑 年仅18岁 谥号愍孝皇帝 庙号敬宗 葬于庄陵。
20李普(824-828)唐敬宗长子 母郭贵妃 825年封晋王 12月为昭义军节度副大使。 826年敬宗被杀 江王李涵即位 是为唐文宗。文宗时加开府仪同三司 828年6月薨逝 时年五岁 追赠悼怀太子。
21李永(827-838)唐文宗子 母王德妃 830年封鲁王。832年成为皇太子 爱好出游 荒怠政务 不听师傅韦温教导。837年受到杨贤妃谗害 幽闭于少阳院 险些遭到废黜 次年暴卒于少阳院 谥号庄恪太子 享年12岁 葬于永陵。
唐敬宗
22李渼(836-852)唐朝皇子 唐宣宗次子 生母不详 846年封雍王。852年病死后 追封靖怀太子 享年17岁。
23李漼(833-873)本名温 唐朝皇帝 859-873年在位 唐宣宗长子 母元昭皇后晁氏。生于光王府 初封郓王。859年唐宣宗驾崩后 在宦官王宗实拥立下监国 八月即位。次年改元咸通 励精图治 延纳谠言。统治后期 骄奢淫逸 导致浙东 四川等相继发生动乱 内部政治腐败 民不聊生。873年8月驾崩 享年41岁 谥号惠孝皇帝 庙号唐懿宗 葬于简陵。
唐懿宗
24李儇(862-888)本名俨 唐朝皇帝 873-888年在位 唐懿宗第五子 母王氏。初封普王 热衷游乐 擅长马球。唐懿宗弥留之际 在宦官田令孜等人拥戴下 成为太子 改名儇。873年柩前即位 时年12岁。在位期间 田令孜把持朝政 政局日益混乱 引发王仙芝 黄巢起义。长安失落后 逃亡蜀地 调动各镇节度使平定黄巢起义 返回长安。光启年间 经历盐池之争和襄王之乱 身体状况愈下 临终传位于李晔。888年去世 年仅27岁 追谥惠圣恭定孝皇帝 庙号僖宗 葬于靖陵。
唐僖宗
宋朝
1赵元僖(966-992)初名德明 元佑 宋太宗次子。982年封广平郡王 次年进封陈王。雍熙间任开封尹兼侍中 进封许王 加中书令。992年去世 年仅27岁 追赠皇太子 谥号恭孝。
2赵恒(968-1022)原名德昌 又名元休 元侃 北宋第三位皇帝 宋太宗第三子 母李皇后。历封韩王 襄王和寿王 曾任开封府尹。995年立为皇太子 改名恒 997年即位为帝。即位之初 任用李沆等为相 勤于政事 促成咸平之治。1004年在主战派寇准等人的劝说下 北上亲征 与辽军会战于澶渊。当时局势有利于北宋 互有胜负 澶渊定盟和解 签订澶渊之盟。在位后期 任王钦若 丁谓为相 常以天书 符瑞之说蛊惑朝野 广建宫观 劳民伤财 致使社会矛盾加深。1022年驾崩 享年55岁 谥号元孝皇帝 庙号真宗 葬于永定陵。
宋真宗
3赵祯(1010-1063)初名受益 宋朝皇帝 1022-1063年在位 宋真宗第六子 母李宸妃。 历封庆国公 寿春郡王 升王 官至中书令。1018年立为皇太子 1022年即位。在位初期 由章献皇后刘氏垂帘听政 1033年才开始亲政。爆发第一次宋夏战争 经三年交战后 双方签订庆历和议。期间 辽国趁机以重兵压境 逼迫宋廷增输岁币 史称“庆历增币”。1043年任用参知政事范仲淹等开展庆历新政 企图遏止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 因反对势力庞大 改革旋即中止。1063年在福宁殿崩逝 享年54岁 谥号明孝皇帝 庙号仁宗 葬永昭陵。
宋仁宗
4赵曙(1032-1067)原名宗实 改名赵曙 宋朝皇帝 商王赵元份孙 濮王赵允让第13子 宋仁宗养子。幼年时被宋仁宗接入皇宫抚养 赐名宗实 任左监门卫率府副率 历任右羽林军大将军 宜州刺史 秦州防御使。1062年立为皇子 改名曙 封巨鹿郡公 次年即位。在位后 任用旧臣韩琦等人 与辽朝和西夏没有发生战争。1066年命司马光修《资治通鉴》 1067年驾崩 享年36岁 谥号宣孝皇帝 庙号英宗 葬于永厚陵。
5赵顼(1048-1085)初名仲针 宋英宗长子 生母高皇后 宋朝皇帝 1067-1085年在位。1064年进封颍王 1066年被立为皇太子 次年正月即位。即位初年召王安石赴京 推行变法 史称熙宁变法。1069年王安石任参知政事 先后颁布实行均输法 青苗法与农田水利法。在变法期间 王安石任用王韶出兵抗御西夏 拓地五州 遭到守旧势力的攻击。元丰年间亲自主持改制 希望在保持新法既得成果的基础上 使改革有所推进。1082年又听徐禧之计 筑永乐城 西夏发30万大军攻永乐城 皆战败。宋军两次战败 1085年在福宁殿驾崩 享年38岁 庙号神宗 谥号圣孝皇帝 葬于永裕陵。
宋神宗
6赵煦(1076-1100)原名佣 宋朝皇帝 1085-1100年在位 宋神宗第六子 母朱皇后。 历封均国公 延安郡王。元丰八年被立为太子 同年即位 由高氏临朝听政 。高氏起用司马光等人恢复旧法 史称元祐更化。1093年高氏去世 开始亲政。亲政后 实施元丰新法 罢宰相范纯仁 吕大防等 起用章惇等新党。新党执政后 逐步恢复免役 青苗等新法。后来新党内部分裂 使新法大受影响 党争愈演愈烈。重启河湟之役 收取青唐地区 发动两次平夏城之战 使西夏臣服。1100年病逝 年仅25岁 谥号昭孝皇帝 庙号哲宗 葬于永泰陵。
宋哲宗
7赵茂(1099.5-1099.8)宋哲宗太子 昭怀刘皇后生 生三月而薨 追封越王 谥号冲献 1102年改谥献愍。
8赵桓(1100-1156)宋徽宗长子 宋高宗异母兄 母显恭皇后王氏。初名赵亶 封韩国公 次年六月晋京兆郡王 1108年晋爵定王 1115年立为皇太子。1125年拜开封牧 不久受宋徽宗禅让登基 改元靖康。宋钦宗与宋徽宗听信谗言 罢免了李纲 金兵围攻开封 却无力抵御。1127年靖康之变时被金人俘虏北去 1141年封天水郡公。1156年崩于燕京 终年57岁 庙号钦宗 谥号恭文顺德仁孝皇帝 葬于永献陵。
宋钦宗
9赵旉(1127-1129)本名旉 生于南京 南宋太子 宋高宗独生子 母亲潘贤妃。1127年拜检校少保 集庆军节度使 封魏国公。建炎三年苗刘兵变 苗傅和刘正彦软禁宋高宗 之后扶持其当皇帝 改元明受。宰相张浚闻知 各地将领纷纷采取勤王平乱的立场 出兵镇压 扶持宋高宗登基 被降为太子 后因宫女保姆疏忽 受惊吓而死 年仅3岁 追封元懿太子。
10赵眘(1127-1194)名伯琮 改名瑗 赐名玮 字元永 宋太祖七世孙 宋高宗养子 南宋皇帝 1162-1189年在位。1132年被高宗选中育于宫中 1160年立为皇子 加封开府仪同三司 宁国军节度使 封建王。1162年立为皇太子 同年高宗传位 1189年禅位于赵惇 自称寿皇圣帝。1194年崩逝 享年68岁 谥号成孝皇帝 庙号孝宗 葬于永阜陵。在位期间 平反岳飞冤案 起用主战派人士 锐意收复中原 加强集权 整顿吏治 重视农业生产 百姓生活安康 史称乾淳之治。
宋孝宗
11赵愭(1144-1167)初名愉 宋孝宗嫡长子 母郭氏。补任右内率府副率 不久赐名愭 任右监门卫大将军 荣州刺史。宋孝宗做皇子时 出任蕲州防御使。宋孝宗即位后 任少保 永兴军节度使 封邓王 兼任两镇节度使 加任司空。1165年立为皇太子 册封妻子钱氏为太子妃。1167年秋生病 医生误用药 病情加剧。太上皇与宋孝宗亲自探望 为此大赦天下。三日后去世 终年24岁 谥号庄文。
12赵惇(1147-1200)南宋皇帝 宋孝宗第三子 母郭皇后。生于孝宗藩邸 1150年赐名惇 授右监门卫率府副率 转荣州刺史。宋孝宗即位后 拜镇洮军节度使 加开府仪同三司 封恭王。1171年立为皇太子 1189年登基为帝 改元绍熙 1194年禅位赵扩 成为太上皇 史称绍熙内禅。1200年9月驾崩于寿康宫 享年54岁 谥号慈孝皇帝 庙号光宗 葬于永崇陵。
宋光宗
13赵扩(1168-1224)南宋皇帝 1194-1224年在位 宋光宗次子 母李凤娘。赐名扩 1178年封英国公 1185年封平阳郡王 1189年进封嘉王。1194年立为皇太子 不久 宋光宗被逼退位 赵扩在韩侂胄 赵汝愚等大臣拥戴下即位 年号庆元。即位后 任用赵汝愚和韩侂胄为相 两派斗争激烈。1195年罢免赵汝愚 韩党专权。次年禁止赵汝愚 朱熹等人担任官职 1204年追封岳飞为鄂王 削去秦桧封爵 严厉打击投降派。1206年宰相韩侂胄北伐金朝 因北伐失利 被迫签订嘉定和议。1224年驾崩 终年57岁 葬永茂陵 谥号恭孝皇帝。
宋宁宗
14赵询(1192-1220)南宋宗室 初名与愿 宋太祖十世孙 宋宁宗养子。1202年拜威武军节度使 封卫国公。1205年立为太子 拜开府仪同三司 封荣王 更名帱。后出居东宫 更名赵询。1220年去世 年仅28岁 谥号景献太子。
15赵禥(1240-1274)南宋皇帝 1264-1274年在位 宋理宗之侄 荣王赵与芮子 初名孟启 又名孜 字长源。因宋理宗无子 被收为养子 历封建安王 忠王。1260年立为太子 1264年继位 改年号咸淳。即位时 国难当头之际 却把军国大权交给贾似道执掌 使偏安江南的锦绣江山处于暗无天日。1274年驾崩于临安 终年35岁 谥号景孝皇帝 庙号度宗 葬永绍陵。
16赵显(1271-1323)南宋皇帝 1274-1276年在位 宋度宗次子 母全皇后 宋端宗之弟。初封嘉国公 1274年宋度宗因酒色过度而死 在奸臣贾似道的扶持下 登基做皇帝 年号德祐 由祖母谢太皇太后 母亲全太后垂帘听政。1276年临安府被元军占领后 送至元大都 后到西藏出家为僧。1323年5月因触犯文字狱被元英宗赐死 享年52岁 谥号恭帝 庙号恭宗。
宋恭宗
辽朝
1耶律倍(899-936)汉名倍 契丹名图欲 字突欲 赐名李赞华 契丹族 辽太祖长子 辽太宗长兄 辽世宗生父。916年立为皇太子 926年契丹灭亡渤海国后 封东丹国王 称人皇王。太祖病逝后 述律皇后拥戴耶律德光即位 迫于形势 无奈让国 仍然受到耶律德光的控制和监视。930年弃国投奔后唐 赐名东丹慕华 拜虔州节度使 936年冬被末帝李从珂所害 追谥文献钦义皇帝 庙号义宗 享年38岁 葬于显陵。
2耶律德光(902-947)字德谨 小字尧骨 契丹族 辽朝第二位皇帝 927-947年在位。辽太祖次子 母皇后述律平。922年拜天下兵马大元帅 926年得到述律皇后之助 正式即位 仍以天显为年号。936年以割让燕云十六州为条件 协助石敬瑭灭亡后唐。938年改皇都为上京 改革官制 划分南北二面 实行胡汉分治。整订赋税 奖励耕战 发展生产 946年12月攻陷汴京 俘虏后晋出帝 灭亡后晋 国号大辽 年号大同。遇到中原民间武装反抗 契丹人死伤惨重 率军北返。947年四月因民间武装反抗 辽朝在中原的统治动荡不安。罢兵北还 途中病逝于栾城 终年46岁 庙号太宗 谥号孝武惠文皇帝。
辽太宗
3耶律宗真(1016-1055)契丹名只骨 字夷不堇 辽圣宗长子 母皇后萧耨斤 辽国皇帝 1031-1055年在位。1018年封为梁王 1021年册封皇太子。1030年兼任北南院枢密使事 次年辽圣宗去世 继承帝位。1055年外出巡幸时身染重病 不久去世 时年40岁 庙号兴宗 谥号神圣孝章皇帝 葬庆陵。
4耶律洪基(1032-1101)字涅邻 小字查刺 辽兴宗长子 母仁懿皇后萧挞里 辽朝皇帝 1055-1101年在位。1055年继位 改元清宁。继位后奉耶律重元为皇太叔 加号天下兵马大元帅。1063年派耶律仁先 耶律乙辛等人平重元之乱 咸雍二年改国号为大辽 此后耶律乙辛擅权 1081年废黜耶律乙辛及其党羽。在位期间 先有重元之乱 后有耶律乙辛擅权乱政 赐死皇后萧观音 又软禁太子耶律濬 辽朝政治腐朽。同时 又崇奉佛教 虚耗国力 使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1101年正月因病崩逝 终年70岁 谥号仁圣大孝文皇帝 庙号道宗。
辽道宗
5耶律浚(1058-1077)名耶鲁斡 辽道宗长子 母萧观音。能言善辩 好学通文 深得辽道宗夸赞。1062年封梁王 1064年立为皇太子。1075年领北南枢密院事 1077年收到奸相耶律乙辛等人陷害 废为庶人 幽禁于上京。同年11月为奸相耶律乙辛害死 时年二十岁 追谥昭怀太子。其子天祚帝即位后 追封大孝顺圣皇帝 庙号顺宗。
金朝
1完颜济安(1142-1142)金熙宗长子 母皇后裴满氏 1142年二月出生于天开殿 3月夭折。
2完颜光英(1150-1161)金海陵王子 本名阿鲁补。天德末立为皇太子 海陵王南下攻宋 留守汴京。1161年海陵王因兵变被杀后 完颜昂派人将其杀死 时年12岁。
3完颜允恭(1146-1185)字胡土瓦 金世宗次子 母明德皇后乌林答氏。体貌雄伟 1161年册封楚王 设置官属。次年赐名允迪 立为皇太子 1168年赐名允恭。1184年世宗前往上京 监国理政。次年病逝于承华殿 追谥宣孝太子 其子完颜璟即位 追谥光孝皇帝 庙号显宗 葬于裕陵 享年40岁。
完颜允恭
4完颜从恪(1181-1233)金国宗室 完颜永济长子 1209年立为太子 1213年胡沙虎杀完颜永济 兄弟被废居中都。次年迁至郑州 1216年迁居开封。1232年金哀宗离开汴京 崔立拥其为梁王 次年汴京被蒙古攻克 不久被杀 时年53岁。
5完颜守忠(1187-1215)金朝皇族 金宣宗长子。1213年胡沙虎杀完颜永济 胡沙虎先迎其入居东宫。1213年立为皇太子 十月任镇国上将军。次年四月 在蒙古军的压力下 金宣宗南迁汴京 命其留守中都 七月将其召至汴京 1215年正月去世 谥号庄献太子 享年29岁 子完颜铿立为皇太孙。
6完颜守礼(1198-1234)名守绪 金国皇帝 1224-1234年在位 女真名宁甲速 金宣宗第三子。泰和年间授金紫光禄大夫 1213年金宣宗即位 历任秘书监 枢密使 封遂王。宣宗太子完颜守忠 太孙完颜铿去世后 被立为太子 改名守绪。在位期间 任用完颜陈和尚 完颜合达等名将抗击蒙古 又尝试改善与西夏 南宋的关系 并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均以失败告终。在位后期 犯了无法逆转的政治错误 如放弃汴梁 最后逃往蔡州 蔡州被围困数月之后 传位东面元帅完颜承麟 自缢于幽兰轩 时年37岁 庙号哀宗 谥号孝庄皇帝。
西夏
1李宁明(1024-1043)夏景宗长子 母野利皇后。卫慕氏和新生儿子被李元昊杀死 于是立宠妃野利氏为皇后。野利皇后生有三个儿子 李宁明 李宁令哥 锡哩 1038年立为太子。深明大义 性格却与父亲格格不入。生性仁慈 不喜荣华富贵 笃信道教 李元昊尚武 讨厌儒学 太子却很好儒学。因此 下令太子不许朝见。太子不以为意 索性跟道士学习起气功 1043年因练习走火入魔 不能进食而死 时年20岁。
2李宁令哥(1030-1048)夏景宗嫡次子 母野利皇后。野利皇后共生三个儿子 幼子李锡狸夭折 长子李宁明知礼好学 深明大义 但生性仁慈 笃信道教 因练气功走火入魔而死。于是 次子宁令哥继立为太子 1042年立为皇太子。妻子没藏氏 受到父亲元昊的霸占 母亲家族受到灭族 担心受到废黜。1048年弑杀李元昊后 被没藏讹庞处死 时年19岁。
夏景宗
3李仁爱(1108-1125)夏崇宗子 母亲耶律南仙 是辽国宗室女儿。1105年耶律南仙嫁李乾顺 立为皇后。出生后 即被立为太子。1125年辽天祚帝被俘 辽朝灭亡。得知父亲向金国称臣 背弃了辽国之时 更是失声痛哭着劝止父亲。李乾顺没有听从儿子劝谏 反而责骂他 后忧愤而死 年仅18岁。
4李德任(1180-1226)西夏太子 夏神宗长子 献宗李德旺兄。李遵顼立其为太子 1217年12月蒙古军渡黄河 围中兴府 遵顼出奔西凉 受命留守 遣使请降 蒙古兵始退。1223年遵顼令其率师侵金国 以金兵势强 因谏约和 遵顼不允 乞避太子位 出家为僧 触怒遵顼 被囚于灵州。1226年蒙古军取灵州 进克兀纳剌城 被执不屈而死 时年47岁。
元朝
1窝阔台(1186-1241)蒙古国大汗 史称窝阔台汗 元太祖第三子 母孛儿帖。1225年封于也儿石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 建斡耳朵于也迷里城。1229年忽里台大会被拥戴登基 管理整个蒙古帝国。继续父亲遗志扩张领土 南下灭金朝 派拔都远征欧洲。在位期间 任用耶律楚材为中书令 采用汉法 并且开科取士 重用中原文人 奠定元朝的统治基础。1241年豪饮致死 时年56岁 庙号太宗 谥号英文皇帝。
元太宗
2失烈门(1228-1252)又作昔列门 窝阔台孙 阔出长子 母亲合塔合失。1240年阔出在攻江陵时战死 窝阔台汗把汗位继承人改为失烈门。次年窝阔台汗去世 昭慈皇后临朝称制 剥夺其继承权。贵由成为大汗 1248年去世 生前未立继承人 海迷失后临朝称制。1251年宗王们拥立蒙哥为大汗 海迷失后策动窝阔台系的宗王 并施巫术暗害蒙哥。1252年事情败露 海迷失后被蒙哥投入河中溺死 后被处死 时年25岁。
3真金(1243-1285)元朝宗室 元世祖嫡长子 元成宗生父 母察必皇后。1261年封燕王 1273年封皇太子 1279年参决朝政。自幼受汉文化影响 与阿合马等理财派对立 1285年因禅让事件而忧郁成疾 同年12月病逝 谥号明孝太子 庙号裕宗 谥号文惠明孝皇帝 享年43岁。
4铁穆耳(1265-1307)元朝皇帝 1295-1307年在位 蒙古第六位可汗 元世祖孙 太子真金第三子 母弘吉烈氏。1293年封皇太孙 总兵镇守漠北 次年在伯颜等人支持下即位。在位期间 停止对外战争 罢征日本与安南 专力整顿国内军政。采取限制诸王势力 减免部分赋税等措施 使社会矛盾暂时有所缓和。同时 发兵击败叛王海都 笃哇等 都哇 察八儿归附 使西北长期动乱局面有所改观。的合法继承人。曾发兵征讨八百媳妇 引起云南 贵州地区动乱。晚年患病 委任皇后卜鲁罕和色目人大臣 朝政日渐衰败。1307年驾崩 后继无人 庙号成宗 谥号广孝皇帝 称完泽笃可汗 享年43岁。
元成宗
5德寿(1287-1306)元成宗独子 母亲弘吉剌·失怜答里。1305年6月册立为太子 次年正月去世 享年19岁。
6爱育黎拔力八达(1285-1320)元朝皇帝 蒙古国第八位大汗 元武宗之弟 元英宗之父。早年从太常少卿李孟学习儒家典籍 1305年出居怀州 后助其兄海山登基。元武宗即位后 封为皇太子 武宗死时嗣位 年号皇庆。在位期间 大力进行改革 进用汉族文臣 减裁冗员 整顿朝政 实行科举制度 推行以儒治国政策 复兴元朝。1311-1320年在位 庙号仁宗 谥号圣文钦孝皇帝 汗号普颜笃可汗 享年36岁。
元仁宗
7硕德八剌(1303-1323)元朝皇帝 蒙古国大汗 元仁宗嫡子。1316年立为皇太子 1320年即位 次年改元至治。自幼受儒学熏陶 登基后推行以儒治国政策 亲政后进行改革 并实施了一些新政 比如裁减冗官 监督官员不法行为 颁布新法律 以减轻人民的差役负担 1323年2月颁布《大元通制》。同年八月与拜住自上都北返大都 途中驻营于南坡店被铁木迭儿义子铁失等刺杀 史称南坡之变 享年21岁 庙号英宗 谥号睿圣文孝皇帝 称号格坚皇帝。
元英宗
8阿速吉八(1320-1328)元朝皇帝 蒙古帝国大汗 1328年在位。元泰定帝长子 母八不罕皇后。1324年三月册封为皇太子 1328年在上都被倒剌沙拥立为帝 与大都的元文宗图帖睦尔对抗 展开两都之战。一个月后 战败后被杀。
9图帖睦尔(1304-1332)蒙古帝国大汗 元朝皇帝 元武宗次子 元明宗之弟。两次在位 1328年10月-1329年2月 第二次1329年9月-1332年9月 在位共四年。1329年在大都创建奎章阁 命儒臣进经史之书 考历代帝王之得失 编修《经世大典》整理并保存大量元代典籍。提倡尊孔 加封孔子父母及后世名儒 并依儒家礼仪新祀南郊。在位期间 燕帖木儿独专朝政 奢靡无度 吏治渐趋腐败。庙号文宗 谥号圣明元孝皇帝 汗号札牙笃汗 享年29岁。
元文宗
明朝
1朱标(1355-1392)明太祖长子 母孝慈高皇后马氏 明惠宗朱允炆之父。朱元璋称吴王时 立其为世子 随宋濂学习经传。1368年立为太子 选国子生数余人侍读禁中。自幼受到悉心教导 明太祖对其寄予厚望。性格宽厚 对弟弟十分友爱 秦王朱樉 周王朱橚等多次有过错 从中调和求情 使他们免受责罚 在诸王中威信最高。1391年命巡抚陕西 经略建都事宜。次年因风寒病逝 八月葬明东陵 享年38岁 谥号孝康皇帝 庙号兴宗 谥号懿文太子。
朱标
2朱文奎(1396-?)朱允炆长子 母马皇后 朱标孙 生于应天府 祖籍凤阳。1399年立为皇太子 1402年朱棣攻入南京后 与其父朱允炆一起失踪。谥号恭愍 改谥和简太子。
3朱高炽(1378-1425)明成祖长子 明太祖孙 母徐皇后 明朝第四位皇帝 年号洪熙 1424-1425年在位。1395年被太祖封为燕王世子。靖难之役中 负责镇守北平 并成功抵御李景隆军队围攻。1404年立为皇太子 明成祖屡次北伐过程中 以太子身份担任监国 掌管国家政事。1424年登基 在位期间 发展生产 与民休息 赦免建文帝的许多旧臣 平反了许多冤狱 废除了许多苛政。军事上修整武备 停止大规模用兵。史家称赞为仁宗之治 与明宣宗并称仁宣之治。1425年五月驾崩 庙号仁宗 谥号孝昭皇帝 享年48岁 葬于献陵。
明仁宗
4朱瞻基(1398-1435)明仁宗长子 明朝皇帝 明成祖孙 1425-1435年在位 年号宣德。生于北平燕王府 幼年聪颖 深得祖父的喜爱。1411年立为皇太孙 多次跟随明成祖征讨蒙古 1425年即位 次年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政治上重视整顿吏治和财政 提升内阁地位 任用三杨 蹇义 夏原吉等人 教导宦官读书参政。经济上实行休养生息 缓和社会矛盾 对外进行第七次下西洋 停止用兵交趾 1428年出塞 并修建永宁与隆庆诸城。在位时社会经济空前发展 与明仁宗统治合称仁宣之治。同时 在书画方面极有造诣 翰墨图书 极为精致。庙号宣宗 谥号孝章皇帝 享年38岁。
明宣宗
5朱祁镇(1427-1464)明朝皇帝 明宣宗长子 母孝恭皇后孙氏 1435-1449年 1456-1464年在位。初立为太子 1435年即位 年号正统。主少国疑 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操持 任用三杨内阁主理朝政 发动麓川之役。1443年亲政 宠信王振 导致宦官专权。1449年御驾亲征 攻打蒙古瓦剌部 发生土木堡之变 兵败被俘。孙太后联合兵部侍郎于谦 扶持郕王朱祁钰登基称帝 赢得北京保卫战胜利。 不久迎接回京 安置南宫 1457年石亨等人策动夺门之变 废朱祁钰 杀少保于谦 迫害忠良功臣 复位称帝 改元天顺。任用李贤等人 释放建文帝后代 废除宫妃殉葬制度 重用门达等奸臣 导致国力再度受创。1464年病逝 谥号睿皇帝 享年38岁 庙号英宗。
明英宗
6朱见深(1447-1487)原名见深 更名见濡 明朝第八位皇帝 明英宗长子 母周氏 1464-1487年在位 年号成化。1449年土木之变后 朱祁镇被瓦剌掳去 朱祁钰即位为帝。1452年被废黜 1457年英宗因夺门之变而复辟 再次立为太子 1464年即位 次年改年号成化。在位期间 平定广西瑶族和荆襄地区的叛乱 东征建州女真 创立了西厂。平反于谦的冤案 任用商辂等人治国r 减省刑罚 社会经济渐渐复苏。由于长期怠政 沉迷符篆方术 庙号宪宗 享年41岁 谥号纯皇帝。
明宪宗
7朱见济(1448-1453)母杭皇后 明代宗嫡子。 1452年立为太子 谥号怀献太子 1453年病死 年仅6岁。
8朱祐极(1469-1472)明宪宗次子 生母柏贤妃。1471年11月受封皇太子 1472年正月去世 追封悼恭太子 时年4岁。
9朱祐樘(1470-1505)明宪宗第三子 母孝穆纪太后 明朝皇帝 1487-1505年在位 年号弘治。为人宽厚仁慈 躬行节俭 不近女色。1487年即位 即位后驱逐奸佞 励精图治 广开言路 使明朝出现中兴局面 史称弘治中兴。后期宠信宦官李广等人 沉迷于方术 对朝政有所懈怠 以致军备弛废 弊政颇多 后又重整朝政 史学家对其多有赞誉。1505年驾崩于乾清宫 庙号孝宗 葬于泰陵 享年36岁 谥号德敬皇帝。
明孝宗
10朱厚照(1491-1521)明朝皇帝 1505-1521年在位 明孝宗长子 母张皇后 年号正德。从小机智聪颖 喜欢骑射。即位不久 便以刘瑾为首的宦官马永成 丘聚 谷大用等八人 时称为八党。悉以天下章奏付刘瑾 刘瑾日益诱导其娱乐。在西华门别筑宫殿 造密室于两厢 称为豹房 每日游乐其中。荒嬉无度 宦官的恣意枉为 致使危机四伏的社会不断恶化 阶级矛盾不断激化 农民起义接连不断。刘瑾伏诛后 日益宠信江彬。在江彬的诱导下 屡次出巡各地。在位期间 因荒疏朝政 导致安化王朱寘鐇 宁王朱宸濠起兵夺位。1521年崩于豹房 享年31岁 庙号武宗 谥号毅皇帝 葬于康陵。
11朱载基(1533.9-1533.10)明世宗长子 母阎贵妃 出生两个月去世 谥号哀冲太子 葬西山。
12朱载壑(1536-1552)母王贵妃 明世宗次子 早逝 1539年立为太子 1552年去世 年仅17岁 谥号庄敬太子 葬西山。
13朱翊釴(1555-1559)明穆宗长子 母李皇后 1555年出生 1559年去世 年仅四岁 赠封裕世子 追封宪怀太子。
14朱翊钧(1563-1620)明朝皇帝 明穆宗第三子 1572-1620年在位 年号万历。1572年即位 在位48年 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即位之初 朝政大权由内阁首辅张居正把持。张居正展开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 开创万历中兴的局面。1582年张居正死后 开始亲政。曾经主持万历三大征 巩固了明朝地位和统一 但也耗费巨大。执政后期厌恶朝政 在与群臣爆发国本之争 28年不理朝务 但国家未发生大的混乱。1596年遣宦官充当矿监税使 填补长期用兵造成的经费短缺。后金势力崛起后 加紧对女真围剿力度 并派辽饷补充军费 引起当时百姓不满。1619年调军赴辽东讨伐后金 萨尔浒之战中被击溃 从此明军由攻势转为守势。次年去世 庙号神宗 享年58岁 谥号显皇帝 葬于定陵。
明神宗
15朱常洛(1582-1620)明朝皇帝 明神宗长子 母孝靖皇后王氏 1620年8月-9月26日在位 年号泰昌。从小不得明神宗喜爱 1601年立为太子 身陷党争和皇权交替问题。万历间经历国本之争 梃击案等重大事件。在位时废除矿监和税监 拔擢良臣 罢除矿税 重振朝廷。此后沉湎酒色 纵欲享乐 导致身体羸弱 1620年驾崩 享年39岁 庙号光宗 谥号贞皇帝。
明光宗
16朱由校(1605-1627)明朝皇帝 明光宗长子 生母王选侍 明思宗异母兄。在位七年 1620-1627年在位 年号天启。即位之初 封客氏为奉圣夫人 宠信宦官魏忠贤等人 牵制东林党官员。在东林党人辅佐下 提拔袁崇焕等人守卫边关。1622年下旨给张居正平反 录方孝孺遗嗣 还与荷兰两次在澎湖交战 并且获胜。1625年魏忠贤执掌东厂 到处排挤东林党人 屡兴大狱。喜欢木匠手艺 对政务疏怠 但大权握在手中。其中以杨涟 左光斗最为著名 被阉党陷害入狱致死。1627年溺水而死 庙号熹宗 享年23岁 谥号悊皇帝。
明熹宗
17朱慈燃(1623-1624)明熹宗长子 生母张皇后。张皇后怀孕时受到客氏陷害 令宫女去服侍张皇后 重锤其腰 导致皇子是死胎 天启间追封怀冲太子。
18朱慈焴(1623)明熹宗次子 母范贵妃 追封悼怀太子。
19朱慈炅(1625-1626)明熹宗第三子 母任容妃。天启五年十月出生 次年因王恭厂爆炸 受惊而亡 追封献怀太子。
20朱慈烺(1629-1679)母周皇后 明思宗长子 明朝皇子。1630年立为太子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 送到朱纯臣家暂避 攻破被俘。李自成封其为宋王 后被吴三桂挟持至山西 后潜至栾川 在老君山伪装成道人30多年 追谥献愍太子 庙号顺宗 时年50岁 鲁王朱以海追谥为悼皇帝。
太子朱慈烺
清朝
1褚英(1580-1615)清太祖长子 生母佟佳氏。1598年率军平定安楚拉库 受封洪巴图鲁 晋封贝勒。舒尔哈齐死后 努尔哈赤逐渐让其带兵并主持军政事务。颇有战功 努尔哈赤因其英勇 封号阿尔哈图土门 1613年凭借战功 被立为后金政权的汗位继承人。辽阳大战时 曾经贪杯贻误军机 被斥责。功臣额亦都 费英东 何和礼等人与其不和 在努尔哈赤面前告状 努尔哈赤调查发现了问题 解除其兵权。因不满溢于言表 后被废除太子之位 并且被软禁 并扬言处死五大臣和那些兄弟 被再一次告状。1615年努尔哈赤下令将其处死 年仅36岁 清太宗即位后 改封广略贝勒。
褚英
2玄烨(1654-1722)爱新觉罗氏 清世祖第三子 生母孝康皇后佟佳氏 清朝皇帝 1661-1722年在位 年号康熙 清朝杰出的帝王 政治家。8岁登基 14岁亲政 在位61年 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执政初期 国内形势非常严峻 坚持大规模用兵 以实现国土完整和统一。少年时挫败了权臣鳌拜 夺回大权 开始亲政。1673年开始削藩 1681年平定三藩之乱 1683年消灭台湾郑氏政权 曾经三次亲征噶尔丹 并取得与沙俄战争的胜利 意图以条约确保清朝在黑龙江的领土控制。加强中央集权 注意休养生息 笼络汉族士人 晚期出现吏治败坏的现象。另外 众皇子因废太子事件而争夺皇位 对政治产生不良影响。统治期间 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大局面 1722年驾崩 庙号圣祖 享年69岁 谥号仁皇帝。
清圣祖
3胤礽(1674-1725)清朝宗室 乳名保成 清圣祖次子 清世宗异母兄。1680年出阁读书 善于骑射。周岁时被确立为太子 1696年2月康熙帝北征噶尔丹 特命其监国 此后北征都让其监国理政。1702年9月侍驾南巡 以病留德州而止。次年正月仍侍驾南巡 1708年以罪废拘禁于咸安宫 同年12月被释放。1709年被复立为皇太子 1712年再以罪被废黜 仍禁锢于咸安宫。1725年12月幽死于咸安宫 享年52岁 后被追封和硕理亲王 葬于理亲王园寝 谥曰密。
4弘历(1711-1799)名元寿 自号十全老人 清朝皇帝 年号乾隆。在位60年 禅位后又继续训政 执政长达63年 历史上执掌国家时间最长的皇帝 也是最长寿的皇帝。1733年封宝亲王 参与处理准噶尔叛乱和苗民起义等事务。同年立为太子 1735年即位。在位期间 重视社会的稳定 五次普免天下钱粮 减轻农民的负担 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1758年平定准噶尔叛乱 随即讨伐大小和卓叛乱 次年大小和卓兵败西逃 经葱岭入巴达克山 被首领素勒坦沙擒杀 叛乱被平定。在平定边疆地区叛乱做出了巨大成绩 并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 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实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开设博学鸿词科 编修《四库全书》。在位后期朝政腐败 爆发了白莲教起义 1799年驾崩 庙号高宗 享年89岁 谥号纯皇帝。
清高宗
5永琏(1730-1738)清高宗次子 母富察皇后 1736年被定为皇位继承人 1738年病死 年仅九岁 谥号端慧皇太子。
6颙琰(1760-1820)原名永琰 清朝皇帝 清高宗第15子 生母孝仪纯皇后 1795-1820年在位 年号嘉庆。自幼得到乾隆帝的宠爱 1773年立为皇储 1795年立为太子。同年乾隆帝禅位 依然独掌大权 1799年乾隆帝驾崩 掌握实权。面对危机四伏的政局 整饬内政 整肃纲纪 广开言路 清算和珅及其党羽 完成了对白莲教起义的镇压。内政的有限整顿 未能扭转政局的颓败 清朝从而步入由盛转衰的时期。1820年驾崩 庙号仁宗 享年61岁 谥号睿皇帝。
7旻宁(1782-1850)原名绵宁 清朝皇帝 清仁宗次子 母喜塔腊氏。1799年立为皇储 1813年封智亲王 1820年即位。执政后励精图治 对漕运盐政实行改革。以海运代替河运 解决了漕运的困难 节省国库开支。同时解除对矿藏开采的封禁 整顿吏治 扼制奢靡之风。1828年五月平定回疆张格尔 开展了严禁毒品鸦片的斗争。1838年摒弃了弛禁派的错误主张 采纳严禁派的建议 在全国实力推行禁烟 支持林则徐禁烟措施。次年批准查禁鸦片烟章程条例 成为颁布最严厉的禁烟令。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清朝战败 1842年签订丧权辱国《南京条约》 此后内忧外患日益严重 太平天国运动也在酝酿之中 清王朝陷入危机。1850年正月去世 庙号宣宗 谥号成皇帝 享年69岁 葬于慕陵。
清宣宗
8奕詝(1831-1861)清朝皇帝 清宣宗第四子 生母孝全皇后。生于北京圆明园 1846年立为储君。面临内忧外患的统治危机 即位后勤于政事 企图重振纲纪。重用汉族官僚曾国藩 依靠汉族地主武装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提拔敢于任事的肃顺 支持肃顺等革除弊政。同时 罢斥军机大臣穆彰阿 耆英等人 处决投降派官员耆英。 此时 大清帝国内忧外患不断 后以签定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收场。1861年崩于承德避暑山庄 庙号文宗 享年31岁 谥号显皇帝 葬于定陵。
清文宗
9载淳(1856-1875)清朝皇帝 清宣宗孙 清文宗长子 母慈禧太后 1861-1874年在位 年号同治 1861年即位。在位期间 依靠曾国藩 李鸿章等人镇压太平天国起义。1865年僧格林沁骑兵中捻军埋伏后全歼 依靠洋务派左宗棠与李鸿章灭东西捻军之乱 1868年才彻底平定。先后平定陕甘回变 云南回民等起义。兴办洋务新政 出现了政治稳定的时期 史称同治中兴。1873年亲政 仍难摆脱慈禧的干预。次年12月(1875年1月)崩于养心殿 庙号穆宗 谥号毅皇帝 享年19岁。
清穆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