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最好的悼亡妻诗: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古人最好的悼亡妻诗: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归有光一生共娶过三任妻子,魏氏、王氏和费氏,此文悼念的便是他第一任妻子魏氏。魏氏是昆山名儒魏痒的女儿,也是他的师妹,因此和魏氏结下了姻缘。婚后他们一直居住在项脊轩,魏氏便育有一女,在家相夫教子,与归有光挥毫泼墨、寄情诗词,宛如神仙眷侣,但天不遂人愿,婚后第五年,魏氏就因病去世,只给归有光留下一子一女。在妻子去世第二年,归有光便娶了王氏,在写下《项脊轩志》不久也搬离了那里,其实不难想象,在他们一起生活的项脊轩,定会在不知不觉间便会想起魏氏,想起他们之间的点点滴滴,可就是这点点滴滴,却也隐藏了他的款款深情。
庭有枇杷树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今已亭亭如盖矣,这段文字出自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我想很多人第一次知道它,应该是在高中的语文课文中,全文流传最广的也是最后这句庭有枇杷树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今已亭亭如盖矣。
归有光,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项脊轩志》全文共四段,前两段是在他18岁时所写,主要通过描写项脊轩两代人的变化,委婉表达对祖母及双亲的思念之情;后两段是在他33岁时所写,前文提到的庭有枇杷树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今已亭亭如盖矣,便出自第四段的最后一句。
短短数字,却是全文画龙点睛之笔,黄宗羲曾作出:“予读震川文之为女妇者,一往深情,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盖古今来事无巨细,唯此可歌可泣之精神,长留天壤”。他用平凡质朴的文字,将物是人非,时过境迁,款款深情,刻画得深入人心,也引起了读者心理上的很大共鸣,因为生活中最容易触动我们的,往往是不经意的细节,总是在失去后才知道珍惜。
归有光出自一个没落的官宦人家,他幼年丧父,由祖母和母亲抚养长大,因此家境窘迫,也许就是这种困境,迫使年幼的归有光过早地懂得了人间忧难,开始奋发攻读。
归有光一生共娶过三任妻子,魏氏、王氏和费氏,此文悼念的便是他第一任妻子魏氏。魏氏是昆山名儒魏痒的女儿,也是他的师妹,因此和魏氏结下了姻缘。婚后他们一直居住在项脊轩,魏氏便育有一女,在家相夫教子,与归有光挥毫泼墨、寄情诗词,宛如神仙眷侣,但天不遂人愿,婚后第五年,魏氏就因病去世,只给归有光留下一子一女。
在妻子去世第二年,归有光便娶了王氏,在写下《项脊轩志》不久也搬离了那里,其实不难想象,在他们一起生活的项脊轩,定会在不知不觉间便会想起魏氏,想起他们之间的点点滴滴,可就是这点点滴滴,却也隐藏了他的款款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