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无德儿子无耻:老母靠吃外卖活着
老人无德儿子无耻:老母靠吃外卖活着这位老人丧失了听力,后来因为摔了一跤,摔断了股骨,成了不能自理的老人。网上看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位于昆明西南方,一个很有年代的、即将拆迁的破旧楼房里,住着一位70多岁的张奶奶,每天陪伴她的是堆积如山的外卖盒子,在潮湿的昆明,气温高的时候,这里的空气里充斥着腐臭的食物的味道。“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的传统观念深入上一代人的内心,正是因为儿子的“作用大”,所以人们才会争先想要生儿子。到了这个时代,人们的观念进步了,越来越多的人提倡“养孩子应该只享受这个过程,应该模糊化目的”,从父母的角度来看,的确如此,很多时候目的性越强,结果反而容易让人失望。可是,这是从父母的角度来看待“养孩子的意义”,孩子们不能理所当然地丢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用各种理由来推辞回家探视父母,父母晚年,孩子尽孝,这是基本的道德,也是为人子该尽的义务和责任。
甜椒儿妈妈,一个时间相对自由的全职妈妈,喜欢分享,喜欢倾听,希望把经历过的、看到过的、听到过的,用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对观者在育儿上、情感上有所启发……
文|家有小甜椒儿(专注优质原创,抄袭必投诉维权,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养儿子,是很多老人内心的执念,认为一生中只有有了儿子,内心才会真正的踏实下来,才不会惧怕衰老。
“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的传统观念深入上一代人的内心,正是因为儿子的“作用大”,所以人们才会争先想要生儿子。
到了这个时代,人们的观念进步了,越来越多的人提倡“养孩子应该只享受这个过程,应该模糊化目的”,从父母的角度来看,的确如此,很多时候目的性越强,结果反而容易让人失望。
可是,这是从父母的角度来看待“养孩子的意义”,孩子们不能理所当然地丢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用各种理由来推辞回家探视父母,父母晚年,孩子尽孝,这是基本的道德,也是为人子该尽的义务和责任。
网上看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位于昆明西南方,一个很有年代的、即将拆迁的破旧楼房里,住着一位70多岁的张奶奶,每天陪伴她的是堆积如山的外卖盒子,在潮湿的昆明,气温高的时候,这里的空气里充斥着腐臭的食物的味道。
这位老人丧失了听力,后来因为摔了一跤,摔断了股骨,成了不能自理的老人。
新冠肺炎期间,最初小儿子隔三差五就过来给老人做点吃的,然后帮助她清洗身子,后来随着疫情的肆虐,小儿子来的次数越来越少,每次来做完吃的就嘱咐老人省着点吃。
渐渐地,同在昆明的小儿子来的次数越来越少,工作忙、生活忙,没有时间,自从帮助老母亲点外卖解决了老人的吃饭问题之后,就再也没有来过。
两个儿子交替给老人点外卖,张奶奶感冒了,希望小儿子来探视自己,外卖员送上来感冒药,张奶奶痔疮,希望小儿子买点药顺便来看看自己,外卖员送上来痔疮药膏。
这位行动不能自如的老人,就这样在这个破旧的楼房里吃着外卖熬着日子,一天天等死。
她知道两个儿子就是等着她赶紧闭了眼,房子拆迁了,还能分到一笔钱。
父母养孩子小,孩子为什么不能养父母老?我们都是为人子,前年,有幸当了妈妈,成了“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
每次从父母的角度看待育儿的时候,总是会强调:我养育孩子不是为了什么,就是想让她健康快乐地长大,我更享受这个过程。
很多时候在面对“养儿防老”的这个话题的时候,也是坚持着,我们不能给孩子灌输这样的思想,不能一直强调我们养孩子就是为了老年做准备。
但是从孩子的角度,看着一天天变老的父母的时候,我会坚定地说:父母养我们小,我们为什么不能养父母老?父母老了,行动不便了做子女的当然要照顾老人,陪伴老人最后的日子,让他们安心没有遗憾没有怨恨地离开。
从权利和义务对等的角度来说,受到了父母的养育之恩,父母老了给父母养老送终,这是最正常不过的,不应该持有任何怀疑的态度。
为什么有的人对待年迈失去行为能力的父母可以如此冷淡?现实生活一定会比理想状态复杂很多,现实生活中,弃养父母的例子太多了。
忙碌不是子女不关心父母的理由,真正的原因往往是以下这几方面:
1、子女的教育出现了问题
孩子的品行不端,跟成长环境,以及父母的引导有直接的关系,如果父母本身行为上有道德的缺失,对待老人存在不孝的行为,孩子很容易效仿父母的行为,如出一辙对待父母。
父母的言行对子女的影响太大了,这其实就是一个因果关系,这也警示着为人父母,自己所作所为终究会呈现在自己身上。
2、父母目的性太强,伤害了子女的心
为什么在父母的角度不提倡“养儿防老”的观念?因为一旦父母的目的性太强了,就会影响到孩子。
当这个目的已经建立了,且孩子也获悉了父母子女关系的这个真相,孩子就很容易缺乏感恩之心,因为他们内心会无数次提醒他们,父母养育他们本身就是有目的的,是为了给他们自己养老,所以自己不需要感恩。
没有感恩的子女,最后受苦的一定是父母。
3、父母久病卧床,子女难以承受
子女生活困难,父母久病在床,这种现实最能击垮人心。
很多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变得恶劣、僵化,可能都是因为时间,子女没有能力来顾及父母,要么放弃生活,要么放弃父母。
不管是哪一种选择,最后受煎熬的都是子女。
这也提醒我们,趁着年轻要奋斗,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在自己身上,为自己为父母为子女争取更多的机会。
4、父母对待子女的态度出现问题
还有一种最常见的家庭矛盾,根源是父母对待子女的态度,这种矛盾一般出现在多子女家庭中,父母对待不同的子女的态度迥异,导致子女之间矛盾重重,子女和父母之间的矛盾升级。
陌生之间往往不会有什么深仇大恨,大家见面都能和和气气的,越是亲近的人,越容易滋生怨恨,父母和子女就是如此。
一旦出现“不平等”,就有怨恨的一方产生,而被偏向的也不一定有良心。
这提醒父母们,对待不同的子女,最好一碗水端平,不要让孩子们之间因为父母的态度矛盾升级,更加不要让自己处在一个艰难的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