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民间奇案:宋代奇案男子横死郊外
宋朝民间奇案:宋代奇案男子横死郊外查验完尸体,徐侨让人深埋了死者,防止因尸体腐烂造成疫气。随后徐侨嘱咐众人,今日之事不可对任何人提起。古代的“印信”深山老林,人迹罕至出于职业的敏感,徐侨派人四处搜寻。很快官差来报,离他们不足二百米的林中,有一具尸体被草草掩盖在枯枝败叶下面。徐侨前往查看,见尸体全身都穿着丝绸衣物,后脑塌陷,衣服上都是血迹,看样子死了已经有几日了。尸体身上别无长物,只有腰带上系着一个小印章。徐侨一看印章内容大喜,对下属说道,案子几乎已经破了。
宋代是个文化昌盛的时代,出了很多文化名人。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苏轼,苏东坡;也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还有存天理、灭人欲的朱熹,朱夫子。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朱熹的得意弟子—徐侨。
宋代地方官
徐侨,字崇甫,浙江义乌人,侍奉过宋宁宗和宋理宗两朝天子。他拜朱熹为师,是宋代的理学大家。
徐侨曾经被调任广东巡察御史,在赴任途中经过一个地方叫横溪。此地山深林茂,人迹稀少,大白天路过都会后背发毛。时值八月天气暑热,徐侨路过此地时闻到了一股腐肉的恶臭。
深山老林,人迹罕至
出于职业的敏感,徐侨派人四处搜寻。很快官差来报,离他们不足二百米的林中,有一具尸体被草草掩盖在枯枝败叶下面。徐侨前往查看,见尸体全身都穿着丝绸衣物,后脑塌陷,衣服上都是血迹,看样子死了已经有几日了。
尸体身上别无长物,只有腰带上系着一个小印章。徐侨一看印章内容大喜,对下属说道,案子几乎已经破了。
古代的“印信”
查验完尸体,徐侨让人深埋了死者,防止因尸体腐烂造成疫气。随后徐侨嘱咐众人,今日之事不可对任何人提起。
往前行走不到十里,就到了一处县城,安排完县衙大小官员的参见和各类例行公务。徐侨对县令说道:"我想买二十匹绸缎,但我对你们这里的市面不太了解。你让所有卖绸缎的商户都把各家产的各色绸缎送来一匹,我要从中挑选。"
县令即刻安排官差分头前往各商铺通知绸缎商。第二日,各商铺将自家各色绸缎及客商的绸缎各选一匹送入。徐侨逐个查看,见每家的绸缎布头上的印记都不相同,但有一匹绸缎印记和那日死者身上的印章相同。
丝绸
原来死者是个绸缎商人,他身上带着的印章是用来盖在绸缎布头上的印记。徐侨就是要找到死者的绸缎。
徐侨不动声色的告诉官差,自己选好了绸缎,明日让这匹绸缎的主人带二十匹绸缎前来交易。到了第二日,官差带着一个自称叶禄的人和二十匹绸缎前来。徐侨仔细查看,绸缎上的印记和自己得到的印章完全一样。
徐侨佯装要交易,和商贩拉起了家常。得知商贩是一行四人前来广东做绸缎生意,此刻还有三人在旅店内看守货物。徐侨随即命人将余下三人拘捕到县衙。
戏曲里的宋代官员
人犯带到后,徐侨在县衙升堂办案。对跪在堂下的叶禄等四人说道:"你们这群劫匪,有人在我这里告状,说你们在横溪岭下打死客商,现在你们还不从实招来"。
叶禄等人矢口否认,徐侨拿出了死者身上的印章让他们自己看。四人看到印章后都哑口无言,其中有胆小的见此情况就将实情招了出来。
原来他们是替人挑货谋生的工人,前些天有个不知从何处来的客商找到了他们,让他们挑一批绸缎前来贩卖。
等走到横溪岭时,四人见客商孤身一人且携带大量银钱。见财起意的他们就谋杀了客商,抢夺了银钱和货物。他们原计划将货物快速出手后离开本地,谁知遇到了徐侨,将他们捉拿归案。徐侨依律将主犯处以极刑,其余三人杖一百,发配三千里充军。
宋代“发配”的犯人
钱财此物,生不能带来,死不能带去。但它会让人痴迷而疯狂,为了钱财,兄弟、父母反目成仇的不计其数。然最终又如何?谁人又能躲过大限,谁人又能从世家带走分毫?案中的叶禄虽一时占有他人之物,但他们一生都无法消受这些钱财。反而因此丢掉了性命,失去了自由。
人的是非得失需要时间来证明
参考文献:《宋史.徐侨传》、《律条公案》。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如果喜欢同类内容,可点击链接查看更多。
满清奇案:李秉衡破案故事,船客夜半断头案
明代金银失窃案,县官在疑犯手上写下四个字,用计诱使窃贼认罪
唐代奇案:出殡队伍停下来休息,官员观察后发现棺材里藏着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