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北部新区地点:再造一个重庆工业
重庆北部新区地点:再造一个重庆工业住在北部新区翠云街道的郑女士,现在已经是一个3岁宝宝的妈妈,昨天上午,她也在朋友圈分享了“再见,北部新区”。那时公交车都没有几趟市委常委、两江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凌月明主持会议并作表态发言。据《重庆日报》15年,看北部新区的“成长日记”
昨晚七点半(2016年2月24日),北部新区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取下“重庆北部新区管理委员会”的牌子,换上“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的牌子
2月24日,两江新区北部新区干部大会举行。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奇帆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曾庆红宣读了《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优化两江新区管理体制的决定》、《两江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班子任职通知》,决定撤销中共重庆北部新区工作委员会、重庆北部新区管理委员会,其职能职责划归中共重庆两江新区工作委员会、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
黄奇帆代表孙政才书记,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为两江新区和北部新区创业、发展作出贡献的历任班子成员和广大干部职工致以崇高敬意。他说,北部新区成立15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认真履行开发开放职能,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创造等方面勇于探索,开拓创新,再造了一个重庆工业,极大地推动了重庆城市化进程和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黄奇帆说,优化调整两江新区管理体制是重庆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是全市开放发展的大局所需,也是两江新区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两江新区要深入学习贯彻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更好地发挥增长极的作用;要用好用足用活国家级新区、保税港区、水陆空国家级枢纽、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等方面的政策优势,充分发挥对外开放、深化改革、创新创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型服务贸易“五个主战场”的重要作用,努力建成改革开放先行区和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内陆重要的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和服务业基地、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要按照中央部署和市委要求,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和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政治、组织人事和财经纪律,严守政治规矩,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在真抓实干中建功立业,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向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市委常委、两江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凌月明主持会议并作表态发言。据《重庆日报》
15年,看北部新区的
“成长日记”
那时公交车都没有几趟
住在北部新区翠云街道的郑女士,现在已经是一个3岁宝宝的妈妈,昨天上午,她也在朋友圈分享了“再见,北部新区”。
郑女士不是本地人,但从她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起,就开始与北部新区结下不解之缘。
“还记得2003年秋天,拿着录取通知书来到西政渝北校区,在机场路上看到周边的景色,心都凉了大截,那会儿每次进城,公交车都会从汽博那里拐上来,那个时候汽博根本不会堵车,当然也没有现在那么多人和房子。”郑女士说。
“记得大二的时候,机场路翻新,要去城区里的话,车子必须走金开大道,那时候的金开大道也是郊区,觉得这里离城里好远。”郑女士回忆道。
4年时间,郑女士毕业了,离开学校时,她依稀觉得汽博似乎开始堵车了,公交车也开始多了起来。
照母山下还有很多平地
大学毕业后,郑女士在上清寺租了房子,找了工作,偶尔同学聚会,还会回学校吃饭,“每次去,我都发现北部新区那边有变化,比如有了奥特莱斯。”
郑女士印象最深的是,2007年左右,她曾到现在的星系写字楼那里去过,当时照母山下很平,“有一个海鲜酒楼挺出名的,那会还觉得这个酒楼修的位置有点偏,谁知道,才过了几年,又来星系写字楼办事的时候,发现这里已经完全变了样子。”
一座科技创新城拔地而起
郑女士说,2011年自己再次来到这里时,发现照母山下的平地已经被各种商务写字楼覆盖,每天有数以万计的白领在这里工作,后来这又通了地铁。
“重庆向北”的口号是郑女士在报纸上看到的,她告诉重庆时报记者,现在她也在星系写字楼上班,并且在轻轨3号线沿线的翠云买了房子,已经住了进去。
“我对北部新区很有感情,所以看到要撤区的时候挺感概的,不过,我相信两江新区会把这里建设得更好。”郑女士说。
一组数据,
看北部新区的“成长速度”
5年时间GDP翻了一番
据资料显示,重庆市北部新区于2000年12月18日设立,2001年4月25日授牌。幅员面积157.59k㎡,人口53万,含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重庆出口加工区。目前,北部新区已成为中国中西部面积最大、工业产值和财政收入最多的开发新区。2009年1月,国务院发文明确要求把重庆北部新区建设成为我国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制造及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望子成龙”(2001年):这一年,北部新区GDP仅为7.87亿元,工业总产值7.32亿元,入库税金总额0.83亿元。
“组成新家”(2007年):为了帮助“小兄弟”快速健康成长,重庆经开区、高新区两位“老大哥”出人、出钱、出力,分别对北部新区经开园和高新园实施开发建设和经济社会事务管理。
升级示范(2009年):这年2月,《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决定“设立重庆北部新区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制造及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支持北部新区在土地、财税、金融、投资、外经外贸、科技创新、管理体制等领域先行先试”。
高速发展:2010年6月18日,中国内陆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两江新区成立。同年8月1日,北部新区、经开区、高新区不再实行“三区合一”管理体制。
2015年,对比2010年的数据可以发现,仅仅5年时间,北部新区的GDP翻了一番,从310亿元增加到663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也翻了一番,从881亿元,增长到177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翻了一番,从196亿元,增长到450亿元;此外,社会零售商品总额,也从85亿元增加到235亿元,增长近3倍。
后记
昨天晚上,重庆时报记者联系上了一位从2001年起,就在北部新区工作的“老人”陈程。
说起北部新区的过往,陈程如数家珍,成立之初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又搬到金山大厦办公等。“真的是投注了感情的,从零起步,到现在,大多数人说起北部新区,都会联想到‘居住条件不错’,说明这里真的从荒郊野地,变成了宜居的花园城区,不仅如此,它还特别方便。”
同样是在昨天傍晚,轻轨3号线金童路站一旁的金山大厦依然打眼,也许是地理位置的原因,这栋其实并不高的楼,显得特别气派,楼顶“重庆北部新区”6个大字还没有更换,就在昨天以前,这里还是北部新区管委会的所在地。
这时,来给大楼更换门牌的工作人员已经上门,他们要把前后两个出口,共4块牌子连夜更换,25日早上再来这里上班,就已经变成“两江新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