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大家种地的人:终于在他身上我看到农业的光
帮助大家种地的人:终于在他身上我看到农业的光去搜寻、保护老种子,再到花费大量精力和金钱01对于童军来说,从常规农业到有机农业,
导语
都说大海的惊涛骇浪十分凶险,但农业创业比之有过之而无不及。数以万计的农业“淘金”者往往会因为“下海”前没有做好准备,在碰到巨浪时就丢盔弃甲。也有数不清的试探者在看到前辈们的失败后缩回了拳脚。
见过太多失败的案例,这一次,源味团队走进湖南张家界耕心园,去探访一位坚持种植有机水稻的农人,在源味君看来,他或许是那个能给农业照亮一束光的人。
源味君(左)与耕心园创始人童军(右)
01
对于童军来说,
从常规农业到有机农业,
再到花费大量精力和金钱
去搜寻、保护老种子,
以及创立土著农耕的耕作方式
守护脚下一方土地,
他的故事
可以说最能代表中国有机农业人的心路历程,
而最初,他也是“易粪相食”链条上的一环。
时间追溯到2009年,
他创办的电子厂在经历金融危机后无奈关门,
于是回到老家张家界,租了200亩地,
施化肥、打农药、喷除草剂……样样不落,
他种番茄,可以达到亩产2万斤,
他说那个时候还是能赚到钱的,
不过自己却深受良心的谴责,
“我们的镇子挺小的,消费者都是熟人,
我自己都不敢吃的东西,卖给这些街坊邻里,
内心实在很是煎熬。”
童军的水稻基地
童军说,
他家世代务农,
在小时候的记忆里,
乡人种地是从不打农药的,
庄稼照样长得好好的,
虽然蔬果生长周期更长,
但质地细密瓷实,回味悠长。
他在思考:
难道就没有一种不打农药、不施化肥
就能种得好庄稼的法子吗?
一次偶然的机会,
了解到日本水稻专家福冈正信的自然农法,
他大喜过望
这就是他一直想要的。
童军开始践行自然农法,
先后参加CSA、自然农业、生物动力、活力农耕、朴门永续的学习,
几年来摸索出一整套适合南北各地的种植技术:
土著农耕。
土著农耕主要的核心要义有三点:
一是不除草,通过两次翻耕方式,杂草死亡腐烂后,又会肥沃土壤,繁殖蚯蚓和鼠类;
二是不施化肥,以稻杆、蔬果、野草、落叶自然发酵分解变成绿肥,来恢复土壤活力和疏松土壤;
三是不打药,找回大自然本真的生物链。
2012年夏天,狂风肆虐。
周边农民种的水稻,倒伏一片。
只有童军种的水稻,悠然挺立。
“没有人工施的表面肥,
稻子生长想要吸取营养,
就必须强力扎根,
根扎深了,抗伏倒能力也就强了。”
2013年初夏,湖南大旱。
连续几月没有下雨,田地龟裂,
周边水稻全军覆没。
只有童军的水稻依然挺立。
“扎根深,能吸收更多水分。”
2014年,虫害横行。
农户中的稻子病害成灾,
但童军的稻子一片繁茂。
“前几天去看水稻,上面长了虫子,
今天再去看,上面攀满了蚂蚁,
虫子一只不见,真是一物降一物。”
而三年间,水稻亩产量也增至五六百斤。
童军的团队核心成员
他用货真价实的收获
让当初不看好他的人闭嘴,
也为他的土著农耕理论
提供最夯实的实践基础。
02
寻找消失的老味道
童军自觉是味觉断裂的一代
成长于物质匮乏的年代,
长大后卷入快节奏生活,
回头才发现,
那些记忆中的食物已经找不到或者变了味。
追本溯源,味道丢失的背后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种子的丢失。
大规模的工业化耕作导致了作物品种的单一化,
人们慢慢地只选择少数品种进行培育,
为了创造更多利润而不断地改变它们的基因,
朝着高产、耐保存等方向发展,
无论肉、奶、蛋或粮食果蔬都是如此。
在童军看来,
食物口感单一还是其次,
多样化其实是食物安全的一种保险,
保存作物多样性的理由
和保存生态多样性是一样的。
“单一的品种种植实在很危险,
万一因自然灾害或不可抗力因素,
出现大面积的灾害,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
后果不堪设想。”
童军保存的部分老种子
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
这样的言论,
在很多人眼里可能是杞人忧天,
但人类种植史上并非没有先例。
1845年,
爱尔兰几乎只种植一个土豆品种Irishlumper,
当“晚疫病”来袭,
导致了大部分土豆腐烂,
农民别无选择。
7年间,超过100万人饿死,
爱尔兰人口减少了1/4,
逃亡海外者高达100万人。
当我们把所有的鸡蛋放进一个篮子,
就会导致高风险。
7年来,
童军总爱往偏远的地方去找老种子,
他说,越是交通不便的地方,
老百姓没有条件去种子公司购种,
只能用自留种。
现在的耕心园培育了近200多个水稻老品种,
其实,守护老种子,
从盈利的角度看,
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
光是品种分类、整理、保存,
就要花费不少人力、物力,
再加上提纯、复壮,
一年要花掉至少十几万,
但守护老种子这件事,
他原本就没有打算靠这个赚钱,
更多的是一种情怀与责任。
在与老种子打交道的过程中,
他也惊讶于大自然的力量,
各个地区的农民
握着最适宜当地生长的粮食种子,
一代代往下传承,
大自然筛选着种子,
人类只是在辅助这项工作,
种类的丰富与奇妙,实在令人惊叹。
他能种出好吃的大米,
却苦于煮不出好吃的滋味,
一次偶然的机会,
童军了解到被奉为“煮饭仙人”的日本老人村嶋孟
正走访东北各个稻米产区,
寻找优质大米,并向有缘人传授煮饭的技巧。
童军费尽心思,
到处向人打听怎样能见到村嶋孟,
终于在上海的一次活动上,
他带着他的米,见到了村嶋孟。
童军与煮饭仙人村嶋孟
因为这次见面不在村嶋孟团队的安排中,
没顾得上聊几句就匆匆告别,
但童军以及他的大米却给老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017年7月,
村嶋孟亲自来到童军的基地,
看到基地条件,亲眼所见童军的不易,
老人有所触动,
愿意收他为徒,教授他煮饭方法,
成就了当时农业圈的一段佳话。
老童的线下体验店及开发的周边产品
讲述这段经历时,童军的语气是平和的,
但我却看到了一个锲而不舍的人,
最终是能把事情做成的,
正如他所说:
“我做一件事,就会很认真地去做。”
03
探索农业的另一可能
种了十年水稻,
童军在业内取得多方认可,
他的大米一直不愁卖,
但有机的规模限制了进一步的发展。
童军很苦恼,
现如今,
要找到一块真正没有污染的土壤非常难,
而长达三年的转换期不盈利,
更是一般有机农场主难以承受之痛。
因为童军在农业领域的影响力,
当地政府找到他,
希望能够开创一种模式,
带动当地的水稻产业,
童军忽然眼前一亮:
他想出一个全新的模式,
或许能解决他长久以来的困扰。
他决定着手改良当地被污染的土壤,
采用绿色种植标准,
用有机肥逐步代替化肥直至最终不用化肥,
采用公司 协会 农户的方式,
给农户提供种子、有机肥,
由政府支持,提供生物防控,
为保证产品质量,
统一种子,统一施肥,统一植保、统一验收、
统一抽样检测、统一收割、统一仓储、
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等十个统一。
种子是他提供的优质老种子,
有机肥是他自己根据多年循环农业经验自制的,
统一进行植保,
农户压根不需要自己花钱去购买化肥农药。
这就从根本上杜绝了
农户用化肥农药种水稻的可能。
老童的有机肥厂
在他看来,这样的做法,
在保证水稻产品质量的前提下,
可以把老种子更好地延续下去,
还可以一点点地改良当地的土壤。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
这种用生态的方式种植的大米,
质量可以得到保障,
而价格又低于一般的有机米,
能够快速地扩大消费群体,
对于当地农户增收、产业扶贫效果
也是显而易见的。
在未来,他将着力打造“古庸湘米”的品牌,
让这种大米成为当地的地标产品,
成为传递老种子和改良土壤的绿色使者。
古庸湘米
老童特别爱分享,
问他要老种子的、
询问有机肥制作方法的、
求教水稻种植技术的,
他都很慷慨地授之以渔,
他说:
我的心态很开放,
我希望有一批真心愿意把农业做好的人
聚集在一起,
毕竟,一群人结伴而行才能走得更远。
他很喜欢《舌尖》中的一句话:
“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
在当今社会,从人到食物,
都比任何时候走得更加匆忙。
但总有一种幸存下来的“老味道”,
承载着关于百姓生活、
岁月波澜的时代记忆,
承载着纯粹美好的亲情回忆,
以其独有的方式,
在舌尖上反复提醒着我们,
如果不及时保护和拯救,
就会永远错过。
在探访之前,我了解过老童的故事,铺天盖地的溢美之词,让我一度觉得他大概是农业里最顺风顺水的那一拨,真正去探访,才得知,在农业创业这条路上,任何一点成功,都是拼死熬过来的。
从对农业一窍不通的门外汉到成为有机行业的领军人物,他有过连年亏损举债无门的经历,他也有过家人不理解,与老父亲几年不说一句话的伤心,他也曾有在午夜梦回时的迷茫,失去继续做农业的勇气。
此刻,源味君只想盛满一杯祝福的浊酒,敬像老童这样踏实做农业的创业先锋,也敬正在农业奋斗路上坚持不懈的你。是你们,让我看到农业的光芒。
本文转自“农场主 ”
编辑:张程
统稿编辑:何鹏
责任编辑: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