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江苏新型肺炎防控最新情况,江苏要闻及抗击肺炎快报

江苏新型肺炎防控最新情况,江苏要闻及抗击肺炎快报延迟开学期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发挥在线教育平台和网络媒体作用,为学生提供辅导、答疑等线上教育教学活动,做到停课不停学。严禁各级各类学校在开学前组织集中教学等聚集性活动,严禁培训机构在开学前开展线下集中培训活动。>>>重要通知:江苏全省各级各类学校2月底前不开学重要通知,全省学校延迟开学——根据疫情发展情况,省政府决定,全省各级各类学校(高校、中小学、中职学校、幼儿园、托育机构)2月底前不开学。具体开学时间,将视疫情防控情况,经科学评估后确定,届时提前向社会公布。

每日播报

江苏省:截至2月6日24时,确诊病例408例,其中,重型病例4例,危重型病例1例,出院病例38例

密切接触者7876人,已解除医学观察1994人,尚有5882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


>>>重要通知:江苏全省各级各类学校2月底前不开学

重要通知,全省学校延迟开学——

根据疫情发展情况,省政府决定,全省各级各类学校(高校、中小学、中职学校、幼儿园、托育机构)2月底前不开学。具体开学时间,将视疫情防控情况,经科学评估后确定,届时提前向社会公布。

延迟开学期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发挥在线教育平台和网络媒体作用,为学生提供辅导、答疑等线上教育教学活动,做到停课不停学。严禁各级各类学校在开学前组织集中教学等聚集性活动,严禁培训机构在开学前开展线下集中培训活动。


>>>最新!2月10日起南京全面启动线上教学与指导

刚刚,南京市教育局发布重要通知:根据省政府关于全省学校延迟开学的通知,南京市各级各类学校按照全省统一部署,2月底前不开学。具体开学时间,将视疫情防控情况,经科学评估后确定,届时提前向社会公布。

从2月10日起,南京市全面启动中小学线上教学和幼儿园线上家庭教育指导。幼儿园和义务教育学校按照“一区一策”的原则,由各区教育部门对线上教学活动进行统一管理和指导;高中阶段学校按照“一校一案”的原则,做好教学安排,南京市教研室、市职(成)教研室进行教学指导和管理。南京市“名师空中课堂·金陵微校”平台将提供名特优教师指导课程、专递课堂、线上答疑等教育服务。

通知要求,各校要加强线上教育服务活动组织管理,抓好教学计划、备课、教学、作业与质量评测各环节,努力实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实质等效,切实保证教育服务质量。要建立健全学校与学生家庭联系机制,安排班主任和专任教师对学生居家学习、生活给予有效指导。鼓励教育基础较好的区、校以多种方式辐射支持教育薄弱地区、学校,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特别要注意加强对在阻击疫情一线人员子女、农村偏远地区学生、各类特殊困难学生的关心,确保线上教育服务全覆盖。


>>>连线江苏援湖北医疗队:一天42名患者从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和中医院出院

2月5日下午2点,南医大附属逸夫医院重症副主任医师贾凌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房间,打开盒饭,开始了当天的午饭。一边吃饭,一边和记者说起了上午的工作——早上7点半开始穿防护服、做准备,8点钟进入病区准时上岗,5个小时之后,当班结束,脱下防护服、消毒。晚上虽然不当值,但还是要去病房转一转,看看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每天都在忙碌中度过,但在贾凌的心中,越来越轻松。因为,最近几天每天都有疑似或确诊患者被治愈出院。就在2月5日,江苏援湖北医疗队定点援助的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和江夏区中医院共有42人出院。“情况,总是越来越好。”贾凌说。


江苏新型肺炎防控最新情况,江苏要闻及抗击肺炎快报(1)

生死一线的时刻冲上去!来不及多想!

贾凌所工作的重症病房,病人的情况相对严重,对医务工作者来说,意味着更大的责任,时常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今天上午,我们病区就有一名气管插管脱落需要重新插管的病人。不过,在抢救的时候,我没有做到太好的防护。当时太赶了……”

他所说的是一次给病人气管插管的过程。在插管时,由于病人的气溶胶中夹杂大量的病毒与细菌,正常情况下,医生在进行这样的操作时,必须做好最全面的防护。但由于是病人的插管临时脱落,留给医生的时间并不多。抢救的时候,贾凌的防护服、口罩、护目镜是完备的,却没有来得及佩戴面罩。“没办法!要是等我们戴完面罩,可能病人就没命了……”贾凌说。

“那你不害怕被感染吗?”记者问道。“怕肯定是怕,但这种时候,病人的安危是第一位的。抢救生命是医生的本能,没时间想其他的。不过,后来想想挺开心的,这又意味着患者又渡过了一个鬼门关,治愈的希望更大了。”贾凌乐观地说道。

“目前国家卫健委已经发布了第五版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指南,对我们来说,随着治愈患者的增多,工作也越来越有经验了。”医疗队队员、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管理科科长、主任医师吴小龙告诉记者,目前,医疗队主要采取以下几项治疗方案:一是对轻症状患者给予葡萄糖、蛋白质等支持治疗,旨在提高他们的自身免疫力,同时辅助中药治疗。二是对症治疗,发热给退烧,呼吸困难的及时上呼吸机、供氧等。三是抗病毒治疗。虽然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无特效药,但治疗中发现,多数病人还混合有其它呼吸道病毒、细菌感染,有的还夹杂着流感病毒等,因此给病人用一些广谱的抗病毒药物也有些效果。

病人的救治不仅在现场,也可以在“云”上。就在前几天,江夏区中医院的一位患者接受了江苏省中医院的专家组会诊。由江苏省中医院奔赴前线的医疗队队员们讲述病人情况,远在南京的奚肇庆、朱佳等江苏省中医院的专家通过互联网医院远程会诊。

“专家组会诊认为该病人目前病情还是较重,原有的治疗要进一步调整,可通过辨证施治,拟定化湿清热解毒,宣肺泻热佐以扶正,从而阻断疾病进一步发展,达到湿去、热退、正气恢复,病情得到稳定的作用。”江苏省中医院呼吸科副主任王谦告诉记者,他们会针对每一位病人拟定治疗方案,省中医院的专家们将定期远程会诊。

有人出院就有希望 静待樱花灿烂时

2月3日,贾凌送走了经过自己治疗的、从重症病房出院的第一位患者。对于这位患者的情况,他了如指掌:男性,58岁左右,没有基础性疾病,就是血压偏高。1月15日入院,入院时CT显示两肺斑片状阴影,有发烧症状;1月19日转入重症病房,一开始他的指脉氧较低,氧合较差,除了药物治疗外,还使用了高流量氧疗机……

这些天,贾凌看着他的呼吸频率逐渐降下来,随着氧合稳住,我们慢慢给他撤下呼吸机,然后换普通吸氧、撤掉普通吸氧,直到他的两次核酸检验成果显示为阴性,可以出院。“那一天,我们看着他和妻子远去的背影,真的很激动。”一位重症病人的出院意味着什么?贾凌说,意味着不仅增强了医生们的信心,也感染着病房内的其他危重疾病患者。“我们发现,自他出院后,大家配合我们治疗的意愿更强了。他们从这位患者的治愈中看到了希望。”

身体上的疾病需要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同样需要“心理处方”。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师龙丹就将自己爱与病人聊天的“工作方法”带到了武汉。“我一直喜欢与病人聊天,多和他们说说话,可以缓解他们的压力。面对疾病,重塑信心比什么都重要。”龙丹说。

同样,来自南医大二附院的朱成华也会为病人回答一些专业性问题。“一些病人会担心疾病的预后,产生一定的恐慌心里,出现失眠、焦虑等症状。”朱成华说,“这个时候,我们会耐心给他们答疑解惑,以专业的知识告诉他们,这类疾病大多预后良好,很少产生后遗症,之所以住隔离病房,是怕相互传染,大家一定要戴口罩,勤洗手。”

医护工作者们对于病人们的关心与照顾,患者们切实感受得到,并给予回应。“今天上午我为一位年轻的病人观察舌苔脉象时,她连说谢谢,并起身对着我们深深地鞠了一躬。那一刹那,我的眼泪差点夺眶而出。”江苏省中医院的医疗队员蒋华说。

“对我们来说,工作再辛苦,但是每每感受到患者们对我们的感谢,就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幸福。”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医疗队队员、主管护师季冬梅说,“还有什么理由不为他们而奋斗?可爱的武汉人民,我们一起加油,一起静待樱花烂漫!”


>>>抗疫日志 | “逆行”护士:“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立春了。外面阳光明媚。

从江苏赶过来武汉,我一直在重症病房(ICU)里工作。重症病房里的病人病情都相对比较重,因为预防病毒及其他病原菌感染的隔离要求,与平常的ICU一样,是不能有亲友陪护的。

面对饱受病毒折磨的患者,我的心常常揪着。治疗、抢救时,我们看起来很严肃,医护通力合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尽我们最大的努力,能给患者带来更多希望。但在坚强的外表下,我们医护人员的心也会因为他们生命遭受威胁、与亲人即使同在一城也不能相见而哀痛。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美国医生特鲁多的这句话,一直陪伴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重症病房里的患者,需要治疗也需要“亲人”。

半小时前刚协助那位叔叔用吸管喝了一杯水,他又向我招手了,我前去询问得知,他又渴了,我连忙拿着杯子去接水。刚巡视一圈病房,发现前面×床叔叔的床头铃响了,我快速地来到他跟前,原来他想知道监护仪上数字的意思。叔叔听完我的解释,知道自己的指标都很稳定后,用右手向我敬礼。我连忙说,不客气,您有需要可以打铃呼叫我们。后来我发现,只要护士们来到这位叔叔床边为他解决问题的,他都会竖起大拇指或者敬礼。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疫情当前,我们相互鼓励,相互加油!有些阿姨说着当地方言,我也听不懂。这时,我会一边安慰患者耐心等待,一边急忙呼叫本地的医护人员。她们总是不厌其烦地帮助我们。此时,我们共战一线,华夏一家亲。

我们穿着防护服,戴着N95口罩、护目镜、护目屏等,工作4个小时后,浑身都湿透了,脸上深深的压痕痛又痒。但一想到他们正在饱受疾病的摧残,忍受生命受胁的恐惧,就不敢松懈。

我们不能立刻消灭病毒,但希望能够在艰难的时刻,给他们生的希望,暖的鼓励,一起走向抗疫胜利的春天!

本文作者:朱平/江苏省第一批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南医大附属逸夫医院急诊医学科护士


>>>真心英雄丨“这是我最后的愿望” 如皋村民弥留之际买回万只口罩赠乡邻

交汇点讯 2月4日,立春。微风送暖,阳光和煦。如皋市城北街道双楼庄村的办公室里,村民们排着队,领取到一份紧俏物资——口罩。全村1047户、3500位村民,人人有份。

口罩紧俏,购买不易。免费领取是好事,可现场气氛却有些压抑。口罩下的面容看不出悲喜,一位大娘的轻声啜泣,打破了长久的沉默:“晓林他,才39岁啊。”

江苏新型肺炎防控最新情况,江苏要闻及抗击肺炎快报(2)

张晓林为“晓林爱心基金”注资。(资料照片)

这一万个口罩,是双楼庄村村民张晓林在病床上打了上百个电话求来的。春节前,罹患肝癌的张晓林病情加重,就连除夕夜,也是在医院的病床上过的。尽管如此,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他还是想着为乡亲们做点什么。张晓林的妻子吴美丽说,这些年张晓林走南闯北,认识了不少朋友,平时从来不肯麻烦人,那几天他到处拜托人买口罩,把能找的朋友都找了一个遍。

“我打100个电话,只要有一个人能帮我买到口罩,这些电话打得就不亏,这是我最后的愿望。”张晓林对吴美丽说。有朋友跟他说,口罩实在紧缺,一次只能买200个,价格比平时也贵不少,他想也不想,就答应了。

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五,张晓林打了上百个电话,共购买、募集口罩1万只,离他期望的2万只还有不少差距。张晓林说:“让我再想想办法。”可时间并没有给他更多机会。1月30日,晚8时34分,病魔永远带走了张晓林。

“他心里装着的总是别人。”如皋市慈善基金会理事长石耀告诉记者,2014年3月,张晓林开启了自己第一次全国自驾游旅程,来到四川省凉山州为贫困孩子筹资助学。几年来,通过募捐,他累计发放700吨物资,在大凉山建成38所希望学校、22间浴室、6座桥和2条路。2019年年底,躺在病床上,他又一次性为“晓林爱心基金”注资5万元,用于资助贫困癌症患者。


>>>“妈妈你脸上怎么全是印子?”这是妈妈把自己保护好的证据

“成为抗疫前线的一员,听到患者一声‘谢谢’,所有的疲劳都烟消云散,每天的经历都很宝贵,我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变化,除了头发剪了、体重下来了之外,更多的是对自己、对家庭、对党、对祖国的感情,每天都有全新的认识,除了感动,我能够感到自己的成长。”

在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苏北人民医院新区分院隔离病房,前往支援的扬州医护人员已连续奋战近两周。这些天里,我们仅能通过他们的日记,了解他们在战“疫”一线的心路历程。以下,是前往支援的苏北人民医院护士徐洪霞的日记讲述。

2月1日 战场

初入隔离病房,才知道工作时间4个小时已经到了可以忍受的极限,加上进入、离开、穿脱防护用具的时间,再到洗完澡,已经有6个多小时与外界失联了,这才有机会饿着肚子在手机上看到各种封城封路、限制交通的通告,真正置身其中却恍若隔世。

面对四面八方的问候和关心,我一时语塞,有些不知从何答起,但我还是告诉大家,之所以主动来到这里,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爱自己、爱小家、更爱大家爱国家,一切的困难,我们都能克服。同事告诉我,从老家费尽周折逆行到医院,无论何时,救死扶伤都是我们的本职工作,我们始终希望大家都好好的。

2月4日 后方

仓促间组织的队伍和病房,配合却如此默契,没有人计较谁做得多少,都在为别人着想,每天都有新的变化和改善,身边的党员总是身先士卒,苦活累活抢着干……他们如此坚定,如此温暖,总是给我打气、给我照顾。我们虽在前方,却时时感受到后方坚强的支撑,有这样的队伍,无限地放心和安心。

想起我接到通知的那一天,正好过生日,我向家人通报自己即将上战场,家人小心地避开这个话题,只讲希望。其实我知道你们都很担心,其实没事的,我们不只是这么几个人的战争,有医院、有组织,我们的团队很强大,不用为我担心。也希望各位在家里好好保重,老老实实待在家里,不要添乱。

2月5日 希望

江苏新型肺炎防控最新情况,江苏要闻及抗击肺炎快报(3)

从主动报名来第一线开始,我就向党组织口头表达了入党的意愿,长期以来,我就一直在思考:一直自认为是个听话的好孩子、好学生、好职工,这样就够了吗?我能通过自己影响别人吗?我能够更好吗?今天,他们说:你已经做到了!写下入党申请交给了林组长,等任务结束,要好好对照党员的要求再加强了,也希望大家监督。

先生发来了儿子的照片,还和他进行了视频,小虎哥长大了,虽然走时还有点不情愿,现在已经能量满满。儿子问我:“妈妈,你脸上怎么全是印子?”呵呵,这是妈妈把自己保护好的证据,也是必胜的印记,放心,妈妈必胜!我深爱的祖国必胜!


>>>“阶梯模式”疏堵保畅,G36宁洛高速省界疫情查控点拥堵大幅缓解

2月6日,G36宁洛高速省界疫情查控点拥堵状况大幅缓解。

针对近期G36宁洛高速省界疫情查控点出现严重拥堵的情况,2月4日下午,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党组书记兼省铁路办主任陆永泉组织省交通防控组赴该查控点现场调度办公,要求“一路四方”通过调整点位设置、调整流程、统筹力量等方式,合力做好疫情防控和道路疏堵保畅。目前,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丁峰、省交通综合执法局局长王慧廷参加现场办公。

江苏新型肺炎防控最新情况,江苏要闻及抗击肺炎快报(4)

根据江苏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交通防控组要求,“一路四方”合理利用拥堵路段行车道和应急车道,采取“阶梯模式”,相隔100米设2个查控点位进行疏导分流,并预留应急车道检测卡口,增配20个测温仪。检测点位调整后,检测方式由原先的3车道复式检测变成5车道复式检测。

在坚持逢车必查、逢人必检的基础上,G36宁洛高速省界疫情查控点突出“一断三不断”。除对来自重点疫区的车辆实行“专人专检”外,对一般过境车辆,实行“快检快过”;对体温异常人员,实行“就车隔离、原车移送”,按程序交由卫健部门处置;对应急物资运输车辆,开通“绿色通道”,优先保障。

复工、返岗运输高峰即将到来。目前,G36宁洛高速省界疫情查控点“一路四方”共同参与,每个查控点位配置相对固定的测温人员,保证交通执法人员和交警全部到位;对调整检测点位增加的检测人员,由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交通防控组各方迅速调配。查控点加强现场工作人员自身安全防护工作,增设警示标志、照明设施等,并提前搭设雨棚,准备好雨靴、雨衣、防寒大衣等物资,为雨雪天气的防控工作做好保障。

经过一系列管控措施调整,2月5日以来,G36宁洛高速省界疫情查控点拥堵状况大幅缓解,查控点通行效率提高了52.4%,车辆通过时间平均缩短1小时以上。


>>>捐款650万!武汉捐款单上,又看到这位熟悉的“江苏院士”

2月6日,武汉市慈善总会发布关于关于新型肺炎防控捐赠款物公告第12期,在这份公开的捐赠清单中,记者注意到一个江苏人极为熟悉的名字,捐款单上,他的名字出现了两次,一笔捐款为400万元,另外一笔250万元,这次,他以个人之力,共捐向武汉650万元善款。他是谁? 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陆军工程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

江苏新型肺炎防控最新情况,江苏要闻及抗击肺炎快报(5)

“如果一个人树立的是基于国家的价值观,那他关注就是国家、民族和人民。”2019年1月,钱七虎院士获得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一周后,就毅然将80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重点资助西部贫困学子。当时他说,“我就是在国家的资助下成长成才的,现在很多贫困学生,如果能像我一样完成学业,将会给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而这一次,钱七虎又将目光投向国家最需要的地方……记者获悉,获得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后,江苏省又对钱七虎院士给予了等同国家奖金标准的奖励,即配套奖励800万元。而此次支援抗疫,钱七虎前后捐出的总金额正是800万元。“前期,钱七虎院士已向社会捐赠150万元。他一直密切关注疫情发展动态,现在将剩余的650万奖金全部捐出,支援一线。”江苏一位熟悉钱七虎的知情人向记者透露。

钱七虎院士是我国现代防护工程理论的奠基人、防护工程学科的创立者、防护工程科技创新的引领者,60年来,他战斗在祖国的大山深处、戈壁荒漠、边防海岛等工程一线 为我国铸就坚不可摧的“地下钢铁长城”立下了不朽功勋。从相关报道中,记者发现,钱七虎的“铸盾征途”中,于武汉留下了诸多深刻的印记,他多次奔走武汉,为越江隧道开良方,并在汉为莘莘学子授业解惑。武汉地铁8号线工程越江隧道施工期间,由于地质问题,让盾构机的越江之旅困难重重 经过钱七虎院士多次指导,中铁十四局集团改良盾构机刀片后破解了系列难题;2017年6月16日, 担负武汉地铁8号线越江隧道掘进施工的“楚天号”大直径盾构机安全穿越江底复合地层,抵达长江北岸江滩,4天后,钱七虎莅临武汉为之喝彩……

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持续牵动着各方的心,这一次的“牵挂”来自江苏,来自一位83岁的老人......钱七虎用一生奋斗、为国为民应得的奖金驰援武汉,这一份光热,是个“缩影”。无数个平凡人,在各个城市,在各个岗位,正用自己的行动和方式“守望相助”着武汉。武汉,我们相信,你定能过关!


>>>测体温、发药、杀毒全能干,不吃不喝不惧感染 多款机器人走上南京防疫一线

自动消毒,自动发药,自动量体温……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之际,为条工作效率,减少交叉感染,今天,一批新型硬核“黑科技”机器人在南京市第一医院“上岗”。它们不吃不喝不怕交叉感染,在防线一线24小时战斗。

机器人执勤测体温,不怕感染1秒1个

检测就诊人群体温,筛查疑似症状并预警,而且不吃不喝不担心交叉感染,这样的防疫助手上哪找?这不,自动测体温机器人悄悄在第一医院上岗了。

“嘀嘀嘀……”今天上午,第一医院门诊,一台长的像相机一样的智能体温检测机器人守在门口,为进出门诊的患者自动体温测量,引起大家的好奇。

“人员经过从大门进来,机器人可以实现快速记录,一秒一个,一旦发现温度超过37.4℃,机器人立马启动红色报警系统。”第一医院门诊分诊护士江冰介绍,机器人可以在1.5外精确捕捉体温,大大降低了护士采用传统体温枪与病人面对面被感染的风险。“原来手持体温枪,我们要3个护士外加保安,还忙的团团转,有了机器人帮忙,如今2个护士轻松应对。”江冰告诉记者,机器人“执勤”真正做到隔而不离,不急了节约了护士人力,分担了执勤工作任务,也有助于避免人员交叉感染。

据悉,这台自动体温测量机器人,可一次性测量2-3个人的体温,误差在0.2℃以内。

江苏新型肺炎防控最新情况,江苏要闻及抗击肺炎快报(6)

杀毒机器人,5分钟灭活物表病毒

面对疫情,各大医院感染科和发热门诊压力最大,风险也最高。在南京市第一医院发热门诊,记者看到,一台强紫外线机器人也前来帮忙。这台机器人超过一人高,通体由6根柱状紫外光发射源包裹着,工作人员用pad遥控指挥,指哪打哪快速消毒。

“千万不要小瞧它,5分钟内,它可以把21平米空间内物体表面的病菌100%杀灭,包括新型冠状病毒。”第一医院感染科护士长李林告诉记者,如果用传统的紫外灯来消毒,时间需要30分钟,相比之下,新型杀毒机器人更快更高效。一旦发热门诊接收到疑似病人,诊治结束后,可以立即消毒,保证下一位病人的就诊安全。

据了解,类似的机器人在该院有两台,另外一台在感染科病房,一种喷洒含氯消毒液的机器人。它长着飞碟型的“脑袋”、圆圆“身体”,能进行 360°无死角消毒,同样可以由pad操作,通过喷药对空气进行消毒,不影响医护人员正常工作,一次运行能八个多小时。两台机器人一个负责空气病菌,一个专门解决物体表面病菌,双管齐下封堵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播,达到不留死角的彻底杀菌。

“迷你”药房,无人看守自动“吐”药

与此同时,在发热门诊药房,全自智能药柜也正式上岗,这是南京第一个没有工作人员的药房。

记者看到,这个药房非常迷你,两组柜子组成,只有2个平方左右。患者就诊后,医生开局处方,缴费后,患者只要将单据对着条形码扫一下,柜台便会自动弹出匹配药品,同时柜门打开,患者直接取药。

”以往,我们要配3个人三班倒,有了自动发药机,我们只要在后台定时监控,缺药时补货即可,不用在发热门诊值守。“ 改院门诊药房药师万盟介绍,智能药柜24小时值班,不惧感染,自动配药,不仅避免了人工药师在发热门诊交叉感染的隐患,也节约了宝贵的口罩、手套等防疫紧缺物资。

“现在一线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很大,机器人的到来,大大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和负担,新装备的投入,让我们一线工作更有战斗力,更有信心战胜这次疫情。”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几款机器人目前应用在该院多个科室,大大提高了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成效,在“疫情”肆虐的当下,给医务工作者和病人、家属带来安心与温馨。


>>>科普连连看·疫图读懂|为什么要经常洗手?如何正确洗手?

江苏新型肺炎防控最新情况,江苏要闻及抗击肺炎快报(7)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