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两种重要文化:深度解析新石器时代中期黄河流域四大文化
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两种重要文化:深度解析新石器时代中期黄河流域四大文化南方,长江流域,彭头山文化,皂市下层文化,城背溪文化,跨湖桥文化。这里的先民们最早种植了水稻,后来还最早建筑了城市。北方,辽河流域出现了兴隆洼文化。这里的先民们最早发明了玉器。在经过了第一、二次全球性冰后期气候变化之后,我国黄河流域的气候条件变得温暖,湿润。而此时第三次全球性冰后期气候恶化尚未来临。大自然给了我们的先民们一段较长的发展时间。“第三次全球性的冰后期气候恶化发生在距今约5200年(3200BC-3000BC)。”《中国考古学-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早期青铜时代 第二章 环境与生态》面对难得的千年机遇,中国先民们争先恐后的努力发展自己的文化,大河上下,东南西北,满天星斗,一片繁荣兴旺景象。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三皇五帝是中国夏朝之前的王者,后来都被封了神。依据现在已有的证据,公元前2300年前后在山西襄汾出现了陶寺古国,足证五帝之帝尧不是传说。但五千年文明还有700年去哪里了呢?
三皇五帝的原型无疑是真正的国家夏出现之前的新石器时代氏族首领中的佼佼者。那么,我们能不能从考古发掘中去寻找三皇五帝的踪迹呢?这一篇,揭露新石器时代中期黄河流域四大文化和三皇五帝的渊源。
新石器时代中期中国的先民们按照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分法,新石器时代分为早期,中期,晚期,末期四个阶段。早期文化过于原始,我们就从中期开始讲起。
新石器时代中期,主要是指公元前6000年前后到公元前5000年前后这段时期,以仰韶文化兴起作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标志。这段时期大约相当于古埃及的前王朝时期(4500BC-3100BC)。
在经过了第一、二次全球性冰后期气候变化之后,我国黄河流域的气候条件变得温暖,湿润。而此时第三次全球性冰后期气候恶化尚未来临。大自然给了我们的先民们一段较长的发展时间。
“第三次全球性的冰后期气候恶化发生在距今约5200年(3200BC-3000BC)。”《中国考古学-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早期青铜时代 第二章 环境与生态》
面对难得的千年机遇,中国先民们争先恐后的努力发展自己的文化,大河上下,东南西北,满天星斗,一片繁荣兴旺景象。
北方,辽河流域出现了兴隆洼文化。这里的先民们最早发明了玉器。
南方,长江流域,彭头山文化,皂市下层文化,城背溪文化,跨湖桥文化。这里的先民们最早种植了水稻,后来还最早建筑了城市。
再往南,华南地区出现了顶蛳山文化。
东方,黄河下游,山东地区出现了后李文化。
西方,黄河上游,甘肃和陕西地区出现了大地湾文化。这里的人们最早发明了彩陶。
中部,河南出现了裴李岗文化,河北出现了磁山-北福地文化。粟作文化最早出现在这里。
好了,在大致了解了新石器时代中期全国各地古文化之后,我们接下来重点聊聊黄河流域的四大文化。
三皇五帝是否来自这四大种子选手之中呢?往下看。
一 山东半岛的后李文化
后李文化是山东半岛早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以山东淄博市后李官庄遗址得名,1991年正式命名。它重点发掘的遗址主要有三个。
其一,是15万平米的后李遗址。其二,是10万平米的小荆山遗址。其三是16万平米的西河遗址,位于章丘市龙山镇村。
后李文化比较原始,陶器很单一,全部为夹砂陶,器物为手制。陶色以红色和红褐色为主,器型较少,以陶釜为多,石器兼有打制和磨制的不同做法。
后李文化发现了房屋遗址和墓葬,说明它已经进入到了定居阶段。
“后李文化测年校正后约为公元前6300年至前5400年。”《中国考古学 新石器时代卷》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编著
二 中原地区的裴李岗-磁山文化
裴李岗文化是以1977年发掘的河南新郑县裴李岗遗址为代表命名。裴李岗文化的遗址发现比较多,主要分别在河南中部地区,豫西和豫南也有分布。
主要遗址都不大,裴李岗遗址面积约2万平米。贾湖遗址,位于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村东,面积5.5万平米,出土了著名的贾湖骨笛。重要遗址还有石固遗址10万平米,水泉遗址10余万平米,中山塞遗址15万平米。
裴李岗文化陶器以泥质红陶为主,夹砂红褐陶次之,泥质灰陶较少。陶器为手制。石器也是打制和磨制兼有,以石磨盘石磨棒为典型器物。
此时的农业正从刀耕火种发展到 耜 耕农业阶段。渔猎和采集还在食物来源中占有比较高的比例,已经定居。
“校正后年代,约在公元前6200年至前5500年。”《同上》
磁山文化是因1976年首次发掘的河北武安磁山遗址得名,和裴李岗文化非常相似。一度被命名为裴李岗-磁山文化。
“校正分别为公元前6100年至前5960年和公元前6032年至前5750年。”《同上》
磁山文化又被称为磁山-北福地文化,发现了大量的窖藏粮食(粟)的灰坑。陶器有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两种。
奇怪的是,尚未发现磁山文化的墓葬,却出现了埋有完整的猪、狗骨架的灰坑。学术界认为,猪和狗的被埋可能和祭祀有关系。
三 黄土高原的大地湾文化
大地湾文化是以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而命名的,曾被称为老官台文化。主要分布在甘肃陇东和陕西关中地区,以渭水流域比较密集。
著名遗址除了大地湾以外,还有12万平米的白家村遗址,20万平米的西山坪遗址等。华县元君庙,临潼零口遗址也比较出名。
大地湾文化的陶器以夹砂陶为主,泥质陶极少见。石器则以打制为主,完全磨制的石器较少。此时已经发现了墓葬和房屋,说明大地湾文化的先民们已经定居生活。
白家村遗址还发现了人工饲养的猪、水牛、狗和鸡。
“校正后的绝对年代上下限应为公元前5900年至前5000年左右。”《同上》
大地湾文化发现了黄河流域和北方地区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彩陶,彩陶上还出现了刻划符号。
综上所述,大约公元前6400-前5000年左右,黄河流域出现了四大类型文化(或三大类型文化)。那么,这三大类型文化和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有关系吗?著名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又是谁的后裔呢?往下看。
四大文化的去向三皇五帝之首是太昊伏羲氏,被视为人文先祖。
按照中华文明5000年历史来算,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中期的四大文化的下限是七千年前,我们的太昊伏羲氏离他们还有两千年时间,尚未出世。
重点来了。
新石器时代晚期黄河流域最重要的是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仰韶文化,是在大地湾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仰韶文化,主要包括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和西王村类型。广义的仰韶文化还包括后岗一期文化,大司空文化和大河村文化,以及下王岗文化。
而大汶口文化,则直接上承北辛文化。北辛文化则是后李文化的接棒者。
这里涉及的考古名词比较多。我来给大家捋一捋其中的脉络。
先说黄河下游。
山东半岛比较简单。后李文化(公元前6300-前5400年),北辛文化(前5400-前4200年),大汶口文化(前4200-前2600年),海岱龙山文化(前2600-前2000年)。
由此可见,山东半岛的文化一脉相承,几乎没有断层。
黄土高原地区也没那么复杂。大地湾文化(前5900-前5000年),零口遗存,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前4900-前3800年),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前3900-前3600年),仰韶文化西王村类型(前3600-前2900年),庙底沟二期文化(前2900-前2600年)。再往后就分为两种龙山文化,分别是山西陶寺文化(前2600-前2000年)和陕西客省庄文化(前2600-前2000年)
中间,庙底沟文化甘肃的一支发展成为马家窑文化,退出了中原。
黄土高原地区文化也是一脉相传,几乎没有断层。
而中原地区就比较复杂了。
河南省,裴李岗文化在公元前5500年前后终结了,大约900年后,河南出现了下王岗文化(前4600-前2700年),又过了大约700年,郑州地区出现了大河村文化(前3900-前2900年)。
下王岗类型后来受到仰韶文化的影响,也有学者说它受到石家河文化的影响,至今比较模糊。
而大河村文化则被视为广义的仰韶文化。它后来的去向,应该是河南龙山文化中的王湾三期文化(前2600-前1900年),被视为夏文化的二里头文化则主要源于王湾三期文化。
这中间就出现了好几个断层。
而河北地区也是一样出现了断层。
磁山文化的下限是前5750年,1200年后河南安阳后岗一期文化(前4500-前3500年)出现了,后岗一期文化被视为广义的仰韶文化。它灭亡后400年,河南安阳的大司空文化(前3100年-前2700年)出现了。
再往后,是被视为龙山文化的后岗二期文化(前2600-前2000年)和河南商丘的王油坊类型文化(前2600-前2000年)。
至此,龙山文化的六大金刚全部登场!它们是:
1.山东地区的海岱龙山文化
2.河南中部的王湾三期文化
3.河北地区的后岗二期文化
4.河南东部的王油坊类型文化
5.山西地区的陶寺文化
6.陕西地区的客省庄文化
我们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就出现在龙山时代的六大金刚里。好戏即将登场!
小结这一篇文章的梳理,花了笔者很长的时间。一点点的核对抠时间抠细节。全部数据都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报告。具有极高的权威性。
新石器时代中期,黄河流域出现的四大文化类型,有两大地区(大地湾文化,后李文化)没有中断过,后来发展成为了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而中原地带的屈家岭文化和磁山文化,则分别多次进入了断层。究其原因,和这两大文化大部分处于平原地带有重大关系。
在没有科技手段的新石器时代,处于平原地带的先民们无法抵抗洪涝灾害,辛辛苦苦发展出的文化被一场场大洪水冲得七零八落。而地处高原(山)地区的先民们,则可以把自己的文化传承下来。
在多次洪涝灾害过后,来自某个文化的部落酋长伏羲氏最终第一个站起来,宣称自己乃是太阳神(太昊的昊就是太阳的意思),这和古埃及文明中法老以太阳神自居何其相似!
文明的曙光已经出现,我们的祖先,伟大的三皇五帝在龙山时代前后登上了历史舞台并创下了伟大的功绩。最后,这些伟大的王者,被后人神化成为了天帝。
五方天帝之后,帝喾,帝尧,帝舜,帝禹一脉相传。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姒启登基称王,建立夏朝。神帝的时代终结,人王的时代来临了。
下一篇,为你解开新石器时代后期文化和三皇五帝之谜,敬请关注。